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特级逗猫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596112/answer/36205412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这里说两句。
第一个,你从职场生涯的一开始就知道WLB很重要,你已经很厉害了,很早就明白自己要什么。
第二个,“润”是过程不是目的,你能不能有WLB其实只取决于你的收入来源。润了没有WLB,不润也有WLB都很常见。
我本科在国外读的,海外工作两年后,回国做了8年的互联网行业,一直到22年年底才出来。我大概19年开始有了保持WLB的想法,其实19年之前国内互联网因为还有热钱以及市场空间还没内卷到这个程度,除了少部分公司外,工作强度其实不大的。但一九年开始什么都变了,我上班的节奏变成了早上11点左右到,凌晨1,2点走,虽然是每周五天,但这种强度下,周末两天其实也只想睡觉,什么都干不了。
当时我就知道某一天肯定要离开职场,因为随着行业内卷,上班的强度只会越来越大,所以我当时立了个方案就是被动收入要大于我的生活支出,这样才能支持我躺平。所以我20年左右开始学习投资美股,美债,加密货币,交了一些学费后,大概21年年底被动收入就稳定大于我支出了,另外我也想好了我的长居目的地——也就是我现在呆的曼谷,所以22年年底国内一开放我就离开,先去埃及呆了大半年,然后又搬到了曼谷。
在这两年里除了被动收入以外,我还和朋友建了两个轻资产的互联网出海服务商企业,流水不多,但分到手的利润也比之前当大厂打工人略高,关键劳动强度低,从每周70个小时降到了10小时,性价比就起来了。
有不错远程收入的情况下,其实剩下住哪里就看个人喜好了。我的“润”其实就是换了个喜欢的城市居住,曼谷只是我生活消费的地方,我根本不做泰国市场的任何业务,我的收入其实还是来源于中美。无论我搬去老家,还是搬去地球最贵的瑞士,我的收入组成短时间内是不会变的。
再说下周围的例子:
有前同事找了欧洲企业远程的工作,搬回西北县城老家,一个月到手4000美金在她老家可谓是吃香喝辣。
有前同事降薪肉身去了德国继续当码农,工作强度降低到原来1/4,收入有2/3,也算时薪飞升,有时间看书看电影钓鱼了。
还有朋友在那个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上班,我看他朋友圈大概两三个月换一个国家,过上了环游世界的生活。
还有朋友算是创业者,之前在北京40多个人的团队,现在让所有员工都远程办公,北上深各放一个商务代表,业务都在继续运转,自己和团队的生活质量也是肉眼可见的提高。
另外,在曼谷,清迈,大理我都遇到了很多独立开发者,通过一个小而美的产品,过上了不错的生活。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你呆在消费水平的低地就能服务购买力最强的客户,这就是地理套利的魅力。
所以其实追求WLB和润不润没有关系,只跟你的收入来源有关系,说下反例:
1.我不少润到新加坡或者海外中资的朋友,工作强度其实也不比在国内少多少,也没见他们有WLB。
2.父母那一辈的亲戚,也就是叔叔伯伯们,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了5位,有人才引进走的,有读博走的,起点都算比较高。现在都到退休年龄了,但还有两位生活过的并不宽裕,一个伯伯90年代后期其实就财务自由,但欲望太大,玩期货输了个底儿掉,现在在国内某大学当校队教练。还有一位在加拿大本来上班收入还不错,结果跑去开中超把自己搞破产了,又回不去职场,据说现在在某个中超当个基层管理,工作时间现在还挺长。这两伯伯都60好几了,也没办法退休,就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