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2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現在 985 頂尖學生潤(PhD)的意願減弱了?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1

本人武漢大學物理系,上一屆最強的學長(GPA和科研都很強)基本上都留在國內了,這一屆最強的想要潤的也非常少。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2

趙拓:


2023年,有163名中國籍學生申請我所在系的PhD program。

2024年,有188名中國籍學生申請。

2025年,有211名中國籍學生申請。

意願加強了還是減弱了,一目了然。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2

Hitch:


我認識的國內當教授的,一邊忽悠自己好的本科學生留下了讀博士,動不動就抬出來什麼nature index已經比美國的大學高啦。一邊堅決要自己的兒子女兒到美國去讀博士,最好進牛校,進不了牛校就找個靠譜的導師,要麼就留美國,要麼畢業回來可以進學校。

有人說意願減弱是信息流通的結果,我覺得恰恰是某些低端信息被放大的結果。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2

海鹽薄荷藍:


因為現在時代變了,已經到了要站隊的時候了,以前兩頭吃的路子已經快要走不通了。

至於該怎麼選嘛,俗話說,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家裡沒資源的話多出去闖闖也沒什麼損失,家裡能托舉的話留在家鄉更舒適穩妥。

我當時決心要走,主要是難以想像自己一直在一線城市租房擠地鐵,不喜歡人多,鼻炎又很嚴重,陽光不足還會抑鬱。在個人職業發展上,家裡一點忙都幫不了。以及看我爹快60的人了,還得動不動加班。種種因素疊加,導致本人只想躺平,即使知道在國內的收益更多,也懶得卷了。

還有一點,現在985的保研率越來越高,這種基本就算直博,和出來讀PhD沒什麼區別,畢業後就業在國內認可度也高,導師的人脈也更能發揮作用。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3

主要還是國內、國外形勢變化的結果。

985上了實體名單,拿到帝國簽證很渺茫了,歐洲也需要小心操作。現在的形式帝國教授很多都不敢回黨國郵件,更不要說招學生,提供資助,還可能過不來。對於國外來說,招黨國學生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太高了,直接導致國內學生難拿到offer。

國內科研圈這十年也是大變樣,現在都搞有組織的科研,破五唯。去國外讀個phd回來就成了學術孤兒,國內大佬的人啥都有,啥都輪不到海龜。相反在國內抱個大佬根正苗紅,要文章有文章,要項目有項目,要獲獎有獲獎,前途一片光明。

現在的基金已經開始發給博士生、本科生了,都是大佬鋪路的手段,潤出去怎麼比。



作者:低調的范大叔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00721608415659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3

作者:Mil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14407373788939472/answer/19230206695804699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只了解CS/AI領域的情況,說些個人了解的信息,僅供參考:



最重要的原因是直接申PhD的申請難度大,國內top2的本科在美國大學的招生委員會眼中,認可度可能還不如top50的美本,本科GPA基本零作用,在國內上學的普通學生也很難獲取到國外教授的強connection。除非本科發頂會一作(可能還要不止一篇),不然基本告別頂級學校;而如果選擇國內保研,985高校的top學生有很不小的機會進清北中科院;
如果選擇先申碩再申博,海外碩士期間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就足夠勸退很多人,另外碩士期間的課業壓力也不小,能用來做科研攢經歷的時間很有限,因此先碩後博的性價比也不高
美國有很多大學都在比較偏僻的村裡,校企合作的機會比較少(除了頂級lab),只能暑假去實習;而在國內清北復交的研究生,如果導師本人的水平一般,也有機會去MSRA或者其他大廠實習發論文。眾所周知在AI領域,沒有卡幾乎什麼也做不了
國內本科生缺少海外connection的影響是雙向的:國外的導師怕招到不靠譜的學生,所以你只能申請到次一檔的學校;而你在國內也不知道海外的導師靠不靠譜。國外教授也是會灌水的,部分教授(主要是華人)也是會壓榨學生的,學術圈的一些通病是國際化的
如果能在國內找到靠譜且有實力的導師,最穩健的路徑是國內博->國外博後,可進可退,這樣也能最小化簽證政策不確定的影響(在讀博期間被簽證影響的負面效果 遠大於 博後期間被簽證影響的負面效果)
如果你打算回國就業,國內的高校和企業基本都不會對海歸有加分(除了cs四大、top10或者哈耶普這種檔次的博士,但其實到了博士這個層面,更主要的還是看paper和導師了),如果缺少國內的人脈可能反而成為debuff;
如果打算潤,又負擔不起master的學費,比較可行的一個路徑是:國內lab攢paper -> 海外科研攢connection(至少半年以上,暑研已經遠遠不夠了,可能需要post-bachelor)-> 申phd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3

7890:


你所謂的潤是真的頭也不回的跑路,還是想著國外鍍層金,畢業之後繼續國內國外兩頭看?要是前者,還等的了四年五年起步的phd?大部分phd光靠那點基礎獎學金也就夠你餓不死(哪怕全獎也是如此),要保證生活質量肯定要吃父母。但還在吃父母的話,這叫潤出去了?

我還真就認識一哥們,這位本科北航的,老哥早早認識到自己不適合學術、也對國內996氛圍深惡痛絕。結果一頓操作,本科畢業直接去新加坡位元組了,工作三年拿新加坡永居直接去德國工作了。

無研究生學歷、本科北航,這debuff按說上滿了吧。但人家就是鐵了心不讀研究生,也不留國內,真箇去找,也能潤。

要是你說的是後者,兩頭觀望。那我只能說隨著逆全球化的發展,這種操作只會越來越少。誠然大部分人都沒有徹底拋棄自己前二十年的勇氣,所以自然就不會開潤了。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4

欲買桂花同載酒:


疫情之後985出國讀PHD的人確實變少了,我看清北復交都出來公布數據,2023年畢業生出國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了,理工科讀PHD的人到底少了多少,似乎沒看到具體的數據,只是大家都公認的少了。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我既看到了國內的學生說美國理工科的PHD不好申請了,又看到了在美國這邊的中國導師抱怨,來美國讀PHD的中國學生質量越來越差,現在要招個985的本科生很難,不少導師開始擴大招生範圍到新加坡和台灣。綜上,我覺得題主的總結還是有道理的,國內985頂尖的學生可能不願意出來讀PHD了。

至於為什麼,一方面是美國的大環境變了,赴美的留學簽證自10043之後就不好拿了,除了那八所被限制的學校外,理工科PHD的簽證會被check特別久,而且PHD的學生簽證有進一步縮緊的跡象,像佛羅里達州已經禁止從國內直接招理工科的PHD和post doc了,總體來說美國歡迎中國留學生學習以及學術交流的氛圍它變的很差了。這就讓來讀書的人承擔了更大的非學業上的風險。至於實際意義上潤美變的困難了,比如美國經濟狀況不好導致的工作不好找以及綠卡不好拿確實會影響來美國花錢讀碩士並希望以此實現移民目的的中國學生來美的意願,但其實未必會對想來讀PHD的學生造成太大影響。PHD要讀很長時間,anything can happen,至少我們那個時候沒人想那麼遠,先能畢業再說吧。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國內的大環境其實也變了,我讀大學的時候,從國外PHD畢業回來的老師那都是學院學校的座上賓,工資高,待遇好。青年的海歸老師工資能是土鱉的兩倍,實驗室也是位置最好的黃金地段,每年招生還有優先選擇權,甚至還有系主任把招到的好學生塞到這些老師組。而那種大千人引回來的教授就更誇張了,不少學院會給他們單獨建一個大樓,讓他們自己搞一個自己的研究所,招他們自己喜歡的學生回來做教授,各種昂貴的儀器說買就買,這不比在國外舒服多了。所以當時頂尖的985本科生們,大都認為要在海外讀個PHD,這樣才有光明的未來。而如今呢,混的好的青年教授基本都是國內大佬放出去的洗澡龜,海歸的美國PHD根本沒什麼存在感吧。而大千人計劃更是搞的一地雞毛,一邊受國內大佬排擠,一邊受美國政府調查,里外不是人,導致大部分人都選另外一邊站了。面對這樣的環境,頂尖的985學生覺得留在國內拜山頭會有更光明的前途也不奇怪吧。

另外,有些領域,比如化學,單從發文章的角度,國內的PHD已經基本實現了完全碾壓,所以美國回去的PHD早已不在國內的評價體系中具備任何優勢了,所以,當初覺得會有光明未來而出國讀PHD的一眾人,包括我自己,其實現在回國是找不到工作的 。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4

獨木舟上岸:


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分數線連年新高

大概可以窺探一二,只能說抖音真的是好東西,怪不得tiktok死活都不讓賣呢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7-15 17:14

vanvan:


根據我在校友群的觀察

不是潤的意願減弱了,而是潤的難度提升、可潤的選項減少了。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