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0篇帖子。
(轉載知乎)那些控制不住自己脾氣的人,事後卻很後悔的人,都是什麼樣的心理?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7

發起脾氣來,六親不認,罵人甚至動手。但是事後,卻又拚命道歉。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7

墨蒼離:


脾氣多數是用來欺負體面人/親人的。

之前有讀者,問過跟題目類似的問題,就是自己總是控制不了脾氣,去給周圍的人發火。

我反問到,如果你面對一個上身全是紋身,臉上有刀疤的200斤壯漢,你會隨便發脾氣嗎?

這位讀者停頓了幾秒鐘,說,不會。

你看,當面對一個招惹了就會被反擊甚至被一通毒打的人的時候,人們不會去扮演平頭哥跟人家挑釁或者發脾氣,就會選擇適當的,有宜人性的樣子,跟人耐心講道理。

控制不住脾氣是假的。

哺乳動物在攻擊獵物之前有一個無意識的評估本能,如果認為攻擊可能帶來風險或者成功率極低,就不會觸發攻擊行為。

而發脾氣,也是一種攻擊欲的釋放。

潛意識裡面,判斷對象是可以「被發脾氣」而不會有太多後果的,通過發脾氣可以操控、恐嚇或者遏止決策的、能被自己客體化的獵物。

在潛意識裡,【後悔】是為了逃避懲罰的表演,【道歉】也是如此,但在主觀上,會包裝成痛哭流涕詛咒發誓的樣子,對自己和外界進行欺騙。

而不是真的覺得自己有啥問題。

那些犯罪之後痛苦悔過的人,你去紀錄片裡面看,演的都很好,你給他們免於刑事懲罰放出來,以後大機率還犯罪。

他們後悔的不是自己做了犯法的事情,而是自己被抓住了,要面臨懲罰了,就開始用各種表演,來「悔過」了,來描述不得以了,來推卸責任了。

所謂脾氣不好,性格不好等等,都是推卸責任的一部分,用這種詞彙虛構了一個用來背鍋的脫離「本我」的「性格」/「弱點」,就可以把「本我」洗白了。

「我是好人,只是脾氣差」,去你妹的,你的脾氣跟你自己沒關係是嗎?你要臉嗎?

日式番劇中的那些被主角們打死的BOSS,臨死前都是這一套洗白邏輯。

如果你也是「總愛發脾氣」的一員:

1,請你檢查一下你是不是總跟自己親近的人發脾氣,而對陌生者很和善,如果是,恭喜你,以後你親近的人會越來越疏遠你。

2,請你在面對他人希望發脾氣的時候,琢磨下是不是符合對等社交的原則,對方是否曾經精神攻擊過你,如果沒有,你的發脾氣很可能是無能狂怒的宣洩,或者踢貓效應的展現。

3,請檢查一下,你的原生家庭中,是不是有一個整天「發脾氣」的人,不知不覺教給你一堆社會化腳本,請務必明白,如果你不想活成ta那樣子,你就要消解和抗拒這些劇本。

以上。

供參考。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8
作者:野火燒不盡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4828292198838770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大多源於長期的負面情緒積累,而又調節失敗的結果。

人的生活無外乎職場、家庭生活和人際關係,人們在這些環境和關係下扮演各種角色。既要滿足他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如果自身需求未被滿足,而壓力又無處疏導,無處釋放,持續疊加,必然會引發自我懷疑、焦慮內耗、疲憊痛苦等心理能量消耗。

這些消極情緒源自個體對自我,對他人或看世界的認知。經驗積累形成認知,認知提煉出邏輯,邏輯再進行經驗驗證,長期形成了一定的認知框架

1、職場上時間緊任務重、同事之間惡性競爭、被領導PUA被同事排擠、長期加班還沒加班費......哪一條都給人挫敗感,無力感,不讓人舒服。

2、家庭里親密關係冷漠甚至斷裂。夫妻兩人漸行漸遠,除了基本的責任承擔(有的拒絕承擔),都不再多付出一分。調侃中年夫妻親一口,噩夢要做好幾宿。白天是夫妻,晚上是鄰居,主臥住師太,次臥住方丈,平時不聯繫,聯繫就是拿快遞。看似調侃,是真實生活再現。

3、人際關係上,出現社交疲憊,不願情緒付出,因為感覺得不到對等的情緒價值。被朋友欺騙過、被朋友利用、被朋友嘲笑、被朋友過度關注,都導致不願參與社交,有效無效的一概認定為無效社交。

消極情緒一直壓抑積累,到達了一定的臨界點,就像汽油慢慢流淌了一地,如果有一點火星,什麼經驗認知、邏輯理性,全部被燒的一乾二淨。


二、「事後卻很後悔」

發完脾氣,冷靜下來的結果有兩種情況。

1、情緒發泄完之後,人會回歸理性。但是有的人本身認知有限,情緒障礙

嚴重,並沒有深刻認識到自己發泄情緒的本質原因。不能覺醒,還是不能直面自己隱藏起來的,自己一直迴避的問題,無法重構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認知。

這樣的做法反而導致個體更加逃避,更加極端,且我行我素。舊有的負面壓力和情緒沒有卸載,認知無法撼動,這次脾氣是無端又無效地傷害了他人和自己。

他發現這種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完全卸掉內心的負面情緒,下一次他還會使用,逐漸成了一個暴躁易怒的人。

2、個體發完脾氣後,發現情緒得到釋放的同時傷害到了他人。冷卻下來開始反思原有認知,舊的思維模式升級,原有價值觀被刷新覆蓋,自我認知和對世界的理解發生了根本性、突破性的轉變。從認知心理學

視角來看,發脾氣打破了原有認知框架,反而是一個促進個體認知迭代的方式。

沒有人永遠情緒穩定,沒有人永遠不產生負面情緒。

情緒穩定的人是能夠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波動,並且能很快回歸平衡。

任何人都會因外界刺激心情起起伏伏,一天八百個心眼子,喜怒哀樂,是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應。

對自己的情緒覺察能力強,認知度高的人不會過度敏感或輕易暴躁發脾氣,能以更平和的心態處理生活中的衝突。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8

半夜叫喳喳:


emmmmm

他們是一視同仁地對誰都這麼暴躁嗎?

如果是,不如先檢查一下精神狀態。有些疾病,是會讓人不由自主的。

如果不是,那麼他對誰暴躁?是他的領導和長輩嗎?

是地位不如他的人嗎?

觀察一下,自然就有答案了,往往就四個字:欺軟怕硬。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8

道歉一是不想承擔後果,二是希望自洽的認為自己是個好人。

見過情緒不穩定的領導嗎?他們發完脾氣後會補償型的做好人,不這樣他們就沒辦法下次繼續施展淫威。有點像貸款,我做好人一次加10分,發脾氣一次扣5分,一來二去我還是我自己定義的好人,那麼行為模式就可以持續,用不着改善。畢竟改變是痛苦的,也不知道除了吼叫還能怎麼控制場面。那麼不控制情緒+事後補償似乎就是當下最優解。



作者:西北偏北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5271851624444422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8

知乎者也181818:


都是在為自己的亂髮脾氣,找借口而已。真正的懺悔,往往是夜深人靜後的自我解剖。很多人說自己很後悔,從某種意義上,是在為下一次的再次發生,做準備。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9

改不了,我就是這樣。總有一種飛蛾撲火的感覺。強迫症,一旦有事情,就希望快點完結。不希望想太多折磨我,急需一個結果。看到有怒火就發,不然事後更加後悔,憋屈。想什麼說什麼,我這種性格,做什麼都後悔。不如血性方剛,暢快淋漓的衝突,各種衝突,我現在已經領悟了,但是我喜歡的那個人,已經為人妻,死啦死啦!




作者:傾注當下2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5277118411554936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9

卡卡卡卡卡:


本身就是借題發揮,或者情緒發泄而已。

怎麼酒後打人罵人卻幾乎從來沒有打領導罵領導的?

也沒有人酒後去打一個比自己強壯自己根本打不贏的啊?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9

如何處理矛盾和衝突,我們都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如果你父母都是非黑即白,面對不高興的事,要麼慫不吭聲,要麼只會漫罵指責,那麼作為小孩子的你,也不可能學會合理面對衝突的方式。你大概也會二元化情緒,要麼沒啥反應,一旦反應就是激烈失控,管不住脾氣。

其實你也不想這樣,根源只是你沒從父母那裡學到如何與人合作與競爭,遇到問題就控制不住。

下次想發脾氣就在心裡告訴自己,我需要像父母那樣處理衝突,我有能力脫離原生家庭的影響,找到更適合處理問題的方式。



作者:自由之路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7918994519615402/answer/19481111966717021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10-10 22:59

龍醫傳:


這有兩種人,兩種原因,一種是清醒認識,即真的控制不住,另一種是裝糊塗,故意為之,是有另目的性,另有作用。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