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5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新加坡的高校排名這麼高,甚至高過東京大學等強校?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4

很多高排名高校要麼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出過各科技獎項得主

要麼出過在經濟、政治之類圈子裡的大佬

但是新加坡的高校似乎沒有很多高成就校友,排名卻可以高過一眾老牌強校,這是什麼原因呢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5

Pieris C:


NUS在發生化環材通信電子paper,以及AI上有一定水平。

NTU在集成電路上有一定水平。

新加坡高校比較功利,哪些行業投入低,賺錢快,發文章多就搞,慢文章和不賺錢的對排名不利就不做。學術圈都是拉小圈子搞人。新加坡高校介於中美之間,知名度還高,拉圈子的人掛名比較容易,拉到大佬掛就容易被引用。並且教職如果不和國內頂尖985優青和人才引進比,待遇在亞洲算是不錯的。生化環材土機這些專業,都在追求刷文章排名,方向例如 石墨烯,摻鈣鈦礦,摻AI,摻可穿戴,發nature com。追求短平快,只能說文章方向水,套用一定的公式,有錢砸實驗室設備,可以還好發文章,但是文章質量不水。所以一般好文章多,但是很難出類似諾貝爾,這種非常有意思,冷門,或者有用,有創造力的科研成果。

而且博士和導師發文章比較看中投的期刊質量,不少組基本只讓投prl, nature, science底下頂刊。研究型碩士水文章的少。

並且捨得砸錢搞排名辦公室,嚴格控制師生比,國際學生人數等。國際知名度高過中國大部分高校,容易搞來大佬掛名通訊作者。並且得益於中美貿易戰兩邊互留不下全來卷坡。目前工科招年輕教授基本全員牛劍普斯哈麻耶,有的方向期刊reviewer就是自己老師肯定更容易發。

且應屆生比較受外國資本家青睞,知名度高,應屆生均薪高。

補充一個,看國內的科研製度,學閥太多搞的感覺更像養蠱。新加坡起碼新兩所老師還是比較要名節的普遍不會幹搶作者這類活,而且讀博學生進門門檻,道德和水平還是新兩所的更高,基本都是更比較純粹搞科研那種學生。

另外新加坡績點相比於美帝3.9/4.0這種,由於賦分嚴格按照bell curve,分難拿得多,大部分學霸也就4.6/5.0的成績。所以其實中國印度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學生為了拿高分相對還是比較能卷的。

學校招生辦有專門組委會,去解決學生壓力大,學生或者導師的道德不端的問題。

另外國內體系內,拿博士當找工作跳板和仕途的不少。新加坡更純粹一些。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6

最近師兄上job market對此問題我們也頗有感慨…

其實有一個很客觀的因素就是,新加坡的學校有錢,不僅是research funding,給老師的薪水也最高,自然更容易吸引那些最好的畢業生…

水文這件事,哪裡都在水,只不過因為不同學校評tenure的參考list不同,水的期刊不太一樣而已,不要把學者們想得多高尚,都要吃飯的,沒拿tenure之前基本沒有幾個學者可以說自己發的文章不是為了發文章而發文章。

東亞這些學校里,客觀來講就是新加坡的兩所給的薪水最高,tenure要求最高(平均來講),相對國內和日本來講環境也更公平。

近些年來學術圈的環境已經大不如前了…..可能拿過去的輝煌事迹和情懷故事真的已經不太有說服力……

東京大學現在怎樣、未來怎樣,看看他們近年來的教職工薪水就好了



作者:Lad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7271298/answer/33632530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6

一隻小貓咪:


即然是和東京大學比,那我就提供另外一個視角吧:

東京大學為代表的日本大學可能是真的不行了。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日本的大學在科研發展上就是存在巨大劣勢的。

大學關鍵看科研,而科研要看和國際的學術交流。

比如說美國,就因為吸引著源源不斷的外來學者而維持著其科技強國的地位。

相比之下,日本的學術氛圍可能是已開發國家裡面最封閉的,完全是自己一路子。往外走的博士生少,從國外吸引來的學術人才也不多,再加上英語教育也發展的很一般,比如說曾經就有諾貝爾獎得主不怎麼會說英語的。

當然,這些劣勢也是有可能被其他因素緩解的,比如本地人才大量井噴,比如大量的科研投資。

但是日本經濟,已經失落了三十年啊。而且少子化等一系列因素也很難讓本土人才井噴。

那逐漸落寞也就不足為奇了。

老實說我也很費解,明明一個在足球上那麼擁抱外面世界的國家,怎麼學術圈這麼封閉呢?

不知道日本的學界會不會也一點想明白這一點。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6

rektboiz:


新加坡的學校強在沒有包袱,一沒有大國重器需要攻關二沒有傳統手藝

需要傳承,它的任務就是刷排名吸引人才然後刷更高的排名吸引更牛逼的人才,沒有一個編製浪費在不能發文章的事上,這是真正的具有排名時代特色的新概念大學


而且你真不能說它錯,新加坡政府的預期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家確實是很忠實地完成任務,你們大國人一定理解不了吧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7

作者:奇拉維特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7271298/answer/33602452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討論新加坡的高校在國際排名,其實就是指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這兩所。

我個人認為,這個排名,目前來說是摻水的。記住了,是目前,以後怎麼樣,也許會名副其實一些吧。

原因有幾點。首先,類似的國際高校排名有很多,在這個排名里進了前十,在那個排名里排了第十二,誰先誰後,標準不同,沒什麼說服力。

第二,教育是一個特別大的產業,對新加坡來說,這可能是比旅遊業更加容易帶來豐厚的利潤。畢竟,新加坡太小,景點十個手指頭數的過來。以前澳洲特別吃香,隨著中澳關係的冷卻,新加坡似乎找到了機會,國家在這方面的扶持是不遺餘力的。我曾經去NUS 看過一場學生表演的音樂劇,跟咱們高校的文藝匯演差不多,但是那個劇場的硬體設施和效果,令人感到驚艷。不亞於外面任何一個音樂廳。

第三,最近幾年隨著國際局勢的動蕩和經濟危機的出現,新加坡成為大量華人(包括大陸,港澳台,甚至歐美)移民的首選之地。相對安全的環境和比較熟悉的環境,讓這兩所學校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第一選擇。很多人也就一廂情願地希望這兩所大學是世界名校。很多留學中介,移民中介,保險,房地產,甚至家族辦公室,不得不說,都指著這碗吃飯呢。身價上億的高淨值人士,孩子上個學,告訴人家,這也是全球排名前十的,不亞於牛津劍橋和哈佛耶魯史丹福,多有牌面,多提氣。

第四,目前的資料顯示,還沒有比較有名的科研成果出自這兩所大學,也沒有特別有名的教授或學者供職於這兩所學校。(如果有,那是我孤陋寡聞)。

第五,英美高校仍然是本地學生的第一選擇。我曾經跟他們有過這樣一番對話。NUS在QS世界大學排名第八,比NUS高的只有哈佛,牛津,劍橋,麻省理工,史丹福,帝國理工學院以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NUS進世界前十了,不錯啊。」

「當然,比美國幾所常青藤大學的排名還高呢。」

「那如果讓你選,願意去排名前十的NUS,還是排名十以外的美國大學?」

「當然去美國。」

第六,也許是受歐美文化的影響,新加坡的高校學習了很多歐美大學的傳統,甚至,包括一些糟粕。比如,所謂的新生入學派對,搞得跟邪教一樣。希望學校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真正把歐美名校中有價值的東西學來。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7

luckyhawk:


因為所謂的排名,就是英聯邦系統大學哄抬自己身價吸引中印兩國富家子弟,而人工製造出來的。

一個學校好不好,不看排名,要看校友在哪裡,幹什麼。

澳洲一大學,排名不錯,一看畢業生就業全是Uber司機……國內你上個二本都不至於。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7

秀欣:


怎麼說呢,就東大每年這可憐的經費數據,他現在還能跟新加坡,香港,清北比肩,絕對是因為老底雄厚,過去太強了。將來還會往下掉,理工科很實誠的,有錢不一定行,但沒錢一定不行。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8

首先nus和ntu在工科方面確實有一定實力,其他科系有好有壞但勝在齊全,這是基礎。

其次兩校都非常看重排名,據說有專門辦公室負責研究過大學排名機制,做出針對性補強。我記得有一年ntu的qs排名超過耶魯,點開一看耶魯和ntu文獻引用都是100滿分,然後ntu的國際合作啥的也是滿分,耶魯這一項自然低了不少。。。

再者qs一貫偏向(前)英聯邦大學,香港各大學排名也偏高。



作者:Liang Zimou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7271298/answer/33432028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24 19:58

PrimeField:


== update ==

1. 原答案中「幾乎任何學術會議想去就去」是不準確/誇張的描述。讀者可以理解為「如果作為一個博士生,你想去一個學術會議/workshop,相較於其他同檔次的美國學校,NUS的導師和系裡通常會有更充足的經費支持你去。」

那麼為什麼會有原回答中描述呢?這個來自於我和同組裡的新加坡小哥聊天和我的親身經歷。他說他去的每個會議/workshop都能看到他認識的NUS的人。我自己也去了幾個會議,每次能看到NUS的人,而且人員高度重合。於是給我們一種感覺:NUS是有錢啊。這一方面是因為NUS的學生很有多發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NUS經費充足。

很多在美國讀PhD的學生由於導師經費不足,需要做TA來補足自己的funding,這時候你看到一個跨洲的workshop,也不好意思嚮導師提出想去。

2. 新加坡的物價也不低。對於博士生來說,每個月能拿到的stipend也就夠溫飽。即使學校有錢,導師有很多科研經費,也不能直接給學生漲工資。academic travel是一種常用的花掉經費的方法。

== 原答案 ==

NUS給我的感覺是有錢。幾乎任何學術會議,只要學生想去,不管有沒有paper,想去就去,全程報銷(當然機票還是經濟艙)。大多數cs學術會議都在美國,飛一趟還是不便宜的。

同lab里有一個NUS本科的新加坡人。據他所說,本科在NUS做RA,因為covid導致基本沒怎麼做research,但是還是拿到了幾千USD的工資。

學校有錢+所在城市經濟發達,生活豐富,是很多學者選擇教職崗位的重要考量因素。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也是英語,沒有語言障礙。很多教職員工需要解決配偶工作的問題,新加坡能提供的工作好於很多美國大農村。

阿聯的那幾所大學也挺有錢的。我是這麼理解的,因為做Stem的大多是亞洲人,主體是中印,外加一些韓國人。選NUS離家近,文化接近,食物接近。所以會選NUS。

日本的公立大學很多。而且日本在科研上的政府投資一直都很低。這導致分給東大的經費就沒那麼多了。加上去日本還需要學習日語(教課做研究可以不會日語,但是生活買房什麼的還是需要日語的)。

假設你是個美國top cs校畢業的phd,在美國一些top校之外,NUS很可能是你找教職的目標學校之一。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