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6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知乎上的一些網友對於英國評價不高?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2

英國是世界上一流的發達國家: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為什麼知乎上的網友對於英國的評價沒有那麼高,甚至有所貶低?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4

作者:游千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187387960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英國生活了半年,看看英國的真實水平,原來我們一直低估它了。

2023年,我終於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英國之旅,走過了倫敦、科茨、蘇格蘭高地、天空島和愛丁堡,留下了無數難忘的回憶。接下來就來聊聊我的所見所聞。

基礎常識

先來聊聊英國的國土面積!有的人可能覺得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應該不小,實際上,英國只有24.41萬平方公里,比我國的一些省份還要小。

儘管國土小,人口卻不少,約6600多萬。而在英國,天氣卻是個變幻莫測的傢伙。你可以在同一天內體驗到四季的變化,前一秒陽光燦爛,下一秒雨就傾盆而下,搞得人心裡直打鼓!

在英國街頭,看到有人在下雨時拚命跑去找遮擋,那肯定是遊客。真正的英國人,面對小雨和大雨,都是無動於衷的行者。

就算在露天咖啡館,也不會因為下雨就急着搬到室內,除非雨真的大到無可奈何。

更有趣的是,很多英國家庭根本不備傘,遇到小雨直接無視,中雨穿上衝鋒衣,大雨則耐心等待,因為他們深知,雨常常轉瞬即逝。

我在去海德公園的路上,就親身體驗了這種「下雨不打傘」。

那時東邊下着雨,西邊卻是晴空萬里!雨越下越大,我心急如焚,試圖找個地方避雨,卻發現自己在淡定的人群中顯得格外突兀。

直到後來我才明白,英國人為何下雨不打傘:一是外面常有大風,傘根本沒用,倒不如帶個帽子省事;二是雨總是來去匆匆,帶傘太麻煩。

一位英國同事告訴我,從小就必須每天參與各種運動。即使下雨,照樣不耽誤踢足球、打橄欖球等。雨天不去玩,就是在浪費時間。

他還調侃說,真不明白為什麼其他國家的人那麼怕雨。

英國的市容

說到市容,影視劇中的英國總是讓人覺得基礎設施完備、建築宏偉!

當我真正生活在這裡後才意識到,除了倫敦和伯明翰,其他城市與國內的小鎮幾乎無異。老建築保存得很好,新舊交融,快遞服務的速度讓我大失所望。

英國的許多道路狹窄,尤其是鄉村的單車道,開車得格外小心。英國人開車開得飛快,甚至有時會不遵守交通規則,變道時不打轉向燈,讓人捏一把冷汗!無論自駕游還是騎單車,都得小心翼翼。

英國的交通信號系統相對完善,行人過馬路時可以按信號燈,但好多英國人卻懶得按,寧願等一群人一起衝過去!

至於倫敦地鐵,作為世界第一條地下鐵道,開通於1863年。如今,倫敦地鐵的站點數量幾乎覆蓋了整個城市。

可惜的是,地鐵的破舊和擁擠讓人失望!網絡信號也不怎麼樣,4G網絡與國內的差距真是天壤之別。更有意思的是,進入地鐵後就徹底失聯,難怪當地人更願意拿書來看,而不是玩手機。

火車交通在英國非常便利,覆蓋了各個城市和小鎮,出行算是相當方便,尤其是沒有安檢的情況下。不過,火車的速度實在讓人無奈,120碼以上的速度幾乎見不到。

英國的汽車靠左行駛,這點跟國內相反。

不過有一條特別的道路——Savoy Court劇院旁的路,是英國唯一的靠右行駛的道路,為了避免車輛開到盡頭再調頭。

至於選車,英國人的偏好與美國截然不同,更喜歡短軸距、低油耗的兩廂車,這與停車位狹小和地形有關。

社會現象

在英倫的街道上,無論是倫敦還是蘇格蘭,常常能見到拄着拐杖或坐着輪椅的人。

雖然殘疾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並不算高,但為什麼總是能碰見他們呢?

一方面,英國的陰雨天氣多,老年人群體容易患上腿部疾病;

另一方面,英國對殘疾人的關懷在於無障礙設施的完善。盲道、無障礙廁所,還是無障礙交通工具、專用停車位等。良好的基礎設施,包容的社會氛圍,讓殘疾人更敢於走出家門!

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英國的社會福利體系好,卻在某些角落暴露出流浪漢的身影,讓我感到不解!難道是因為社會福利讓一些人變得懶惰?反正不工作也能活下去,一些人樂於過這種「混日子」的生活。

剛到英國時,我在街上遇到乞討的流浪漢,不僅不感激施捨,反而可能在下次還會糾纏不休!與其施捨,倒不如提高警惕,時刻保管好自己的手機,以免被偷或者搶劫。

再說說英國的女人,身材普遍豐滿,西方社會一般不喜歡對他人的外貌進行過多評價。

在飲食習慣上,以高熱量、高糖、高鹽為主,肥胖現象在普通工薪階層中更為普遍。真正的貴族和富人則注重飲食與身材,追求健康。

飲食文化

說到飲食,關於英國的調侃總是層出不窮,有人甚至開玩笑說「世界上有兩本最薄的書:美國的歷史和英國的美食。」

這樣的說法有些誇張,但英國飲食的確顯得單一!雞肉、牛肉、羊肉、豬肉、三文魚、鱈魚,菜品做法大多也就是煎炸烤炖這幾樣。

英式飲食通常是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傳統早餐的製作頗費功夫,並非所有人都講究這一點。

提到國菜,炸魚和薯條的地位無人能撼動,那是工業革命時代的遺產。只需花5英鎊,就能享用到一份金黃酥脆的炸魚,配上一大把脆脆的薯條,裹在報紙里,邊走邊吃。

英國被稱為「美食黑洞」,卻將炸魚薯條的文化傳承得淋漓盡致。美食不多,但像Mayfair

和Embankments

的地道英國菜,英式下午茶,還是值得一試。

倫敦被稱為美食之都,各種國際美食應有盡有,你能在這裡品嘗到韓國、新加坡、泰國、意大利等地的特色菜。

在中餐方面,英國的粵菜數量最多,其次是川菜,還有許多自助餐和火鍋店。

有一些餐館的味道還不錯,但大部分質量卻令人生疑,畢竟在海外,正宗的中餐往往需要經過改良,以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倫敦的唐人街則是中國人聚集的熱鬧場所,餐館林立,熱鬧非凡。

不得不提的是,英國人對茶的熱愛。統計數據,英國人每年喝掉600億杯茶,人均年消費超過900杯。

生活的真相

從最低工資的標準說起,時薪9.5英鎊,聽起來還算不錯!

可是一想,清潔工和服務員的月薪也不過在1500到2000磅之間,普通上班族的薪水大致在2000到4000磅之間,而警察的月薪則高達4000磅,教師也在2000到2500磅之間。

說白了,英國人的人工就是貴,尤其是那些水工、電工,按小時收費動輒幾十到幾百磅,真是讓人望而卻步!

在倫敦,生活的成本更是令人咋舌。光是房租,每周300英鎊,折合人民幣2700元,這價格在國內能租到四星級酒店,甚至在北上廣深也能租一個月的房子。

更有意思的是,大多數英國房屋的隔音效果差得令人難以忍受,牆壁是輕質的木材,常常能聽到隔壁傳來的嬉笑聲、音樂聲,甚至是撞牆的聲音。

西方人愛社交,尤其是在家裡,半夜三更帶幾個朋友回家嗨皮成了家常便飯。

再往非倫敦的地方走,房租就便宜得多,一周150英鎊,房屋面積往往大得多。

在倫敦市中心,50平米的房子動輒700萬人民幣,100平米的更是高達1500萬,250平米的複式公寓竟然需要4400萬。這些房子都是精裝修的,買家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房價從市中心向外逐漸遞減,郊區的房價也在每平方6萬左右。曼切斯特市中心的房價在4到5萬一平方,偏遠地區則在2到3萬之間。

而英國房屋的產權一般是250年到999年,這樣看來,從產權年限上講,房價並不算貴。

在整個歐洲,英國的物價水平屬於中上水平

僅次於北歐四國和瑞士,甚至比法國和德國貴10%左右。說到物價,英國的牛奶卻意外便宜,1.7英鎊就能買到3升多的新鮮牛奶,75便士就能買到1.5升的礦泉水,牛奶竟比礦泉水還便宜!

超市裡的雞腿1.5磅一斤,豬裡脊肉7英鎊一公斤,十個雞蛋1.8英鎊,西蘭花0.68英鎊一公斤,吃一頓不錯的午飯大概也就10到20磅。

不過,建議你在小商鋪里最好不要用銀行卡。信用卡被盜刷在英國是家常便飯,一些小店的POS機問題多多,極有可能泄露你的銀行卡信息。

因此,買東西時最好用現金,而去大型購物場所消費時再刷卡。

提到小費,在收據上會明確標註服務費,包括總價和小費總額。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國,你完全可以不付小費!

這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不付小費在美國可能會導致服務質量下降,但在英國,你不付小費別人也不會放在心上,最多就是賺幾磅而已。

關於福利的部分

在英國,孕婦有福利,懷孕後僱主會每周支付工資,具體金額根據員工的收入來定,孕婦還可享受52周的產假。在公立醫院生孩子是免費的,聽起來真是令人羨慕。

牛奶金則是孩子出生後父母可以領取的,直到孩子16歲。若你每周工作不低於16小時,收入又很低,還得照顧至少一個孩子,就可以向政府申請家庭補貼,金額根據家庭收入和孩子數量而定。

英國實行11年義務教育,孩子上公立學校是免費的;若孩子來自低收入家庭,父母還能申請學校的免費午餐券。可以想見,來到英國,除了個別特例,年輕人幾乎沒有戴眼鏡的。

這是因為孩子們從小就不參加高強度的學習,早上九點上課,下午三四點就放學,剩下時間參與課外活動,眼球也因此不會過早定型。

說到醫療,英國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生病住院時不需要支付費用,部分藥物和牙科治療也會提供補貼。

不過,預約就醫的效率一般不高,小病預約時間長,大病掛急診還得耐心等候!

失業人員每兩周領取一次福利金,最多可領取一年。年齡小於25歲的失業人士每周可申請53.45英鎊,25歲以上的則可申請67.50英鎊。

在生活方式方面

英國人也熱衷喝酒,夜晚酒吧周圍總能看到醉漢,或搖搖晃晃,或在角落裡嘔吐。起初以為是夜生活選擇少,後來才明白大多數英國人的夜生活重心是在家裡聚會,酒吧喝酒反而是次要的。

一般情況下,晚上6點到10點,大家還在緊張地放鬆階段,未必會選擇去外面喝酒。

至於商店的作息,大部分商場下午六點多就關門,小商店也基本在七八點前就打烊,周末大部分商店關閉,開着的一般都是連鎖超市。

星期一到星期五晚上10點半關門的超市,周日卻一般在下午四五點就下班。

可有一家勤勞的Tesco,除了法定假日,平時總是雷打不動地10點半或者11點關門。而另一家深受夜貓子們喜愛的24小時M&S,除了銀行假日全年無休。

住在統一管理的公寓,常常會經歷深夜突如其來的警報響起。

那一刻,大家都在半夢半醒中聚集在樓外,等着管理人員姍姍來遲,告訴你們可以回去,原來只是有人在室內抽煙或炒菜導致的誤報!

英國的公共場所火警傳感器與消防隊直接連接,超出一定濃度的煙霧便會觸發警報,整棟樓的警報聲不絕於耳。

在英國,不要在公共場合趴着桌子睡覺。

有次我在火車上困得不行,趴在桌子上休息,不久後就被搭肩問需不需要幫助,真是把我嚇了一跳!

後來我才明白,英國人認為趴着睡是身體不舒服的表現,正常情況下,困了他們會靠在椅子上小憩。

英國人過得相對隨性,不會為了奢侈品花費太多,關注的更是生活的本質。我有位老闆,身穿西裝,背個書包,騎着單車上班。在英國,炫耀的不是你開什麼車,而是你過得有多幸福。

在英國,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隨處可見,周末總有文藝青年和奶爸推着嬰兒車前來參觀。大部分自然景觀和博物館免費,偶爾一些私人展館會收取門票。

除了倫敦的一些熱門景點,其他地方的旅遊體驗相對清新無阻,基本不需擔心人擠人。

不過,英國對版權的保護嚴謹得令人咋舌,聽首歌要花幾磅,看部電影得根據清晰度和使用期付費,甚至寫論文時查閱的大量文獻也需付費。

一不小心侵犯版權,立刻收到郵件警告,甚至律師函!

說到辦事效率,英國人向來以慢著稱,今晚上點的餐,送餐員會以各種理由推脫,直到第二天晚上才送到。如果想加急,那費用就翻倍了。

在網上購物,快遞速度極慢,至少得等個星期才可能收到,關鍵快遞員往往不會準時送貨。

想要申請一張銀行卡,得先電話預約登記,通知到後才能去銀行辦理,銀行卡寄到家裡需時一周。

而退換貨的制度在英國堪稱典範,幾乎所有非消耗品都可以無條件退換,甚至拆了吊牌的衣服也能接受退換。即便如此,英國的顧客也很少出現惡意退貨的現象。

說到最後

生活在英國,便是一場對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重新審視。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4

-


因爲他們只知道網上的英國,卻沒有去英國本地,接觸那裏的實際情況。他們了解英國的渠道不過是網絡媒體從英國左派媒體——卽所有文章的出發點都是抨擊政府和當權者——或低俗報刊——如太陽報中摘抄出來又雜揉了自己不成熟的觀點而成的文章。如此又怎麼可能對英國評價高呢?

再者,正處國勢上昇期的中國人對已經衰退的英國沒有很高的評價也是常事。當年大英帝國的官員和傳教士也對清季或民國沒什麼好的看法。


-



作者:kintana mor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6027158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4

作者:不愛吃菠蘿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60299939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實話實說拿總體國力來分析,現在中國瞧不起英國是絕對有理由的。

但是如果就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來鄙視英國,那真的有點自信心爆炸。

即使經過08年金融危機,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成本大幅度升高,但是還是比中國要好多了。

因為目前世界格局已經逐漸向兩超多強開始過度,歐盟現在也想變成一個超級大國,但是因為經濟危機和難民問題止步不前。

英國目前沿襲的政策還是戴卓爾夫人

那一套,外交軍事上跟緊美國,經濟上占歐盟便宜,但是這次脫歐把一切都弄壞了。

中國作為一個復興的大國,各項總體數據冠絕全球,國民自信心當然爆棚,但是我對這些數據一點興趣都沒,即使中國一年GDP增長10%,能讓我工資漲10%麼?要是不能,那好像和大部分人關係不大,只能說明更多的人脫貧了,普通工人的競爭力又降低了,生活壓力更大了。

如果英國脫歐了,再過個二十年,中國城市的平均生活質量才有可能趕上英國。

中國的國民薪資的GDP佔比目前是全世界最低的.

你家有100個兄弟,有一棟公寓樓,瞧不起別人家5個住着小別墅的。

別墅肯定是沒有公寓高的,但是住的多舒服只有裡面的人曉得吧。

人均國民收入購買力平價

--世界銀行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4

作者:鄧不疑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60292540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月8日更新。

評論里和其他答主的回答里有一種聲音:英國在某些方面那麼好,你為什麼(憑什麼)會(敢)diss它。

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大家是不可以給英國低評價的。那麼到底可不可以呢?

你喜歡英國,可能是因為英劇、莎士比亞、下午茶、英國美食(?)、英超或者根本就是有個英國朋友或者英國炮友,這都沒所謂。但是你有沒有考慮到其他不喜歡這些的朋友呢,你有你愛英國、給英國高評價的地方,要求其他人尊重你的想法,那你有沒有考慮過別人不喜歡英國的地方呢?

在最初的回答里我隨便舉了幾個例子,比如晚清的鴉片貿易以及眾所周知的全世界埋雷的行為。

如果覺得不夠酸爽,那我就再多加幾道。



歷史上的皇家海盜。這就屬於完全不要臉的行為。
製造假新聞。
參與黑奴貿易。
在中國虛弱時期的一系列動作、包括但不限於巴黎和會、各種不平等貿易。
同盟戰爭中各種坑盟友,戰後美化宣傳自己多麼偉大。這個本質上和一槍打下敵國飛機是相同操作。
英國當然有貢獻,直接或間接地對全人類的文明有貢獻,但說多了就容易誇張,誇張了就會導致德不配位。你不會因為印度發明了零就跪舔印度,不會因為埃塞俄比亞發現了咖啡就對埃塞俄比亞感恩戴德,我們也不想收四大發明的專利,那為什麼就因為英國做過的好事就容忍它犯過的惡呢?
英國網友普遍對中國評價也不高,那中國網友又何必那麼賤呢?
以後再說,多得很。

千言萬語歸結到一句,知乎er對英國評價不高是因為之前對英國的評價虛高從而產生了落差,加上對英國黑歷史的進一步了解,所以評價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大家都學過歷史,並透過現象看了本質。

一個靠鴉片改變貿易逆差還自我標榜先進文明民主人權的國家,一個世界各地埋下矛盾還自我標榜白蓮花的國家。

加上英國網友對於中國也沒什麼好話,請問你還想要什麼評價?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5

英國經濟雖然發達,但是金錢上的確是捉襟見肘,很多發展受到資金牽制,這也是我後來離開前往其他國家的原因。英國的科技遠比很多人想像中的先進,其中包括對英國科學技術有正面評價的人,但是長期的資金匱乏會導致理論脫離實際,缺少實際操練,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做很多事情時會搞出很多事故。在英國缺乏媒體管制的情況下(英國的媒體管制曾經非常有效),無論對於英國國內還是國外的口碑都是沉重的打擊。更何況即使是最強大的年代,英國也不是一個做任何事情都不會犯錯的國家,只是容錯能力比較強而已。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看的不是在輝煌時代有多強大,而是看的是在輝煌過去後的低谷中,人民和國家還能過上什麼樣的日子。在這點上,我覺得英國做得還算不錯。



作者:Stargazer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6031790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5

Butler Spirit:


可愛的問題。


簡單一點回答吧,因為評價他人功過總是容易,看待自己是非卻難洒脫。


評價高評價低都各有道理。


求同存異,每個人發表自己的見解。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挺好。


這也是知乎這個平台迷人的地方。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5

某匿名用戶:


問題換成"為什麼知乎上的網友對於英國評價很高?"照樣一堆人來舉例論證。這種樹個靶子、把相同觀點的人聚集到一起抱團取暖的問題意義何在?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5

因為這些人都是巨嬰! 父母在國內是既得利益的那批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靠着老爹的錢來英國享福,沒了爹娘給打點一切,結果發現自己在英國啥也不是。 這些巨嬰只看到過中國的發達,瘋搶LV的大媽, 享受的是中國低價的美食,廉價的勞動力,生病沒在中國經歷過掛不上號,排不上病床,沒經歷過被醫院天天催着交押金。在英國一切按規則辦事! 自己享受不到特權的便利了,就開始撒潑打滾,哭爹喊娘了。 



作者:li p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548604382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3-30 23:25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英國的陰暗面。

他們常常看到的只有BBC抹黑中國。但是,就國內的自媒體和營銷號根本就沒有資格碰瓷BBC的文章和視頻製作水準。尤其是那個什麼觀察者網站,簡直就是一個只會複製黏貼加造假的偽科普網。

他們也覺得日不落帝國不復存在了,英國就一無是處了。事實上英國的教育體系高度和文化藝術氛圍是中國短時間內比不上的。不僅僅985師資教育不如英國,從我一名在英國學習並且畢業後在倫敦工作過的平面設計師角度來說,國內的藝術課程的安排和提高上也和英國有很大的差距,國內3年碩士教學出來的人幾乎比不上英國一年的碩士。結果不了解的人還一堆人說英國碩士水,我覺得是他們腦子進水了。

另外一點,就是英國的國防力量有持續衰退的跡象。但是英國海軍的家底還在,其工業產值和軍事開銷的比例依然可以讓他擁有兩艘航空母艦和F35戰績。在歐洲的依然能排行第一,並且其戰略眼光也是法國德國這種歐洲強國比不上了,從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的站隊就可以看出來,當時除了約翰遜能看出來俄羅斯是戰五渣以外,一堆西方政客都以為烏克蘭完蛋了。



作者:皇冠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2066876/answer/30832843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