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午後長虹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9218798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留學了兩年,在丹麥國家醫院工作了半年,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體驗!
高福利社會
班級有個丹麥本地人,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在本科畢業後結婚生子,之後又開始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真實做到家庭學習兩不誤。後來才了解到北歐國家的高福利使得女性可以生完孩子後不用過於操勞家庭事務。畢竟醫療免費,去醫院檢查只要帶黃卡(醫療健康卡)就可以做各種檢查而不用排隊。除此之外,男性還有一年左右產假,雙方在此期間都可以每個月領到4000kr左右的津貼。如果讀書的話,就可以每個月領到政府的SU grant, 相當於每個月給你5000kr的生活費用來學習。

丹麥有多安全呢,爸媽進去餐館吃飯/在超市買菜,自家的小朋友就隨手停在外面。彷彿是充話費送的小孩(不)
之後在圖書館自習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移民到丹麥的亞裔小姐姐,看起來很年輕的樣子,後面一問才知道她也是個媽媽,生完小孩接著在醫學院讀口腔研究生。不得不感嘆北歐的社會福利真的是好,這種制度讓女性多了很多自由和選擇,生孩子不再是女性職業和人生髮展的羈絆。

學院出資,學生組織的聖誕party
住宿方面
KU的housing foundation(hf) 會給學生提供一年的住宿時間,第二年就不得不自己去外面租房子。HF的宿舍有很多種,最經典的是「土樓」,一個月5000KR左右,也有相對土豪的base camp,一個月7000-9000, 當然也有很經濟實用的類似國內給老外住的雙人宿舍Tasingagede, 一個月2000左右。

」土樓「(朋友圈盜圖)

Tas的shared room
後面我在s.dk上面排到了宿舍,位置就在北校區,跟另外9個丹麥/挪威學生公用廚房,自己有單獨的房間和洗手間浴室。因為政府有補貼,宿舍一個月租金3k克朗不到。跟丹麥人一起住了快一年半,逐漸從陌生人變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他們邀請我一起過復活節和聖誕節, 吃julefrokost(聖誕晚餐)。丹麥聖誕晚餐基本是:黑麵包上面放雞蛋和烤培根之類的,還有烤豬排,鴨肉, 土豆泥澆醬,米布丁。

但是我對黑麵包確實欣賞不來哈哈哈哈哈
我邀請他們一起過中國節日,春節一起包餃子,端午節包粽子。舍友們表示粽子太好吃了哈哈!

跟丹麥和挪威舍友一起包粽子

我和烏克蘭同學一起逛國家博物館Embrace the diversity 文化不同且包容
不知道別的專業別的學院是什麼樣的,但是至少我們班是非常國際且多元的,只有兩個純丹麥人,其他都是各個國家或者混血,基本一個人來自一個國家。Housing foundation安排的學生公寓樓,也基本都是各個國家的本科或者碩士生,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文化碰撞。

被瑞典同學邀請去她家過萬聖節,我穿了旗袍,扮演民國時期上海人嘻嘻
經常一起group study的瑞典小姐姐, 喜歡整理電子版的筆記,每個課程結束後都會在小組裡面分享她按照topic分類的筆記,除了ppt上面的key note 和圖解,還有讀的相關論文總結,以及老師上課講的擴展性知識,妥妥的大學霸。到了第二年我才知道,她原來是在瑞典體校練了羽毛球了8年,在她的年齡組裡她在瑞典排名前5,基本快屬於國家隊水平,後面因傷退役。回去接著讀書且順利考上了隆德大學醫學院的biomedicine。這種人生軌跡大概是我從未想像過的,高智商又努力的運動員,除了震撼以外,還有無語言表的敬佩。

芬蘭小姐姐高中是在挪威讀的,校足球隊隊員,本科讀的海洋生物學,但是比較喜歡免疫學於是來了KU。原本以為歐洲人周末都是用來休息的,沒想到她除了每天都去學校學習,周六也是在圖書館或者Panum整理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效率異常地高。基本每天都在跟她約學習,哪裡不懂的問她,90%她都能回答上來。有次跟她在吐槽我自己,只會講英語和中文,大多數歐洲人都會講好多門語言。會講芬蘭語、挪威語、瑞典語和英語的她回了句:"你會中文就已經非常牛逼了,這可是世界上最多人講的語言。Personally, I think Finnish is the most useless language:) " 厲害卻不自誇,也不去貶低別人,跟高情商的人相處實在太舒服了。

有一次安排到的室友是個175+的英國人,平時喜歡畫大濃妝,看起來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熟了以後才發現非常地可愛且很好相處。她搬進來的時候剛好因為冠狀病毒丹麥封城了,於是我和她有了很多的時間溝通。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知道她是被單親媽媽獨自養大的。知道她原本是在倫敦的很負盛名的舞蹈學校練芭蕾舞,朝著成為職業芭蕾舞舞者的目標奮鬥。但是因為舞蹈學校的環境過於壓抑,只有打敗同級舞者才能有最好的登台演出機會。她們整個舞蹈學校都是屬於勾心鬥角的氛圍,不可能交到真正朋友。知道她從舞蹈學校退學後考取了曼徹斯特大學
的政治學, 知道她現在在丹麥交換期間順便在WOLT兼職,因為了解到wolt給員工的合同裡面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就聯繫了工會,聯繫上了法律人士,聯合了wolt打工人進行示威遊行,最後還被丹麥DR電視台報導,成功讓wolt改了合同,給員工提供了各種保險。還知道她交換結束回英國後, 又組織了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示威抗議,成功讓學校退回疫情期間部分宿舍費用。

花市
同一個apartment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的小姐姐,看起來其貌不揚的樣子,但是是個同時拿到了法學和臨床錄取的人,權衡之下因為更喜歡法學只好放棄了臨床。
我做student job的實驗室,有個本科原本學中文的丹麥小姐姐,讀了兩年覺得中文太難就放棄了,重新在KU開始讀更喜歡的生物本科。2021年9月左右生物碩士畢業,之後打算去當一年滑雪教練放鬆一下,回來再接著讀生物博士。前幾天剛跟我說她已經拿到奧地利的滑雪教練offer了!

菲徳列堡Frederisberg
還認識有個來自立陶宛讀medicine的小姐姐,讀醫之前是個飛行員,過於帥氣了!
上丹麥語課認識的一個中東小姐姐,每次上課都裹著頭巾,畫著淡妝。她來自黎巴嫩,一個無法操控自己命運的國家。但是她成功來到了丹麥哥本哈根讀書,成功地操控了自己的命運。只是2020年貝魯特爆炸事故中,有她認識的親人和朋友。

........
在國內小城市呆久了,以為世界就是那樣的。殊不知世界比自己想像的要精彩且不同很多。人生軌道前後也可以是一路向前,也可以突然改變方向,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限制住未來的方向。

講講在學校以外的事情和經歷吧~
HYGGE 與 漫長的冬夜
丹麥經常位於世界上最幸福國家的榜首,除了人均收入高,貧富差距小,還有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在新生入學的intro-week學院就教了我們一個丹麥語:hygge。發音和「胡歌」差不多,意思是舒適的,令人身心愉悅的。

作為北歐國家,丹麥的日照時間真的是很短,早上8點多天亮了,下午3點多就天黑了。注意是天亮,不是出太陽。陽光在北歐國家可謂是個奢侈品,很多人都不得不吃維生素D來抗抑鬱和倦意。大家都說丹麥有長達半年的冬季,而那一句「Winter is coming"也並不是危言聳聽的,這意味著,大部分時間丹麥人是活在黑夜裡。

除了維生素D,風衣雨衣雨褲和雨鞋也是冬天生活必備。妖風天伴隨著呼嘯的雨,打傘幾乎是不可能的,基本幾個小時內必夭折。無數次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只穿長雨衣從宿舍騎車到學校,鞋子和褲子必定都會濕透。有些後悔沒從國內帶雨褲過來。當初還覺得雨褲這東西有點傻來著……
幸運的話,還可能遇上冰雹,多經歷幾次,離練成鐵頭功這個夢想就不遠了。

也容易偶遇彩虹——「彩雲易散琉璃碎」
丹麥作為最南的北歐國家,就像蘇州作為江蘇省最南的城市,和雪都沒什麼緣分。丹麥南部有德國,瑞士,冬天會時不時下個雪,丹麥北部的芬蘭,瑞典,挪威,冬天基本都淹沒在雪裡。只有丹麥,孤零零的倔強著,就是不下雪。最多也是傲嬌的意思一下,下個雨夾雪。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有人在馬路上撐著雪橇在馬路上練習滑「雪」的迷惑行為。為數不多的好處是,冬天基本維持在0-5度,不會過分低溫。

12月份 下午4點的北校區圖書館
冬天從宿舍窗戶向外探望,路上寂寥無人,風呼嘯著,馬路上的落葉 和落花 被路過的自行車卷積起到空中,又被大風摔到無垠的遠處,清冷又寂靜。也許有人會感覺到inner peace,但對於不擅長和自己相處的人,也許更多的是孤獨感,甚至有些悲涼。
有時候真是想念國內的熱鬧和煙火氣。
儘管冬天很長,丹麥人總會想出一些辦法來製造快樂,於是10月份就有聖誕主題的櫥窗,11月份就有聖誕集市和聖誕點燈活動。夜晚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各種聖誕小彩燈,長夜漫漫中有了萬家燈火的暖意。


11月持續到12月的聖誕集市
童話王國
丹麥的夏天和冬天都美得像是童話

作為島國,哥本哈根騎自行車很容易不小心就騎到了海邊,丹麥夏天簡直度假勝地,不會很熱,靜謐得像是世外桃源。

夏天有綿長的陽光

北歐五月份,晚上9點鐘
夏季是無盡的與陽光相伴的生活,晚上11點多太陽下山,三四點天就亮了。這就是為什麼一到夏季,經常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節和活動,到處都瀰漫著酒精的氣味,馬路上地鐵上公交車上隨處可見醉酒的人。

宛若油畫的夏天

坐在屋頂看歐冠的丹麥球迷
冬天則是漫長的黑夜和11月就開始的聖誕季,目光所及之初都是暖色系的燈光,整個城市像是一首溫情的詩,除卻白晝的喧鬧,有著夜晚潛伏後的寂靜。

聖誕熱紅酒是過節必備

聖誕季的新港

購物步行街 ——斯楚格街 Strøget

篝火與聖誕樹


偶爾能看到極光
無處不在的城堡, 離市區最近的是羅森堡

Rosenberg


高冷的北歐人?
在女性平均身高167,男性平均身高180的北歐國家生活,很容易產生進到了童話裡面的巨人國世界。要做好在地鐵拉不到上面的橫欄,照鏡子只能踮起腳尖的準備。

街頭拍到的丹麥小哥
想起有次跟某教授站著聊天,聊了快半小時後脖子疼的難受,畢竟教授有2米高,全程都要仰著頭跟他說話。

走街 Strøget——隨處可見超模一樣身材的北歐小姐姐
剛到丹麥的第一個月,去藥店買東西的時候,看到有個老婦人站在牆角,收銀台還有個年輕男性在買單,他們之間間隔了5米。想當然地以為,老婦人還在購物中,於是站到了那位年輕男性後面一米左右排隊。等我買完單,那位老婦人走上前去付款。要出門的時候看到另一個人站到了原來老婦人等待的地方排隊......才反應過來,原來北歐人間隔5米的排隊習慣真的不是網上的段子。。。

2020年5月底,Quarantine隔離期結束,人們從官方的兩三米間隔的要求恢復到正常的5米距離(笑)
雖然說大部分北歐人都比較內向,不擅長搭訕和社交,喜歡跟陌生人保持2-5米的距離,但是大部分人其實都挺有禮貌挺樂於助人的。

芬蘭人:「冠狀病毒隔離規定也太不瘋狂了,我們居然要間隔2米!」 」對啊,為什麼要我們要站得比平時還近?「
第一天初來乍到哥本哈根的時候,要坐地鐵再轉小火車,對於奇怪的交通系統有些迷惑,就在地鐵上問了個丹麥人怎麼換乘,結果他怕我忘記,在地鐵上前前後後跟我解釋了三遍,在不順路的情況下,換乘小火車的時候還幫我把行李搬到了候車區才離開。

小組作業到維也納小姐姐家吃brunch
丹麥相反方向的小火車的站台在不同地方,同個站台同個名字不同顏色的火車也會開往不同地方。因為聽說有同學坐錯到瑞典,還有人坐錯到德國的故事,導致我每次坐火車都很謹慎。來這裡的第三個月是我第三次坐火車,怕出錯就在車上問了一個小姐姐中央火車站是不是坐這輛車,她微笑地說:是的,再過4站就到了。坐了兩站後,上車的人多了起來,那位小姐姐探出頭來看我還在不在。等到站後,她又在人群中探出頭來跟我示意點頭,瞬間覺得很是溫暖。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data-original-token="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r.jpg?source=1def8aca"/>

安徒生童話里的美人魚
2019年11月初,去找家庭醫生看病的時候,我又迷路了(對的,是個路痴233)。就問了路邊一個四十多歲的阿姨,結果她英語不太好,用丹麥語跟我講了半天,我也沒聽懂。後面乾脆領我走到了診所門口。由於丹麥的家庭醫生經常在居民樓裡面,也沒有牌子啥的,是有些不好找,她帶著我兜兜轉轉找了好久才找到。跟她說了謝謝後,她滿意地離開了。我站在門口按了門鈴五六分鐘都沒人開門,焦急之際看到她從路邊的車裡出來了,幫我找到了醫生的電話,還打電話諮詢門鈴按不開的情況。她用蹦單詞的方式跟我解釋,醫生搬到另一個診所了,在我手機上幫我谷歌地圖到新的地址,說去這裡就可以了。
大冬天的,被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北歐人是很高,冬季長達半年,最冷到-8°C,但是人心卻很是溫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21" data-original-token="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r.jpg?source=1def8aca"/>

薑餅小人
免費的丹麥語教學
目前的政策是,交2000kr押金,每考過一個module可以選擇接著學習,或者退押金,有點打遊戲通關的感覺,答主考完了module 4 ,可以聽懂周圍的人在講什麼是真的很快樂。

想要在本地工作的話還是推薦學一下當地語言,對於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即便學習緩慢,但是當地公司知道你在學丹麥語,也會覺得你有在試圖融入這個國家,也相對容易拿offer。

階前梧葉已秋聲
不過答主學丹麥語一方面是覺得生活會相對方便些,至少買菜逛街看得懂,在實驗室也比較方便融入。另一方面也是有點出於興趣愛好,既然可以免費學習另一種語言,何樂不為?看看自己在留學期間能夠怎樣最大化利用好時間和學到東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data-original-token="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r.jpg?source=1def8aca"/>

秋意漸濃
由於丹麥語課堂是小班教學,答主在UC Plus 的公立學校上課,10個人左右一個班,課堂上有很多時間用來練習口語。有次因為我沒聽清錄音,老師還特地重新放了一遍錄音。小班教學的好處莫過於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並且根據學生進行進度調整。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04" data-rawheight="5760" data-original-token="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r.jpg?source=1def8aca"/>

與秋葉的合影
有次在丹麥語k課間跟同學開玩笑說,I am always behind the schedule. 老師估計在旁邊聽到了,等同學走了後跟我說,如果我覺得跟不上進度,可以晚一個月左右再考,他可以之後單獨找個時間讓我測試,畢竟是每個班級老師和學生的口語考試,不是統一考的。大愛Jesper老師!!!

北校區理學樓門口的秋葉
就業機會
同上,如果會講丹麥語當然是加分項,不過不會講也沒關係,很多國際化公司的工作語言都是英語,而且95%的丹麥人英語都很好,溝通完全沒問題。之前瑞士同學來交換還感慨北歐的高度英語普及率,畢竟來自瑞士的德語區、法語區、義大利區之間的人有時候都只會自己那邊語言,英語也講得不怎麼好。

樂高城Legoland
不過要找到好工作還是有些難度,在丹麥大公司,碩士畢業薪資稅前可以達到3~4w kr,盡量去投實習,或者找student job,之後留下來的機率都會高很多。
答主在本校實驗室的student job投了至少五六十個簡歷才中了一個。我們宿舍樓有個在DTU讀data analysis的中國小姐姐也是投了快100個簡歷才找到了一家能源公司的實習(但是薪資真的高啊,170kr/h,慕了!)。知道一個讀computer science 的朋友一直在刷題和投簡歷,後面找到了微軟的實習。

但是北歐也是以高稅收聞名,消費稅25%,工資稅至少36%
還有一個讀animal science的台灣小姐姐,她一直找不到實習,後面寫郵件問一門課的教授,沒想到教授剛好知道有個公司招人,推薦了她過去,秒速拿到了實習。
Novo Nordisk,Leo Pharm,都是生物醫學專業的好去處。
還有很多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也都有開放實習項目。
所以努力多投簡歷,多找實習,利用好social network,想留下來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ง •̀_•́)ง

在丹麥學姐家裡吃晚餐 aftenmad<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6" data-rawheight="3362" data-original-token="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r.jpg?source=1def8aca"/>

聖誕麋鹿
2021年底, 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和答辯拿到了滿分!實現了平均績點超過10.6的目標啦。兩年的碩士也算是沒有白耕耘> <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44" data-original-token="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12" data-rawheight="2016" data-original-token="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2"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r.jpg?source=1def8aca"/>

國王花園
提交完論文之後差不多兩個禮拜的時間準備答辯,PPT花了兩天的時間做好,之後每天都在rehearsal,給幾個同班同學講了幾遍,之後又給實驗室的其他Master, Phd講了一遍。(我個人覺得KU和DTU的學生是真的很熱心,我們實驗室的學生大家每個月都會有個student meeting,互相幫助對方的課題,因為11月份我要答辯,於是十個學生大家湊了個時間,專門來聽我畢業答辯的rehearsal,然後從演講內容,ppt製作,到演講速度的控制進行反饋。)最後幾天又給導師和post-doc講了一遍。真正答辯的那天,我演講後sensor (類似考官,一般是其他學校或者其他課題組的教授)提問了快45min, 但是也沒有很緊張。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有思考過或者讀過相關的論文,所以也還算順利。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data-original-token="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r.jpg?source=1def8aca"/>

答辯的最後,丹麥導師跟我說:」你剛加入我們實驗室的時候,實驗室大部分人在歐登塞
,在哥哈就只有你和另一個學生,連實驗室離心機和細胞培養箱還是你加入課題組兩個月後才到的。你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的......「 聽到這些差點淚目,雖然知道每個研究項目都不順利,但是導師一向不push,一直都是很平和地跟我探討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在答辯當天得到他的認可實在是感動 TAT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data-original-token="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r.jpg?source=1def8aca"/>

感恩遇到的每個人~
我的另一篇回答:
在哥本哈根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 午後長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08408/answer/919952846
記得給答主點贊贊贊贊 呀!
小紅書賬號:午後長虹
歡迎關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