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撲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121585094030265/answer/19362196536355724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個問題出來的時機……比較巧妙,畢竟以 #kaburajadulu 為代表的印尼 Gen Z 潤學,確實是在今年(2025)才爆發成為顯學(在此之前,印尼大學生留學率長期低於千分之五在全亞洲倒數,主要去向除了鄰國新馬,宗教交流密切的沙特、埃及、土耳其之外,在西方世界最常見也最容易拿到獎學金的目標國其實是澳洲);對於搞留學項目搞勞務培訓外包的同學們,這裡面肯定是有錢好賺的。目前日本、韓國、澳洲的"特定技能簽證" (日本SSW, Specified Skilled Worker,韓國E9,澳洲SMP) 和德語區的帶薪學徒制 Ausbildung 政策 在印尼都已經提前搶跑,大受歡迎,領先幾個身位了
我個人來看的話,2025年的印尼潤學,體感上是比較接近2010年左右,貝盧斯科尼執政晚期的義大利潤學 ("Arrivederci, Italia") ,很多平民人家的做題家小孩,學霸十幾年,全 A 畢業雄心勃勃地走出校門,卻發現整個社會早已為養老金和裙帶關係分光舔淨,年輕人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接力棒;抬頭一看,自家總理是tm黑手黨出身的電視大亨,這日子還能過?
印尼小孩現在從學校出來,左右上下看一圈的觀感,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感覺;尤其是雖然這幾年經濟發展數字上看算是不錯,社會上多出來的高質量正式工作崗位卻沒依比例增加太多。今年五月份 在Bekasi 一個 job fair 上人山人海的 求職地獄 場面一度成為各大社媒頭條 meme。政治氛圍方面,從佐科來到 Prabowo時代,在年輕人眼中更是大踏步開倒車,舊秩序回潮,#IndonesiaGelap 過不下去啦!

義大利人跟印尼人一樣,對家庭、對社區的歸屬感特彆強,年輕人背井離鄉的心理阻力格外高。然而在貝盧斯科尼時代,天才小孩自覺熱愛變成負擔,回報遙遙無期,繼續留下無非是徒然消耗。在那樣的氛圍下,很多人選擇悄然出走,去荷蘭、去北美、去巴西阿根廷、去上海。而2010 年代恰好是全球化中後期的紅利期,那個時代的職場入門仍然歡迎 global mobility 和多元背景,所以這一代肯出門闖的義大利小孩算是比較容易吃時代紅利的;前面引文里就有人說「在義大利,我三十歲還像個實習生;在海外,我三十歲已經領導團隊」
時過境遷,2025這一代印尼小朋友作為所謂 digital natives,小時候(手機里看到的)世界很大,長大了發現真實世界裡,屬於自己的成長空間越來越小。不過畢竟前輩在海外的學費還沒交夠,很多幻覺和路徑,還需要多幾代人親身試錯、慢慢摸清;所以雖然現在全球右轉,移民窗口收縮,印尼本地高學歷青年的留學和移民意願還是持續高漲,爭上末班車。所謂 幻覺未破,門票已漲
(2025-08-06原文到此為止)
=================
以下8月12日補充:
這篇熱度有點超出我預料了,畢竟知乎這個環境里,把印尼人當人看的帖子都蠻少遇到的。路過的朋友、點過贊的朋友 歡迎進評論區聊一下 為啥你會關心印尼小孩移不移民這種話題
碰巧的是,就在前文寫作後,在印尼本地有一起急劇發酵的文化 -> 社會 -> 政治新聞 就是 海賊王 草帽旗幟的線下病毒式大流行 相關報導



為什麼要在這篇提呢 - 各位記不記得路飛哥的名言是啥?
出發吧!向著偉大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