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豆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0121585094030265/answer/193621965363557249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个问题出来的时机……比较巧妙,毕竟以 #kaburajadulu 为代表的印尼 Gen Z 润学,确实是在今年(2025)才爆发成为显学(在此之前,印尼大学生留学率长期低于千分之五在全亚洲倒数,主要去向除了邻国新马,宗教交流密切的沙特、埃及、土耳其之外,在西方世界最常见也最容易拿到奖学金的目标国其实是澳大利亚);对于搞留学项目搞劳务培训外包的同学们,这里面肯定是有钱好赚的。目前日本、韩国、澳洲的"特定技能签证" (日本SSW, Specified Skilled Worker,韩国E9,澳洲SMP) 和德语区的带薪学徒制 Ausbildung 政策 在印尼都已经提前抢跑,大受欢迎,领先几个身位了
我个人来看的话,2025年的印尼润学,体感上是比较接近2010年左右,贝卢斯科尼执政晚期的意大利润学 ("Arrivederci, Italia") ,很多平民人家的做题家小孩,学霸十几年,全 A 毕业雄心勃勃地走出校门,却发现整个社会早已为养老金和裙带关系分光舔净,年轻人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接力棒;抬头一看,自家总理是tm黑手党出身的电视大亨,这日子还能过?
印尼小孩现在从学校出来,左右上下看一圈的观感,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感觉;尤其是虽然这几年经济发展数字上看算是不错,社会上多出来的高质量正式工作岗位却没依比例增加太多。今年五月份 在Bekasi 一个 job fair 上人山人海的 求职地狱 场面一度成为各大社媒头条 meme。政治氛围方面,从佐科来到 Prabowo时代,在年轻人眼中更是大踏步开倒车,旧秩序回潮,#IndonesiaGelap 过不下去啦!

意大利人跟印尼人一样,对家庭、对社区的归属感特别强,年轻人背井离乡的心理阻力格外高。然而在贝卢斯科尼时代,天才小孩自觉热爱变成负担,回报遥遥无期,继续留下无非是徒然消耗。在那样的氛围下,很多人选择悄然出走,去荷兰、去北美、去巴西阿根廷、去上海。而2010 年代恰好是全球化中后期的红利期,那个时代的职场入门仍然欢迎 global mobility 和多元背景,所以这一代肯出门闯的意大利小孩算是比较容易吃时代红利的;前面引文里就有人说“在意大利,我三十岁还像个实习生;在海外,我三十岁已经领导团队”
时过境迁,2025这一代印尼小朋友作为所谓 digital natives,小时候(手机里看到的)世界很大,长大了发现真实世界里,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不过毕竟前辈在海外的学费还没交够,很多幻觉和路径,还需要多几代人亲身试错、慢慢摸清;所以虽然现在全球右转,移民窗口收缩,印尼本地高学历青年的留学和移民意愿还是持续高涨,争上末班车。所谓 幻觉未破,门票已涨
(2025-08-06原文到此为止)
=================
以下8月12日补充:
这篇热度有点超出我预料了,毕竟知乎这个环境里,把印尼人当人看的帖子都蛮少遇到的。路过的朋友、点过赞的朋友 欢迎进评论区聊一下 为啥你会关心印尼小孩移不移民这种话题
碰巧的是,就在前文写作后,在印尼本地有一起急剧发酵的文化 -> 社会 -> 政治新闻 就是 海贼王 草帽旗帜的线下病毒式大流行 相关报道



为什么要在这篇提呢 - 各位记不记得路飞哥的名言是啥?
出发吧!向着伟大航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