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台生/升学制度老是突袭 高中生上医科先出国留学
2024-09-08 07:30
联合报 / 记者冯靖惠
全世界大学都在抢好学生,教育部统计,近年每年约1%的高中毕业生出国念大学且逐年渐
增,建国中学每年大约3%学生出国,颠峰时期甚至高达1成;明星高中校长直言,近年顶
大世界排名退步,高教国际化不足,论文抄袭案频传,搞坏台湾学术地位;政大教授姜世
明指出“台湾升学途径常常会突袭学生”,多元升学管道仍然隐藏可能存在的机会不平等
,造成部分优秀学生未必能依其努力及程度,获得其相称的大学科系录取,寻求国外卓越
大学就学机会,也是追求自我挑战的另类途径。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增 赴美人数最多
顶尖学生外流是人才全球化流动的正常发展,不过,以前出国留学是大学毕业后念硕士、
博士才开始考虑的选择,而现在,出国留学的考虑已经提早到高中生。教育部统计,从
103学年度起,应届毕业生赴国外(含大陆)就读人数大约是1400、1500多人,约占全体
比率0.6%、0.7%。
在全球化潮流及国际著名校院积极来台招生带动下,应届毕业生赴国外就读人数渐增,
106学年首度突破2000人大关,当届毕业生赴国外(含大陆)就读人数多达2163人,占全
体比率0.9%,107学年也有1972人,占比0.9%。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至108学年仅1139人出国读大学,占全体比率0.6%,惟随疫情趋缓
,111学年增至1544 人,年增9.0%,占全体毕业生的比率为0.9%,较上学年增加0.1个百
分点。
至于主要留学国家,教育部最新统计(更新至去年11月30日),112年度世界各主要国家
的我留学生人数共有5万6798人,其中以美国2万1834人最多,其次是澳大利亚1万673人。
这里所指的留学生包含学位生、非学位生,具中华民国国籍,但不包含当地侨生。
今年分科入学 医牙科系分数交互穿插
比较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今年的分科入学,因牙医分数提高、医科人数变化及电资科系选
填意愿等因素,医牙志愿分数变化较大。升学辅导专家分析,分科测验前身为指考(百分
制),但今年分科测验采60级分制,学测原为15级分制,但使用于分发入学管道采计时也
转换为60级分制呈现,由于百分制和级分制呈现方式不同,因此要以去年录取分数来推估
今年门槛格外困难。以今年分科为例,牙医系分数大攀升,几乎跟医学系呈现交互穿插状
态。政大法律系教授姜世明认为,这也可能和新世代对收入及身分、成就感间的价值抉择
有关。
“升学途径常常会突袭学生,已是日常。”姜世明说,今年此种医牙分数交错状态,也可
能涉及“牙大全”(牙医大获全胜)的网络资讯影响,以致阳明医及台大牙分数和台大医
分数拉近。考生在志愿排序上,很容易出现超出原所预期的结果。
姜世明并表示,高中入学的多元,各自适合不同特性的族群。高中各种不同班级,资源不
同,也预告在部分入学管道有不同的优势族群。就他的经验看来,他的孩子因对于各类科
均衡学习,故而也一直摸索如何取舍。因为在升学过程中,拒绝参与补习,难免在部分需
超前学习的竞争、竞赛领域,失去可以参与的战场。
所幸依然在小孩自己从小培养的自信下,从容完成各种考试,也体会到多元途径、多元障
碍和磨难,在分科考试同时达到台大法律系和国立大学医牙学系的录取标准下,选填就近
医学大学医学系做为将来学习医学的场域。同时为了扩展国际视野,及充实未来各种知识
领域均需具备的资讯能力,因而先前往由自己一路摸索申请成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就读
计算机科学及辅修统计学。之后,再回国办复学,而这种尝试和取舍,便是因应多元入学不
确定性的另类可能渠道。
不过,姜世明也认为,这样学习途径的选择和大学的世界排名无关,因他认为台湾的重点
大学在三种世界大学排名上,因参采评量因素关系,被严重低估。同时,在立足点上,如
果我国能有大学得获一年高达600亿或900亿的经费,强化外师及外国学生之引入,相信在
世界排名上一定可以获得正确的定位。
建中年约30人出国 校长:出国让思想有弹性
台北市立建国中学目前一个年级大约900多名学生,covid-19疫情过后,每年约30名学生
出国,约占3%,其中,美国约占1/2,另外1/2为日本及新加坡,少数学生到香港、纽澳及
欧洲。
建中校长庄智钧表示,日本及新加坡的费用相对较低,且距离台湾较近、治安也好,因此
父母亲比较放心。另外由于德国的公立大学免学费或费用较低,近年也成为学生优先考量
的选择之一。
“如果家庭环境允许,我个人是鼓励学生可以在大学,或者是研究所到国外就学。”庄智
钧分析几个原因,首先是“突破单一价值体系”。
庄智钧提到,在台湾成长的环境之下,容易用学业成绩判断一个人的优劣,但他认为学生
们应该花一些时间去思考“第一”的意义与价值,想想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投入学习的。“
追求第一是因为怕输了?”他认为,应该要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不需要为“别人定义的
成功”而活。
再来是“学习与欣赏多元文化”。庄智钧表示,“股神”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蒙格(
Charles T. Munger)曾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
打开心胸向世界学习,人生没有唯一且一定该如何走的路,或许出国学习与生活,可以让
我们的想法更富有弹性,学习欣赏不同的价值与多元文化。
庄智钧还提到,建中在113年成立了“海外升学辅导办公室”,希望整合相关资源,再过
去既有的基础上,进行有系统的升学辅导规画,提供同学们更为多元的支持。
“半导体爆发留台卡位 是一件可惜的事”
不过他也观察到一件事,似乎因为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学生如果有机会就读顶尖大学
的电资科系,也会导致部分学生先选择留在台湾,未来有好的待遇。但他个人觉得这是相
当可惜的一件事,年轻人应该更勇敢、更冒险地去追求梦想、大胆创新与尝试,因为你的
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
建中前校长、现任私立卫理女中校长徐建国表示,疫情之前,最多曾经一年写过两三百封
学生出国留学的推荐函,他印象中,曾经最多有一年150名学生出国读大学,而那一届毕
业生有1100多人。
徐建国说,卫理女中一年毕业生约150位,去年18人出国读大学,今年6人,大约占1.5%。
他分析,每届学生情况不太一样,以刚毕业这一届为例,喜欢医药学群的比例高,如果想
当医生、药师,当然会想留在台湾。
徐建国表示,出国念大学,可以培养国际观,眼界也较开阔。另外,很多专业领域是从国
外发迹,教授也是从国外学回来的,因此很多学生觉得不如直接出国学“第一手”,例如
设计、科技等等。
再来是“出路”的问题。徐建国说,现在很多台湾本土博士,上台教书不敢用英文。如果
经过国外的洗礼和磨练,语言程度一定很不错,未来求职会大加分。
卫理校长:高教国际化不够 在台不见得有优势
徐建国直言,现在很多国立大学的世界排名都慢慢往后,因为台湾高教环境的国际化程度
还是不太够,教授用英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还是不够,也因此,在台湾读书不见得比较有
优势。加上去年爆出的几个研究所论文抄袭造假案,把台湾的学术地位搞坏了,很糟糕。
高雄中学校长庄福泰表示,雄中一年实际出国就读的学生大概6至8位,比例约为0.8至1%
。出国的学生通常与家庭有些联结,例如父母可能是留学生,或经常在国外经商或有工作
需求,另外就是专业的学校,例如音乐的比例偏高。有些人是在国内考试制度之下,觉得
上不了心中理想的大学,就去申请国外大学。
国立兴大附中退休校长陈勇延表示,学生出国读的大学都很不错,很多都是优于国内顶大
,因此他都跟学生说:“有能力出去,要惜福,要感谢家长。”
台南市私立黎明中学校长罗家强说,因黎明位处都市郊区,家长对高中生毕业即赴国外读
大学的想法并不热衷,每年平均1至2位出国,甚至挂0。以他辅导的个案中,高中毕业之
后赴其他国家读大学的想法,与家长的职业、财力及学历很有关系,加上现在大学“2+2
”、“3+1”的双联大学学制畅通,更让家长希望孩子留在台湾读大学。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2866/8211787?from=vipudn_subcate_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