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明史爱好者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830226/answer/33854746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战时云贵川
,明成祖朱棣一旨决议让大西南成为抗清基地
明朝以前,由于云南和中南半岛的发展比较落后,且历朝历代也无意向西南扩张。因此贵州的战略、军事地位也就不怎么重要。
但随着明朝建立,朱元璋意识到,贵州这个作为中原掌控西南各省的稳固战略支点,不能再让土司自治
了。必须要由中央直辖。
让土著自制,看起来节省了治理成本,实际上却是增大了治安隐患,不仅阻碍了当地的经济民生发展,也阻断了中央与大西南的联系。中央只有加强对贵州的管理力度,才能改变这一现状。于是,被冷落了近千年的贵州,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也就开始重要了起来。
洪武十四年(1381年),为消灭盘踞在云南的元朝梁王集团,朱元璋敕令“调北征南”,派遣名将傅友德率30万大军直入滇黔。
灭掉元廷残余后,为保障湖南通往云南的驿道畅通,并监视管理当地少数民族,朱元璋再次下令,留下大量军队于贵州屯扎,建立军事卫所。屯扎的部队,就不用回来了,就在当地安家立业,繁衍生息。

朱棣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明君之一
再后来,卫所规模扩大,具备了建立省级机构的基础。明成祖朱棣随即下旨,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贵州地区正式建省(明朝没能征服越南北部,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缺人,缺军队,未能及时移民,在越南建立类似贵州那样的军事卫所)。
现在的沪昆铁路、沪昆高铁、沪昆高速等国家主干交通线,大体上就是沿着明朝在贵州设立的卫所修建的。

当年为了保证这条入滇通道的顺畅,朱元璋下旨“等杀得蛮子畏服了”。对本地土司年年用兵,杀得鸡飞狗跳。就这样,自唐中期后,脱离中央控制,半独立存在的云贵地区,也就再次被中央政府牢牢控制在了手里。
由于贯穿了通往东南亚的交通线,此后几十年时间,明朝不断往东南亚扩张势力范围。历史上的三宣六慰
就是这么产生的。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贵州,没能打通交通线,历史上还能有三宣六慰吗?不可能的。当时无论是商团还是军队,想要南下到云南以及中南半岛,在不经过贵州地区的情况下,只能走巴蜀,直下云南,或是走湖广地区,穿越广西,再绕到云南。
而这两条通道,补给距离都太长了。这么长的补给距离,影响效率。别说是对东南亚形成影响力了。要是搞得物资和军队运转不畅,土著势力在明朝衰弱时造反,明朝怕是连云南都守不住。就像唐朝一样,一旦武运衰败,云南又脱离中央控制。再想收复,就困难了。
更恶劣的情况,为了减少与云南土著政权的摩擦,缩减开支,朝廷甚至还会默许土司自治的情况。搞不好,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虽说,明朝后来的武运也衰败了,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范围逐渐萎缩。但能把云南留在中国版图内,也算是很成功的结果了。
明朝后期,万历皇帝剿灭播州杨氏
后,中央对贵州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
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的管辖范围扩大,与今天的范围大致相当。
以此为基础,贵州作为明朝在西南的战略支撑点地位,进一步提升。
可以说,后来无论是清朝灭南明,灭吴三桂叛乱。还是南明和吴三桂北伐,贵州这个夹在川、渝、鄂、湘、桂、滇六省市中间的省份,都是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
这里还可以再想象一下,要是朱元璋当年没有经营西南。南明能撑到顺治十八年(1661年)?不可能的。一旦长江守不住,南明顶多撑个两三年就没了。可以说,正是当年对云贵的经营,才给南明多延续了十多年的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