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晰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759681/answer/26866421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來重新更新一下我的回答,最top的科研層面的東西咱不了解,PHD以及research的東西咱們一般人不好探討評價。作為一個從大一前就開始廣泛收集目標Case案例,對中介行業有一定了解,手頭相關Case充足的,申請過英美澳轉學的學生,我覺得我有資格評價一下。
首先我們先說本科:
如果是非honour同為三年,我認為墨大沒有一家獨大的趨勢,綜合梯度澳三在布格杜伯這個級別。
學術:它的學術含金量真的不高,甚至比較低,特別是由於通識教育的成分都比較高,高階課程的體量遠不如同ranking的美本。
申研:澳三非honour是白嫖港新的絕佳跳板,同時申請美研的效力非常意料之外。83 84就能看見不少hypm tesol
類項目的case,如果軟背景正常,哥大賓大以及藤校外圍的西北JHU這種都能錄得很好。(劣勢:加州系大部分包括UC系 Standford USC,以及Cornell CMU Umich不接受非honor)。粗略來看,那我本科相關的傳播學舉例,主申(MSc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類型的項目),同GPA的申請美研MSc效力跟TOP30末尾UF這種,以及WISC OSU UMN,下至匹茲堡這種院校差不太多。但是三年項目是比較好水分的而且高階難課少,其實沒滿G就算低了。
港新是大部分澳三非Hounor學生的去處,效力相當不錯,是大部分80+學生的保底選擇。
總結就是由於澳三最TOP部分的那部分學生(例如悉大商法雙學位)和頂尖院校的TOP學生,差距確實不大,因此在頂尖院校AO根據這些學生的學術表現來制定對於澳三的Bar時,自然就表現出了對於澳三不錯的認可。
因此澳三是高中升大學沒有發揮好的學生的絕佳翻身場所,特別是honour之後,含金量就開始逐步浮現了。
如果要比價honour,由於時間成本不一樣,時間對於每個人的要緊程度不一樣,所以不是很好評定。但honour中涵蓋的學術內容能cover MSc二年級,課程難度和含金量都是非常出色的,如果你進到了澳三每年每個專業只有二三十人的社群,就上可見直博加州理工UCB,下可見牛劍Mphil了。
我們再來說MSc
目前綜合所有專業來看,對於陸本的平均entry requirements和UCL 港大較為趨近。
這仨前兩年是港大>UCL>墨大,而且互相之間差得不少。
但是隨着疫情過去,所謂「安全、離家」港大核心優勢之一退散,又經歷了學生會事件和兩次大規模擴招,港大現在不少MSc的bar是比較不堪的,相反墨大和UCL的Bar一直在猛漲。其實隨着墨大多數專業的bar水漲船高,現在墨大的entry requirements已經配不上它應有的項目水準了。例如除TESOL之外很少有專業接受雙非。例如我申請的Marketing Communication
和Global Media Communication.
今年MC 985 con為85-86不等 211con 為 89+
GMC 985 con為83.2 211con 為86+
一般要比con高三分的加權才比較有機會。
那麼其實我覺得這個背景申美的話應該是能到梯度更高的學校,一般西北Uchi的SPS公共政策什麼其實沒什麼問題,專業強校比如USC傳媒其實也是可以的。所以我認為其實不是很值得。很多人都是對移民有過高不切實際的預期才來的Unimelb。
然而其實水漲船高的bar也給墨大PG的聲譽帶來了不少正向的影響,這裡扯一個 BAR和認可度依舊其實就是高度match的論點:
entry requirements永遠和項目聲譽以及所謂的「認可度」呈嚴格正相關。
很多人說什麼bar是AO一句話的事情,這絕對是大放厥詞。
人們在利用這個原則的時候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篩選比例錄取率不等於entry requirements 。entry requirements所代表的標化成績和軟背景標準,極大程度地represent了這個項目學生的最低水準 平均水準以及畢業後的水準,越好的學生去越好的項目,越好的項目有越高的entry bar這個規律肯定是不會錯的。
而篩選比例則不一樣,印度理工是錄取率很低,但它的entry requirement是多少分你能知道嗎,如果慣用SAT ALEVEL的原則錄取,是不是對於很多中國學生來說,它就很好錄呢,它所需要的標化就很低呢?我們無從得知,所以我們不能說它難錄取就有含金量,因為可能只是沒有優秀的人競爭而已,例如專升本比例也不高。也許這個在印度很難錄的學校,但在entry requirements中反映到標化上,可能也就是個ALEVEL ABB,SAT 1300罷了,這才是entry requirements所能represent的真正內容。
我們說回來,在這個原則下,其實墨大港大UCL基本是一個梯度的,或者說港三新二都在一個梯度,當然如果你是這些學校的王牌項目,例如UCL巴院管院,港科商科等等,那自然要另當別論。
差不多就是這樣,這個梯度綜合在王曼愛華之上,lse-IC 線
之下,美國可能跟JHU凱瑞
這種TOP10中的末尾項目,15-25的中堅項目,TOP40中不錯的項目差不多(除去stern還有UIUC CMU計算機這種特別頂的)
比較滑稽的是幾乎全球所有學校都是本科聲譽被授碩lagging,而唯獨墨大是反過來的。墨大由於其本科對於各大國際考試的錄取門檻都實在低下得誇張,導致了國際學校graduates,這些聲音最強的KOL對其評價極差。而本科對於絕大部分院校來說又是人才培育的核心標準,因此墨大的聲譽一直會被澳洲整體lagging,和本科的low bar lagging。
然而當我們回到research層面,回到PG層面,回到早就墨大四大榜單排名皆高的科研產出層面,墨大碩士的含金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最後,還是希望大家理性看待吧。我們讀的課程項目很多時候跟早就學校排名的科研產出關係其實不是很大,本科課程其實一點都不沾,授碩有時候也只是粘一點。
人們所指代的含金量是課程的含金量。這跟這個學校科研行不行,是不是一個好的研究機構其實不是很相干。造就學校排名的科研和基礎學科的教學其實本身就是比較剝離的,不能一起評價。
論墨大科研水平,我認為墨大在四大榜單有不同側重的情況下能有如此均衡的表現足以說明其水平。論課程含金量,大家自有公論,相比美本它可能確實不是很行,你說他抄紐曼體系沒抄好也好,說bar低也好,這些都是事實。但真正的人才早就百分之百專註在自己的道路上了,人家才不會頂着自己學校的title來和小紅書知乎網民找優越感,你要是個oxbridge hypsm jhu uchi northwestern本科,還在這點評眾生,你真的要以想想你是不是在給你自己學校的title在抹黑。
說得很亂 隨便看看就好
更新一下
本人USYD WAM80 WES3.75 4Intern 若干Reference 被GMC MC雙開,摸耳笨大學你是真要逆天嗎?AO跟我說Mom Marketing可以 但是我真的不打算去那個了 看看港美的情況吧。
當初轉學墨大的時候除了BOC, BOA BOS,etc. 學位西浦的同學拿的都是二等一60的con,整個學校就con我一人65.Argue之後跟我說別人的offer都是錯的,就是con65的。然後今年又給我學弟下60的con。我只能說。you don't fking deserve me好吧。

Ps也就Media 65這麼難了(最底下一排專業Y2),西浦你也做個人平衡一下文社和理商科吧。
25Fall 真的很焦慮來個人救一下
初步預見了自己25fall的結局 Uppen 老ICC拿到了,名校頭銜的衝擊驚喜過後還是回歸了冷靜。
我 是一個要進入Industry的人 Uppen多交的這些錢 還不如留着 圓我自己的瑪莎MC20夢想。
看了一眼Core Units 全部都是linguistic,很不實用,感覺對我進入industry的幫助還不如JHU和華大。
你可以說名校connection對於人的幫助可能是無限的,但是拼到現在 真的對名校祛除魅了。
我也許找到了這個題目的真正答案。
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 你去討論學校在這個世界當中是什麼位置 根本沒有意義
人們在比的是學校實力嗎,實則是人們個人之間的互相比較罷了
人不是覺得墨爾本大學比不過他們的大學 而是覺得 你 比不過他們
僅此而已 這也是事實
只有 沒有任何 核心競爭力 以及 自我內核和追求的人 才會完全寄希望 人們以學校的水平來represent他自己 。這就是某些澳留的現狀。
Top Class進入好的PG項目的榮譽澳本學生從來不會因為 別人說澳本水而着急,因為他們標化成績 競賽獎項 腦子裡的知識和專業水平 實實在在地橫在競爭者面前,他們都承認:」USYD不是大專嗎?「 然後在接下來的日子以大專畢業生的身份 在職場 在生活里 贏得勝利,他們永遠不會急,永遠不會紅溫。
對於澳洲UG PG的整體水平,拋開Honours學生們。我只能說註定階級倒退的畜生偏多,我很慶幸在和他們合作的groupwork之中 沒有心腦血管炸裂暴斃而亡。
見過OSU UMN 華大 甚至雪城的學生們,他們才不是這樣子的。
再選一次 我會選US Top50,如果錢夠的話,最好還是華大這種風和日麗的地方,明尼或者哥倫布就算了,確實不太是人住的地方。至於master的選擇,就隨心所欲一點好了。
Plus 我真的要吐槽一下墨爾本大學 Marketing的admission好像完全不懂marketing 不明白自己的TA是誰,自己的東西值什麼樣的價格,今天又看到一個90的985居然還有先進waitlist在三月份才轉con。我請問人家為什麼不去LSE IC Ivy?


最近發郵件問的Unimelb MC GMC Bar
這件事情 告訴我 所有機構負責Admission的人員 絕大多情況下都是 在這個機構的框架和範圍內 最底層最沒能力的人員。
正如 PG 以及UG admission,如之前所說我已經被針對了一次。現在還要suck我一波我只能說黑你一輩子墨爾本大學。你要招誰?真覺得wam80的我們回來你這讀個marketing?異想天開了哥們。
在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 徐文彬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11431/answer/637333280
這哥們的例子也讓我釋懷了 每個人都有被不公對待 被特別離譜的差錯 直面擊碎對未來期待的時候吧!
期待搬進墨城Downtown的高層公寓 期待了很久,我想着去談個戀愛養只貓 然後碩士輕鬆來個港新得了。這一切因為AO的針對 最後都沒能實現。
本科轉墨大的時候我輾轉反側,痛苦萬分,但是沒有關係。
我要在更好的地方俯視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