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日針對中小學雙休制度發布通告要求強制執行,但收效甚微。
雙休制度指學生擁有完整的兩天週末休息時間。此前多年來,由於高考一分一檔的高壓,中國中學普遍實行題海戰術,把長時間在校學習與高分成績劃上等號,致使很多高中實行一月一休、一週一休、甚至每週僅有幾小時「假期」的高強度作息。
此前,中國教育部在3月發布《查處中小學違規辦學行為典型案例》通知,把「中小學在校時間過長」和「節假日補課」等行為列為「嚴重影線學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極大安全隱患」,同時嚴禁中小學提前開學。
文件發布以來,中國多地高中陸續宣佈實行雙休政策,但中國媒體《財新》報導稱,實際執行依然重重受阻,鄰近高考的高三執行難度尤其大。雙休令下達之後,一些學校直接進行「選擇性雙休」,高三學生依然需要利用週末進行考試、補課、自習。
河北省教育廳對組織高三學生違規補課的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學進行全省通報批評,取消其三年內省級評優評先資格,這對於一所中國中學來說是嚴格的懲罰。此外,中國教育部強調,任何學校一經發現違規補課行為屬實,學校省級榮譽稱號將被取消。
同為「高考大省」的江蘇省的教育廳亦發布通告,對4所學校進行處分。另一「高考大省」河南省的教育廳對於提前開學、違規補課等問題懲罰多所中學,幾位學校主要負責人亦被革職。
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儲朝暉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部分學校和家長認為學生在校時間越長,越能提高分數,實際並非如此。」
他進一步表示這樣的「努力」或將損傷孩子的人格。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專委會秘書長陳志文亦對媒體分析指出,中國高中雙休難以落實,主要源於家長群體的過度教育訴求、高強度的應試訓練能帶來一定效果、地方政府的政績驅動三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