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il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30206695804699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只了解CS/AI領域的情況,說些個人了解的信息,僅供參考:
最重要的原因是直接申PhD的申請難度大,國內top2的本科在美國大學的招生委員會眼中,認可度可能還不如top50的美本,本科GPA基本零作用,在國內上學的普通學生也很難獲取到國外教授的強connection。除非本科發頂會一作(可能還要不止一篇),不然基本告別頂級學校;而如果選擇國內保研,985高校的top學生有很不小的機會進清北中科院;
如果選擇先申碩再申博,海外碩士期間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就足夠勸退很多人,另外碩士期間的課業壓力也不小,能用來做科研攢經歷的時間很有限,因此先碩後博的性價比也不高
美國有很多大學都在比較偏僻的村裡,校企合作的機會比較少(除了頂級lab),只能暑假去實習;而在國內清北復交的研究生,如果導師本人的水平一般,也有機會去MSRA或者其他大廠實習發論文。眾所周知在AI領域,沒有卡幾乎什麼也做不了
國內本科生缺少海外connection的影響是雙向的:國外的導師怕招到不靠譜的學生,所以你只能申請到次一檔的學校;而你在國內也不知道海外的導師靠不靠譜。國外教授也是會灌水的,部分教授(主要是華人)也是會壓榨學生的,學術圈的一些通病是國際化的
如果能在國內找到靠譜且有實力的導師,最穩健的路徑是國內博->國外博後,可進可退,這樣也能最小化簽證政策不確定的影響(在讀博期間被簽證影響的負面效果 遠大於 博後期間被簽證影響的負面效果)
如果你打算回國就業,國內的高校和企業基本都不會對海歸有加分(除了cs四大、top10或者哈耶普這種檔次的博士,但其實到了博士這個層面,更主要的還是看paper和導師了),如果缺少國內的人脈可能反而成為debuff;
如果打算潤,又負擔不起master的學費,比較可行的一個路徑是:國內lab攢paper -> 海外科研攢connection(至少半年以上,暑研已經遠遠不夠了,可能需要post-bachelor)-> 申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