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8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何日本大學qs排名掉的速度非常快日本有沒有一種緊迫感?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7

看著自己的排名越來越低 甚至被很多不好的學校超過 為何不能採取一些措施 讓排名重新高起來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8
作者:dsfsdfdsf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956750011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知道底下回答很多中國IP,有人國內念的碩博,發文章感覺被壓榨了,覺得日本研究都是有價值的東西,什麼不是paper driven,什麼沒文章依然能拿到教職,國內研究都是水課題

我希望你思考三個問題

1:如果日本不以paper來衡量研究水平,那拿什麼來衡量。

2: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大部分人願意念的CS,EE日本很差,而沒人願意念的理論物理,化學很強。

3:為什麼東大教授沒多少美國PHD回來的,中國卻很多。

我給個簡單點的回答

1:日本RA

也是非升即走的(五年一簽),轉正不光要看學術水平,還得等老教授退了才能有機會,沒坑位你就是再牛逼也沒機會轉正(但是反過來說本來也沒經費大部分研究員也做不出成果)。so到最後反而倒成誰跟委員會裡面德高望重的老登關係好誰進了,或者所在實驗室老登正好要退了,而和你關係又很好,那你就接班了。你要學校單獨招你給你開個新實驗室,太難了。我相信這玩法國內一幫人去了天天得發帖子爆破黑幕,什麼XXX無sci論文評選上了副教授

2:日本EECS

爛很大的原因就跟第一條有關,打個比方,EE系招10個老登,國內排法是,按論文發表數從10到1打分往下排,然後招了進來之後立項,那10個老登可能8個搞熱門方向的,2個搞冷門的。日本不是的,日本是先立項,比如我EE搞IC的一個,搞通信的一個,搞非線性光學的一個,搞環境檢測的一個,反正給你方向鋪滿,但是一個方向就一個實驗室,然後再熟人推薦相關領域的老登(對的,是不是熟人非常重要),經過面試考核委員會篩選通過後,恭喜你轉正了。實驗室成立完了大火初始經費都一樣,600w-1000w日元一年吧,其他看你招博士帶經費亂七八糟的。結果就是nm熱門方向缺錢缺人,進去難得要死(因為想去的人多但是就一個實驗室,招的人少)。冷門方向研究了根本沒人在乎(發不了文章只能水水學會,申請不到項目,也沒人願意念博士,日本博士本來就業和薪資就不如直接碩士,方向再一冷門更沒人了),全部躺平。

3:我跟21年才進的新副教授聊過他是伯克利生物的博士聊過,本科東大的,他跑美國讀PHD,由於1和2的情況,很難直接回日本找教職,因為之前說了,1沒關係,2也不會那麼巧有坑位,你要回來找教職一般先得去投行諮詢公司混3年(擱日本混過學術圈的應該知道我在講什麼),不是哥們,3年研究領域早翻天了(當然除了什麼數學物理化學這種十幾年不變的專業除外,所以這也告訴你為啥日本搞數學物理化學人那麼多)。你換個身份想想這是什麼情況,我假設你本科浙大的,博士伯克利,讀的量子光學,讀完了回國找教職,對不起,沒坑,先得去中信證券混3年,你還會回來?

日本高校從幾十年前學閥立起來的時候就死了,只不今天才埋罷了

另外老有中介說日本不看不看學歷,那是你外國人在日本找工作找不到那麼高端需要用學歷區分的工作,你天天盯著幾個maker,什麼xx汽車零配件子公司的子公司,IT諮詢,處理報表的綜合職這些工資都是480萬到手400出頭,本科生都能進的看,那肯定不要卡你碩士的學歷啊,你學歷低進去那肯定舒服啊,並且有的人一提到低學歷高薪就開始支支吾吾的不想告訴你幹什麼,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干什的,你不就是建築公司打灰的嗎,我知道你一年700萬,你直接說你在工地幹得了,犯不著每次神秘兮兮的。這幫人你要不試試什麼indeedlineNTTsoftbank索尼豐田ai研究所什麼研發中心看看要不要學歷,面試要不要做題,我告訴你人家1000萬工資交完稅到手700萬的要求的只會比國內50萬工資的還要高!你那簡歷投過去連個面都沒有

另外有逆天的說日本人不看QS的,這是入管局高度人才的打分表

我給你放大了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b30576257e80f12cad3e5ab16731dd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1933" data-rawheight="40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6f5e13fdf68bfd431d1f62b8a8bc322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c9256ed9b4b08f8b097cd1b973a59b5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3"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bb30576257e80f12cad3e5ab16731dd4_r.jpg?source=1def8aca"/>

看到沒,以下排名前300的加10分,第一個就是QS

我不知道這問高校QS的會有那麼多中介來吹底層學歷怎麼樣,就挺搞笑的,高校科研水平好壞能跟你低學歷的能扯上半毛錢關係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8

null:


不是qs掉的非常快,是qs,usnews,arwu,times,nature index,csrankings…的排名都掉的非常快,當然日留可以說日本不屑於玩這一套,日本其實理工科實力全球第一但就是懶得發英文論文。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9

作者:日本打灰人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786805577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因為沒錢,以前貼過一次日本大學研究經費,東大的預算是逐年下降的。2024年預算大概是2500億日元 125億人民幣。而四川大學的預算是120億人民幣。拜日元貶值和物價上漲以及日本人工成本因素,實際上2500億日元的購買力可能要比川大還要低一些。

1.經費短缺,法人化以後,由於大學經費短缺,大部分理工科研究者,副教授教授,必須拿出一部分精力和時間去申請經費養研究室。

2.官僚化和事務手續多,有的老師會給配秘書處理事務手續,但是需要教授本人去處理的事務也是慢慢變多的,私立大學更多,這也有很多日本老師吐槽過了。

3.博士生源.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博士遠離,日本人不願意讀博士,因為沒啥收入,獎學金基本上不能覆蓋,於是碩士畢業都跑公司去了。

4.祖傳研究外加日語研究的封閉性.舉個例子,我現在研究的一個材料,日本企業大概是1999年開始搞實用化的 但是百分之80的論文都發的日語而不是英語。直到2017年國內爸大某個傑青發現這個材料並開始發論文,5年內這個團隊在ccc ccr cbm 累計發表10多篇論文,並經常在歐洲訪問搞共同研究國際上認識的比較多,而不是日本人,日本人去年才發現這個問題,於是準備開始多發英語論文。問題是50歲以上企業的資深研究者,英語普遍不行,也不愛發英語期刊,早就在日本學會當委員享清福了。年輕人會發,但是擺爛糊弄,畢竟發論文不能漲工資。還要一堆破事,不安desu 。大學有研究者能發英語期刊吧,但是這玩意專利在企業,企業捂爛了都不願意拿出預算贊助學校,於是大學研究者只能苦哈哈的搞祖傳研究,學生也接觸不到最新的玩意閉門造車,你說怎麼提高。

https://www.todaishimbun.org/kawarutodai1_20241216/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1

南宮林夕:


因為著急也沒有用。

qs下滑的根本原因是辦學條件越來越差。之前參加過一次jst來學校聽取意見的會議,其中就有聊到這個事情。文部科學省很多文件都有引用qs的排名,他們不是不看,也不是不在乎,而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會上一個退休多年的工科老教授就說,從20年前他們就一直在說要給大學增加撥款,否則必然競爭力越來越差,但是呢,他們說了20年結果說了也是白說。各個國家都在給大學增加投資,日本反倒是越來錢越少,你不下滑誰下滑。文部科學省的官員也知道這樣下去越來越完蛋,但是他們也沒錢啊。與其砸錢提升大學實力(反正也做不到),不如現在搞點多樣化,女性活躍啥的,這種不花什麼錢的比較容易操作一些,至少還能搞。而花錢的事,比如投資設備,提高師資力量,提高博士獎學金等不是說他們不知道這樣可以提高排名,而是沒有錢做這些事。反正著急也沒用了,不如就雙眼一蒙。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3

作者:金台夕照田園調布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84995738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的大學當然很急,文部省

也很急,但是先別急

日本大學的QS狂跌恰恰證明我們還在一個理性的世界裡
教育這種東西根本上也是一種生產過程,學生是原材料,普通老師和教授是技術工人,頂級老師是開發工程師,資金投入構成了生產工具

首先看原材料:

其實大學的成果和中學差不多,最關鍵的還是掐尖,生源素質往往是最大影響因素。中日都是東亞人群,智商層面不存在太大的差異,雖然國內應試教育,但日本考學也是刷題,扯平了。那評價生源好壞就可以簡單的看誰掐的尖更頂尖一點。

東京大學

我們就看理科一類,這個最類似國內大學的理科整體分數線。理一的偏差值大致上是73,如果認為學生的成績分布大體上為中位數高於平均分的長尾分布,那換算成排名形式近似前0.8-1%

而在中國,我們取遼寧省這個同樣人口老齡化,高考難度中等的省份作為對照。2024年遼寧高考按照官方數據物理類150分以上有149,645人,那麼同樣的比例分數段大概是前1400名。而這個分數段的學校是誰呢?南開

同濟差不多1750名,北航

北理1100。

東京大學的學生按照統計分布來看,大體上處於略低於北航北理,略高於南開同濟的程度。

然後看教師水平

說實話這個比較難衡量,我們參考日本科學技術學術研究室

自己的報告
科學技術指標2023・html版 | 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在高水平論文這一項,無論是Top 10%論文數量,還是Top 1%論文數量這兩方面

中國都對日本出現了數量級的碾壓,考慮到人口比例也差不多差一個數量級,我們姑且認為教師水平相同。

最後看資金投入

東京大學令和5年度(2024)預算2674億日元,約合125億人民幣

而同期北航預算148.8億人民幣,北理135.7億人民幣,哈工

194.63億人民幣

南開就比較可憐,只有64億人民幣

如果算在校生人均經費呢?

東京大學總計在校生13998本科生+13501研究室,共計27499人。
人均預算45.5萬人民幣
學生數の詳細について | 東京大學

國內大學我懶得自己查了,按照這張表

那就是略高於北航同濟,低於上交浙大的水平。考慮到購買力,實際可能略低於北航略高於哈工。

綜上

日本大學的QS還是虛高,從硬性條件來看,如果日本人不是大和超人,東大的合理排名應該接近北航和哈工,現在能比上交高說明還沒跌到位。

合理的日本理系大學排名:

東大≈北航哈工

東工/京大/坂大≈大連理工/電科/武大等中流985

東北大學≈東北大學

名古屋/北海道/九州≈末流985/頂級211

私文啥的就別拉出來了,qs就不是個文科榜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3

哈哈,因為日本教授靠資歷+學會就能上升,不需要卷文章。我們教授就是典型,專攻里地位高,發文章喜歡說:我們做科研不是為了發文章,要考慮臨床使用。實際上發出來一堆垃圾,三四分,還有極品日本博士發1.6分的。

不說臨床意義,這種東西在研究上都沒什麼意義吧?然後我們做的又喜歡指手畫腳,提出一些沒意義的實驗,然後你必須做,卡你發文章還要。



作者:Ye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031431950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呆萌獵:


跟我們領導喝酒吹逼的時候聊過,

我們公司招聘早都不要海龜了,

別管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藤校聯盟還是啥的,

通通不要,看都不看,

一是怕他是家裡有錢送出去混出來的,

二是他要是真有水平我們這個破壁地方也留不住人家……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沒去過日本,但是接觸過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來國內訪問的教授,聽過他們的學術報告。有兩個事情讓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事情是,從多年前開始日本就沒錢了,給高校的投入逐年降低,他們很多國際觀測項目繼續不下去,所以疫情前些年這些日本學者頻繁訪華,來談合作和拉錢。

第二個事情是,這些日本教授的研究領域非常小眾和冷門,只有他們自己在那玩。我自認看的SCI論文挺多,但是第一次聽說他們的研究內容。另一方面,他們對國際熱點的評價是boring,完全沒有興趣的樣子。

最後,我不太認QS排名,因為評價體系非常主觀。但是在相對客觀的、唯論文的軟科排名上,日本高校好像存在感也很低了。

感覺現在日本大學就是躺平等死的狀態。



作者:不懂就問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130785562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庫洛米大人:


和一個日本人聊天

他說他想去留學

然後聊了一堆,我說你去澳洲吧,9個月拿學位,省錢快速高

他問了我一句,qs是什麼。。。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