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熊只是描述跌市的圖騰,早幾年新冠疫情大流行時,股市可以照樣升。這一波日股爆升動力,底氣來自日元無得升。高市早苗成日本首位女首相,市場安倍經濟學加時,弱日元谷經濟政策將繼續。另外高市早苗的魅力亦是日股催化劑,她與特朗普會談時,獲得「甚麼都給你」最大承諾,即使是一張未兌現期票,已足以令投資者憧憬日本企業可繼續穩佔美國市場優勢。
湧入日本的熱錢,亦瞄準AI發展、製造業復甦、日企穩健三項概念。全球掀起AI熱潮,日本半導體供應、精密機械製造等領域即時受惠。關稅戰角力下,全球重組供應鏈布局,日本製造業反而受惠,日本工廠訂單創1991年以來新高。另外外資亦睇中日企財務槓桿低於歐美市場,日企過去五年積極回購股份,亦是對日股有力支持。更不用說股神巴菲特持續加碼掃入日本五大商社。
2024年日本旅遊業佔GDP約7.5%,熊恐慌可能先衝擊訪日旅客人數,未至於震散股市。但假如不幸地熊蹤處處火速升溫,甚至出現熊走入一線城市商業區,心理上的衝擊,就可能令日股出現震盪。當然熊出沒問題,涉及野熊生存困難,亦關乎人命安全,有沒有買日股,都希望熊在山野間可找到足夠糧食過冬,人及野熊都可以重過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