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6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日本當教授是種怎樣的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4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49

大盜:


我和我的教授

碩士畢業後鬼使神差在東京大學

當上了特任研究員。雖然只是個小羅羅,但也算是個大學職員了。

感覺像現在這樣遊手好閒的話要成為東大教授這輩子應該是沒什麼戲。

但教授們都幹些啥我可是看的真真的,

我大教授每天累得跟狗一樣,天天背個大包,裝幾個小飯糰。一天24小時起碼有26小時在開會,有幾個會都是同時開。雖然這樣每天還面帶微笑,嘴角起碼上揚30度,鍛鍊出了2塊蘋果肌。

另一個大教授近30年都沒怎麼買過新衣服,還穿着她大學時代的洋裝,醉心學術,不問世事。女兒就上了個專科,現在在便利店打工。

日本大學的風氣導致教授們都挺累的,沒有資本雇那麼多秘書,很多雜事都要親力親為。還得靠自己的業務能力去拉項目。

在東大任教的另一位老鐵說過,開會治國。共產作風。日本藥丸。

日本教授的工作

大學教授的工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一個是對學生的教育和論文指導。通過講義和演習傳達專業知識,在研討會上指導畢業論文的製作方法和總結方法等。大學教授負責的課程是,90分鐘到100分鐘為一節,每周2~3節到6~7節,平均5節左右。負責點的話基本上每周有兩天是在指導學生寫論文。還是國立大學

學生不多的情況下,

天知道某頂級私立大學

一個教授帶80幾十個學生(碩士博士)是怎麼搞的!

另一個工作是關於自己的專業領域的研究。將研究成果總結成論文,定期在所屬學會和學會雜誌上發表。屬於哪個學會可以由教授選擇,一般屬於多個學會。現在已經很少有教授自己專心研究什麼東西了,都是掛學生的名。

但由於日本教授的晉陞主要不是看文章數量,所以像國內水文章的現象還是少。現在去期刊找論文,出現的都是中國名字,是好事嗎,是,是壞事嗎,也是。

還有,很多教授作為專家,除了在電視、報紙、網站、雜誌等媒體上登場,進行專業領域的解說和信息發佈之外,也會進行演講活動。另外,一般從事入學考試等與大學運營相關的業務。

隔壁隈研吾教授就很少在學校出現。不好好教書,一心當網紅!

年收入

根據厚生勞動省

發表的「平成28年工資結構基本統計調查」,大學教授、副教授、講師的年收入如下。

・大學教授(57.6歲)

月薪:65萬7100日元全年獎金等:280萬5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1069萬1100日元(70萬人民幣左右)

・大學副教授(47.9歲)

月薪:53萬1600日元全年獎金等:210萬3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848萬3100日元(55萬人民幣左右)

・大學講師(43.0歲)

月工資:45萬1600日元全年獎金等:141萬8700日元

平均年收入:683萬7900日元(45萬人民幣左右)


錢不多也不少。勉強小康水平吧。相比大公司還是挺少的了。

但在日本生活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

你不會去想買個豪車(比地鐵還要慢,停不了車,最重要的是沒人跟你攀比,也就會失去這個慾望),我教授就開個二手鈴木吉姆尼(一輛長得很倔強的小車),每個月開一次去鄉下。

你不會想去買個大別墅(大別墅一般在郊區,太遠了,還難打掃,城裡的別墅都是世襲的....)。

醫療保障健全(普通人負擔30%,大學的話還有報銷。看個感冒發燒就10塊錢人民幣。)

所以有錢也沒啥地方花,你的收入基本只用來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日本大學教授的未來

如果學校比較差,大學教授基本尚也沒什麼前途。像很多新聞報道的那樣,因少子化導致名額減少而破產的大學越來越多了,很多大學都趨向合併。

另外,教員們的未來和大學教授這個職業的特性也有關係。如果沒人退休,如果職位沒有空缺的話就沒有招聘,所以原本就是競爭率很高的窄門。

根據文部科學省

,取得博士學位也找不到工作崗位,作為研究員留在研究室一邊尋找道路的「博士後」,在2015年也達到了1萬5910人。

所以,教授難做,很多科研能力很強的人也下海了,目前很多教授通過產學合作創造新的商業價值。

俗稱搞外快。

需要「鑽研學問」的熱情和勇氣以及覺悟

如果覺得做科研寫論文很痛苦,那幹嘛還要寫,寫完了自己不痛快還生產了一堆學術垃圾。

如果只是覺得這個工作錢多還輕鬆,那也不要做了,佔著茅坑不拉X。

真正想要達成大學教授這個目標,其實也不是那麼難。

難的是很多人根本沒有想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教授,找個鐵飯碗?利用名撈點錢?喜歡教書育人?享受科研的樂趣?還是為人類做貢獻?

如果想沒有任何痛苦地繼續下去。必須要有「不管怎樣都想研究這門學問」的熱情,勇氣,覺悟和執着。特別是在名校。

如果沒有,還是別去趟這攤渾水了,誤人誤己

我想我是做不到我教授那麼忘我如入無人之境,深感慚愧,

所以在大學做完我想做的事情之後,還是離去吧。把位置讓給真正有夢想的人。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0
作者:0.9K大官人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22823162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的教職真的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國內可以給你增加編製或者正高職稱的特聘研究員這種玩法,沒有那種一個教授底下三五個副教授、七八個講師這種模式,一個研究室大部分就是一正一副一助,配個秘書或實驗員,跟國內沒有任何的可比性。

中國人想在日本混到教職,靠的不是實力,可以說運氣佔了絕對分量。

最幸運的結果就是你能在自己的帝大研究室接任助理教授AP,基本上可以說是根正苗紅了,或者被導師推薦去別的私立、地方大學或研究所。然而想在日本帝大混到AP,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總結來說就三點:天時,上一任AP剛好卸任讓出坑(或晉陞或下放);地利,研究室內部沒有競爭;人和,導師人脈與推薦。

首先光第一點就佔了80%的運氣,你必須等到你上一任給你留出機會,一般契約簽5年,他不走你就別想上。

然後第二點,競爭力,其實日本教職的競爭強度跟國內比起來真的就是幼兒園級別,因為第一步有坑才是最難的。大部分蘿卜坑都是內定的,門閥派系鎖定,算上外界公募一個崗位撐死了十來個博士競爭,跟國內真的沒法比,本身日本讀博的人就少,運氣好的中國留學生可能讀博的時候正好進了一個人丁稀少的研究室,甚至都成了獨苗,然後很容易就被扶持成導師的AP候選人,博士畢業無縫銜接,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幸運兒,羨煞旁人,他們研究室人丁稀少,日本學生不讀博,好不容易來了一個中國留學生水平還可以,撿了寶了,還沒畢業就已經給內定AP了,簡直是歐皇,別人做3年博後他可以直接3年AP經歷,這種回國待遇就完全不一樣了。

其實有了前面兩步的鋪墊,導師推薦也就是走個過場。而且日本競爭對手少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相對於封閉,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們專業內部每年開學會的人翻來覆去基本上都是老面孔,整個日本從南到不就那麼百十來號人,專業對口的就縮小到幾十個人了,哪位教授做什麼研究內容的你開幾次會之後全部門清,就那麼點人,就那麼幾個博士,你看他們發表什麼內容基本就能猜到是哪個學校的,可能搞到最後你的競爭對手就是那幾個中國留學生而已。

本人當年也是曾經想過留在日本繼續玩幾年,然後發現,直接第一步就沒戲了,自己研究室中國人多,太卷了,根本不用想後面的。首先自己研究室的AP坑,上一個AP沒有完成考核任務被下放去別處了,被我們上一屆的師兄無縫銜接,導致我們這條路就沒戲了。之前在東京還有一個私立的AP坑,跟我們專業量身打造,也有導師的推薦和人脈,被另一個待業師姐佔了,結果師姐工作了2年不到因為結婚生娃問題又突然辭職回國了,但是因為日本社會很重視契約精神

,你中途毀約直接導致人家雖然坑還空着但是把我們研究室拉黑了。然後剩下東京旁邊茨城的研究所都送去好幾個前輩過去當助理研究員了,再去都扎堆了。啥好處都輪不到我,後來我都打算回國了,老闆又推薦了幾個縣立地方大學的坑。在日本投過學術圈簡歷的可能知道,日本投個簡歷賊正式,不像國內隨便群發郵件就行,日本投簡歷賊落後好多讓你紙質的材料寄過去還要針對課題寫幾千字的計劃書,麻煩的一批。我覺得沒啥鳥意思了,我是那種有idea的人,不適合寄人籬下熬資歷。

0.9K大官人

24 次諮詢

5.0

Tohoku University 工學博士

76304 次贊同

去諮詢

而且我之前說了在日本找教職不看實力,看運氣,我師兄當AP的時候就4篇,那個師姐去私立當AP甚至就2篇,然鵝我畢業的時候13篇,還拿了我們專業學會好幾個發表賞以及年度論文賞(全日本就2個名額),tmd學校的總長賞本來非老子莫屬,結果上一屆一個師姐老闆給她推薦了,輪到我這一屆他說同一個研究室連續拿不好就沒推薦我。然後我覺得真tm沒啥意思,日本太容易養成惰性了,適合養老,而且在日本就算混到帝大AP還要繼續熬資歷到准教授

,至少都要40多了,再熬到正教授

得是個什麼日子,而且華人很難進入核心圈子。我現在回國30出頭直接副高有編(要不是因為疫情太卷,至少要給個正高的),在國內能破格幹嘛非要在日本熬資歷,以後國內越來越卷,我們自己研究室中國人還多,一大堆待業博士要解決,後面再回國找教職就更難了。下次回日本開會,名片一遞過去以前叫さん叫くん的也要叫一聲せんせい好不。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0

王雪:


同學你好,我現在是在日本公立大學當講師。

日本大學的教職路線是這樣的 助教(這是助理教授的略稱)-講師-副教授-教授。

助教到講師一般2到5年不等,要看教學業績和論文發表。

講師到副教授一般在2到3年,也有從助教直接提到副教授的。

副教授到教授的時間就比較長了,一般教授的平均年齡在50多歲,當然也有很厲害的40歲就當上了。

教授主要是帶修士和博士,研究的精力投入更多。

我26歲從日本東北大學博士畢業後先去私立大學做了2年助教,現在換了學校做講師。

基本在助教和講師甚至是副教授,工作的中心還是放在學生教育上,尤其助教和講師只教學部生,ゼミ和基礎課專業課,必修課選修課要備課的內容很多。一節90分鐘的課起碼要花5小時左右準備。學生的問題經常會以郵件形式發過來,還要定期解答。

我是教國際經營的,以經營學和創新為主,所以我更希望多給大家介紹些新鮮事例和運用反轉課堂或是一問一答這樣的教學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還在講long long ago的事例。

講真,現在給00後在課上說iphone都有點久了,想想他們7歲的時候iphone1發行,對他們來說スマホ是當たリ前的(理所當然)的存在。

現在他們願意聽為啥抖音會火,為啥日本鮮有獨角獸之類的。

目前作為學校和學生年齡差最少的我,很想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並且不能與時俱進的學習等於浪費時間阿,不,浪費彼此的生命。

又因為教的是日本學生,身為外國教員我每節課都會給自己寫個原稿,提前在家演練好幾遍,當然上課是不會看稿子。

同時,研究成果,比如論文發表,科研費的申請一個也不能拉下,基本是007的作息制度。但我還是樂在其中。

在我看來職稱這些固然是重要的,是你個人能力的反饋,然而責任也是越來越重的。

我感謝一路教過我的恩師,並以他們為榜樣。

總之還要繼續努力,爭取做到桃李不言而成蹊。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1

作者:Long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13213555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2更新

一直用這個帖子記錄自己的晉陞/轉職經歷

在2022秋季學期入選了JSPS卓越研究員(今年經費縮水,只有15人),擁有了自己第一筆大額研究費。也終於拿到了tenure的副教授。因為基本上是全校最年輕的副教授,下次promotion我覺得永遠輪不到我了。人生計劃來說我覺得副教授是性價比最好的職位了,所以…躺平了…

我這次晉陞三個因素:JSPS卓越研究員+業績+坑位+玄學(不否認天蠍座的大餅終於兌現的因素),我覺得運氣大於實力,日本找工作真的是一個玄學…

2021 更新:

最近增加了一次「被動」的大學找工作經歷

被調到東京大學工學部當助教了,缺了人應聘簡單考核就過去了。可能校內轉會比較方便,職員卡和保險證都不用換,直接過去。

工作又會恢復到之前的監考輔導學生,比現在忙一些,但是應該會比理科大好點..之後很糾結,慢慢等待晉陞還是乾脆找個機會回國...

讓我很不理解的是:貌似依舊沒有自己的單獨房間

—-

原答案:

我目前有兩次在日本大學找工作的經歷。

分別是東京大學和東京理科大學,目前留在東京大學。

贊成前面學閥的那個概念,在日本高校還是要靠圈子,血統,傳承的。

讀博的時候,隔壁研究室學姐順利留在東大tenure-t 助教。學姐就職前告訴我,在日本,要有三篇比較好的sci發表就能看到どこでも行ける。

受到鼓勵後,全年無休天天實驗室算數據碼字,三年後最後5篇一區sci畢業,還有一篇三區。只要稍稍靠邊的助教都投,全部掉了。後面去了東京理科大學擔任tenure-t 助教,這裡願意要我多多少少又看在我導師的面子上。去之後才發現這哪裡是助教的工作,簡直是高中老師。課上不完,天天都是開會。沒有任何時間做科研,人際關係複雜。(學生沒得說,比我想像的要勤奮,質樸和踏實),工資還好,所以還能找到個平衡點。

因為沒有自己的房間,學生大辦公室又太吵,開學後兩個月我去了助教共同房間。雖然說所有助教都可以用,但是當時只有助教K在實際使用。單純的我想都沒想就開心的搬了進去,慢慢覺得事情不對勁。例如,她會一個人佔2/3的房間,會突然說光線不好拉開我面前的窗帘,然後太陽直射我眼睛+螢幕反光我啥也看不見。跟教授吵架跟學生吵架,跟她一起搭課的時候,嚇得一身冷汗。規定我下某APP跟他說話,不能直接當面說話。不下app就寫個大板書在我面前(我真是因為手機內存不夠)。後來,她寫信給教授委員會要求給全助教重新買高額辦公用品,原因是「 XX老師(本人)看起來腰疼,她看不下去了」。我真的就???。這都不算最頭疼的,開始還維持良好關係的我們。在一次教授私下給我發郵件事件後全毀了。有一個很平時嘴很碎,很奇葩的教授,可能也是為了我好,給我私下發郵件說「你最好跟助教K保持距離」 然後在郵件里把她過往罪行都是落了一遍,之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群發給所有的老師。。。然後就是爆炸性的後果,K老師炸掉找各方人mail吵架,沒人敢理她。後天天給我發郵件,說我用了公用的打印機,現在墨水沒了,讓我一個人賠償,限時讓我搬走之類的。最後還扔了我的東西。

其實入職後因為沒有時間科研,擔心會影響以後回國,還有一些奇怪教授動不動的說教訓斥,已經忍耐到極限了,加上最後K助教事件,再三考慮下辭職。


之後回到東大擔任特聘助教,生活又回歸了往日的平靜。東大的教授真的是,讓人感動的人品好,至少我遇到的都這樣。(其實特聘助教其實就是給我個面子讓我不至於看起來降職)我平時不會直接指導東大學生,而且就算是講師level東大的課肯定少多了。我現在偶爾還會給理科大學生一些建議,因為他們都對我不錯。其他就專註科研了。


長期來看還是會回國,所以我不會再去找新工作了或者考慮跳槽了。我目前很滿意低廉工資+閒散人生。


直到今天,我還是不了解日本大學進新人的標準。國內直接乾脆數文章。在日本還是靠關係,沒關係的海投碰運氣+一半的實力吧。參加國內學會混進圈子,是找工作的捷徑。因為日本跟中國晉陞評價標準不同,對於青椒來說還是要早下決斷,早積累。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楊改之:


2023.5.9更新

兩年了,終於回東京了!!


2021.3.5更新

到今年3月底,就要結束為期三年的AP生涯,正式成為一名「准教授」了。自從三年前以tenure track

助教身份入職,去年9月提交tenure審查材料,10月底通過審查獲得終身教職,再到12月提交業績報告,2月底通過升職審查,到今天正式公開職位,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因為疫情,期間也發生了各種變故,還經歷了一次立命館准教授職位的面試,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大學裡升職也就是「昇任」的心得,以及第一次面試准教授的經驗。

之前已經在其他回答里介紹了有關公募和內推的情況,我目前所在的大學職位就是公募應聘上的。雖然很多人都說大學職位基本都是內推,這一點也的確沒有說錯,但不能排除仍然有部分真正的公募職位。所以但凡符合應聘條件的建議都投一下試試,絕對不要嫌麻煩,這一點和獎學金是一個道理。由於我最開始的職位是三年制tt,所以在到期半年前會先進行一輪tenure審查,俗稱轉正。關於tt的年限,不同學校規定都不太一樣,國立一般都是五年制,而且不是所有學校都設立了相關制度。這方面具體可以根據募集要項來判斷,也可以在面試階段直接提問。

關於tenure審查的標準,一般大學也都會有各自的規定,通常最主要看的就是業績數量。我們學校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默認是一年一篇論文,比較高效的方法是投校內紀要。因為紀要對稿件的要求比較低,博士後期的學生也會投,可以確保肯定能發出來。另外,中國人還有天然優勢,那就是可以把論文翻譯一下投到國內的期刊,如果着急發表的話也可以付一些版面費。總之,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確保業績數量。在我們學校,絕大多數情況下轉tenure的時候都會伴隨着升職,國外這種情況也是比較多的,國內一般叫做非升即走,道理都是一樣的,當然也會有個別特殊情況。因此業績數量其實也和能否升職有着密切的關係,同時校務工作是必須好好參加的,包括監考、開會等等。除此以外還會參考授課質量,主要看每學期末的問卷調查,一般不要低於平均值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畢竟當初通過了面試就意味着授課方面已經得到了認可。其實第一年備課還是挺累的,曾經也有過同期因為受不了備課壓力而停職,但只要克服了第一年就會適應了。

總結:入職高校後最重要的就是業績,其次是校務工作,最後才是授課。下次會更新立命館副教授職位的面試經驗。

2018年博士畢業,前東大學術研究員,去年入職關西外國語大學的tenure track,職稱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每個大學的職稱系統不太一樣,關西外大用的是歐美的職稱系統,也就是tenure track助理教授在到期後通過審查可以升至副教授(日本叫准教授),一般來說需要2-3年,而講師則都是有期,一般是三年期或五年期,到期後能否延期或升職則沒有保障。順帶一提有個東大後輩,國文學出身,30出頭,東京某私立任職,兩年就從助教升到了准教授,太厲害了!

作為一名專任教員,和特任教員最大的不同在於,一般來說特任教員不需要負擔課程和研究以外其他校務工作,而專任教員則不僅要參加每兩周召開的教授會(講師是不需要參加的),還需要負責入學考試、交換生的審查,以及擔任各種委員會委員。並且,關西外大提供給特任教員的研究室是雙人間,而常勤教員是單人間。

我的研究室

我在大學的具體日程是:每周八節課,每兩周一次教授會,每個月一次國際交流委員會(審議協定校、派遣留學生、接收留學生等),一年2-3次入學考試監考或面試,一年2次派遣留學面試,一年2次宿舍入居面試,一年2次留學生別科審查沒,不定期open campus面談擔當等等,其實校務工作還是佔比較大的。

今年的課表

另外,關西外大和其他大學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在於注重實踐,因此學部生畢業並不需要提交畢業論文,與此相對的是需要修大量的課程,以及有着各種各樣的留學或雙學位項目,所以我的工作內容當中並不包含論文指導,反而需要就學生的進路等提供建議。還有學生社團方面也需要擔任指導老師。

當然,自己的研究也需要有進展,通常都是利用空餘時間來寫論文或進行學會發表,想要順利升職的話每年一般至少有一篇以上的論文,並且必須是學校研究論集及以上水平的雜誌,兩次學會發表。如果願意申請一下文部省的科研費的話,即使沒申上也有好處,評分佔不採用簽前20%也就是評價為A檔的情況下,學校會給下一年度的校內研究費增額10萬日元。

總的來說,就我擔當的課而言(主要是中文課和亞洲文化概論),講課部分並不是特別難。第一學期備完課之後就基本上不會再花很多時間在備課上了,雖然第一學期還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因為我們學校是每門課一學期30回,一周2回,對備課的頻率要求會高一些。另外就是中文課有大量作業和小測驗等等需要批改,也是比較花時間的部分。但是辛苦也有回報,任職的第一個年頭就獲得了學生們比較高的評價(每學期最後都會進行針對授課的問卷調查),我們學部兩三百個老師,我的綜合評價大約是前10%的樣子。只是這些在課程上花的時間直接導致我去年一整年都沒能投稿...只能今年爭取多發一些了。

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份工作的,一方面時間比較自由,除了上述校務工作和上課必須到學校完成,其他時間不去學校也沒關係。這個學期因為疫情直接改為網課,於是我大半年都沒回大阪了~

有關日本考研考博或教職相關的任何疑問,歡迎進行付費諮詢。迄今為止回答過相關領域260+個付費諮詢,諮詢評分保持五星好評。

楊改之

376 次諮詢

5.0

東京工業大學 人文研究與教育學院准教授

15279 次贊同

去諮詢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作者:南宮林夕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21740124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人當到教授的很少吧,特別是國立大學的更少。助教啥的還挺多。

講講初級教員的情況。我在東京圈兩個學校工作過,正好一國立一個私立,分開講下。

現任國立大學テニュアトラックap,三年中期審查,5年升准教授,屬於占坑人員,當前我學科tenure率100%,主要工作就是自己科研(佔70%)和帶學生,上點實驗課。tt作為初級教員有獨立招生權,因為處於成長期,學校學科會提供一些幫助來成長為準教授,我個人覺得還是相當舒服的,沒什麼無聊的雜事,名義上是獨立,但是在日本還是免不了跟上面大教授合作。比國內好在不卷,學校里沒有同方向的人,自己跟自己比。考核指標來講,分為文章,學會,經費,教學,活動等幾個方面。要求都很基礎,基本上正常上班五年都可以拿到滿分,不太可能出現徘徊在tenure線60-80分的現象。比如我舉個論文的審查指標,每年發表1-2篇共作論文,五年發表一篇以上一作或者通信論文即可拿到八十。不限if所有審稿的期刊都可以。如果每年都有一篇一作或者通信論文這一項就是100分。或者五年有一篇top10%論文也是100。說實話這個要求想達不到都不太容易。五年的科研要求還沒我接觸過的國內非升即走一年的要求高。其他的項目上更是100分隨隨便便拿了。

之前在一所私立自稱頂尖名校也做過助教,課特別多雜事也多,年輕老師沒什麼成長空間,大家都不太舒服,辭職率很高。而且私立自稱的テニュアトラック也好,這個那個也罷,各種忽悠人的。其實私立大學把它想成一家販賣文憑和工作中介的企業就好了,和做國立大工作的感覺簡直雲泥之別。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國立大學的職位全國通用,私立大學的職位只在自己學校有用。比如說,國立大學跳學校之後,之前的職級俸號都會跟着移動,但是私立不一樣,有可能換個學校職位還要降。我的之前在私立大的講師和助教同事,因為課和雜事太多幾年寫不了一篇論文,有的只好去更差的私立大做助教,做技術輔佐員,做研究員等更低的職位。在日本,國立大學類似於公務員,事業單位,就像我國大學。私立大學類似於私企,就像新東方,學而思。

總體來說在日本做教職,國立和私立,tt還是普通任期制體驗差距不小。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張華:


日本教授一個蘿卜一個坑,退休一個評一個,全體教授一齊投票。

競爭是白熱化的,而且不是學術牛逼一定能當上,有派系影響。

(雖然還是學術評價為主)

所以題主問題相當於:我打算買彩票中一千萬,我覺得各方面都挺好的,你們說說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沒什麼不好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3

黑體輻射:


日本舊帝大教授一枚。兩個字,忙死!不過,工作的獨立性和自由性相對其它行業要好很多。另外,日本是教授治校,基本每個教授都要負責一部分管理工作。往好了說是有一定的權力,往壞了說是要對每一個決定負責,如履薄冰。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3

題主要負面的,那就不客氣啦。。。

在日本教授是個極其不錯的職業,工作穩定,薪水優厚,受人尊重,社會地位高。

基本正確。

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當中。

第一,研究方向不能全依興趣,項目申請也要適當順應形勢;第二,日本教授的教學任務相對較重,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非正常工作時間,部分教授幾乎沒有休息日的概念。

而且日本護照相當好用,與國際同行的交流也很頻繁。

護照好用是對的;同行交流就看領域看地域看人了。日本國內學術會議之頻繁實在超出我想像,所以,似乎他們更喜歡國內同行交流。

以上。



作者:Michael Lee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6385934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