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8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何日本大学qs排名掉的速度非常快日本有没有一种紧迫感?
1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7

看着自己的排名越来越低 甚至被很多不好的学校超过 为何不能采取一些措施 让排名重新高起来


2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8
作者:dsfsdfdsf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956750011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知道底下回答很多中国IP,有人国内念的硕博,发文章感觉被压榨了,觉得日本研究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什么不是paper driven,什么没文章依然能拿到教职,国内研究都是水课题

我希望你思考三个问题

1:如果日本不以paper来衡量研究水平,那拿什么来衡量。

2: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大部分人愿意念的CS,EE日本很差,而没人愿意念的理论物理,化学很强。

3:为什么东大教授没多少美国PHD回来的,中国却很多。

我给个简单点的回答

1:日本RA

也是非升即走的(五年一签),转正不光要看学术水平,还得等老教授退了才能有机会,没坑位你就是再牛逼也没机会转正(但是反过来说本来也没经费大部分研究员也做不出成果)。so到最后反而倒成谁跟委员会里面德高望重的老登关系好谁进了,或者所在实验室老登正好要退了,而和你关系又很好,那你就接班了。你要学校单独招你给你开个新实验室,太难了。我相信这玩法国内一帮人去了天天得发帖子爆破黑幕,什么XXX无sci论文评选上了副教授

2:日本EECS

烂很大的原因就跟第一条有关,打个比方,EE系招10个老登,国内排法是,按论文发表数从10到1打分往下排,然后招了进来之后立项,那10个老登可能8个搞热门方向的,2个搞冷门的。日本不是的,日本是先立项,比如我EE搞IC的一个,搞通信的一个,搞非线性光学的一个,搞环境检测的一个,反正给你方向铺满,但是一个方向就一个实验室,然后再熟人推荐相关领域的老登(对的,是不是熟人非常重要),经过面试考核委员会筛选通过后,恭喜你转正了。实验室成立完了大火初始经费都一样,600w-1000w日元一年吧,其他看你招博士带经费乱七八糟的。结果就是nm热门方向缺钱缺人,进去难得要死(因为想去的人多但是就一个实验室,招的人少)。冷门方向研究了根本没人在乎(发不了文章只能水水学会,申请不到项目,也没人愿意念博士,日本博士本来就业和薪资就不如直接硕士,方向再一冷门更没人了),全部躺平。

3:我跟21年才进的新副教授聊过他是伯克利生物的博士聊过,本科东大的,他跑美国读PHD,由于1和2的情况,很难直接回日本找教职,因为之前说了,1没关系,2也不会那么巧有坑位,你要回来找教职一般先得去投行咨询公司混3年(搁日本混过学术圈的应该知道我在讲什么),不是哥们,3年研究领域早翻天了(当然除了什么数学物理化学这种十几年不变的专业除外,所以这也告诉你为啥日本搞数学物理化学人那么多)。你换个身份想想这是什么情况,我假设你本科浙大的,博士伯克利,读的量子光学,读完了回国找教职,对不起,没坑,先得去中信证券混3年,你还会回来?

日本高校从几十年前学阀立起来的时候就死了,只不今天才埋罢了

另外老有中介说日本不看不看学历,那是你外国人在日本找工作找不到那么高端需要用学历区分的工作,你天天盯着几个maker,什么xx汽车零配件子公司的子公司,IT咨询,处理报表的综合职这些工资都是480万到手400出头,本科生都能进的看,那肯定不要卡你硕士的学历啊,你学历低进去那肯定舒服啊,并且有的人一提到低学历高薪就开始支支吾吾的不想告诉你干什么,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干什的,你不就是建筑公司打灰的吗,我知道你一年700万,你直接说你在工地干得了,犯不着每次神秘兮兮的。这帮人你要不试试什么indeedlineNTTsoftbank索尼丰田ai研究所什么研发中心看看要不要学历,面试要不要做题,我告诉你人家1000万工资交完税到手700万的要求的只会比国内50万工资的还要高!你那简历投过去连个面都没有

另外有逆天的说日本人不看QS的,这是入管局高度人才的打分表

我给你放大了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b30576257e80f12cad3e5ab16731dd4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1933" data-rawheight="400"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6f5e13fdf68bfd431d1f62b8a8bc3228"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5c9256ed9b4b08f8b097cd1b973a59b5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3"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bb30576257e80f12cad3e5ab16731dd4_r.jpg?source=1def8aca"/>

看到没,以下排名前300的加10分,第一个就是QS

我不知道这问高校QS的会有那么多中介来吹底层学历怎么样,就挺搞笑的,高校科研水平好坏能跟你低学历的能扯上半毛钱关系

3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8

null:


不是qs掉的非常快,是qs,usnews,arwu,times,nature index,csrankings…的排名都掉的非常快,当然日留可以说日本不屑于玩这一套,日本其实理工科实力全球第一但就是懒得发英文论文。


4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39

作者:日本打灰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78680557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没钱,以前贴过一次日本大学研究经费,东大的预算是逐年下降的。2024年预算大概是2500亿日元 125亿人民币。而四川大学的预算是120亿人民币。拜日元贬值和物价上涨以及日本人工成本因素,实际上2500亿日元的购买力可能要比川大还要低一些。

1.经费短缺,法人化以后,由于大学经费短缺,大部分理工科研究者,副教授教授,必须拿出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去申请经费养研究室。

2.官僚化和事务手续多,有的老师会给配秘书处理事务手续,但是需要教授本人去处理的事务也是慢慢变多的,私立大学更多,这也有很多日本老师吐槽过了。

3.博士生源.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博士远离,日本人不愿意读博士,因为没啥收入,奖学金基本上不能覆盖,于是硕士毕业都跑公司去了。

4.祖传研究外加日语研究的封闭性.举个例子,我现在研究的一个材料,日本企业大概是1999年开始搞实用化的 但是百分之80的论文都发的日语而不是英语。直到2017年国内爸大某个杰青发现这个材料并开始发论文,5年内这个团队在ccc ccr cbm 累计发表10多篇论文,并经常在欧洲访问搞共同研究国际上认识的比较多,而不是日本人,日本人去年才发现这个问题,于是准备开始多发英语论文。问题是50岁以上企业的资深研究者,英语普遍不行,也不爱发英语期刊,早就在日本学会当委员享清福了。年轻人会发,但是摆烂糊弄,毕竟发论文不能涨工资。还要一堆破事,不安desu 。大学有研究者能发英语期刊吧,但是这玩意专利在企业,企业捂烂了都不愿意拿出预算赞助学校,于是大学研究者只能苦哈哈的搞祖传研究,学生也接触不到最新的玩意闭门造车,你说怎么提高。

https://www.todaishimbun.org/kawarutodai1_20241216/


5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1

南宫林夕:


因为着急也没有用。

qs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办学条件越来越差。之前参加过一次jst来学校听取意见的会议,其中就有聊到这个事情。文部科学省很多文件都有引用qs的排名,他们不是不看,也不是不在乎,而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会上一个退休多年的工科老教授就说,从20年前他们就一直在说要给大学增加拨款,否则必然竞争力越来越差,但是呢,他们说了20年结果说了也是白说。各个国家都在给大学增加投资,日本反倒是越来钱越少,你不下滑谁下滑。文部科学省的官员也知道这样下去越来越完蛋,但是他们也没钱啊。与其砸钱提升大学实力(反正也做不到),不如现在搞点多样化,女性活跃啥的,这种不花什么钱的比较容易操作一些,至少还能搞。而花钱的事,比如投资设备,提高师资力量,提高博士奖学金等不是说他们不知道这样可以提高排名,而是没有钱做这些事。反正着急也没用了,不如就双眼一蒙。


6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3

作者:金台夕照田园调布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884995738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的大学当然很急,文部省

也很急,但是先别急

日本大学的QS狂跌恰恰证明我们还在一个理性的世界里
教育这种东西根本上也是一种生产过程,学生是原材料,普通老师和教授是技术工人,顶级老师是开发工程师,资金投入构成了生产工具

首先看原材料:

其实大学的成果和中学差不多,最关键的还是掐尖,生源素质往往是最大影响因素。中日都是东亚人群,智商层面不存在太大的差异,虽然国内应试教育,但日本考学也是刷题,扯平了。那评价生源好坏就可以简单的看谁掐的尖更顶尖一点。

东京大学

我们就看理科一类,这个最类似国内大学的理科整体分数线。理一的偏差值大致上是73,如果认为学生的成绩分布大体上为中位数高于平均分的长尾分布,那换算成排名形式近似前0.8-1%

而在中国,我们取辽宁省这个同样人口老龄化,高考难度中等的省份作为对照。2024年辽宁高考按照官方数据物理类150分以上有149,645人,那么同样的比例分数段大概是前1400名。而这个分数段的学校是谁呢?南开

同济差不多1750名,北航

北理1100。

东京大学的学生按照统计分布来看,大体上处于略低于北航北理,略高于南开同济的程度。

然后看教师水平

说实话这个比较难衡量,我们参考日本科学技术学术研究室

自己的报告
科学技術指標2023・html版 | 科学技術・学術政策研究所 (NISTEP)
在高水平论文这一项,无论是Top 10%论文数量,还是Top 1%论文数量这两方面

中国都对日本出现了数量级的碾压,考虑到人口比例也差不多差一个数量级,我们姑且认为教师水平相同。

最后看资金投入

东京大学令和5年度(2024)预算2674亿日元,约合125亿人民币

而同期北航预算148.8亿人民币,北理135.7亿人民币,哈工

194.63亿人民币

南开就比较可怜,只有64亿人民币

如果算在校生人均经费呢?

东京大学总计在校生13998本科生+13501研究室,共计27499人。
人均预算45.5万人民币
学生数の詳細について | 東京大学

国内大学我懒得自己查了,按照这张表

那就是略高于北航同济,低于上交浙大的水平。考虑到购买力,实际可能略低于北航略高于哈工。

综上

日本大学的QS还是虚高,从硬性条件来看,如果日本人不是大和超人,东大的合理排名应该接近北航和哈工,现在能比上交高说明还没跌到位。

合理的日本理系大学排名:

东大≈北航哈工

东工/京大/坂大≈大连理工/电科/武大等中流985

东北大学≈东北大学

名古屋/北海道/九州≈末流985/顶级211

私文啥的就别拉出来了,qs就不是个文科榜

7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3

哈哈,因为日本教授靠资历+学会就能上升,不需要卷文章。我们教授就是典型,专攻里地位高,发文章喜欢说:我们做科研不是为了发文章,要考虑临床使用。实际上发出来一堆垃圾,三四分,还有极品日本博士发1.6分的。

不说临床意义,这种东西在研究上都没什么意义吧?然后我们做的又喜欢指手画脚,提出一些没意义的实验,然后你必须做,卡你发文章还要。



作者:Yeo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0314319503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呆萌猎:


跟我们领导喝酒吹逼的时候聊过,

我们公司招聘早都不要海龟了,

别管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藤校联盟还是啥的,

通通不要,看都不看,

一是怕他是家里有钱送出去混出来的,

二是他要是真有水平我们这个破壁地方也留不住人家……


9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没去过日本,但是接触过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来国内访问的教授,听过他们的学术报告。有两个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个事情是,从多年前开始日本就没钱了,给高校的投入逐年降低,他们很多国际观测项目继续不下去,所以疫情前些年这些日本学者频繁访华,来谈合作和拉钱。

第二个事情是,这些日本教授的研究领域非常小众和冷门,只有他们自己在那玩。我自认看的SCI论文挺多,但是第一次听说他们的研究内容。另一方面,他们对国际热点的评价是boring,完全没有兴趣的样子。

最后,我不太认QS排名,因为评价体系非常主观。但是在相对客观的、唯论文的软科排名上,日本高校好像存在感也很低了。

感觉现在日本大学就是躺平等死的状态。



作者:不懂就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0223392112/answer/11307855626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3-4 18:44

库洛米大人:


和一个日本人聊天

他说他想去留学

然后聊了一堆,我说你去澳洲吧,9个月拿学位,省钱快速高

他问了我一句,qs是什么。。。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