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4189752/answer/16234826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從北威搬到拜仁(巴伐利亞是英語,拜仁是德語,一個意思,以下少打兩個字簡稱拜仁),到目前正好各生活了3年。
我在德國只長時間呆過北威和拜仁,本身是廣東福建人,以此作為對比基礎:
感覺拜仁是來德國之前以為的德國,北威 尤其是魯爾區,更像由很多外國人的亞洲城市。
政治區划上拜仁州不只有拜仁文化一種,就像廣東也分廣府 潮汕 客家等,但大部分人的印象還是廣府文化,大部分人對拜仁州的印象也是拜仁文化。
拜仁各文化區幾乎都有濃重的口音和方言。我所在的弗蘭肯地區有不少人自認為是正統,理由是他們延續了弗蘭肯帝國(後來分解為東西法蘭克,西法蘭克成為法國雛形,東法蘭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並形成德國雛形)的語言文化習俗甚至血統等。有點類似一些說法認為廣府話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語法等等。南部地區是大家印象中的拜仁,語言與奧地利德語相近,他覺得自己在努力說標準普通話你還是聽不懂那種。東部上普法爾茨的文化還有一些不同(個人不是很了解 不展開。
飲食上各個地區也略有不同,整體上算是德國最會吃的地方。拜仁大部分屬於天主教區,對飲食相對新教區更重視。德國確實各地都有自己的啤酒香腸,但拜仁的啤酒節 尤其是慕尼黑的,還是全世界最具號召力的。吃的內容上也比北威豐富(我是指德國本土飲食,北威的各國餐飲比拜仁豐富而地道一萬倍),有更多細分的食材和做法。
在來德國之前見到的「德國傳統服飾」更大機率其實是拜仁民族服飾,皮褲村姑裙,一到啤酒節大街小巷漫山遍野都是這副打扮

說到啤酒節,慕尼黑啤酒節是起源於慶祝皇室婚禮。還有很多地方的啤酒節是起源於Kirchweih(慶祝本地教堂落成的節日),有些地方的Kirchweih不辦成啤酒節,但也會是個重大的節日,甚至會全城放假。拜仁州的宗教氛圍要比北威強很多(還拿廣東做比較,相對比較迷信?或者說比較「傳統」吧……德國是新教發源地,大部分地區是新教區,拜仁是絕對例外,這也是造成其與眾不同的原因之一。
生活工作上前面說過,對亞洲人來說沒有北威那麼方便,但很符合印象中的德國。也許大部分德國人確實那麼「嚴(Jiao)謹(tiao)」,但在北威沒有那麼強的感受,可能外國人多吧。在拜仁,至少我工作的地方,我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他們太喜歡做表格了,非常依賴系統,把一切都裝進表格里,計算所有的例外。有個笑話說德國人「再做十個表格就可以開始了……」一點都不開玩笑,我同事就是這樣。(不過說實話我覺得他們只是異常迷戀表格,做事並沒有真的多嚴謹。
經濟上拜仁在德國屬於最發達地區之一,慕尼黑的房價應該是全德國最高的。你能想到的很大部分工業德企都在拜仁(還有很大部分在隔壁巴登。
農業也是德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至少我在北威沒見過如此廣袤的農田,幾乎沒有廢地,說到拜仁 盛產的除了口音梗,接下來就是「巴伐利亞老農民」了。
旅遊業資源也非常豐富:人文方面擁有多座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數不清的城堡 教堂;小眾一些的拜仁算是元首發家地,也有很多納粹遺留;自然風光類,南部阿爾卑斯山區有眾多絕美的湖泊水庫山川,以及吸引全世界遊客的雪場(1936年冬奧會舉辦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拜仁的一些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明明旅遊資源就足夠吃喝不愁,但在其經濟結構中卻不佔主流,支撐城市的依然是實體工業經濟,比如班貝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拜仁城市的經濟是很紮實的。
綜上,拜仁經濟發達,環境優美,文化富庶,在整個德國都顯得非常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