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7篇帖子。
(轉載知乎)一個人從來不會發脾氣,這樣真的好嗎?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1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19

我感覺很多時候我自己就是這樣,給人老好人印象,但我認為這樣不太好。

雖然不發脾氣的人從性格和態度上講是讓人尊敬的。會讓人覺得很容易相處,為人十分和善,可能人緣也會很好。但這樣的人會給人一種懦弱、沒有人格特色的感覺。我就是這樣的人,非常好說話,但經常被人欺負,自己忍氣吞聲,然後在工作中始終處於被動的局面,工作量也比其他人多,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總是為別人分擔事物,但有時也會出現失誤,出於好心幫助別人,後來出問題了就要擔責。所以活的比較累,吃力不討好。

記得有人曾這樣說我:「說得好聽點是人好人善,說得難聽點是情商低懦弱。」不發脾氣的人,別人就會對他發脾氣。不管是職場還是家庭,不發脾氣的人總是被動的,要忍受家人和同事的指責、諷刺甚至是謾罵。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當一個強勢的、脾氣差的人犯錯,脾氣好的人是不會說他的,也不敢說,一旦開口可能會被他倒打一耙。但如果自己犯錯,就會被強勢的脾氣差的人責怪。

所以,我在努力改變現狀,學習拒絕別人,我不想再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讓自己的人生活的非常壓抑、沒有滋味。



作者:德初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16245838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19

不會發脾氣,還是不敢把真實的情緒在人前展示呢?

發脾氣當然也是情緒失控的行為,目的在於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也可以是理智的,雙方可接受的共贏。

看過一個觀點,在別人讓你不舒服的時候得要把自己的邊界劃分出來,這個行為已經讓我不舒服了,我要讓他們看到我的底線。

隱忍,你以為的是包容,會不會是軟弱和逃避。適當的表現出底線,保護自己正當權益和內心的自由。



作者:哈哈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17180350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19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23201964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認為不好,非常不好。

我就是一個不發脾氣的人。我從前以為脾氣是負面情緒,有問題直接解決問題,發脾氣是無能的表現,是拖延問題的解決。原因有二。一是家裡人吵架發脾氣,經常會說出不是本意而傷人心的話來,我越發感覺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要心平氣和等情緒消退了,再著手與人討論發生的事,進而解決事情。二是如果出現問題,常常雙方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不對,我也有不是的理,我就更沒底氣發脾氣了,這也的確是我不會吵架吧。

所以很多明明不對,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只是忍氣吞聲,被對方佔了歪理,甚至無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室友過了凌晨兩點還在大聲說話,我沒吭聲,一直吵到三四點。被別人猥褻了,將聊天記錄發給相關人尋求幫助,被猥瑣男指著罵我侵犯他的隱私權。借了同學房子住,未經允許再轉手把我的房間給別人住,我沒吭聲,做好事連個謝都沒有,受了委屈一句道歉也收不到。

所以,你要發脾氣,一來是合理表達自己的感受,二來讓對方了解這個事對你傷害有多大。

或者就如我一個舍友所說,如果你一直以一個脾氣太好的形象示人,你因為別人的不對突然發脾氣,別人甚至會覺得是你太過分。所以,別人過分了,該擺臭臉就擺臭臉,該發怒就趕緊罵人。別像我一樣,被別人指著說「她脾氣那麼好,我做什麼她都不會怎麼樣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19

不太好耶。

除非你確實對什麼都不生氣,那說明你接納度很高,這是一個優點。

但如果你明明不開心想生氣卻壓抑自己,就不太好。

情緒上以後感受愛也會不夠敏感,而且積壓到一定程度會變成身體疾病哦。

如果不敢發脾氣,可以先從說話大聲,講一句髒話,一個人在無人的地方吼一吼•
慢慢學習吵個架。你會發現你開始變得有力量。

你也可以找一個宣洩自己的方式,比如撕紙片啥的。

就找一個自己的情緒出口很重要。

就這樣咯。加油!



作者:creamling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162681198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20
作者:解X心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28397641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刻?


-明明心裡很生氣,還要裝作什麼都沒發生,對別人說我沒事;

-在工作上,領導讓自己生氣了,還要表現出畢恭畢敬的樣子;

-朋友間,說了越界的話,明明感覺自己被冒犯了,卻只能生悶氣;




很多時候,你會讓自己憋出內傷也不敢表達憤怒。在別人看來,你永遠是一副脾氣好的「老好人」形象。


當你感到憤怒時,身邊的人出於好意可能也會勸你:


-你生氣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不要老是生氣對身體不好;

-你和沒素質的人計較就是拉低自己的檔次;




「忍耐」似乎是一種成熟的行為,但卻有種否定生氣是我們的權利的嫌疑。


計劃被打亂,受到批評,被莫名攻擊等等,這些都會激起我們的怒火。


但也就是這些正常的情緒反應,對有的人來說,則是「不應該」或「不能」的不成熟的體現。


不敢發火的人,陷入到了「憤怒無能

」里,本以為控制了情緒,其實一直被情緒所綁架。



01

「憤怒無能」的人,不是沒有情緒,ta們會用其它方式表達



不發火的人,不是真的沒有情緒,而是ta們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以其它方式表現出來。

對於憤怒,一般有這三種類型:

1)被動憤怒:當一個人否認並壓抑自己的憤怒情緒時,會呈現出「消極憤怒表達方式」,例如偷偷記仇,冷暴力,直接斷絕關係。

2)攻擊性憤怒:以爆髮式的,「傷及他人的身體或情感的方式」表達憤怒,例如出手傷人,言語尖酸刻薄甚至帶有侮辱性。

3)自信憤怒:有「建設性的表達憤怒」,是一種不傷害他人但又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方式。

對於自信憤怒的人,ta們往往會以「我為開頭」的敘述表達自己,例如「我很生氣」「對於你說的話,我感覺很不舒服。」



所以說,不敢生氣的人即使生氣了大多也會採用「被動攻擊」的方式隱晦地表達不滿。


「ta們沒有「自信憤怒」的意識,又害怕「攻擊性憤怒」帶來的破壞力」。


ta們時常被這種「憤怒無能」的無力感所包圍,直到負面情緒開始襲擊自己的身體,攻破身體的防禦系統。


或許你也經歷過生氣到發抖,氣火攻心,但卻不知道怎麼將這股怒火發泄出去,你的潛意識好像一直阻撓你,讓你「別生氣,別生氣」。


為什麼呢?因為「憤怒無能」的人背後有太多的恐懼和顧慮,它們可能是這些:


-無法面對衝突;

-害怕受到攻擊;

-害怕關係破裂;

-害怕會傷害別人;

-害怕無法符合社會期許


臨床心理學家哈莉特·勒納在她的書《憤怒之舞》

中寫道:憤怒是一種信號,值得傾聽。


憤怒情緒是一種真實的情緒體驗,它提醒我們的邊界被侵犯,需要去重視自己的感受。


而我們害怕將其表達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被弱化的自我」。


不敢生氣的人,在關係里更多追求的是「我們」或「你」,幾乎忽略了「我」的需求。


一遇到衝突就會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將對方的感受看作比自己重要,這也就使得自己的部分權益被放棄了,導致邊界變得模糊,連表達不滿的勇氣都喪失了。




一個朋友曾和我說過——


「 我以前是一個不敢發火的人,害怕會讓別人不開心,很多時候我寧願讓自己憋著氣,也不想破壞關係的和諧。周圍的人都誇我性格好,但是我挺看不起自己的,覺得是懦弱的表現,我多想勇敢一次,能夠和別人痛快地吵一架,不想再繼續委屈自己了」。


」自我弱化「是一種內在不穩定的運作狀態,它往往來自一個有壓力的成長環境。




02

害怕表達不滿的人,通常是因為「被弱化的自我」



心理學家凱倫霍妮

說過,「如果父母壓抑了孩子的攻擊性,這個敵意可能會轉化為焦慮蔓延到孩子以後的整個價值里」。


因為經驗告訴ta們,生氣往往會導致不好的後果,這可能是因為:


-表達不滿會被懲罰。


ta們的原生家庭里可能有一位情緒不穩定,經常歇斯底里大呼小叫,情緒激動的養育者。


這個養育者經常會對違背自己標準的事進行「習慣性謾罵」。例如水杯不小心摔了被罵,吃飯說話太大聲被罵,放心回家晚了也被罵。


在這樣的環境下,ta們只能屏住呼吸,默默忍受,不能站在父母的對立面表達自己的不滿,否則會遭來更大的情緒風暴襲擊。


一些權威感和控制欲強的父母,會在孩子表達不滿時,「用權威的手段壓制ta們」,例如」我是你媽,我生你養你你怎麼可以這麼和我說話?」之類的話。


這就會導致孩子在童年時期的正常情緒表達被一直壓制著,漸漸地這些情緒被壓抑到了潛意識裡。


久而久之,ta們就會形成這樣一種認知:「凡事要忍耐才可以保護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順應就好了」。


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處於弱勢地位,經濟和人格都無法獨立,表達不滿情緒是危險的行為,而忍受才是「合適的生存策略」。





-社會道德觀念的束縛。

好的家庭教育里,「父母應當能允許孩子表達自己」,並引導ta們正確看到自己的情緒。


但較為失敗的教育,往往會有過多的標準來壓制孩子。例如明明是家長做錯了事情,孩子生氣時就會告訴ta們:「小孩子不能發脾氣」。又或者經常教導ta們「發脾氣是壞孩子」。


這會使得ta們對情緒有著不正確認知,認為表達生氣的情緒「是一件羞恥的事情」,所以會選擇隱藏遮蔽自己的真實面。



-生氣是一件可怕的事。


那些認為自己「憤怒表達無能」者,通常有這樣的信念,即認為憤怒情緒只能以暴力的方式表現出來。


ta們從小看到的憤怒情緒往往是比較「暴力,具有破壞性的方式」呈現出來的。


「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一生氣家裡的氛圍就會表達很緊張,全家人大氣不敢出,就怕我爸失控打人或罵人。爸媽一生氣就會吵得面紅耳赤,動不動就說要離婚。在我印象里,生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人一旦生氣就會失去理智變得失控。」


ta們從沒被教過如何用一種從容且不傷害他人的方式表達不滿。並且會將」憤怒「等同於傷害和不愛。


「有人際衝突就會失去愛,這是作為孩子最大的恐懼來源」。


ta們寧願在憤怒情緒在心裡發酵,變形,也不想要讓它成為「破壞關係的殺手」。


但實際上這並不益於建立真正的真誠穩固的關係,且心理學家Dan Moshavi曾說過,那些敢於展現自己真實情緒的人反而會讓人更加信任自己,也可能更加有人緣。


如何讓自己能勇於表達不滿呢?






03

你要清楚的是:任何人任何時刻都有資格生氣



我們要清楚的一點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有資格生氣」,生氣情緒是人的本能。


就像是精神分析師 Phillips 說的:自我的憤怒中,才能重建我應得的權利!(From my rage that I can reconstruct what I take to be my rights.)


但我們也要分清的兩個概念是:」情緒化表達「和」情緒的表達「。


有的人只會情緒化表達,一生氣就會失控傷及無辜,而有的人兩者都不會,即不會表達情緒也不敢情緒化表達,所以氣到發抖但嘴裡憋不出一個字。


我們需要練習的是」情緒的表達「,但新的行為模式建立也是需要時間的。


格式塔流派中有一種心理治療叫做「空椅技術

」值得我們借鑒。


在練習「自信憤怒」表達時,我們可以將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前面,設想讓你生氣的人正坐著你面前,把你想對ta說的話試著表達出來。或許你會忍不住吼叫,不甘和委屈都會隨之一傾而出。





當情緒被抒發出來後,你也許會變得平靜地轉向「情緒的表達」,例如談談自己的感受,自己要的是什麼。以適當地堅定地表達自己,但不以一味指責和攻擊的語氣。例如:


- 描述事實。「你對我做了....」

- 說自己當時的感受。」我感覺很.....」

- 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想要的是能夠.....」

- 提出請求和期望。「我希望下一次我們可以.....」


在此之前,如果暫時還無法做到」情緒的表達「,以不傷害對方和自己的前提下先進行」情緒化表達「也是可以的。例如:


—— 你感覺背負著一個炸彈,隨時都要爆炸了。


那麼,我們就先暫時拋下所有的道理和對錯,先找一個空無一人的地方咆嘯,用盡全力大叫、釋放一切,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釋放滿腔怒火。或摔打枕頭撕紙片等。


在情緒煙霧散去之後你或許能稍微感覺到輕鬆,內心積累已久的垃圾一掃而空。



—— 找人傾訴和表達也是一種方式。


表達生氣時也可以找信任的人傾訴,可以事先說明請ta聽你抱怨就好,設定時間例如說30分,讓對方有心理準備,事後再請客補償。


又或者可以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讓諮詢師慢慢引導你去合理地釋放情緒,獲得內在療愈。






寫在最後


心理學家艾耶·古羅·勒內說過:「憤怒告訴我們,別人也許侵犯了我們,或者我們內心的願望無法滿足。我們必須要傾聽自己的憤怒,因為它能幫助我們保持個性的完整」。


「合理的憤怒」可以幫助我們直面挫折和沮喪,因為憤怒代表的是一種憤「堅持、拒絕與希望」。


正確看待憤怒,它沒那麼可怕。



References:——————Marshall Luxembourg, 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9作者:三醬排版:三醬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眾號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21

歸塵:


看什麼情況咯,如果是看得開的人,證明心理強大,修養極好,如果只是為了面子憋在心裏面,總有一天會爆發,這樣很危險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21

哈哈哈: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一個人不可能一點脾氣都沒有,如果一直隱忍不僅是身體健康會出問題,心理健康更加危險。一直憋著,負能量爆棚,到時候的後果不堪設想。心理學講求一個排解,使用正確的方式排解自己的煩惱,大禹治水在於疏。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22

我感覺我就不怎麼發脾氣,屬於脾氣好的。

(雖然別人不一定這麼覺得)

我覺得就是一個心理立場問題,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和我有矛盾的人大多數脾氣不好,我覺得我的問題就是別人脾氣暴躁帶來的。

所以,我自己不可能會想要成這樣的人,我並不覺得發脾氣是一種發泄,相反,在我寬容且溫和的時候,我才感覺自己內心很快樂被治癒到,因為沒有再一次讓我覺得不愉快的場景重現。在面對同樣的情景時我沒有發脾氣,其實是治癒了我自己。

再者就是,感覺自己會比較理解下位者的小心思和一些晦澀的想法,我會理解「反」和「出格」,所以我不正直,脾氣也是一種暴力,在我看來,暴力大多數時候都用於「鎮壓」手段,所以這個正直大隊我就沒壓根站到裡面,也沒有鎮壓慾望,本身我就在這個炸刺行列里,我還鎮壓誰?犯罪者會需要嚴刑峻法來替自己維護正義嗎?有意義嗎?



作者:Kai Peny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26588644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11-13 21:22

某匿名用戶:


我基本上不怎麼發脾氣,被朋友評價是不會生氣的人

生活中大多數事看的很淡,也很重感情

但是一旦生氣,那是做好了這輩子不再聯繫的準備

有這樣讓我生氣的人,我已經永遠的離開了她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