作者:南明史愛好者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3854746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戰時雲貴川
,明成祖朱棣一旨決議讓大西南成為抗清基地
明朝以前,由於雲南和中南半島的發展比較落後,且歷朝歷代也無意向西南擴張。因此貴州的戰略、軍事地位也就不怎麼重要。
但隨着明朝建立,朱元璋意識到,貴州這個作為中原掌控西南各省的穩固戰略支點,不能再讓土司自治
了。必須要由中央直轄。
讓土著自製,看起來節省了治理成本,實際上卻是增大了治安隱患,不僅阻礙了當地的經濟民生髮展,也阻斷了中央與大西南的聯繫。中央只有加強對貴州的管理力度,才能改變這一現狀。於是,被冷落了近千年的貴州,戰略地位和軍事價值,也就開始重要了起來。
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消滅盤踞在雲南的元朝梁王集團,朱元璋敕令「調北征南」,派遣名將傅友德率30萬大軍直入滇黔。
滅掉元廷殘餘後,為保障湖南通往雲南的驛道暢通,並監視管理當地少數民族,朱元璋再次下令,留下大量軍隊於貴州屯紮,建立軍事衛所。屯紮的部隊,就不用回來了,就在當地安家立業,繁衍生息。

朱棣是明朝為數不多的明君之一
再後來,衛所規模擴大,具備了建立省級機構的基礎。明成祖朱棣隨即下旨,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
。貴州地區正式建省(明朝沒能征服越南北部,很大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缺人,缺軍隊,未能及時移民,在越南建立類似貴州那樣的軍事衛所)。
現在的滬昆鐵路、滬昆高鐵、滬昆高速等國家主幹交通線,大體上就是沿着明朝在貴州設立的衛所修建的。

當年為了保證這條入滇通道的順暢,朱元璋下旨「等殺得蠻子畏服了」。對本地土司年年用兵,殺得雞飛狗跳。就這樣,自唐中期後,脫離中央控制,半獨立存在的雲貴地區,也就再次被中央政府牢牢控制在了手裡。
由於貫穿了通往東南亞的交通線,此後幾十年時間,明朝不斷往東南亞擴張勢力範圍。歷史上的三宣六慰
就是這麼產生的。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沒有貴州,沒能打通交通線,歷史上還能有三宣六慰嗎?不可能的。當時無論是商團還是軍隊,想要南下到雲南以及中南半島,在不經過貴州地區的情況下,只能走巴蜀,直下雲南,或是走湖廣地區,穿越廣西,再繞到雲南。
而這兩條通道,補給距離都太長了。這麼長的補給距離,影響效率。別說是對東南亞形成影響力了。要是搞得物資和軍隊運轉不暢,土著勢力在明朝衰弱時造反,明朝怕是連雲南都守不住。就像唐朝一樣,一旦武運衰敗,雲南又脫離中央控制。再想收復,就困難了。
更惡劣的情況,為了減少與雲南土著政權的摩擦,縮減開支,朝廷甚至還會默許土司自治的情況。搞不好,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雖說,明朝後來的武運也衰敗了,其在東南亞的勢力範圍逐漸萎縮。但能把雲南留在中國版圖內,也算是很成功的結果了。
明朝後期,萬曆皇帝剿滅播州楊氏
後,中央對貴州的控制力進一步加強。
貴州承宣布政使司的管轄範圍擴大,與今天的範圍大致相當。
以此為基礎,貴州作為明朝在西南的戰略支撐點地位,進一步提升。
可以說,後來無論是清朝滅南明,滅吳三桂叛亂。還是南明和吳三桂北伐,貴州這個夾在川、渝、鄂、湘、桂、滇六省市中間的省份,都是雙方必爭的戰略要地。
這裡還可以再想像一下,要是朱元璋當年沒有經營西南。南明能撐到順治十八年(1661年)?不可能的。一旦長江守不住,南明頂多撐個兩三年就沒了。可以說,正是當年對雲貴的經營,才給南明多延續了十多年的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