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日针对中小学双休制度发布通告要求强制执行,但收效甚微。
双休制度指学生拥有完整的两天周末休息时间。此前多年来,由于高考一分一档的高压,中国中学普遍实行题海战术,把长时间在校学习与高分成绩划上等号,致使很多高中实行一月一休、一周一休、甚至每周仅有几小时“假期”的高强度作息。
此前,中国教育部在3月发布《查处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典型案例》通知,把“中小学在校时间过长”和“节假日补课”等行为列为“严重影线学生身心健康和教育形象,具有极大安全隐患”,同时严禁中小学提前开学。
文件发布以来,中国多地高中陆续宣布实行双休政策,但中国媒体《财新》报道称,实际执行依然重重受阻,邻近高考的高三执行难度尤其大。双休令下达之后,一些学校直接进行“选择性双休”,高三学生依然需要利用周末进行考试、补课、自习。
河北省教育厅对组织高三学生违规补课的保定市高碑店第一中学进行全省通报批评,取消其三年内省级评优评先资格,这对于一所中国中学来说是严格的惩罚。此外,中国教育部强调,任何学校一经发现违规补课行为属实,学校省级荣誉称号将被取消。
同为“高考大省”的江苏省的教育厅亦发布通告,对4所学校进行处分。另一“高考大省”河南省的教育厅对于提前开学、违规补课等问题惩罚多所中学,几位学校主要负责人亦被革职。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部分学校和家长认为学生在校时间越长,越能提高分数,实际并非如此。”
他进一步表示这样的“努力”或将损伤孩子的人格。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专委会秘书长陈志文亦对媒体分析指出,中国高中双休难以落实,主要源于家长群体的过度教育诉求、高强度的应试训练能带来一定效果、地方政府的政绩驱动三方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