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指出,新一代勞動者對所謂「3D工作」——即骯髒(Dirty)、危險(Dangerous)、困難或具羞辱性的工作(Difficult/Demeaning)——興趣不大。
這些工作多指從事體力勞動的行業,例如製造業、農業,如今也擴展至被視為不吸引人的零售業職位。
「年輕一代傾向留在大都市圈……他們也希望創業、投入風險投資,並追求高薪的高科技工作,」韓國國會教育常任委員會成員、執政黨國民力量黨議員趙正勛(Cho Jung-hun)表示。
「與某些政策制定者不同,我不會責怪年輕人(有這種偏好)。數據顯示,我們未來將面對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將有限的勞動力配置在價值最高的產業上,」他補充說。
根據私人智庫「韓國經濟研究院」的估算,未來20年內,韓國約有43%的工作有可能被自動化技術取代。
但這同時也為像權敏宰(Kwon Min-jae,音譯)這樣的創業者帶來新機遇。他是「布朗尼」(Brownie)公司的行政總裁,該公司專門為無人店鋪提供管理服務。他於2022年、疫情危機結束之際創辦了這間公司。
「我們管理無人自助洗衣店、冰淇淋店、便利店、咖啡店與電子煙店等,」他在接受BBC訪問時說。
儘管商店無人營運,仍需定期補貨、清潔和維修。起初,這些工作由店主自行負責,但權先生的公司目前正在提供維護商店的工人。
「我們擁有一批本地工作人員,每天可巡查多家店鋪。對店主而言,他們最重視的是『不用親自打理店鋪』,他們寧願每月多付100至200美元讓我們代為管理。」
權說,他最初只負責管理兩間商店,如今已擴展至超過一百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