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2篇帖子。
(轉載知乎)目前的環境,哪個國家容易留下?
1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4

我本科念的計算機,校招進了大廠,但是實在不想過996的生活,觀望之前容易潤的國家比如澳洲加拿大都在縮緊,看一些當地讀研的朋友基本很難找工作留下,有點迷茫今後以哪裡為目標,請問各位知乎朋友,目前的環境哪些國家容易留下,最好是長期持續性的


2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4

作者:弈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18716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學計算機的你如果願意轉網工的話,目前來說相對容易潤的是香港(不算國家,半潤)和中東GCC六國裡面的阿聯、沙特,以及歐洲的愛爾蘭和荷蘭。曾經網工比較好潤的新加坡、澳洲、加拿大現在都比以前困難的多,新加坡難在EP從去年9月開始搞起了打分制(COMPASS,只有月入能超過22500新幣的能免去COMPASS打分,直接給EP),很多公司和企業聽到你不是PR或者SC會直接把你篩掉,根本不會考慮給你辦EP或者SP。加拿大和澳洲這兩年留學、移民政策越收越緊,只有護理、土木專業還有相對來說不錯的就業機會,這兩國留給外籍網工的機會遠遠不如以前了。

我推薦的幾個國家和地區裡面最好潤的非香港莫屬,香港因為19年的友好活動跑了一大堆本地的青壯年,港府不得已開放了專才、高才、優才等通道來從內地挖人填補勞動力缺口,其中尤其缺網工,我讀者群裡面僅僅這兩年潤香港的就有40來個(全部是網工),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網工在香港的月薪一般在3.5W-8W港幣,能進入量化、高頻交易為代表的fintech行業的話,上限可以達到年薪300-400W港幣(上個月香港Citadel給網工開的包)。

這幾年GCC六國里阿聯、沙特、卡達一直在為提升國際競爭力暗暗較勁,世界盃、亞洲杯、世博會、電競奧運會、亞運會、亞冬會、F1賽事、土豪大學、未來城、旅遊項目、歐美韓娛樂圈頂流演唱會、吸引外商投資這幾個土豪國都在搶著搞,搶著舉辦,就比誰錢砸的多。其中對網工來說最好潤的又數阿聯,幣圈、能源、網際網路、雲計算、AI行業的網工崗位在杜拜、阿布扎比、沙迦幾個酋長國的機會多的是,我的讀者里這兩年潤去阿聯的有10來個。沙特因為這幾年Saudisation的政策,外國人的機會相較於以前沒那麼多了。另外這幾年中資出海的熱潮已經從東南亞蔓延到了中東,阿聯、沙特的中資網工崗位也多的是,優點是GCC土豪國都不收個稅,語言方面會英語就行不需要會阿語,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網工崗位在這邊收入年包8-25W美刀都有,缺點是GCC國家都不是傳統的移民國家,來這邊都是趁年輕掙一大筆錢提前回國退休。

愛爾蘭因為「歐洲矽谷」的地位網工機會一直很多,尤其是亞馬遜和谷歌這些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大廠一直在招人,而荷蘭則是SI和fintech行業機會相對多點,這兩地優點是移民不算太難(愛爾蘭純英語難度不大,荷蘭移民需要通過荷蘭語A2考試),社會福利和WLB有保障,缺點是個稅太高,網工稅前年薪收入區間在5-15W歐,稅後收入和個稅很低的香港和不收個稅的中東比起來還差得遠。

這些國家我《網路工程師的英語面經》讀者群里的都有當地在職的,群里網工散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台灣、澳洲、紐西蘭、德國、愛爾蘭、瑞典、芬蘭、沙特、卡達、阿聯、伊拉克、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非、衣索比亞、英國、荷蘭、菲律賓共23個國家和地區,網工收入top3行業(金融、網際網路、能源)的都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有興趣想購買《面經》加群的可以私聊。


3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作者:國家特級逗貓師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054129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在這裡說兩句。

第一個,你從職場生涯的一開始就知道WLB很重要,你已經很厲害了,很早就明白自己要什麼。

第二個,「潤」是過程不是目的,你能不能有WLB其實只取決於你的收入來源。潤了沒有WLB,不潤也有WLB都很常見。

我本科在國外讀的,海外工作兩年後,回國做了8年的網際網路行業,一直到22年年底才出來。我大概19年開始有了保持WLB的想法,其實19年之前國內網際網路因為還有熱錢以及市場空間還沒內卷到這個程度,除了少部分公司外,工作強度其實不大的。但一九年開始什麼都變了,我上班的節奏變成了早上11點左右到,凌晨1,2點走,雖然是每周五天,但這種強度下,周末兩天其實也只想睡覺,什麼都幹不了。

當時我就知道某一天肯定要離開職場,因為隨著行業內卷,上班的強度只會越來越大,所以我當時立了個方案就是被動收入要大於我的生活支出,這樣才能支持我躺平。所以我20年左右開始學習投資美股,美債,加密貨幣,交了一些學費後,大概21年年底被動收入就穩定大於我支出了,另外我也想好了我的長居目的地——也就是我現在呆的曼谷,所以22年年底國內一開放我就離開,先去埃及呆了大半年,然後又搬到了曼谷。

在這兩年里除了被動收入以外,我還和朋友建了兩個輕資產的網際網路出海服務商企業,流水不多,但分到手的利潤也比之前當大廠打工人略高,關鍵勞動強度低,從每周70個小時降到了10小時,性價比就起來了。

有不錯遠程收入的情況下,其實剩下住哪裡就看個人喜好了。我的「潤」其實就是換了個喜歡的城市居住,曼谷只是我生活消費的地方,我根本不做泰國市場的任何業務,我的收入其實還是來源於中美。無論我搬去老家,還是搬去地球最貴的瑞士,我的收入組成短時間內是不會變的。

再說下周圍的例子:

有前同事找了歐洲企業遠程的工作,搬回西北縣城老家,一個月到手4000美金在她老家可謂是吃香喝辣。

有前同事降薪肉身去了德國繼續當碼農,工作強度降低到原來1/4,收入有2/3,也算時薪飛升,有時間看書看電影釣魚了。

還有朋友在那個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上班,我看他朋友圈大概兩三個月換一個國家,過上了環遊世界的生活。

還有朋友算是創業者,之前在北京40多個人的團隊,現在讓所有員工都遠程辦公,北上深各放一個商務代表,業務都在繼續運轉,自己和團隊的生活質量也是肉眼可見的提高。

另外,在曼谷,清邁,大理我都遇到了很多獨立開發者,通過一個小而美的產品,過上了不錯的生活。

網際網路是個好東西,你呆在消費水平的低地就能服務購買力最強的客戶,這就是地理套利的魅力。

所以其實追求WLB和潤不潤沒有關係,只跟你的收入來源有關係,說下反例:

1.我不少潤到新加坡或者海外中資的朋友,工作強度其實也不比在國內少多少,也沒見他們有WLB。

2.父母那一輩的親戚,也就是叔叔伯伯們,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國了5位,有人才引進走的,有讀博走的,起點都算比較高。現在都到退休年齡了,但還有兩位生活過的並不寬裕,一個伯伯90年代後期其實就財務自由,但慾望太大,玩期貨輸了個底兒掉,現在在國內某大學當校隊教練。還有一位在加拿大本來上班收入還不錯,結果跑去開中超把自己搞破產了,又回不去職場,據說現在在某個中超當個基層管理,工作時間現在還挺長。這兩伯伯都60好幾了,也沒辦法退休,就這樣了。


4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James C:


我目前在德國永居,目前環境不太樂觀。

世界經濟需求疲軟是一個普遍現象,這種情況帶崩了出口型國家的經濟。而德國就是一個典型的出口型經濟國家。

而在德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在德國找到工作就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德國目前的就業環境已經不像2022年疫情剛結束復甦的時候了。

德語問題就不說了,在德國工作德語到B2,我認為在現在的德國勞動力市場是必須的。除非你的技術非常強,讓人可以忽略你不會德語這件事。

說到德國目前發放的機會卡,我認為在經濟下滑,工作機會減少的現在意義不大。因此我不建議目前到德國來找工作。


5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小夥子剛畢業能進大廠,證明你學習能力和學歷都不錯,同時還能意識到不加班的重要性,已經超過很多同齡人了

潤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你需要的是【持久鬆散的職業生涯】

朋友去美國的賺的翻了幾倍,30-40W刀,依然加班挺多,更精彩的職場

去歐洲有的薪資腰斬,但是天天釣魚徒步自駕旅行,享受生活,開始養老

還有回老家縣城做海外遠程,一個月5000刀還不忙 購買力max

我之前遠程,房車旅居也很舒服,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不同,這並不是你潤或者不潤就能解決的

當然我周圍能夠過了35依然沒有焦慮,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只有兩種人



公務員
英語很好的

所以我建議你現在就把英語當成最重要的技能來學習,不一定非要去哪個國家,掌握這個世界通用的語言,把你找工作的眼光放到全球,沒有年輕危機,沒有996的公司太多了



作者:花果山大聖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29154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很多歐洲小國,你只要會當地語言,就很容易留下。


就算是加拿大,你法語水平能達標,也可以走魁北克的省提名,比安省那些低了很多。


不過說實話現在大環境我不是很建議潤了,移民是外來人口,經濟上漲的時候哪兒都歡迎外來人口,經濟下跌甩鍋都會甩給外來人口,而現在大環境就是經濟下跌。如果中國政治上不胡來,不亂搞,繼續堅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那其實留在熟悉的地方比潤出去當外來人口好。



作者:子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349530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全球看,移民的大致規律是:已開發國家要人不要錢(不是完全不要,具體分析,我說的是總體趨勢),比如五眼除了英國不算移民國家,其他四個一直需要人,緊縮不是關門,而是抬高門檻,要他們認為合格的,優秀的人,具體會有工種,年紀,學歷,語言各種要求。日本新加坡也是類似,人優秀可以容忍錢少,人不夠格,新加坡要錢狠,相當於1億人民幣,愛爾蘭是已開發國家里對人要求最低,要錢的,但是也基本關了。窮國則是要錢,不在乎人,比如加勒比,南半球島國,希臘等國,漲價了,不便宜哦。所以回答你問題,哪個國家都不容易。自己好好做功課吧,目標,路徑,時間,未來政策變化的預計,也就是現在你合格,讀幾年書,上幾年班後,是否合格,要有預判。




作者:audrey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199016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作者:頭像即本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574611103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ejmr是一個美國經濟學博士吐槽的論壇,這個論壇的用戶雖然清一色全是美國的經濟學博士,但挺污穢不堪的,有點像百度孫笑川貼吧,上面全是諷刺嘲笑甚至侮辱謾罵的帖子。(但是都是英文帖子,所以你如果沒有長期混跡英文論壇的習慣的話,對於他們的很多吐槽網路用語可能看不太懂,get不到他們那種嘲諷的語氣)……

比如我記得有個帖子是說:xx大學的教授職位vs保安職位,選哪個(這種帖子就是一堆人嘲諷某個大學的博士就業太垃圾之類的水貼)….

再比如某個博士(指名道姓)去了xx學校做ap(助理教授),然後該帖子下面居然有個教授說他們系面試過這個博士,還說這個博士油膩的像一個二手車銷售員…… 這種帖子居然指名道姓地侮辱人……

還有個帖子我印象特別深刻,是一個韓國裔博士發的,帖子內容是:拿到了offer,但公司不sponsor怎麼辦?(就是說公司不支持抽工作簽證)…..

然後這帖子下面全是嘲諷,比如:

你為啥要待在一個你都無法合法工作的國家?

這個國家既然不讓你合法工作,那就說明你應該趕快回自己的國家。

這個國家並不需要你,你為啥要留下來?

為啥會有人非要待在一個不sponsor他們的國家?

你為什麼不回韓國呢?在你自己的國家,你不需要sponsor也可以留下。

bro,美國對你並不nice,你還是走吧。

一個博士,卻無法得到sponsor,這說明這個國家並不愛你。


9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6

現在是全球性的日子不好過,沒多少有亮點的國家。在歐企幹了十幾年,美企幹了幾年,感受明顯。歐美企業在本國裁員很多,很多我認識的在公司工作了十幾二十年,工作積極態度友善的技術大牛都被裁掉了,然後在其他低成本國家,尤其是在印度擴招。 這個趨勢將來只會更明顯%。感覺美企以後會逐步像波音那樣價格高質量拉胯。 然後美國現在房貸利率都超8%了,每年還有房產稅,不買房的話還有高房租。高科技以及其他不少行業都凍結招聘或者大裁員普遍。當然現在國內日子也不好過,歐美搞脫鉤和技術封鎖,但是國外日子也沒好過到哪裡去。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逃無可逃,只有踏實工作和生活了




作者:fengleng81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50176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6

問刀:


不扯犢子,不賣情懷!

潤,取決於你的背景,資歷,資金,而不是取決於對方國家。

國外需要你,無非三種情況,請自己套入



需要你的錢 (投資移民,如美國EB5, 新加坡GIP, 歐洲黃金簽證,甚至加勒比出錢直接買護照等等 ),這沒啥好解釋的,有錢就是爺,這句話可以說亨通古今,適用全球。

2. 你做了別人做不了的, 比如各類技術移民, 和高技術類僱主擔保移民,包括,美國EB1, Niw等,適合工程師,計算機,等腦力勞動為主的。

3. 你做了別人不願意做的,比如低技能(藍領)的移民,加拿大保姆移民, 澳洲建築工木工,修車,電焊;或者好一點的但很辛苦的,比如幼師, 護士等。

看看這三條,再想想國內,其實你去任何一個公司,換另一座城市,都是一個道理。

總結:先看自己幾斤幾兩,再找需要你這幾斤幾兩的,就容易留下!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