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26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日本当教授是种怎样的体验?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4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49

大盗:


我和我的教授

硕士毕业后鬼使神差在东京大学

当上了特任研究员。虽然只是个小罗罗,但也算是个大学职员了。

感觉像现在这样游手好闲的话要成为东大教授这辈子应该是没什么戏。

但教授们都干些啥我可是看的真真的,

我大教授每天累得跟狗一样,天天背个大包,装几个小饭团。一天24小时起码有26小时在开会,有几个会都是同时开。虽然这样每天还面带微笑,嘴角起码上扬30度,锻炼出了2块苹果肌。

另一个大教授近30年都没怎么买过新衣服,还穿着她大学时代的洋装,醉心学术,不问世事。女儿就上了个专科,现在在便利店打工。

日本大学的风气导致教授们都挺累的,没有资本雇那么多秘书,很多杂事都要亲力亲为。还得靠自己的业务能力去拉项目。

在东大任教的另一位老铁说过,开会治国。共产作风。日本药丸。

日本教授的工作

大学教授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个是对学生的教育和论文指导。通过讲义和演习传达专业知识,在研讨会上指导毕业论文的制作方法和总结方法等。大学教授负责的课程是,90分钟到100分钟为一节,每周2~3节到6~7节,平均5节左右。负责点的话基本上每周有两天是在指导学生写论文。还是国立大学

学生不多的情况下,

天知道某顶级私立大学

一个教授带80几十个学生(硕士博士)是怎么搞的!

另一个工作是关于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研究。将研究成果总结成论文,定期在所属学会和学会杂志上发表。属于哪个学会可以由教授选择,一般属于多个学会。现在已经很少有教授自己专心研究什么东西了,都是挂学生的名。

但由于日本教授的晋升主要不是看文章数量,所以像国内水文章的现象还是少。现在去期刊找论文,出现的都是中国名字,是好事吗,是,是坏事吗,也是。

还有,很多教授作为专家,除了在电视、报纸、网站、杂志等媒体上登场,进行专业领域的解说和信息发布之外,也会进行演讲活动。另外,一般从事入学考试等与大学运营相关的业务。

隔壁隈研吾教授就很少在学校出现。不好好教书,一心当网红!

年收入

根据厚生劳动省

发表的“平成28年工资结构基本统计调查”,大学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年收入如下。

・大学教授(57.6岁)

月薪:65万7100日元全年奖金等:280万5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1069万1100日元(70万人民币左右)

・大学副教授(47.9岁)

月薪:53万1600日元全年奖金等:210万3900日元

平均年收入:848万3100日元(55万人民币左右)

・大学讲师(43.0岁)

月工资:45万1600日元全年奖金等:141万8700日元

平均年收入:683万7900日元(45万人民币左右)


钱不多也不少。勉强小康水平吧。相比大公司还是挺少的了。

但在日本生活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

你不会去想买个豪车(比地铁还要慢,停不了车,最重要的是没人跟你攀比,也就会失去这个欲望),我教授就开个二手铃木吉姆尼(一辆长得很倔强的小车),每个月开一次去乡下。

你不会想去买个大别墅(大别墅一般在郊区,太远了,还难打扫,城里的别墅都是世袭的....)。

医疗保障健全(普通人负担30%,大学的话还有报销。看个感冒发烧就10块钱人民币。)

所以有钱也没啥地方花,你的收入基本只用来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吃。

日本大学教授的未来

如果学校比较差,大学教授基本尚也没什么前途。像很多新闻报道的那样,因少子化导致名额减少而破产的大学越来越多了,很多大学都趋向合并。

另外,教员们的未来和大学教授这个职业的特性也有关系。如果没人退休,如果职位没有空缺的话就没有招聘,所以原本就是竞争率很高的窄门。

根据文部科学省

,取得博士学位也找不到工作岗位,作为研究员留在研究室一边寻找道路的「博士后」,在2015年也达到了1万5910人。

所以,教授难做,很多科研能力很强的人也下海了,目前很多教授通过产学合作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俗称搞外快。

需要“钻研学问”的热情和勇气以及觉悟

如果觉得做科研写论文很痛苦,那干嘛还要写,写完了自己不痛快还生产了一堆学术垃圾。

如果只是觉得这个工作钱多还轻松,那也不要做了,占着茅坑不拉X。

真正想要达成大学教授这个目标,其实也不是那么难。

难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教授,找个铁饭碗?利用名捞点钱?喜欢教书育人?享受科研的乐趣?还是为人类做贡献?

如果想没有任何痛苦地继续下去。必须要有“不管怎样都想研究这门学问”的热情,勇气,觉悟和执着。特别是在名校。

如果没有,还是别去趟这摊浑水了,误人误己

我想我是做不到我教授那么忘我如入无人之境,深感惭愧,

所以在大学做完我想做的事情之后,还是离去吧。把位置让给真正有梦想的人。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0
作者:0.9K大官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22823162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的教职真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国内可以给你增加编制或者正高职称的特聘研究员这种玩法,没有那种一个教授底下三五个副教授、七八个讲师这种模式,一个研究室大部分就是一正一副一助,配个秘书或实验员,跟国内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中国人想在日本混到教职,靠的不是实力,可以说运气占了绝对分量。

最幸运的结果就是你能在自己的帝大研究室接任助理教授AP,基本上可以说是根正苗红了,或者被导师推荐去别的私立、地方大学或研究所。然而想在日本帝大混到AP,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总结来说就三点:天时,上一任AP刚好卸任让出坑(或晋升或下放);地利,研究室内部没有竞争;人和,导师人脉与推荐。

首先光第一点就占了80%的运气,你必须等到你上一任给你留出机会,一般契约签5年,他不走你就别想上。

然后第二点,竞争力,其实日本教职的竞争强度跟国内比起来真的就是幼儿园级别,因为第一步有坑才是最难的。大部分萝卜坑都是内定的,门阀派系锁定,算上外界公募一个岗位撑死了十来个博士竞争,跟国内真的没法比,本身日本读博的人就少,运气好的中国留学生可能读博的时候正好进了一个人丁稀少的研究室,甚至都成了独苗,然后很容易就被扶持成导师的AP候选人,博士毕业无缝衔接,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幸运儿,羡煞旁人,他们研究室人丁稀少,日本学生不读博,好不容易来了一个中国留学生水平还可以,捡了宝了,还没毕业就已经给内定AP了,简直是欧皇,别人做3年博后他可以直接3年AP经历,这种回国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有了前面两步的铺垫,导师推荐也就是走个过场。而且日本竞争对手少的另一个原因是日本相对于封闭,你可以想象一下你们专业内部每年开学会的人翻来覆去基本上都是老面孔,整个日本从南到不就那么百十来号人,专业对口的就缩小到几十个人了,哪位教授做什么研究内容的你开几次会之后全部门清,就那么点人,就那么几个博士,你看他们发表什么内容基本就能猜到是哪个学校的,可能搞到最后你的竞争对手就是那几个中国留学生而已。

本人当年也是曾经想过留在日本继续玩几年,然后发现,直接第一步就没戏了,自己研究室中国人多,太卷了,根本不用想后面的。首先自己研究室的AP坑,上一个AP没有完成考核任务被下放去别处了,被我们上一届的师兄无缝衔接,导致我们这条路就没戏了。之前在东京还有一个私立的AP坑,跟我们专业量身打造,也有导师的推荐和人脉,被另一个待业师姐占了,结果师姐工作了2年不到因为结婚生娃问题又突然辞职回国了,但是因为日本社会很重视契约精神

,你中途毁约直接导致人家虽然坑还空着但是把我们研究室拉黑了。然后剩下东京旁边茨城的研究所都送去好几个前辈过去当助理研究员了,再去都扎堆了。啥好处都轮不到我,后来我都打算回国了,老板又推荐了几个县立地方大学的坑。在日本投过学术圈简历的可能知道,日本投个简历贼正式,不像国内随便群发邮件就行,日本投简历贼落后好多让你纸质的材料寄过去还要针对课题写几千字的计划书,麻烦的一批。我觉得没啥鸟意思了,我是那种有idea的人,不适合寄人篱下熬资历。

0.9K大官人

24 次咨询

5.0

Tohoku University 工学博士

76304 次赞同

去咨询

而且我之前说了在日本找教职不看实力,看运气,我师兄当AP的时候就4篇,那个师姐去私立当AP甚至就2篇,然鹅我毕业的时候13篇,还拿了我们专业学会好几个发表赏以及年度论文赏(全日本就2个名额),tmd学校的总长赏本来非老子莫属,结果上一届一个师姐老板给她推荐了,轮到我这一届他说同一个研究室连续拿不好就没推荐我。然后我觉得真tm没啥意思,日本太容易养成惰性了,适合养老,而且在日本就算混到帝大AP还要继续熬资历到准教授

,至少都要40多了,再熬到正教授

得是个什么日子,而且华人很难进入核心圈子。我现在回国30出头直接副高有编(要不是因为疫情太卷,至少要给个正高的),在国内能破格干嘛非要在日本熬资历,以后国内越来越卷,我们自己研究室中国人还多,一大堆待业博士要解决,后面再回国找教职就更难了。下次回日本开会,名片一递过去以前叫さん叫くん的也要叫一声せんせい好不。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0

王雪:


同学你好,我现在是在日本公立大学当讲师。

日本大学的教职路线是这样的 助教(这是助理教授的略称)-讲师-副教授-教授。

助教到讲师一般2到5年不等,要看教学业绩和论文发表。

讲师到副教授一般在2到3年,也有从助教直接提到副教授的。

副教授到教授的时间就比较长了,一般教授的平均年龄在50多岁,当然也有很厉害的40岁就当上了。

教授主要是带修士和博士,研究的精力投入更多。

我26岁从日本东北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去私立大学做了2年助教,现在换了学校做讲师。

基本在助教和讲师甚至是副教授,工作的中心还是放在学生教育上,尤其助教和讲师只教学部生,ゼミ和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要备课的内容很多。一节90分钟的课起码要花5小时左右准备。学生的问题经常会以邮件形式发过来,还要定期解答。

我是教国际经营的,以经营学和创新为主,所以我更希望多给大家介绍些新鲜事例和运用反转课堂或是一问一答这样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照本宣科还在讲long long ago的事例。

讲真,现在给00后在课上说iphone都有点久了,想想他们7岁的时候iphone1发行,对他们来说スマホ是当たリ前的(理所当然)的存在。

现在他们愿意听为啥抖音会火,为啥日本鲜有独角兽之类的。

目前作为学校和学生年龄差最少的我,很想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并且不能与时俱进的学习等于浪费时间阿,不,浪费彼此的生命。

又因为教的是日本学生,身为外国教员我每节课都会给自己写个原稿,提前在家演练好几遍,当然上课是不会看稿子。

同时,研究成果,比如论文发表,科研费的申请一个也不能拉下,基本是007的作息制度。但我还是乐在其中。

在我看来职称这些固然是重要的,是你个人能力的反馈,然而责任也是越来越重的。

我感谢一路教过我的恩师,并以他们为榜样。

总之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做到桃李不言而成蹊。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1

作者:Lo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13213555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更新

一直用这个帖子记录自己的晋升/转职经历

在2022秋季学期入选了JSPS卓越研究员(今年经费缩水,只有15人),拥有了自己第一笔大额研究费。也终于拿到了tenure的副教授。因为基本上是全校最年轻的副教授,下次promotion我觉得永远轮不到我了。人生计划来说我觉得副教授是性价比最好的职位了,所以…躺平了…

我这次晋升三个因素:JSPS卓越研究员+业绩+坑位+玄学(不否认天蝎座的大饼终于兑现的因素),我觉得运气大于实力,日本找工作真的是一个玄学…

2021 更新:

最近增加了一次“被动”的大学找工作经历

被调到东京大学工学部当助教了,缺了人应聘简单考核就过去了。可能校内转会比较方便,职员卡和保险证都不用换,直接过去。

工作又会恢复到之前的监考辅导学生,比现在忙一些,但是应该会比理科大好点..之后很纠结,慢慢等待晋升还是干脆找个机会回国...

让我很不理解的是:貌似依旧没有自己的单独房间

—-

原答案:

我目前有两次在日本大学找工作的经历。

分别是东京大学和东京理科大学,目前留在东京大学。

赞成前面学阀的那个概念,在日本高校还是要靠圈子,血统,传承的。

读博的时候,隔壁研究室学姐顺利留在东大tenure-t 助教。学姐就职前告诉我,在日本,要有三篇比较好的sci发表就能看到どこでも行ける。

受到鼓励后,全年无休天天实验室算数据码字,三年后最后5篇一区sci毕业,还有一篇三区。只要稍稍靠边的助教都投,全部掉了。后面去了东京理科大学担任tenure-t 助教,这里愿意要我多多少少又看在我导师的面子上。去之后才发现这哪里是助教的工作,简直是高中老师。课上不完,天天都是开会。没有任何时间做科研,人际关系复杂。(学生没得说,比我想象的要勤奋,质朴和踏实),工资还好,所以还能找到个平衡点。

因为没有自己的房间,学生大办公室又太吵,开学后两个月我去了助教共同房间。虽然说所有助教都可以用,但是当时只有助教K在实际使用。单纯的我想都没想就开心的搬了进去,慢慢觉得事情不对劲。例如,她会一个人占2/3的房间,会突然说光线不好拉开我面前的窗帘,然后太阳直射我眼睛+屏幕反光我啥也看不见。跟教授吵架跟学生吵架,跟她一起搭课的时候,吓得一身冷汗。规定我下某APP跟他说话,不能直接当面说话。不下app就写个大板书在我面前(我真是因为手机内存不够)。后来,她写信给教授委员会要求给全助教重新买高额办公用品,原因是“ XX老师(本人)看起来腰疼,她看不下去了”。我真的就???。这都不算最头疼的,开始还维持良好关系的我们。在一次教授私下给我发邮件事件后全毁了。有一个很平时嘴很碎,很奇葩的教授,可能也是为了我好,给我私下发邮件说“你最好跟助教K保持距离” 然后在邮件里把她过往罪行都是落了一遍,之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群发给所有的老师。。。然后就是爆炸性的后果,K老师炸掉找各方人mail吵架,没人敢理她。后天天给我发邮件,说我用了公用的打印机,现在墨水没了,让我一个人赔偿,限时让我搬走之类的。最后还扔了我的东西。

其实入职后因为没有时间科研,担心会影响以后回国,还有一些奇怪教授动不动的说教训斥,已经忍耐到极限了,加上最后K助教事件,再三考虑下辞职。


之后回到东大担任特聘助教,生活又回归了往日的平静。东大的教授真的是,让人感动的人品好,至少我遇到的都这样。(其实特聘助教其实就是给我个面子让我不至于看起来降职)我平时不会直接指导东大学生,而且就算是讲师level东大的课肯定少多了。我现在偶尔还会给理科大学生一些建议,因为他们都对我不错。其他就专注科研了。


长期来看还是会回国,所以我不会再去找新工作了或者考虑跳槽了。我目前很满意低廉工资+闲散人生。


直到今天,我还是不了解日本大学进新人的标准。国内直接干脆数文章。在日本还是靠关系,没关系的海投碰运气+一半的实力吧。参加国内学会混进圈子,是找工作的捷径。因为日本跟中国晋升评价标准不同,对于青椒来说还是要早下决断,早积累。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杨改之:


2023.5.9更新

两年了,终于回东京了!!


2021.3.5更新

到今年3月底,就要结束为期三年的AP生涯,正式成为一名“准教授”了。自从三年前以tenure track

助教身份入职,去年9月提交tenure审查材料,10月底通过审查获得终身教职,再到12月提交业绩报告,2月底通过升职审查,到今天正式公开职位,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因为疫情,期间也发生了各种变故,还经历了一次立命馆准教授职位的面试,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大学里升职也就是“昇任”的心得,以及第一次面试准教授的经验。

之前已经在其他回答里介绍了有关公募和内推的情况,我目前所在的大学职位就是公募应聘上的。虽然很多人都说大学职位基本都是内推,这一点也的确没有说错,但不能排除仍然有部分真正的公募职位。所以但凡符合应聘条件的建议都投一下试试,绝对不要嫌麻烦,这一点和奖学金是一个道理。由于我最开始的职位是三年制tt,所以在到期半年前会先进行一轮tenure审查,俗称转正。关于tt的年限,不同学校规定都不太一样,国立一般都是五年制,而且不是所有学校都设立了相关制度。这方面具体可以根据募集要项来判断,也可以在面试阶段直接提问。

关于tenure审查的标准,一般大学也都会有各自的规定,通常最主要看的就是业绩数量。我们学校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默认是一年一篇论文,比较高效的方法是投校内纪要。因为纪要对稿件的要求比较低,博士后期的学生也会投,可以确保肯定能发出来。另外,中国人还有天然优势,那就是可以把论文翻译一下投到国内的期刊,如果着急发表的话也可以付一些版面费。总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确保业绩数量。在我们学校,绝大多数情况下转tenure的时候都会伴随着升职,国外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的,国内一般叫做非升即走,道理都是一样的,当然也会有个别特殊情况。因此业绩数量其实也和能否升职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校务工作是必须好好参加的,包括监考、开会等等。除此以外还会参考授课质量,主要看每学期末的问卷调查,一般不要低于平均值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毕竟当初通过了面试就意味着授课方面已经得到了认可。其实第一年备课还是挺累的,曾经也有过同期因为受不了备课压力而停职,但只要克服了第一年就会适应了。

总结:入职高校后最重要的就是业绩,其次是校务工作,最后才是授课。下次会更新立命馆副教授职位的面试经验。

2018年博士毕业,前东大学术研究员,去年入职关西外国语大学的tenure track,职称是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每个大学的职称系统不太一样,关西外大用的是欧美的职称系统,也就是tenure track助理教授在到期后通过审查可以升至副教授(日本叫准教授),一般来说需要2-3年,而讲师则都是有期,一般是三年期或五年期,到期后能否延期或升职则没有保障。顺带一提有个东大后辈,国文学出身,30出头,东京某私立任职,两年就从助教升到了准教授,太厉害了!

作为一名专任教员,和特任教员最大的不同在于,一般来说特任教员不需要负担课程和研究以外其他校务工作,而专任教员则不仅要参加每两周召开的教授会(讲师是不需要参加的),还需要负责入学考试、交换生的审查,以及担任各种委员会委员。并且,关西外大提供给特任教员的研究室是双人间,而常勤教员是单人间。

我的研究室

我在大学的具体日程是:每周八节课,每两周一次教授会,每个月一次国际交流委员会(审议协定校、派遣留学生、接收留学生等),一年2-3次入学考试监考或面试,一年2次派遣留学面试,一年2次宿舍入居面试,一年2次留学生别科审查没,不定期open campus面谈担当等等,其实校务工作还是占比较大的。

今年的课表

另外,关西外大和其他大学最大的不同可能是在于注重实践,因此学部生毕业并不需要提交毕业论文,与此相对的是需要修大量的课程,以及有着各种各样的留学或双学位项目,所以我的工作内容当中并不包含论文指导,反而需要就学生的进路等提供建议。还有学生社团方面也需要担任指导老师。

当然,自己的研究也需要有进展,通常都是利用空余时间来写论文或进行学会发表,想要顺利升职的话每年一般至少有一篇以上的论文,并且必须是学校研究论集及以上水平的杂志,两次学会发表。如果愿意申请一下文部省的科研费的话,即使没申上也有好处,评分占不采用签前20%也就是评价为A档的情况下,学校会给下一年度的校内研究费增额10万日元。

总的来说,就我担当的课而言(主要是中文课和亚洲文化概论),讲课部分并不是特别难。第一学期备完课之后就基本上不会再花很多时间在备课上了,虽然第一学期还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因为我们学校是每门课一学期30回,一周2回,对备课的频率要求会高一些。另外就是中文课有大量作业和小测验等等需要批改,也是比较花时间的部分。但是辛苦也有回报,任职的第一个年头就获得了学生们比较高的评价(每学期最后都会进行针对授课的问卷调查),我们学部两三百个老师,我的综合评价大约是前10%的样子。只是这些在课程上花的时间直接导致我去年一整年都没能投稿...只能今年争取多发一些了。

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的,一方面时间比较自由,除了上述校务工作和上课必须到学校完成,其他时间不去学校也没关系。这个学期因为疫情直接改为网课,于是我大半年都没回大阪了~

有关日本考研考博或教职相关的任何疑问,欢迎进行付费咨询。迄今为止回答过相关领域260+个付费咨询,咨询评分保持五星好评。

杨改之

376 次咨询

5.0

东京工业大学 人文研究与教育学院准教授

15279 次赞同

去咨询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作者:南宫林夕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21740124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人当到教授的很少吧,特别是国立大学的更少。助教啥的还挺多。

讲讲初级教员的情况。我在东京圈两个学校工作过,正好一国立一个私立,分开讲下。

现任国立大学テニュアトラックap,三年中期审查,5年升准教授,属于占坑人员,当前我学科tenure率100%,主要工作就是自己科研(占70%)和带学生,上点实验课。tt作为初级教员有独立招生权,因为处于成长期,学校学科会提供一些帮助来成长为准教授,我个人觉得还是相当舒服的,没什么无聊的杂事,名义上是独立,但是在日本还是免不了跟上面大教授合作。比国内好在不卷,学校里没有同方向的人,自己跟自己比。考核指标来讲,分为文章,学会,经费,教学,活动等几个方面。要求都很基础,基本上正常上班五年都可以拿到满分,不太可能出现徘徊在tenure线60-80分的现象。比如我举个论文的审查指标,每年发表1-2篇共作论文,五年发表一篇以上一作或者通信论文即可拿到八十。不限if所有审稿的期刊都可以。如果每年都有一篇一作或者通信论文这一项就是100分。或者五年有一篇top10%论文也是100。说实话这个要求想达不到都不太容易。五年的科研要求还没我接触过的国内非升即走一年的要求高。其他的项目上更是100分随随便便拿了。

之前在一所私立自称顶尖名校也做过助教,课特别多杂事也多,年轻老师没什么成长空间,大家都不太舒服,辞职率很高。而且私立自称的テニュアトラック也好,这个那个也罢,各种忽悠人的。其实私立大学把它想成一家贩卖文凭和工作中介的企业就好了,和做国立大工作的感觉简直云泥之别。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国立大学的职位全国通用,私立大学的职位只在自己学校有用。比如说,国立大学跳学校之后,之前的职级俸号都会跟着移动,但是私立不一样,有可能换个学校职位还要降。我的之前在私立大的讲师和助教同事,因为课和杂事太多几年写不了一篇论文,有的只好去更差的私立大做助教,做技术辅佐员,做研究员等更低的职位。在日本,国立大学类似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就像我国大学。私立大学类似于私企,就像新东方,学而思。

总体来说在日本做教职,国立和私立,tt还是普通任期制体验差距不小。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2

张华:


日本教授一个萝卜一个坑,退休一个评一个,全体教授一齐投票。

竞争是白热化的,而且不是学术牛逼一定能当上,有派系影响。

(虽然还是学术评价为主)

所以题主问题相当于:我打算买彩票中一千万,我觉得各方面都挺好的,你们说说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没什么不好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3

黑体辐射:


日本旧帝大教授一枚。两个字,忙死!不过,工作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相对其它行业要好很多。另外,日本是教授治校,基本每个教授都要负责一部分管理工作。往好了说是有一定的权力,往坏了说是要对每一个决定负责,如履薄冰。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9:53

题主要负面的,那就不客气啦。。。

在日本教授是个极其不错的职业,工作稳定,薪水优厚,受人尊重,社会地位高。

基本正确。

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当中。

第一,研究方向不能全依兴趣,项目申请也要适当顺应形势;第二,日本教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研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非正常工作时间,部分教授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而且日本护照相当好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也很频繁。

护照好用是对的;同行交流就看领域看地域看人了。日本国内学术会议之频繁实在超出我想象,所以,似乎他们更喜欢国内同行交流。

以上。



作者:Michael Le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56472/answer/638593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