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Field:
== update ==
1. 原答案中“几乎任何学术会议想去就去”是不准确/夸张的描述。读者可以理解为“如果作为一个博士生,你想去一个学术会议/workshop,相较于其他同档次的美国学校,NUS的导师和系里通常会有更充足的经费支持你去。”
那么为什么会有原回答中描述呢?这个来自于我和同组里的新加坡小哥聊天和我的亲身经历。他说他去的每个会议/workshop都能看到他认识的NUS的人。我自己也去了几个会议,每次能看到NUS的人,而且人员高度重合。于是给我们一种感觉:NUS是有钱啊。这一方面是因为NUS的学生很有多发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NUS经费充足。
很多在美国读PhD的学生由于导师经费不足,需要做TA来补足自己的funding,这时候你看到一个跨洲的workshop,也不好意思向导师提出想去。
2. 新加坡的物价也不低。对于博士生来说,每个月能拿到的stipend也就够温饱。即使学校有钱,导师有很多科研经费,也不能直接给学生涨工资。academic travel是一种常用的花掉经费的方法。
== 原答案 ==
NUS给我的感觉是有钱。几乎任何学术会议,只要学生想去,不管有没有paper,想去就去,全程报销(当然机票还是经济舱)。大多数cs学术会议都在美国,飞一趟还是不便宜的。
同lab里有一个NUS本科的新加坡人。据他所说,本科在NUS做RA,因为covid导致基本没怎么做research,但是还是拿到了几千USD的工资。
学校有钱+所在城市经济发达,生活丰富,是很多学者选择教职岗位的重要考量因素。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也是英语,没有语言障碍。很多教职员工需要解决配偶工作的问题,新加坡能提供的工作好于很多美国大农村。
阿联酋的那几所大学也挺有钱的。我是这么理解的,因为做Stem的大多是亚洲人,主体是中印,外加一些韩国人。选NUS离家近,文化接近,食物接近。所以会选NUS。
日本的公立大学很多。而且日本在科研上的政府投资一直都很低。这导致分给东大的经费就没那么多了。加上去日本还需要学习日语(教课做研究可以不会日语,但是生活买房什么的还是需要日语的)。
假设你是个美国top cs校毕业的phd,在美国一些top校之外,NUS很可能是你找教职的目标学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