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解X心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439865/answer/28397641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明明心里很生气,还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对别人说我没事;
-在工作上,领导让自己生气了,还要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样子;
-朋友间,说了越界的话,明明感觉自己被冒犯了,却只能生闷气;

很多时候,你会让自己憋出内伤也不敢表达愤怒。在别人看来,你永远是一副脾气好的“老好人”形象。
当你感到愤怒时,身边的人出于好意可能也会劝你:
-你生气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不要老是生气对身体不好;
-你和没素质的人计较就是拉低自己的档次;

“忍耐”似乎是一种成熟的行为,但却有种否定生气是我们的权利的嫌疑。
计划被打乱,受到批评,被莫名攻击等等,这些都会激起我们的怒火。
但也就是这些正常的情绪反应,对有的人来说,则是“不应该”或“不能”的不成熟的体现。
不敢发火的人,陷入到了“愤怒无能
”里,本以为控制了情绪,其实一直被情绪所绑架。
01
“愤怒无能”的人,不是没有情绪,ta们会用其它方式表达
不发火的人,不是真的没有情绪,而是ta们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对于愤怒,一般有这三种类型:
1)被动愤怒:当一个人否认并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时,会呈现出“消极愤怒表达方式”,例如偷偷记仇,冷暴力,直接断绝关系。
2)攻击性愤怒:以爆发式的,“伤及他人的身体或情感的方式”表达愤怒,例如出手伤人,言语尖酸刻薄甚至带有侮辱性。
3)自信愤怒:有“建设性的表达愤怒”,是一种不伤害他人但又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方式。
对于自信愤怒的人,ta们往往会以“我为开头”的叙述表达自己,例如“我很生气”“对于你说的话,我感觉很不舒服。”

所以说,不敢生气的人即使生气了大多也会采用“被动攻击”的方式隐晦地表达不满。
“ta们没有“自信愤怒”的意识,又害怕“攻击性愤怒”带来的破坏力”。
ta们时常被这种“愤怒无能”的无力感所包围,直到负面情绪开始袭击自己的身体,攻破身体的防御系统。
或许你也经历过生气到发抖,气火攻心,但却不知道怎么将这股怒火发泄出去,你的潜意识好像一直阻挠你,让你“别生气,别生气”。
为什么呢?因为“愤怒无能”的人背后有太多的恐惧和顾虑,它们可能是这些:
-无法面对冲突;
-害怕受到攻击;
-害怕关系破裂;
-害怕会伤害别人;
-害怕无法符合社会期许
临床心理学家哈莉特·勒纳在她的书《愤怒之舞》
中写道:愤怒是一种信号,值得倾听。
愤怒情绪是一种真实的情绪体验,它提醒我们的边界被侵犯,需要去重视自己的感受。
而我们害怕将其表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被弱化的自我”。
不敢生气的人,在关系里更多追求的是“我们”或“你”,几乎忽略了“我”的需求。
一遇到冲突就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将对方的感受看作比自己重要,这也就使得自己的部分权益被放弃了,导致边界变得模糊,连表达不满的勇气都丧失了。

一个朋友曾和我说过——
“ 我以前是一个不敢发火的人,害怕会让别人不开心,很多时候我宁愿让自己憋着气,也不想破坏关系的和谐。周围的人都夸我性格好,但是我挺看不起自己的,觉得是懦弱的表现,我多想勇敢一次,能够和别人痛快地吵一架,不想再继续委屈自己了”。
”自我弱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运作状态,它往往来自一个有压力的成长环境。
02
害怕表达不满的人,通常是因为“被弱化的自我”
心理学家凯伦霍妮
说过,“如果父母压抑了孩子的攻击性,这个敌意可能会转化为焦虑蔓延到孩子以后的整个价值里”。
因为经验告诉ta们,生气往往会导致不好的后果,这可能是因为:
-表达不满会被惩罚。
ta们的原生家庭里可能有一位情绪不稳定,经常歇斯底里大呼小叫,情绪激动的养育者。
这个养育者经常会对违背自己标准的事进行“习惯性谩骂”。例如水杯不小心摔了被骂,吃饭说话太大声被骂,放心回家晚了也被骂。
在这样的环境下,ta们只能屏住呼吸,默默忍受,不能站在父母的对立面表达自己的不满,否则会遭来更大的情绪风暴袭击。
一些权威感和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在孩子表达不满时,“用权威的手段压制ta们”,例如”我是你妈,我生你养你你怎么可以这么和我说话?”之类的话。
这就会导致孩子在童年时期的正常情绪表达被一直压制着,渐渐地这些情绪被压抑到了潜意识里。
久而久之,ta们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凡事要忍耐才可以保护自己,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顺应就好了”。
在暴力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处于弱势地位,经济和人格都无法独立,表达不满情绪是危险的行为,而忍受才是“合适的生存策略”。

-社会道德观念的束缚。
好的家庭教育里,“父母应当能允许孩子表达自己”,并引导ta们正确看到自己的情绪。
但较为失败的教育,往往会有过多的标准来压制孩子。例如明明是家长做错了事情,孩子生气时就会告诉ta们:“小孩子不能发脾气”。又或者经常教导ta们“发脾气是坏孩子”。
这会使得ta们对情绪有着不正确认知,认为表达生气的情绪“是一件羞耻的事情”,所以会选择隐藏遮蔽自己的真实面。
-生气是一件可怕的事。
那些认为自己“愤怒表达无能”者,通常有这样的信念,即认为愤怒情绪只能以暴力的方式表现出来。
ta们从小看到的愤怒情绪往往是比较“暴力,具有破坏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一生气家里的氛围就会表达很紧张,全家人大气不敢出,就怕我爸失控打人或骂人。爸妈一生气就会吵得面红耳赤,动不动就说要离婚。在我印象里,生气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人一旦生气就会失去理智变得失控。”
ta们从没被教过如何用一种从容且不伤害他人的方式表达不满。并且会将”愤怒“等同于伤害和不爱。
“有人际冲突就会失去爱,这是作为孩子最大的恐惧来源”。
ta们宁愿在愤怒情绪在心里发酵,变形,也不想要让它成为“破坏关系的杀手”。
但实际上这并不益于建立真正的真诚稳固的关系,且心理学家Dan Moshavi曾说过,那些敢于展现自己真实情绪的人反而会让人更加信任自己,也可能更加有人缘。
如何让自己能勇于表达不满呢?

03
你要清楚的是:任何人任何时刻都有资格生气
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刻都有资格生气”,生气情绪是人的本能。
就像是精神分析师 Phillips 说的:自我的愤怒中,才能重建我应得的权利!(From my rage that I can reconstruct what I take to be my rights.)
但我们也要分清的两个概念是:”情绪化表达“和”情绪的表达“。
有的人只会情绪化表达,一生气就会失控伤及无辜,而有的人两者都不会,即不会表达情绪也不敢情绪化表达,所以气到发抖但嘴里憋不出一个字。
我们需要练习的是”情绪的表达“,但新的行为模式建立也是需要时间的。
格式塔流派中有一种心理治疗叫做“空椅技术
”值得我们借鉴。
在练习“自信愤怒”表达时,我们可以将一把椅子放在你坐的椅子前面,设想让你生气的人正坐着你面前,把你想对ta说的话试着表达出来。或许你会忍不住吼叫,不甘和委屈都会随之一倾而出。
当情绪被抒发出来后,你也许会变得平静地转向“情绪的表达”,例如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要的是什么。以适当地坚定地表达自己,但不以一味指责和攻击的语气。例如:
- 描述事实。“你对我做了....”
- 说自己当时的感受。”我感觉很.....”
- 说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想要的是能够.....”
- 提出请求和期望。“我希望下一次我们可以.....”
在此之前,如果暂时还无法做到”情绪的表达“,以不伤害对方和自己的前提下先进行”情绪化表达“也是可以的。例如:
—— 你感觉背负着一个炸弹,随时都要爆炸了。
那么,我们就先暂时抛下所有的道理和对错,先找一个空无一人的地方咆啸,用尽全力大叫、释放一切,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遭遇释放满腔怒火。或摔打枕头撕纸片等。
在情绪烟雾散去之后你或许能稍微感觉到轻松,内心积累已久的垃圾一扫而空。
—— 找人倾诉和表达也是一种方式。
表达生气时也可以找信任的人倾诉,可以事先说明请ta听你抱怨就好,设定时间例如说30分,让对方有心理准备,事后再请客补偿。
又或者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让咨询师慢慢引导你去合理地释放情绪,获得内在疗愈。

写在最后
心理学家艾耶·古罗·勒内说过:“愤怒告诉我们,别人也许侵犯了我们,或者我们内心的愿望无法满足。我们必须要倾听自己的愤怒,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个性的完整”。
“合理的愤怒”可以帮助我们直面挫折和沮丧,因为愤怒代表的是一种愤“坚持、拒绝与希望”。
正确看待愤怒,它没那么可怕。
References:——————Marshall Luxembourg, Non violent Communication, Huaxia Publishing House, 2009作者:三酱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