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台北,徐巧芯、王鴻薇、羅智強等國民黨「戰將」,也在傳統藍營選區以高票守住席位,投票率高達六成上下。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說,這合符預期,因為他們聲量高、支持度也高,「一旦仇恨民進黨的情緒出來」,泛藍選民願意出門投票,高票是預期之內。
藍營鐵票也得到民眾黨選民「小草」加持。
柯文哲率領的民眾黨在多年前與民進黨決裂之後,雙方支持者間的裂痕越來越深,民眾黨也選擇在立法院與國民黨合作,支持者在地方選舉上也以拉下民進黨為目標。
2024年賴清德上任後,柯文哲捲入京華城弊案,被檢察官起訴關押,事件不斷發酵,民眾黨支持者認為那是司法迫害,進一步激發「仇綠」情緒,間接推高反對罷免票。
劉嘉薇教授表示,國民黨得票竟高於去年當選時,顯示不少非藍營選民投下反罷免票,且民眾黨年輕、高學歷男性為主的「小草」選民,擅長網路創意宣傳,為國民黨反罷免造勢出力。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也說,支持民眾黨的網紅如館長、歷史哥、朱凱翔等人,製作有邏輯而高流量的影片,這些傳播影響中間選民。
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授莊嘉穎也同意,民眾黨的支持強化了藍營動員,使選票集中於保衛國民黨的席次。他補充說,有些地方六成投票率已經接近地方選舉水平,顯示藍白聯盟成功催票並鞏固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