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字體大小:較小 - 100% (默認)▼  內容轉換:不轉換▼
 
點擊 回復
140 81
(轉載知乎)为什么现在 985 顶尖学生润(PhD)的意愿减弱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1樓 發表于:2025-7-15 17:21

阳光开朗孔乙己:


仅了解一部分美国PhD的情况。今年由于奶龙团队的各种政策,这类政府资助机构的项目和经费被撤销了很多。我道听途说的段子是有些项目申请书里有transgenic mice,被奶龙团队认为是涉及 “变性” transgender然后砍了。别说国内的学生了,我认识的美国本科生不多,但是其中也有因为项目被砍导致PhD入学时间推迟的。

再叠加现在非常不友好的签证审核和入境审查;我今年已经收到四五次来自学校的邮件,提醒非美国籍的学生博后和教授尽量不要出国旅行了。还有前段时间态度强硬的哈佛等高校被奶龙要挟撤销国际生招生资格,估计答主认识的顶尖学生也是有所了解。

在这种环境下,赴美读PhD的意愿肯定会受影响。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2樓 發表于:2025-7-15 17:21

李传:


属于是境内势力和境外势力双向奔赴。

一是知识分子群体从一些不太“正确”的集体记忆和潜意识里走出来了。

二是风险变高竞争变激烈了,不光是国内卷,印度人伊朗人牢墨也在跟你卷。总体上就是僧多粥少。连日本这种传统优势赛道都有大量南亚人开始入局卷了。

三是投资回报比不行了。卷爆的衍生结果就是你不干真的有的是人干。万一润失败了,996五年沉没成本都回不来。

四是某些985已经上黑名单了。根本没多少选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3樓 發表于:2025-7-15 17:21

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润的意愿确实下降了,后来一通骚操作,现在(2025年)想润的人多的多了..

物价这么低,你以为是资本家心善不狠狠宰人?还不是现在国内收入真低.....

不过因为想润的人太多(会翻墙的看看绿卡排期已经变态到什么地步了),门槛变高了,能润的人比例少了所以外界会感觉意愿减弱了。



作者:海风海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41263517592254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4樓 發表于:2025-7-15 17:22

看学校和专业吧,清北cs,电子,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种理工科专业的最强的学生还是在美国读phd。但是某些专业比如清华马克思,北大中文,出国反而自降身价了。

当然另一方面,美国PhD申请很难,美国任何一所学校的一个系一年最多招二十个phd学生,一年毕业的博士生也就几百人,不像国内动不动三五千个博士。所以普通985即便绩点和科研综合第一,如果没有美国的connection,也很难申请到美国前五十的大学。美国后面的学校在国内知名度太低,如果不坚定走学术的话,确实留国内更好。另一方面,现在国内大学的排名越来越高了,如果去英国日本和欧洲的话,也容易倒读,除非为了移民,因此吸引力也远不如二十年前了。



作者:1984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198100549258462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5樓 發表于:2025-7-15 17:22

首先说明背景:国内末9,cs,认识一些顶尖选手。自己目前大二,认知很浅,视野很窄,只从自己知道的角度探讨一下。

限制在这个背景里,周围同学对于润的认知是:润是达成自己目标的可选手段之一。但是有很多因素导致这个手段看起来不划算,随便举几个,



硕这块,家里没钱去申请;
PhD,风险太大,申请太难;
CS,尤其AI这块,国内并不差;
不了解国外情况,不可控因素太多。

况且,润只是一个开始,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选择润,和拿自己的未来赌博没区别。针对9的顶级cs专业选手,既然国内可以去个从小听到大的top校,未来只想安心度日不搞教职这些,保研能提供给你的完全足够了。

没有什么非去不可的事情。有野心,国内也未必无法满足你;想开摆,在国内混得再怎么烂也能吃饱饭。



作者:Weld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150667840311840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6樓 發表于:2025-7-15 17:22

兔子坡w:


主要是现在这个形势下润出去能选的好学校很少了(同样的水平几年前能去的学校或许可以高一档次,越来越卷了),慢慢的“985”这个头衔越来越趋近于只在国内吃得开了,他们想润都不好润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7樓 發表于:2025-7-15 17:22

我十多年前在欧洲某天花板级发达国家顶级名校留学,当年入学的难度都不高,学校名气也不响亮,录取的学生985前30所的都有,博士里还有拿来留学的,来自于更低一级别国内大学的联合培养。

2016年川普上台不让很多STEM学生去美国读书了,于是这边就开始卷起来,录取学生里清北复交浙的比例越来越高。

然而去年又出了新政策配合欧盟其他学校禁止纯国内背景的来读硕士博士,不知道本来可以去欧美名校的人又要去哪里卷?

以前我们都看不上香港硕士的,现在好像居然也是香饽饽了。。。我是不是可以去找在大学任教的同学搞个兼职讲师賺点外快。。。



作者:MoneyMak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238792825396050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8樓 發表于:2025-7-15 17:23

我们组是做芯片设计的,关键你这方面,最强的美帝也不让中国的学生去啊 。我导师就是美籍华人科学家,21年回国建组。他倒是有资源,可以安排我们去美国仿学或读博,但是那边对于中国的学生和学者是严防死守的,禁止接触集成电路设计/芯片相关的课题。

中美竞争世界老大的大背景下,这很好理解。但是除了美国一枝独秀外,其他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也不咋滴,那还不如留在国内?至少这边经费充足。



作者:青青青青青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59119589992366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39樓 發表于:2025-7-15 17:23

知乎用户CgTsTC:


因为国内高龄导师退的差不多了 有水平的中龄老师开始上位了

加上回国教职国内牛组+海外博后更好用,可以看看国内985现在不少新ap就是这个路径,985土博再加上海外博后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坑导也多起来了,至少某t30 cs高产的两个ap都是喜欢养蛊的卷王…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0樓 發表于:2025-7-15 17:23

左等:


就说我知道的两个学生吧:

学生A, 顶级985,外语专业,准备走外语教育方向

原本打算申请哈佛或者斯坦福的教育学院,这个方向一直有收外语硕士来读博的传统,老师喜欢他们,因为读文献速度快,写作能力靠谱。

哈佛教育学院博士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国内985的外语系,有心的同学可以查一下复旦的外语系师资。

后来为什么走不通了呢?

首先是签证风险和国际环境,暑假都有可能回不来,不确定高

其次是成本问题,在美国,文科类读博的时间动辄五六年,沉没成本太高

后来退而求次,去了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看了他们的毕业生,这几年也能进国内211大学。

学生B, 顶级985,外语,偏量化和人工智能方向

硕士期间很拼,斗志昂扬,也出国参加了几次会议,受到国外几个大佬的青睐

博士申请,开始选校了,有几个学校都愿意给资助,毕竟外语结合理科方向容易拿到奖金

后来她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

哪个的大学给的钱多,就去哪家

最后她选了香港某校,给的钱是真多

政府每年10几万,学校再加10几万

外语专业呢,还要啥自行车啊

所以优秀的人呢,会去资源最多的地方

他们都选择了香港

如果你觉得去香港不算润的话。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1樓 發表于:2025-7-15 17:23


Qter:


现在媒体发达,信息差减少了,真正牛叉的该润还是润。而那种在国内只是应试特别好的,出去确实要掂量掂量了,到那边继续与中国同伴卷,机会也不再那么充足,而且不只是看学习好就行,还得拼外形社交等等。出去胜算变小,自然阻挡了一批学生。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2樓 發表于:2025-7-15 17:24

ksgputty:


因为是双向奔赴,大陆学生觉得风险大不去了,北美导师觉得风险大不招了改招韩国人印度人东欧南欧人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3樓 發表于:2025-7-15 17:24

王右右:


没有吧,有强润意愿的人依然很多。而据我观察主动想留下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学术人际两开花,早早得到大佬背书铺好路的;第二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吃了信息差亏的;第三类是将来没打算找教职或者跑路,只为了刷个高学历在国内工作或者考编,懒得折腾出国的。

如果题主身边润的意愿明显降低,我猜是第三种人变多了。如果是前两者的话,目前内地好一些的高校门槛多数都要求海外博或者海外博后,土博连申青基都矮人一头。真在海外博士offer谁会不要呢?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4樓 發表于:2025-7-15 17:24

fcs15963:


高龄低水平博导逐渐退休了,被青年高水平博导替代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5樓 發表于:2025-7-15 17:24

事不期未可知:


不是意愿减弱了,是润不出去了或润出去的成本增加太多了。

以润去美国来分析

1 美国高校对留学生发放的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少之又少了。去美国读PhD要自费了。一年费用5W美刀以上。有几个家庭能提供?

2 美国生活成本近几年涨了30%以上。中美航班涨价80%以上(与疫情前比较)

3 美国发放的签证数量少了太多。拿到了Offer、搞不到签证,有卵用

4 有科技含量的理工科,排斥中国人进入。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6樓 發表于:2025-7-15 17:25

刘小毛:


工科背景回答一下,

1.国外的政策不稳定性;

2.国外的教师回国之后,科研条件比国外更好;

3.出国是一种选项,而不是一种必须;

4.可以找交换项目出国看看,之后再做决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7樓 發表于:2025-7-15 17:25


国外政策问题不容易留下比过去更卷,
国外政策问题审查、拒绝变多,
经济发展原因国外显得没有便捷很多,导致更多人想回国,润的意愿减弱,
留在国内派系山头有好处,设备平台不算差,
时代进程导致不太可能有重量级科学发现,呆哪里都一样,
除了靠PhD

润也有别的方法,
富裕的人更多了,有条件用读自费硕士的办法润,
一志愿读天坑

的人少了,导致学而优则读天坑,因为抄学长学姐作业而润的也少了,职业规划多元,天坑和科学家梦想的热度下降。



作者:Tw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209820043467341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8樓 發表于:2025-7-15 17:26

汪大财:


因为在国内读博性价比更高,不用交税,每月有很多补贴。刷抖音看到外国博士要交税,洗盘子洗到腰痛。欧洲和日本平均时间太短培养水平太低。这也是和个人能力有关。。成绩够会留国内进修,成绩不够会去海外读水硕水博。谢绝抬杠。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49樓 發表于:2025-7-15 17:26

LeoZhao:


难道不是因为变卷了难润了么

入学的时候招生基本没几个清华的,现在清华过来的好多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0樓 發表于:2025-7-15 17:26


momo:


别的不知道,10043院校基本都是因为特朗普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1樓 發表于:2025-7-15 17:27

社会不是按照985“顶尖”学生运作的

你所说的顶尖只是绩点和科研成绩

这一部分人非常少,也对社会影响不大,不能代表主流群体中的精英,只能代表边缘群体中的精英

社会看重的是对社会有强大议价能力的人,

例如富有经验的团队领导和骨干、创业公司老板和骨干,

是掌握资源、权力的人

知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边缘群体活在自己的叙事世界里,抱团、加深自己的叙事印象,

来欺骗自己,自己位于社会的中心,其实根本不是,

————

你,很,孤,独



作者:变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38806361014038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2樓 發表于:2025-7-15 17:28

作者:johnwoo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51089684239499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留学肯定离不开谈就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书的目的就是挣更多的钱,出国读PHD越来越少的原因本质上还是要从经济中找

首先谈谈国内,不管网络上再怎么黑,工作压力大,不尊重科学家,但是国内的薪资就是实打实的高,如果你能读一个热门方向的博士(例如LLM,芯片等),毕了业就是50万的年薪,就是可以快速积累财富,这个毋庸置疑。而且一般博士都和导师联系比较紧密,你很有可能去他手底下当个副总或者经理,日后如果公司能够融资甚至上市那是真正的起飞。我身边想去海外读博或者工作的,基本上都是玩不来国内这套待人接物游戏,幻想着海外的社会是意林中的社会的人。不可否认,国外的普通老百姓还是很好的,很善良,但是一旦他们结束硕博阶段,走向硅谷或者华尔街这些资本集中的地方时,国内存在的这些问题又会再次出现,如何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是你无法避免的一堂课。

针对于欧洲的,日本的这样社会福利比较好的国家的看法是,比较适合蓝领或者普通职业润,因为税收太高,各种类型的职业差距不大,读个本科或者硕士就有一个正常水平的生活,去这种地方读博大概率不是润,一般是奔着拿海优回国入职高校,或者回国内的企业工作的。

对于美国这个国家,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润就是润美,美国也是中国学生申请PHD最多的国家,作为西方世界里的中国,其实美国大多数地区收入不高,高收入主要集中在两个地区一个在硅谷另一个在曼哈顿(西雅图算半个硅谷,芝加哥算半个曼哈顿),大多数的中国毕业生无论在哪上学毕业之后都会去这两个地方上班拿所谓的大合同,在过去中美经济水平差异巨大的时期,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快速且廉价,无数的中印学生挤满在这条赛道,在Ai的加持下大量的初级岗位被砍,想找到一份工作已经十分困难了,如果你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又何谈润呢。而且即使找到工作,你面对的也大概是一群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以及国内清北那种类型的同学(不是黑清北的同学,清北的同学都很优秀只是性格上感觉都不太好相处),本质上在美国工作和在国内工作没有什么区别,唯二的区别就是身份问题和汇率差,这两点的权衡,没有孰优孰劣。

最后再说说特朗普这个人,其实大多数的在美华人是非常喜欢特朗普的,因为他打击非法移民,给中产减税,这对于非常强调公平,鄙视不劳而获,又稍微有一点嫉妒心和精英感的华人群体来说是非常符合他们的价值观的。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上来看,川普似乎在给未来挖了一个大雷,在智猪问题的模型里,大猪往往要分割一部分利益给小猪,多承担一部分责任,才能保证双方都能获益,小猪不罢工有一个长期的合作,但是川普这么玩未来美国会不会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大罢工?财政收入降低,警察会不会减少,治安会不会进一步恶化?这都不得而知,我认为美国无论如何针对中国都不会降低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但是美国拿刀子往自己身上捅会降低自身的吸引力吗?这可能真的会。

最后再说一个细思极恐的,在AI这场工业革命之下,为什么欧洲和日本不那么积极的入局,是因为人才储备不够吗?感觉不像,很可能是他们认为工业革命的背后,必然会引发一场文化革命,他们希望中美走在前面去做这个小白鼠,当新的政体,分配方式确立下来之后再去抄作业,做一个温和的变革。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3樓 發表于:2025-7-15 17:28

joahsvltcbiunj:


你有你的国外PhD,我有我的高校博导系主任。

你优秀,那你去外面好好闯荡

我能力一般,无奈只能在导师庇护下留校啦。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4樓 發表于:2025-7-15 17:29

akgakgakg:


只能说孩子和家里人见识有限 年轻的时候谁没走过弯路呢?我看到的是国内有资源的人也让孩子出去做科研 不要听网上声音最大的 要看掌握信息最多的人脚往哪里走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5樓 發表于:2025-7-15 17:29

菩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6樓 發表于:2025-7-15 17:29

韩光宇: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出趟国成本也不算高,大家都见多识广了,尤其是读到985博士的人。

过去神秘而美好,空气都是甜的,的美利坚,已经能窥到其真实面目了。

简单说,就是祛魅了。

再者,国内发展多好,如果说过去还差距较大,如今的差距明显不足以支撑润。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7樓 發表于:2025-7-15 17:30

Physex: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难度提升了,然后想折磨自己挑战高难度的人并没有增加 。。。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8樓 發表于:2025-7-15 17:30

封印中的理猹:


一定和伟大的川大统领没有关系!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59樓 發表于:2025-7-15 17:30

西西弗斯:


我们这里有个科研助理,本来打算去加拿大读phd,量子信息相关的,签证一直不过,就一直留在国内做科研助理等签证,已经两年了,打算再考国内的研究生了。

UTC+01:00
JosephHeinrich
項目副經理 二十三級
60樓 發表于:2025-7-15 17:31

KoKo:


潤不出去不等於意願減弱。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快捷鍵:Ctrl+Enter)
 

本帖信息

點擊數:140 回複數:81
評論數: ?
作者: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JosephHeinrich
最後回復時間:2025-7-15 17:39
 
©2010-2025 Arslanbar Ver2.0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