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秀水河畔一書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5643374/answer/7494961378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結論放在開頭:大機率在10~15年之內,我們便可以看到德國,從一個還勉強撐着架子的發達國家,變成一個宗教、種族、經濟三大問題全面惡化的失能政府暨失敗國家。
(失能政府或失敗國家(英語:Failed state),意指一個被認為未能滿足和履行某一些作為主權政府應有的基本條件和責任的國家。)
——下文開始正文——
如果要聊德國未來會不會淪為發展中國家,那麼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德國的兩個發展階段:二戰後、冷戰後。
在二戰後,由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的意識形態主戰場,主要圍繞於歐洲,而東西德又是雙方陣營各自展現其制度優勢的前沿陣地。(天時)
德國作為一個國家整體,其實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同時得到了東西方兩大陣營共同灌輸各自技術投資、經濟投資的對象。(地利)
(西德:馬歇爾計劃、東德:經互會)
再加之戰後,德國又正好處於戰後人口大恢復、戰後人口大增長的世界性戰後嬰兒潮時代,有着足夠的人口紅利承接來自於東西方兩大陣營的技術、經濟灌輸。(人和)
(1955 年至 1970 年出生人通常被稱為嬰兒潮一代,他們佔德國總人口的30%左右)
以及,依靠着德國戰前,所積累的大量工程家、科學家,德國的人口紅利和工程師紅利其實是在同一個時間點迸發出來。(人和)
(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
而這三者的合力,所鑄就的便是德國在二戰後冷戰期間,所高速推進以及進行的重建回復、經濟發展——萊茵河奇蹟。
這個時候德國就好似是坐在了風口上的豬一般,只要德國的領導人不是個二哈,那麼德國的逐漸恢復,以及隨之鑄就德國發達國家的地位,那都是一件必然且應然的事情。
而冷戰後,雖說德國已經不再處於東西方陣營對峙的第一線,這個世界的焦點也隨之轉向了中東大區,那所謂的穆斯林之春時期以及隨之來的反恐戰爭時期。(真是個令人忍俊不禁的地獄笑話)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時間內,世界的單獨一極美國的視角轉移向了其他地方,所以使得德國可以暫居於歐洲的正中央。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配合著美國一道,主導形成了以美國的外交、北約的軍事、德國的經濟——三頭政治共同領導下的歐盟整體格局。
在這一過程當中,德國順從着英國的攪屎棍格性,以及美國的政治需要,大量接納了原東歐國家加入歐盟——為德國的進一步經濟發展,贏得了下一階段的人口紅利。
並出於美國宣揚自身意識形態的需要,帶領着歐洲整體與東歐的俄國進行媾和——為德國獲取了下一階段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廉價的能源。
(令人忍俊不禁的某著名雄文:2006年《中國為什麼被解體後的俄羅斯超越》)
積極推動了歐盟整體,與新興崛起的世界最大市場之一:東大,達成貿易協定——為德國爭取到了下一階段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廣大市場。
並就此鑄就了德國冷戰後,默克爾時代的經濟發展總路線,與德國經濟的新三大馬車。
在這一段時間裡,德國的繼續發展雖說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開始面臨一定的操作技術以及政治嗅覺考驗。並不能繼續如同二戰後冷戰時那樣,宛如躺在風口上的豬一般順勢而起。
但也決然不能說,這個時間段德國面臨著多麼大的挑戰。甚至說的更過分一些,只要是一個頭腦正常的領導人都不至於會出大錯。
然後就來到了,咱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間段,在我想來這段歷史,或許會被後世稱之為——二次冷戰、新冷戰。
德國所面臨的是以上所述這些年間一直在積累,但從未徹底得到解決的問題——也即是我在本文最開頭便已經點出,並貫穿於全文的「人口」二字。
說實話,在我看來,所謂的市場、所謂的能源,無非就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操作,進行新一輪的重新安排,這兩個問題是能解決的問題。
而人口問題才是目前德國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現如今德國所面臨的問題是:
1.戰後嬰兒潮時代所誕生的人口紅利都已逐漸的老去,變成了人口負債。
2.東歐國家的整體性生育率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口衰退。
使得德國沒有辦法再繼續,接收來自於自己同意識形態、同價值觀的優質勞動力。
我們都知道「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而人口正是國家這輛火車的唯一車頭。
只有有着足夠的人口,才能夠有着足夠龐大的國內市場孕育本土工業。
只有有着足夠的人口,才能夠有着足夠龐大的人口勞動力發展國內工業。
而德國目前面臨的以上兩個問題,導致德國整體白人人口的數量下降——注意了,我這裡說的整體白人,甚至包括了大量的東歐移民,如果單純只算德國的德意志人,那德國的人口問題早已惡化到無藥可救。
不得已,德國現在只能大量地接收,來自中東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難民,以期能夠同化來自於此兩地的難民,使得德國的經濟可以重新進入默克爾時代的循環。
但是,這就正好照應了我寫於本文開頭的兩大問題:宗教、種族。
隨着白人人口整體數量的越發下降,白人的自主性意識會越發強烈。而來自於中東和非洲的難民本身,主體性就已經足夠強烈。
就宗教而言。德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同化中東難民為基督新教徒,會面臨來自於中東人的恐襲。同化中東難民為基督新教徒,也會面臨來自於中東人的恐襲。(真就迫真是地獄笑話拉滿全場)
就種族而言。如果說中東難民還受到過一定程度的基礎教育,那麼撒南非洲的黑人難民就幾乎全是胎教肄業。再加之比於中東人的褐色更加深邃的黑色皮膚,黑人難民所引發的社會問題更是隱藏都隱藏不了。
這兩個問題,在德國自身的白人人口數量,整體性衰退的情況下,幾乎不可能有辦法解決。
而人口問題無法解決,所導致的必然便是,原有勞動力的損耗、勞動力素質的下降、勞動力的進一步加速匱乏,並使之國內問題越發成為主要問題。
而在處理國內問題,便需要消耗大量政治資源的情況下,就更別提拿出行政力量,處理複雜的市場問題和能源問題。
歸根結底一句話,德國的經濟基礎來源於其優質的工程師紅利以及人口紅利,而德國未來的宿命也正來源於此二者的匱乏——可所謂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對於中東人而言,聖戰並未停止,聖戰正在進行時

對於非洲黑人而言,這或許是屬於黑人的大航海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