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hysha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8848345/answer/358019318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PhD刚毕业,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贡献一个数据点。读博期间遇到过很多很厉害也聪明的同事,毕业后大部分都去工业界没有继续博后(科研)了。以至于博士期间自己思考了很久,我还能不能继续做下去。比我厉害的人都不做了,我还做什么呢
分析了一下周围人不继续的原因,主要两个。1. 觉得科研太枯燥。2. 工业界给的太多了
尤其是很多欧洲人,读博阶段就当成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拿个学位直接工业界躺平。对科研的兴趣肯定有,但不大。科研又累又穷,教职卷到上天。读完博基本就burn out,选择自己更感兴趣/钱多的职业发展了。
纠结了很久后决定再做一段时间博后,然后根据我PhD的经历,也总结了两点让自己保持动力的tips:
永远interest driven. 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项目
Burn out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兴趣,或者兴趣不足以支撑自己继续。
博士期间有段时间非常想quit,原因就是自己对那个课题完全失去了兴趣。每天去lab做样品测量一点动力没有,甚至早上起来,想到去实验室继续折磨就头大。每天的工作就是测量,分析,再设置新的测量。
后来跟老板商量换了方向,马上提起兴趣。基本24/7测量,晚上11点发现设备有问题,换个衣服就跑去实验室调整。早点睡醒第一件事打开手机,连接远程桌面看昨晚的数据。
这段经历后,我发现自己完全是兴趣驱使的。当你load一个新样品,你会特别期待到底会有什么结果,背后有什么物理。尤其是测到non-trivial的信号,可以一连几天整晚看文章想物理。
前段时间找位置,访问面试的时候和一个新AP聊,跟我说:“我最幸福的就是博后的时候。比起博士懂了一些物理,知道该做什么。每次做新样品都特别兴奋,期待测量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新东西。”后来,也是这句话激励我再做一段时间科研。
累,确实累。但是科研兴趣满足的那种乐趣,是其他世俗的乐趣难以比较的。
当你发现自己没有干劲的时候,想一想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课题。不喜欢能换就换,不能换quit。之前遇到读了两年PhD quit重新申的,感觉不能理解,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觉得太明智了,没兴趣千万不要碰科研。不要想着逼自己读完,拿一个title,没有意义。二十多岁最好的年纪,做什么不好。
2. 降低期望,适度娱乐
PhD后期找到了一个技巧:每次做完一个样品,开始测量前默认这个device不work。之后能测到任何的信号,都会让自己开心。当然这只是心态上的,做下一个样品的时候还是要好好思考应该怎么设计,怎么改进。
当然,如果真的遇到了不work的项目,也不要责怪自己。之前博士期间不work的项目,整个领域都没人做出来。老板后来跟我说:“what should I say, nature doesn't like this.”你再努力,work your ass off, 也改变不了物理规则。要认。只要你在这期间学到了新知识,新技术。这段经历就没有白费。
同时,给自己适度娱乐的机会。东亚人可能都有一种休息时候的负罪感。我有时候忙完一大波,想休假的时候有时候就会感觉很罪恶,浪费了时间。
但是大脑不是这样运作的。Work smart, not hard. 做科研,要忙的时候能忙成狗,然后休假的时候完全忘记工作,享受下世界的美好。
老板是我见过最拼的,马上退休的人,每天晚上十一二点还回邮件,各种学术committee的任务,每天日程排的满满的。但是周五晚上到周日晚上,这段时间绝对不看邮件。去山里骑车,陪家人带孙子。
科研是马拉松,做出来好工作的不是跑的最快的,是跑的最持久的。一开始就burn out自己,不知道休息,只会提前结束自己的学术生涯。
最后一点,别和别人比。周围人选择工业界的,工资马上上了一个档次。说不羡慕是不可能。不过想想自己平时的爱好,打打游戏爬爬山。最花钱的也就滑个雪,好像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够用就行,做自己开心的事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