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篇帖子。
(轉載Yahoo新聞)中國民族主義升溫!留學生陷求職困境 國外被針對、國內被排擠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8:55

曾被視為通往理想職業的「黃金門票」,如今卻成為阻力。隨著中美關係緊張與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升溫,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發現,他們在海外與國內都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國外被針對,在國內被排擠。

根據《CNN》的報導,24歲的巴里連(Barry Lian)來自中國東南部,曾夢想在華爾街金融機構發展。然而去年7月他的美國學生簽證因川普政府的政策被吊銷。該政策針對與中國軍方有關聯院校的學生,限制其獲得美國簽證。這一變故迫使他中斷在美國的實習,回國投入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8:56
隨著中美關係緊張與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升溫,越來越多中國留學生發現,他們在國外被針對,在國內被排擠。(示意圖/翻攝Pexels)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8:56

連先生透露,他向國有銀行與金融公司投遞超過70份履歷,卻幾乎全數石沉大海,他坦言「這可能涉及政治敏感性」,並指出海外經歷成為他求職的一大阻礙,直到今年3月,他才終於獲得上海一家私人投資公司的錄用通知。

中國官方數據顯示,隨著出國留學人數逐年增加,回國發展已成為主流趨勢。2021年留學生回國人數突破100萬。然而海歸群體卻愈發感受到來自國內職場的排斥。

今年4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股東大會上公開表示,公司「絕對不會使用任何海歸」,理由是「他們中可能有間諜」。此番言論雖遭社交媒體批評,但也凸顯出國內對留學生的警惕氛圍。

近年來,多地政府甚至禁止外國學位持有者參加「選調生」計畫,進一步限制了海歸進入公共部門的機會。專家指出,國家安全疑慮與民族主義抬頭,使得公共部門與國企對海外畢業生愈發保守。

除了政治層面的阻礙,不少中國企業還質疑海外畢業生的能力與適應性。職涯顧問袁欣直言,許多留學生回國後被認為「性價比不高」,學習與工作能力不及國內研究生,「大多數一年制碩士回國的學生確實能力有限」,並指出國內研究生的考試與課程強度更高。此外,中國盛行的「996」工作文化,也讓部分僱主質疑留學生是否能適應高強度環境。

段先生是一名在美國攻讀傳播學的碩士畢業生,他表示自己投遞近400份求職申請,最終僅獲得3份錄用通知,他感嘆「我們六年前認為的優勢,如今已完全消失。」

學者普遍認為,習近平政府強調「自力更生」與「國家安全」,正加速中國職場對留學生的不信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吳文斌指出,「公共部門對海外畢業生的歡迎程度正在下降,對間諜的恐懼已成為社會常態。」

在這樣的氛圍下,留學生不僅在海外受到簽證與政治風險的打擊,回國後也難以獲得雇主青睞。對許多人而言,曾經夢寐以求的留學經歷,如今卻成為求職路上的「絆腳石」。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9-14 18:5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