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盜:
我和我的教授
碩士畢業後鬼使神差在東京大學
當上了特任研究員。雖然只是個小羅羅,但也算是個大學職員了。
感覺像現在這樣遊手好閒的話要成為東大教授這輩子應該是沒什麼戲。
但教授們都幹些啥我可是看的真真的,
我大教授每天累得跟狗一樣,天天背個大包,裝幾個小飯糰。一天24小時起碼有26小時在開會,有幾個會都是同時開。雖然這樣每天還面帶微笑,嘴角起碼上揚30度,鍛鍊出了2塊蘋果肌。
另一個大教授近30年都沒怎麼買過新衣服,還穿著她大學時代的洋裝,醉心學術,不問世事。女兒就上了個專科,現在在便利店打工。
日本大學的風氣導致教授們都挺累的,沒有資本雇那麼多秘書,很多雜事都要親力親為。還得靠自己的業務能力去拉項目。
在東大任教的另一位老鐵說過,開會治國。共產作風。日本藥丸。

日本教授的工作
大學教授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個是對學生的教育和論文指導。通過講義和演習傳達專業知識,在研討會上指導畢業論文的製作方法和總結方法等。大學教授負責的課程是,90分鐘到100分鐘為一節,每周2~3節到6~7節,平均5節左右。負責點的話基本上每周有兩天是在指導學生寫論文。還是國立大學
學生不多的情況下,
天知道某頂級私立大學
一個教授帶80幾十個學生(碩士博士)是怎麼搞的!
另一個工作是關於自己的專業領域的研究。將研究成果總結成論文,定期在所屬學會和學會雜誌上發表。屬於哪個學會可以由教授選擇,一般屬於多個學會。現在已經很少有教授自己專心研究什麼東西了,都是掛學生的名。
但由於日本教授的晉陞主要不是看文章數量,所以像國內水文章的現象還是少。現在去期刊找論文,出現的都是中國名字,是好事嗎,是,是壞事嗎,也是。
還有,很多教授作為專家,除了在電視、報紙、網站、雜誌等媒體上登場,進行專業領域的解說和信息發布之外,也會進行演講活動。另外,一般從事入學考試等與大學運營相關的業務。
隔壁隈研吾教授就很少在學校出現。不好好教書,一心當網紅!
年收入
根據厚生勞動省
發表的「平成28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的年收入如下。
・大學教授(57.6歲)
月薪:65萬7100日元全年獎金等:280萬5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1069萬1100日元(70萬人民幣左右)
・大學副教授(47.9歲)
月薪:53萬1600日元全年獎金等:210萬3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848萬3100日元(55萬人民幣左右)
・大學講師(43.0歲)
月工資:45萬1600日元全年獎金等:141萬8700日元
平均年收入:683萬7900日元(45萬人民幣左右)
錢不多也不少。勉強小康水平吧。相比大公司還是挺少的了。
但在日本生活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
你不會去想買個豪車(比地鐵還要慢,停不了車,最重要的是沒人跟你攀比,也就會失去這個慾望),我教授就開個二手鈴木吉姆尼(一輛長得很倔強的小車),每個月開一次去鄉下。
你不會想去買個大別墅(大別墅一般在郊區,太遠了,還難打掃,城裡的別墅都是世襲的....)。
醫療保障健全(普通人負擔30%,大學的話還有報銷。看個感冒發燒就10塊錢人民幣。)
所以有錢也沒啥地方花,你的收入基本只用來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日本大學教授的未來
如果學校比較差,大學教授基本尚也沒什麼前途。像很多新聞報導的那樣,因少子化導致名額減少而破產的大學越來越多了,很多大學都趨向合併。
另外,教員們的未來和大學教授這個職業的特性也有關係。如果沒人退休,如果職位沒有空缺的話就沒有招聘,所以原本就是競爭率很高的窄門。
根據文部科學省
,取得博士學位也找不到工作崗位,作為研究員留在研究室一邊尋找道路的「博士後」,在2015年也達到了1萬5910人。
所以,教授難做,很多科研能力很強的人也下海了,目前很多教授通過產學合作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俗稱搞外快。
需要「鑽研學問」的熱情和勇氣以及覺悟
如果覺得做科研寫論文很痛苦,那幹嘛還要寫,寫完了自己不痛快還生產了一堆學術垃圾。
如果只是覺得這個工作錢多還輕鬆,那也不要做了,佔著茅坑不拉X。
真正想要達成大學教授這個目標,其實也不是那麼難。
難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教授,找個鐵飯碗?利用名撈點錢?喜歡教書育人?享受科研的樂趣?還是為人類做貢獻?
如果想沒有任何痛苦地繼續下去。必須要有「不管怎樣都想研究這門學問」的熱情,勇氣,覺悟和執著。特別是在名校。
如果沒有,還是別去趟這攤渾水了,誤人誤己
我想我是做不到我教授那麼忘我如入無人之境,深感慚愧,
所以在大學做完我想做的事情之後,還是離去吧。把位置讓給真正有夢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