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2篇帖子。
(轉載知乎)目前的环境,哪个国家容易留下?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4

我本科念的计算机,校招进了大厂,但是实在不想过996的生活,观望之前容易润的国家比如澳洲加拿大都在缩紧,看一些当地读研的朋友基本很难找工作留下,有点迷茫今后以哪里为目标,请问各位知乎朋友,目前的环境哪些国家容易留下,最好是长期持续性的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4

作者:弈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18716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计算机的你如果愿意转网工的话,目前来说相对容易润的是香港(不算国家,半润)和中东GCC六国里面的阿联酋、沙特,以及欧洲的爱尔兰和荷兰。曾经网工比较好润的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现在都比以前困难的多,新加坡难在EP从去年9月开始搞起了打分制(COMPASS,只有月入能超过22500新币的能免去COMPASS打分,直接给EP),很多公司和企业听到你不是PR或者SC会直接把你筛掉,根本不会考虑给你办EP或者SP。加拿大和澳洲这两年留学、移民政策越收越紧,只有护理、土木专业还有相对来说不错的就业机会,这两国留给外籍网工的机会远远不如以前了。

我推荐的几个国家和地区里面最好润的非香港莫属,香港因为19年的友好活动跑了一大堆本地的青壮年,港府不得已开放了专才、高才、优才等通道来从内地挖人填补劳动力缺口,其中尤其缺网工,我读者群里面仅仅这两年润香港的就有40来个(全部是网工),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网工在香港的月薪一般在3.5W-8W港币,能进入量化、高频交易为代表的fintech行业的话,上限可以达到年薪300-400W港币(上个月香港Citadel给网工开的包)。

这几年GCC六国里阿联酋、沙特、卡塔尔一直在为提升国际竞争力暗暗较劲,世界杯、亚洲杯、世博会、电竞奥运会、亚运会、亚冬会、F1赛事、土豪大学、未来城、旅游项目、欧美韩娱乐圈顶流演唱会、吸引外商投资这几个土豪国都在抢着搞,抢着举办,就比谁钱砸的多。其中对网工来说最好润的又数阿联酋,币圈、能源、互联网、云计算、AI行业的网工岗位在迪拜、阿布扎比、沙迦几个酋长国的机会多的是,我的读者里这两年润去阿联酋的有10来个。沙特因为这几年Saudisation的政策,外国人的机会相较于以前没那么多了。另外这几年中资出海的热潮已经从东南亚蔓延到了中东,阿联酋、沙特的中资网工岗位也多的是,优点是GCC土豪国都不收个税,语言方面会英语就行不需要会阿语,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网工岗位在这边收入年包8-25W美刀都有,缺点是GCC国家都不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来这边都是趁年轻挣一大笔钱提前回国退休。

爱尔兰因为“欧洲硅谷”的地位网工机会一直很多,尤其是亚马逊和谷歌这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厂一直在招人,而荷兰则是SI和fintech行业机会相对多点,这两地优点是移民不算太难(爱尔兰纯英语难度不大,荷兰移民需要通过荷兰语A2考试),社会福利和WLB有保障,缺点是个稅太高,网工税前年薪收入区间在5-15W欧,税后收入和个税很低的香港和不收个税的中东比起来还差得远。

这些国家我《网络工程师的英语面经》读者群里的都有当地在职的,群里网工散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台湾、澳洲、新西兰、德国、爱尔兰、瑞典、芬兰、沙特、卡塔尔、阿联酋、伊拉克、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非、埃塞俄比亚、英国、荷兰、菲律宾共23个国家和地区,网工收入top3行业(金融、互联网、能源)的都有,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有兴趣想购买《面经》加群的可以私聊。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作者:国家特级逗猫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05412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这里说两句。

第一个,你从职场生涯的一开始就知道WLB很重要,你已经很厉害了,很早就明白自己要什么。

第二个,“润”是过程不是目的,你能不能有WLB其实只取决于你的收入来源。润了没有WLB,不润也有WLB都很常见。

我本科在国外读的,海外工作两年后,回国做了8年的互联网行业,一直到22年年底才出来。我大概19年开始有了保持WLB的想法,其实19年之前国内互联网因为还有热钱以及市场空间还没内卷到这个程度,除了少部分公司外,工作强度其实不大的。但一九年开始什么都变了,我上班的节奏变成了早上11点左右到,凌晨1,2点走,虽然是每周五天,但这种强度下,周末两天其实也只想睡觉,什么都干不了。

当时我就知道某一天肯定要离开职场,因为随着行业内卷,上班的强度只会越来越大,所以我当时立了个方案就是被动收入要大于我的生活支出,这样才能支持我躺平。所以我20年左右开始学习投资美股,美债,加密货币,交了一些学费后,大概21年年底被动收入就稳定大于我支出了,另外我也想好了我的长居目的地——也就是我现在呆的曼谷,所以22年年底国内一开放我就离开,先去埃及呆了大半年,然后又搬到了曼谷。

在这两年里除了被动收入以外,我还和朋友建了两个轻资产的互联网出海服务商企业,流水不多,但分到手的利润也比之前当大厂打工人略高,关键劳动强度低,从每周70个小时降到了10小时,性价比就起来了。

有不错远程收入的情况下,其实剩下住哪里就看个人喜好了。我的“润”其实就是换了个喜欢的城市居住,曼谷只是我生活消费的地方,我根本不做泰国市场的任何业务,我的收入其实还是来源于中美。无论我搬去老家,还是搬去地球最贵的瑞士,我的收入组成短时间内是不会变的。

再说下周围的例子:

有前同事找了欧洲企业远程的工作,搬回西北县城老家,一个月到手4000美金在她老家可谓是吃香喝辣。

有前同事降薪肉身去了德国继续当码农,工作强度降低到原来1/4,收入有2/3,也算时薪飞升,有时间看书看电影钓鱼了。

还有朋友在那个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上班,我看他朋友圈大概两三个月换一个国家,过上了环游世界的生活。

还有朋友算是创业者,之前在北京40多个人的团队,现在让所有员工都远程办公,北上深各放一个商务代表,业务都在继续运转,自己和团队的生活质量也是肉眼可见的提高。

另外,在曼谷,清迈,大理我都遇到了很多独立开发者,通过一个小而美的产品,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你呆在消费水平的低地就能服务购买力最强的客户,这就是地理套利的魅力。

所以其实追求WLB和润不润没有关系,只跟你的收入来源有关系,说下反例:

1.我不少润到新加坡或者海外中资的朋友,工作强度其实也不比在国内少多少,也没见他们有WLB。

2.父母那一辈的亲戚,也就是叔叔伯伯们,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了5位,有人才引进走的,有读博走的,起点都算比较高。现在都到退休年龄了,但还有两位生活过的并不宽裕,一个伯伯90年代后期其实就财务自由,但欲望太大,玩期货输了个底儿掉,现在在国内某大学当校队教练。还有一位在加拿大本来上班收入还不错,结果跑去开中超把自己搞破产了,又回不去职场,据说现在在某个中超当个基层管理,工作时间现在还挺长。这两伯伯都60好几了,也没办法退休,就这样了。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James C:


我目前在德国永居,目前环境不太乐观。

世界经济需求疲软是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带崩了出口型国家的经济。而德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出口型经济国家。

而在德国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在德国找到工作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德国目前的就业环境已经不像2022年疫情刚结束复苏的时候了。

德语问题就不说了,在德国工作德语到B2,我认为在现在的德国劳动力市场是必须的。除非你的技术非常强,让人可以忽略你不会德语这件事。

说到德国目前发放的机会卡,我认为在经济下滑,工作机会减少的现在意义不大。因此我不建议目前到德国来找工作。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小伙子刚毕业能进大厂,证明你学习能力和学历都不错,同时还能意识到不加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很多同龄人了

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你需要的是【持久松散的职业生涯】

朋友去美国的赚的翻了几倍,30-40W刀,依然加班挺多,更精彩的职场

去欧洲有的薪资腰斩,但是天天钓鱼徒步自驾旅行,享受生活,开始养老

还有回老家县城做海外远程,一个月5000刀还不忙 购买力max

我之前远程,房车旅居也很舒服,每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这并不是你润或者不润就能解决的

当然我周围能够过了35依然没有焦虑,生活和工作平衡的只有两种人



公务员
英语很好的

所以我建议你现在就把英语当成最重要的技能来学习,不一定非要去哪个国家,掌握这个世界通用的语言,把你找工作的眼光放到全球,没有年轻危机,没有996的公司太多了



作者:花果山大圣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2915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很多欧洲小国,你只要会当地语言,就很容易留下。


就算是加拿大,你法语水平能达标,也可以走魁北克的省提名,比安省那些低了很多。


不过说实话现在大环境我不是很建议润了,移民是外来人口,经济上涨的时候哪儿都欢迎外来人口,经济下跌甩锅都会甩给外来人口,而现在大环境就是经济下跌。如果中国政治上不胡来,不乱搞,继续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那其实留在熟悉的地方比润出去当外来人口好。



作者:子楠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34953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全球看,移民的大致规律是:发达国家要人不要钱(不是完全不要,具体分析,我说的是总体趋势),比如五眼除了英国不算移民国家,其他四个一直需要人,紧缩不是关门,而是抬高门槛,要他们认为合格的,优秀的人,具体会有工种,年纪,学历,语言各种要求。日本新加坡也是类似,人优秀可以容忍钱少,人不够格,新加坡要钱狠,相当于1亿人民币,爱尔兰是发达国家里对人要求最低,要钱的,但是也基本关了。穷国则是要钱,不在乎人,比如加勒比,南半球岛国,希腊等国,涨价了,不便宜哦。所以回答你问题,哪个国家都不容易。自己好好做功课吧,目标,路径,时间,未来政策变化的预计,也就是现在你合格,读几年书,上几年班后,是否合格,要有预判。




作者:audre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199016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5

作者:头像即本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574611103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ejmr是一个美国经济学博士吐槽的论坛,这个论坛的用户虽然清一色全是美国的经济学博士,但挺污秽不堪的,有点像百度孙笑川贴吧,上面全是讽刺嘲笑甚至侮辱谩骂的帖子。(但是都是英文帖子,所以你如果没有长期混迹英文论坛的习惯的话,对于他们的很多吐槽网络用语可能看不太懂,get不到他们那种嘲讽的语气)……

比如我记得有个帖子是说:xx大学的教授职位vs保安职位,选哪个(这种帖子就是一堆人嘲讽某个大学的博士就业太垃圾之类的水贴)….

再比如某个博士(指名道姓)去了xx学校做ap(助理教授),然后该帖子下面居然有个教授说他们系面试过这个博士,还说这个博士油腻的像一个二手车销售员…… 这种帖子居然指名道姓地侮辱人……

还有个帖子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一个韩国裔博士发的,帖子内容是:拿到了offer,但公司不sponsor怎么办?(就是说公司不支持抽工作签证)…..

然后这帖子下面全是嘲讽,比如:

你为啥要待在一个你都无法合法工作的国家?

这个国家既然不让你合法工作,那就说明你应该赶快回自己的国家。

这个国家并不需要你,你为啥要留下来?

为啥会有人非要待在一个不sponsor他们的国家?

你为什么不回韩国呢?在你自己的国家,你不需要sponsor也可以留下。

bro,美国对你并不nice,你还是走吧。

一个博士,却无法得到sponsor,这说明这个国家并不爱你。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6

现在是全球性的日子不好过,没多少有亮点的国家。在欧企干了十几年,美企干了几年,感受明显。欧美企业在本国裁员很多,很多我认识的在公司工作了十几二十年,工作积极态度友善的技术大牛都被裁掉了,然后在其他低成本国家,尤其是在印度扩招。 这个趋势将来只会更明显%。感觉美企以后会逐步像波音那样价格高质量拉胯。 然后美国现在房贷利率都超8%了,每年还有房产税,不买房的话还有高房租。高科技以及其他不少行业都冻结招聘或者大裁员普遍。当然现在国内日子也不好过,欧美搞脱钩和技术封锁,但是国外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逃无可逃,只有踏实工作和生活了




作者:fengleng81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50176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15 18:06

问刀:


不扯犊子,不卖情怀!

润,取决于你的背景,资历,资金,而不是取决于对方国家。

国外需要你,无非三种情况,请自己套入



需要你的钱 (投资移民,如美国EB5, 新加坡GIP, 欧洲黄金签证,甚至加勒比出钱直接买护照等等 ),这没啥好解释的,有钱就是爷,这句话可以说亨通古今,适用全球。

2. 你做了别人做不了的, 比如各类技术移民, 和高技术类雇主担保移民,包括,美国EB1, Niw等,适合工程师,计算机,等脑力劳动为主的。

3. 你做了别人不愿意做的,比如低技能(蓝领)的移民,加拿大保姆移民, 澳洲建筑工木工,修车,电焊;或者好一点的但很辛苦的,比如幼师, 护士等。

看看这三条,再想想国内,其实你去任何一个公司,换另一座城市,都是一个道理。

总结:先看自己几斤几两,再找需要你这几斤几两的,就容易留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