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7篇帖子。
(轉載知乎)生活在丹麥是種怎樣的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張弓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488227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丹麥的幸福其實是特別難以用語言描述的。
丹麥語里有幾個詞不要說中國人,就連歐洲其他國家的人都很難理解,比如Cozy和Hygge,英語里雖然都有類似的詞,但是語義和語境則完全切不到那個味兒。丹麥人的幸福里有一種混合著專註與天真的成分,讓別人看不透、想不穿、學不來。

今年丹麥西海岸入侵的太平洋生蚝泛濫成災,丹麥駐中國大使館甚至發文求援過。三四月份整個丹麥的中國人都開始行動了。我有幸參加過一次這種有組織活動,夥同十幾個同胞一起驅車一百公里來到生蚝最密集的Romo國家濕地公園。因為專業工具太貴,便各自買了便宜的替代品雨鞋和三棱刀。因為當天的淺灘太泥濘,又發揮聰明才智臨時搞了個雪橇在灘涂上拉着,把採到的生蚝都放在上面,大大提升了效率。中間又有幾個成員(包括我)因為雨靴略大磨破了腳,大家就連拉帶拽互相幫助使出吃奶的力氣但是誰都不想提前回去。最後,十二個人採到了十八桶大約一千個生蚝,回去連贈送親朋好友整整吃了十來天,當然也少不了發朋友圈炫耀一番。
這是中國人的幸福觀。哪裡有機會就要抓住,哪裡有問題就要解決。行動過程中出現了困難,那就用靠智慧和耐性來克服。最後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便可以廣而告之世人,並且準備着下次再來一波。
當時在那個海岸上,其實並不是沒有丹麥人,有兩輛車載着的五六個丹麥老人其實離我們不遠。然而他們正在耐心的挖着一種小線蟲,做垂釣的魚餌——這是一群丹麥釣魚俱樂部的老年成員。當我們滿載而歸時,他們為我們豎大拇指;當我們挖開幾個生蚝給他們吃時,他們大叫着表示對這種吃法的聞所未聞,一邊又鬍子亂顫地囫圇吞下。直到我們收拾乾淨快走了,還能看見那幾個老人彎腰站在海邊,偶爾比較一下誰的小杯子里線蟲更多,而周圍,正是一整片生蚝的海洋。
這是丹麥人的幸福觀。他們的眼裡只有自己在乎的東西,全然不考慮收益成本效率等等牛屎。同時,他們內心並不清高和封閉,相反卻完全理解甚至願意接受別人的幸福。只是這一切並不會對他們自己的追求帶來多少動搖。北歐的幸福里,不包含比較這兩個字。

事實上這兩種幸福觀並無高下之分,而且必須承認丹麥人的這種性格讓他們抗壓能力相當差,在遇到困難時特別喜歡裝鴕鳥。但換一個角度想,我總覺得一個丹麥人要變成中國人很容易,而一個中國人想成為丹麥人卻很難。中國人的幸福觀是適應社會和人生髮展軌跡的,是一種從小孩長大成人的必然結果。而丹麥人卻彷彿並沒有長大多少。
在我看來,所謂童話王國無關風景,也無關安徒生,而是因為丹麥人根本就「活在童話里」。



然後說說我自己。
在丹麥,尤其在日德蘭半島上,其實是沒有多少可以稱作旅遊景點的地標的。頭兩年,很多陽光明媚的周末,我一直處在想要出門但卻不知道去哪的狀態。身邊一切風景都有一種順水推舟般的美,就是不夠奇崛,連發朋友圈都找不到名目。而且丹麥的每一處放佛都很相似,都有海和鳥兒,房子總是紅黑瓦黃白牆從來不超過兩層的一小棟,離開城鎮之後又都是大片的麥浪,還總是找不到一個能俯瞰的地方,讓拍照的效果大打折扣。這麼看來,驅車一百公里來到一個和我居住地差異不大的小鎮,從成本上也只見得愚蠢。所以在丹麥生活的開頭,我們除了去哥哈就是去漢堡,等拍完了這些城市後便陷入了徹底的迷茫。
今年年初,因為一些原因曾經考慮過離開丹麥。當分別就在眼前的時候,我們突然醒悟了,覺得並沒有像丹麥人一樣生活過多少有些可惜。在此之後,我們開始驅車探訪那些小鎮和森林,並且逐漸有了一些獨特的感覺。
比如找一個孤零零坐落在水邊的咖啡館。不要看價格,也不要問espresso來自哪裡,進去先來一杯本地的濃咖啡,再來一個蘋果派。看着中年大嬸店主一邊端出甜點一邊溫柔的阻止自家的大狗。坐下來,吹吹風,等着海鷗把你掉下的蛋糕渣子叼走。
比如春遊踏青,登上一個小坡看面前的大海,身邊的是哇哇叫着要滾下草坪的兒子,和拉着他手苦口婆心的老婆。有時候能聞到一絲暗香,有時候能看到幾百隻海燕騰空而起,還有時候對面的老太婆會舉起手杖和我兒子打招呼,另一隻手沒準還握着一瓶嘉世博。
此情此景既不出眾,也沒有故事,卻沒來由的讓我非常滿足。這是一種「老婆孩子熱炕頭」差可比擬的境界,只是中國版不知怎地暗示了忙碌一天之後的疲憊,而丹麥的卻非常輕,好像可以隨着風一起飄起來。

這種經歷越多,我就越覺得有些體會到了丹麥的幸福。這是一種返老還童的感覺,生活中很多細節突然如此清晰而有新鮮感,正如一個小孩能夠盯着看一下午的天牛。我的感知也如同泉水一般,曾經枯竭過,此時卻泊泊地湧出,漫過了身邊的一切。司空見慣的情景再次流過時變得異常生動,甚至連長夜和寒冬也有了值得欣賞的地方。
我依然是個中國人,依然保留着中國人的喜怒和哀樂,但是這種感受卻讓我受益良多。這其實並不屬於詩與遠方,反而是易於理解並觸手可得的。需要的只是慢下腳步,默誦丹麥人的信條:幸福屬於自己,不需用別人的幸福衡量。

那個下午,我特意駕車離開了高速公路,在鄉間慢慢悠悠地開着。兩邊是油菜花田和偶爾可見的楓葉。這是丹麥的深秋,是太陽恩賜所能觸及的最遠角落,我想讓她慢些走。恍然間,看到地上有一隻小動物,嘴角流着血——它應該是被之前的一輛車撞到了。那一刻我心裡很有點傷感,它明明只是想晒晒太陽,或者在冬天到來前給自己拾些東西……但是這種心情卻持續不太久,在丹麥無處不在的緩流中,連死亡都好像變得安詳起來。

「一隻小刺蝟…真可惜…」老婆在一旁嘆息道,「還好你兒子睡著了,沒看見。」

我努力透過後視鏡看了一眼。小傢伙正躺在丹麥溫軟的陽光里,睡得非常清甜。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游千界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187567286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深圳月收入2萬,到了丹麥感覺自己簡直是個乞丐,物價是深圳的好幾倍,吃一碗普通的面要110塊人民幣,一盤蔬菜沙拉要七八十塊錢了,酒吧一杯啤酒要50塊錢,心疼我的錢包。

2017年,去丹麥工作了一段時間,不敢說真正了解丹麥,只能說略知一二。當時,在丹麥逛了一大圈,現在來說下感受。

經濟水平

丹麥的國土面積約為4.3萬平方公里(不計格陵蘭島),比重慶市差不多小一倍,丹麥的總人口約為579萬,比重慶市少5倍左右(2019年,重慶市總人口約為3124.3萬人),然而這個「彈丸之地」卻是一個高達發達的國家。

2019年,丹麥的總GDP是0.35萬億美元,人均GDP是5.9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9萬元。那一年,韓國的人均GDP是3.28萬美元,我們是1萬美元,也就是丹麥的人均GDP大概是韓國的2倍,是我們的6倍。

相比歐洲國家,丹麥貧富差距可以說是極小的,行走在丹麥的街道上,很少見到流浪漢,也較少見到渾身名牌的人。早在2006年《人類發展報告》中,丹麥的貧富差距排在了世界第二低。


也因此,在2020年全球幸福指數排行榜中,丹麥位居第二。而網上流傳着號稱「世界最幸福的國家」~「不丹」和「尼泊爾」,卻分別排在了第95位和100位。

評比標準並不是以財富單項來決定的,而是主要着包括九大領域,比如教育、健康、內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

工資與物價

丹麥人的平均月工資是4264歐元,折合人民幣約為3.3萬元(數據來源於2018年,歐洲統計局)。

當時,我在丹麥認識一個餐廳服務員,他在讀大學,放假時在便利店上班兼職,月薪是3.2萬克朗(丹麥克朗和人民幣匯率基本維持在1:1)。

像這種普通工作,能有這樣的月薪相當不錯,比起我在深圳的工資要高,還要輕鬆得多。因為丹麥法定每周工作時長為37個小時,其實大部分人每周上班時長大概是33~35個小時,等於說平均一天不到7小時。

他們不喜歡加班,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分的很清楚。這一點跟荷蘭有點相似,由於都是高福利的國家,稅收也相對高,個人所得稅率高達50-70%,賺得越多需要納的就越多。所以很少人願意努力了加班加點,而是準時下班回家享受生活,比較重視個人時光和家庭。

如果是全職的情況下,除了周末雙休之外,每年有11個法定假日,以及5周的長假,如果不休假公司則要補嘗工資,所以一般老闆都盯着員工,確保每人每年把五周的假期休完。

高收入的同時物價也相對高,以衣食住行為例。

1、飲食。

在超市裡5個雞蛋要10克朗,純牛奶一升6克朗,也有十幾克朗一升的,主要看濃度是多少;

一斤馬鈴薯6克朗,一根黃瓜7克朗,一個西蘭花6克朗。

500毫升的礦泉水2克朗,330毫升可樂2.95克朗。

一斤普通牛肉一般要70克朗,豬肉的價格和牛肉差不多,雞肉會便宜些。

一斤草莓20,6個蘋果24克朗,一個哈密瓜15。

在外面吃飯消費更高,比如去中餐館,一份青菜的價格一般在108克朗左右,宮保雞丁、糖醋排骨之類的葷菜一般在148~168克朗。


2、出行。丹麥的的士跟其它國家不同,基本上全是奔馳,所以打的是非常貴的,5公里大概要100克朗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便宜,是按距離算的,也是按跨區數量算的。

我當時買的是月票,一天上下班就花了75克朗,這也太離譜了。

要自己開汽車也不容易,因為購車稅高達150%,比車本身價格還要高。因此,你在丹麥街道上,能看見很多人騎着單車,儘管一輛變速器的城市山地單車,大概要3~5千克朗,但算下來其實比於公共交通還是省錢的。

另外,在丹麥騎自行,車輛需要有前後車燈,不然被抓到要罰,而且還得戴頭盔,可能是當地人騎單車較快吧,一般時速有30公里。再者,闖紅燈要罰1千克朗。


3、居住。我當時是與同事合租了在公寓,每個月是4千克朗,裡面有一個臥室,一個洗手間和一個廚房,除了一張床之外,沒有其它傢具,都是需要自己買。

丹麥租房為什麼貴呢?

我想或許是二手房較少,因為丹麥規定購買第二套房時,需要繳納60%的稅,所以大部分人只擁一套房。

加上丹麥的房價不是很高,我認識的一位華人,2019年用200萬克朗買了一套湖景小別墅,面積大概是106平方。

4、購物消費。電子產品方面,由於現在是全球統一價,這會他們的收入就顯得很優勢了。以同樣買一部蘋果手機為例,丹麥人基本工作30小時就能買到一部,上海人則要工作142小時。

不過請人工的費用很高,比如搬家之類的,尤其是維修方面,比如汽車要換輪胎、剎車片、不亮的大燈,單人工費用就高達上千塊,家裡的熱水器或空調壞了,有時維修費都要比買一個新的貴。


生活方式

1、丹麥的超市一般在周末都關門,有的大型商場也是在下午5點就停止營業了,感覺冷冷清清。

2、丹麥也有給小費的習慣,就連在的餐館吃飯也是要給,通常在10%左右,這個在歐洲國家很普遍的一種現象。

3、丹麥的治安一般,當時我在看美人魚時,雙肩包被拉開了,在玫瑰園門前拍照,包又被拉開了一次,幸好及時發現沒有丟東西。

4、丹麥的上下級觀念很輕,感覺公司的老闆就跟同事差不多,沒有什麼架子,如果老闆要員工端水之類的,沒有人願意干。聚餐時,不用向領導敬酒之類的。

5、在丹麥是不能打小孩子的,不然可能會失去監護權,可能是他們認為孩子不知是家庭、個人的事,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資產。


福利方面

1、在丹麥生小孩都是免費的,且為孩子配備了護士,她會在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不定期的上門檢測孩子的健康情況,以及指導父母科學育兒。如果你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家庭護士還會聯合幼兒園,分析探討給出解決方案。

2、生育津貼。夫妻雙方加起來有長達一年帶薪假期,這樣一來壓力確實減少了不少。而且還能領到牛奶補貼金,從出生到18歲。

3、失業補助金。全職工作者如果暫時失業了,可以申請失業補助金一年,最高能領到原工資的90%,如果過後還沒找到工作,也可以領取社會福利金,雖然不多,相當于于低保。

4、義務教育。在丹麥所有公里學校,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全免,並提供課本,練習冊等。幼兒6個月大,就可以上幼兒園,而丹麥的幼兒園教育水平世界領先,而且會教會孩子們吃飯,穿衣等等。

5、醫療免費。公立醫院就診全免,但無論什麼病都得提前預約,效率並不高,比較麻煩。



城市風貌

1、丹麥極少有高樓大廈,哪怕是在首都哥本哈根也是如此,很多都是四五層高的樓,以至於有的人陶侃,丹麥不像個發達國家,而像個「大農村」。

2、丹麥沒啥好看的,就那幾個景點。我覺得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和布魯塞爾的撒尿小孩兒,是我目前為止去過的最感覺哭笑不得的景點,那麼小個東西孤零零地在那兒,不仔細看走過路過都會錯過。


產業發展

1、農業。丹麥農牧業發達,雖然耕地面積僅2.8萬平方公里,但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位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其中,豬肉、黃油、奶酪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是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之一。

丹麥還是一個「養豬王國」,丹麥皇冠是歐洲最大肉製品公司,每年向國內出口50億元人民幣豬肉,每年向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出口豬肉,年銷售額達662億元人民幣。

2、事實上,丹麥除了石油和天然氣之外,其它自然資源十分匱乏,很多多依賴進口。但這個國家已經產業卻相對發達,產生了14位諾貝爾獎得主和多家世界知名企業,包括世界最大海運集團馬士基。

諾和諾德生產的胰島素和酶製劑,分別佔全球份額的50%和40%以上。

全球最大的風能發電能源公司維斯塔斯,世界排名第一的風力發達設備生產商。

世界通訊技術的領導者,泰納衛星通信公司,佔據全球海事通訊產品85%的市場份額。

等等。

丹麥的支柱產業主要包括:玩具、化工、醫藥、食品加工、能源等,他們的工業技術水平先進,產品質量精良,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總的來說

丹麥是高福利的國家,也是高稅收的國家,消費水平也是挺高的。丹麥給我的感覺是相對閉塞,很多丹麥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缺少了解而產生偏見。

歡迎來公眾號:私塾師兄,看看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Wuming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47145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謝邀請,為了不使此次邀請變成我的吐槽專場,我想還是慢慢更新,每次更新我寫上日期。而且我發誓我會在態度上認真的完成這個問題的回答,儘可能的圖文並茂,並且值得提出的是,我之所以想寫的詳盡一點還是基於一個是在很多平台上我認為是以訛傳訛的有關丹麥的帖子擾亂了大家的視聽,還有一個就是國內還有不少朋友比較狹隘的理解出國生活的這個話題還處在出國的就是有錢的家庭,出國的就是學歷高的人才,出國的就是去比中國發達的國家的這樣圈子裡面。所以在正文中我盡量去描述和問題有關的內容,個人生活的吐槽什麼的盡量體現在評論中,所以如果大家有什麼疑問或是想知道的,我覺得我的回復是和主題有關的,我就會更新或增加在正文中,如果是單純吐槽的我就會直接在評論中回復。再此特別歡迎大家踴躍發言,我也特別提出,有的信息我沒有經過考證的我會說明是我個人認為的,有的信息是哪裡哪裡聽來的我也會註明,總之我盡量會基於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表達個人的看法。(順便再吐槽一下知乎上的部分知友。。。我上知乎也是我老公告訴我這裡上面有很多大咖,而且我是看非誠勿擾知道黃繼新後才上知乎的,目前算是新手,但是還是沒有辦法理解不管是年輕不懂事而瞎吧啦的,還是沒有任何個人經歷在家蹲着憑空臆想的就吧啦出來的一些言論,如果我在這方面激動了,請大家見諒!)

2014/12/07

先說總體印象,丹麥這個國家是丹麥人的童話王國!

注意是丹麥人,我這裡定義的丹麥人是擁有丹麥國籍,或是這裡在丹麥出生長大的人。

在開始各項長篇介紹之前我先說說我的個人情況。我和孩子是2012年的4月來丹麥的,住在哥本哈根的郊區,我老公比我早來半年,他在國內的時候就在一家丹麥的公司上班,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申請到了這邊的職位決定來這邊工作,之前我們倆都是國內普通的二三本科畢業的,上海認識結婚生孩子買房子。我在這裡一方面先學了一下丹麥語,一方面也在找工作,不過沒什麼反饋消息,我老公公司說英語,他暫時沒有在這裡長期留下來的打算,所以目前沒有學丹麥語也不會說,孩子今年6歲,在丹麥公立小學讀0年紀(你們可以理解是學前班),他之前都是在英語的幼兒園上的,理由是我老公不知道在這裡呆多久,所以就勒緊褲腰帶給他報的英語私立幼兒園(這個幼兒園相當於國內的民辦性質的,不是你們想像的高大上的國際幼兒園)。

一 作為中國人如何理解最幸福的國家這個說法。

我去專門查了一下這個說法的由來,是說聯合國有國家幸福報告中,丹麥在各項指數中經常年度排名第一。我在地鐵站轉車的時候,也會看到地鐵海報,哥本哈根再一次評為最幸福的城市。這個幸福感,至少目前在我看來,是被媒體化的,我接觸的丹麥人們,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優越感。我個人的觀點是,因為個體的幸福感是個人過日子感覺出來的,不是靠報告體現出來的。所以對於中國人來說,獲取幸福感的方式不是說移民到某個幸福指數高的國家,而是說看自己的生活態度如何。下面我來列舉一些按照中國習慣性思維理解的不幸福的方面:

1.飲食

丹麥地處北緯55度,比中國的漠河還北,基本是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同緯度,只是因為這裡屬於海洋性氣候,所以在氣候上,會稍微讓人類接受一點(如果地理知識不是那麼強辦法理解的,麻煩用大連和瀋陽,青島和濟南,廈門和福州這樣的城市類比來腦補)。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這裡的食材就沒有那麼地豐富,水果、蔬菜大多還是從南歐,中歐進口過來的,有些還會從巴西,丹麥這裡能種出來的東西是有限的,不過是丹麥出品的水果蔬菜確實會相對貴一點的,因為他們會認為新鮮一點,品質好一點。有個吐槽點就是,這裡買菜很少稱重計價,都是一買1kg,剛剛開始是很頭痛的,不僅買品種多了拎不動,拎回家了一吃還得一個星期,不然胡羅卜就黑了,馬鈴薯就長芽。。。。這裡沒有菜市場,買肉類的也是去連鎖的便民超市的冷櫃,這裡的肉都是冷藏的,保質期就一周左右,丹麥的肉質還是挺不錯的,只是說最好會一點丹麥語或是生活技能強大,因為這裡的肉都是分割不同部位不同單價的賣的。剛剛開始我只認識排骨,切片的五花肉,精瘦肉塊,肉糜,和一些明顯能看出來的豬蹄豬尾巴豬肝,兩年後才認識牛腩,裡脊肉,豬頸肉這類的。以前認識一些也沒啥,不太會做。廚具方面這裡只買得到西式的廚具,中式廚具很少,我老公來丹麥的時候公司有搬家付費福利,就是付一點錢可以搬點東西過來,我們家廚房國內帶來的廚電還算齊全,所以做飯起來還算不是那麼費事,大多家裡的廚房都是電灶或是電磁爐,很少是煤氣,即使是煤氣,煤氣也不是很大,火比較小,對廚藝很考驗,而且油煙機基本都不太吸,不注意清潔廚房容易攢油垢,後面在住房方面再細談。個人建議,如果特別向往來丹麥,自己最好還是會下廚,第一這邊物價高,人力成本高,在外面吃東西,首先選擇性不是特別多,第二價位偏高,第三中餐館的水平比較一般,基本還處於1970s這種水平,而且還去想方設法迎合丹麥人的胃口,弄得我這個不怎麼算吃貨都覺得水平不行。。。。基本都是自助模式,還沒什麼菜,油膩膩的,還很多是油炸的,我說的真的不誇張,有時候我們是家裡不夠坐,朋友聚會什麼的才會去吃,做可以點菜的特別少,有一些港式的茶樓,但是技術也不怎麼樣就是能吃的水平吧。價位方面自助外加飲料人均200塊,如果是喝茶,一般的茶樓如果是女生喝茶人均大約150以內吧,帶着男生估計就得200-250塊,如果是去丹麥的餐廳可能會更貴,稍微便宜一點的差不多就是中東人開的Kebab店了。

因此,已經習慣在外面吃飯,沒有什麼生活技能的在吃方面,相當不幸福!

飲食方面我先介紹這麼多,對吃感興趣的還可以評論裡面提問我再擴充。

2014/12/08

2.出行

歐洲整體的公共交通費和打車費都很貴,哥本哈根尤其貴。公共交通工具在哥本哈根出行是一個價格,只是按距離算,如果是買十次卡,一次要15塊錢起,最貴的一次50塊錢,這是在哥本哈根,出了哥本哈根就更貴了,如果打車,10公里差不多200塊錢吧,而且路上沒法攔車都得打電話預約車。所以在哥本哈根騎單車是最方便最省錢的出行方式,因為超市不一定就開在你家樓下。單車新車挺貴的,普通的女士車也得2000多,山地車公路車4000-5000的多了去了,而且補胎一次貌似50塊吧,市中心地段容易被偷,平時騎車還是得注意防盜。表以為在單車道上丹麥人民都是悠哉悠哉的騎着單車,恰恰不是,據我估算(我有時候騎車會開運動軟件),只要單車道上不是特別多車,一般人上班通勤的基本平均速度都在20-25公里/小時!!!!這個速度你們自己可以在國內感受一下。不僅上學的小學生、中學生騎車,上班的時候騎車的人很多,郊區還可以看到70-90歲的老年人騎車。。。

丹麥的汽油不算貴,汽油大約11塊,柴油9塊多,不過丹麥的新車很貴,上稅是300%的,都是進口車,丹麥沒有汽車工業,如果沒有概念我可以舉一些新車價格的例子,比如鈴木的雨燕在10萬以上,福特的嘉年華在17萬,smax

在40萬,馬三大約20萬,在路上能看到的基本是小型兩廂車和旅行車,三廂車總體不到5%,如果是德國買的車開回丹麥還是需要交稅的,所以喜歡出奇招的同志還是免了這個心思吧。二手車的價位也是會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二手車,車裡面的衛生做的還是不錯的,如果二手車年限就2-3年,公里數不足五萬,基本和新車沒差太多,主要是這樣的二手車會有一些配件,比如掛鉤(一個掛鉤1萬塊起),旅行車的行李架,金屬漆防鏽等等,這樣把價格加上去的,絕對沒有說2-3萬買個二手車開,這種車基本到處都是問題,修車也很貴的,而且還沒兩下基本都要報廢了。一般三口之家如果想買二手車10萬塊還是要準備的,不僅僅是車,車買來了肯定會有問題的,二手車人要賣多多少少都有點問題,還有就是駕照。丹麥這裡不管你有沒有駕照,這裡都要重新學理論過理論考以及路考,只是以前有駕照的可以按最低上車次數來算,如果沒有駕照的一次性通過理論和路考需要1萬4,但事實上路考的通過率是很低的,有一次性通過的是少數,有些丹麥人路考考2-5次都是常見的。丹麥駕照拿到之後就可以在歐盟開車,而且是有效期到70歲的,所以之前警察卡的嚴格也是給學車的人長期洗腦固化交規的思維,所以這裡為什麼容易車讓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學車的時候都已經養成習慣了。

2014/12/10

3住房

初來乍到的肯定要租房子,這裡房租那是相當一個貴。不僅房租貴,電費,暖氣費也是一大筆開支。如果要留學的同學看清楚了,這裡不是所有的大學都不提供宿舍!!!這點在申請大學的時候一定要了解清楚,據我所知,大學宿舍需要提前申請排隊,主要是給初來哥本哈根的外國學生暫時住個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之後就需要搬走鳥。首先要告訴乃們的是,這裡沒有30層以上的高樓!!!我在學丹麥語的時候老師講序數,講到第32就不講了,理由是丹麥沒有超過33層以上的樓房,所以沒必要學了。而且這裡的房子一般都是193X年左右的居多,特別是市區還有189X年的房子,房子老,從外觀裡面看雖說還好,可是你具體在住的時候那真是吐槽無限啊。。。。(唉說好不吐槽,只是我覺得還是說點負面信息比較好,挫挫一些正在花痴嚮往童話王國的圖樣圖森破的銀們的銳氣!一般的apartment一室一廳房大約6000-9000元不等(丹麥貨幣比人民幣稍貴一點點,我說單位都是丹麥貨幣,匯率請查http://xe.com),取決於地段繁華程度便利程度,如果靠近火車站,靠近店鋪的這種一般價格偏貴,6000一下基本租的房子估計在40平左右,基本就夠一個單身漢或是小夫妻不要孩子的住。如果想合租,那麼,我跟你們說說,這裡租房子是絕對保護戶主的!在租金上一般情況是付一壓三,看清楚了是付一壓三,不是付三壓一!!有的甚至要付三壓三!!!而且一般情況房子是不帶傢具的!廚房裡面電器是有的,冰箱電爐,抽油煙機,洗衣機不一定有,洗碗機不一定有,沒有電視沒有床沒有沙發沒有凳子沒有桌子沒有窗帘,還有可能沒有燈。這些都需要自己準備,如果你想住有傢具的,非常少,除非是那種中國人把自己的家裡弄成很多小間,一個房間3000塊,包一個基本的電費暖氣費,用多了肯定還要再交的,這樣的房間非常小,一般都是福建留學生居多,他們是那種經常去打工回家睡睡覺的,你們懂得,不懂的在評論或私信問吧,而且洗澡洗衣服都非常不方便。另外租公寓一般合同是兩年,兩年後就要自己再找房子,因為丹麥的法律規定,如果租戶住超過兩年以後,戶主是不可以提前幾個月讓租戶搬走,如果租戶願意可以一直住下去。所以戶主一般都會把合同擬兩年的,能續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戶主特別信任你。這邊的公寓都有管理委員會,對於出租的房子一般都有一些限制條件,比如丹麥人優先,有孩子的家庭優先,中東人不太歡迎,還有可能是禁止養貓養狗養寵物,有的管理委員會沒有僱人打掃衛生,住戶自己還需要輪流和對門打掃樓道。再說到電費和暖氣費,一般公寓都是集中供熱,少數是燒煤氣的暖氣片,集中供熱的就不需要裝熱水器,燒煤氣的暖氣片家裡就只有電熱水器。電費一般一個一室一廳的家庭三口之家大約在500-600左右一個月,我房東是單身一個人住,他還時不時出差他一個月電費300左右,暖氣費是每個月都要交的,不是說我不開暖氣就不交,因為就算不開暖氣,廚房的熱水和浴室的熱水都是暖氣供給的,一個月700-1000塊不等吧,得看房子新舊程度,能耗等級。一般暖氣從9月中下旬一直要開到四月底。而且沒有窗帘的房子如果自己要安裝,牆上打洞的,走的時候要自己復原的,如果房子本身就有的問題那是不需要管的,像有的房子每逢租客走都要求租客粉刷牆壁,清潔衛生方面那更是要打掃乾淨,沒有灰塵油垢,你要記得三個月房租的押金還在房東那裡,如果房東來檢查房子不幹淨,那呵呵,人家可不是扣幾百塊錢,可能是一個月的房租就扣沒了,另外別以為牆上打洞了找個人復原幾百塊能搞定,這裡人工時費都很高的,沒個兩三千你別哭了。如果是粉刷牆面的話,基本需要一兩萬,如果是家裡水管爆了,堵了找水電工來,呵呵,那你就等着接四位數的賬單來付吧,還有這裡的傢具你可以買新的,也可以買二手的,買二手的你考慮一下怎麼扛回你家吧。買新的宜家的也不是很貴,和國內宜家價格一致的,就是那個運費可不是一致,運一次幾百塊,也還好,只是人家只是給你送到樓下,不負責搬上樓,搬上樓要額外再花500塊一個人,安裝也是需要額外花錢的。所以,你們如果能租到帶傢具的房子,我也恭喜你,你省事不少人品大爆發。有的房子沒有洗衣機,得去公共洗衣房,洗一次可能10塊錢,其實買個也不貴,我老公同事家裡自己買了個三星的洗衣機1500塊,安裝花了3000塊,走的時候說把這個送給房東了,不然你找人搬走復原可不止這個錢。。。。

2014/12/10

4天氣和文化

作為一個自認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來說,尤其是七月底出生的,身體底子不好的女森來說,來北歐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氣。說句比較公道的話,哥本哈根沒有夏天,我夏天的衣服以多數都放着,因為到了5月初家裡才會把暖氣全部關掉,6月還需要穿外套,7月經常穿針織開衫,只有到了7月底的某一個星期,可以在白天穿穿裙子短褲,家裡電風扇和空調都不需要,夏天是多美好啊,可惜只有幾天,即使是這幾天,我也沒法到海里玩水,水溫就15度,不相信?貼圖

最多就坐海邊欣賞一下美腿美眉和身材好的帥哥們沙灘排球,走來走去的。。。難道其他地方沒有這樣的嘛,法國西班牙葡萄牙不都有嘛。。。。而且越往南胸器越多~

等8月中心一過,就得開始穿外套,9月底家裡就得把暖氣打開,不然不開暖氣就得穿棉襖。從大約11月中旬開始你抬頭看天空的時候第一看不到藍色,第二看不到陽光,這個狀態一直要持續要3月份,所以全年在家裡只需要一條被子就行,夏天不開暖氣晚上就15度左右,冬天開了暖氣家裡大約20度不到。。。。沒必要夏天蓋薄一點的,冬天蓋厚一點的。冬天怎麼過,下午4點天就全黑了,如果很幸運那天有了太陽出來,下午兩三點你就可以看到斜陽。。。不光我昏昏沉沉,其實丹麥人也昏昏沉沉,只能喝咖啡提神,所以在北歐沒有咖啡對我來說不能活。。。

如果講文化方面,丹麥大多數人信基督教的,教堂到處都有,教會活動經常有,還會有新教派的穿着精緻整齊的年輕的帥氣的小伙用着自學的中文在鬧市區地段給你介紹教會活動邀請你參加。。。這種反正我沒時間參加。要說和丹麥人交朋友融入到丹麥人的圈子其實也不是很簡單的事兒。主要是年輕人我沒怎麼接觸,我家附近的鄰居都是有孩子的,大家下班之後大多就忙自己的孩子做飯之類,就平時碰到了聊兩句,如果是過來留學再工作的應該比我這樣好點,起碼在學生期間就會有一些朋友。還有就是最好是會流利的丹麥語,丹麥人說英語雖然沒有什麼口音,但畢竟詞彙量有限,我老公有時候還吐槽有時候他收到丹麥人寫的英文郵件水平也不怎麼樣。。。要學會流利的丹麥語還是要靠一點語言天賦和後天努力。。。。丹麥的一些傳統文化在學丹麥語的時候教材都會配合著講一些基礎的。如果按中國人的想法思維來看,丹麥人是過的比較無聊和單調,丹麥人來說我這個外人看起來至少他們面部表情沒有太多的抱怨,他們是那種很容易笑起來很自然的人,這一點是讓我挺羨慕的。


2014/12/11

二作為中國人未取得丹麥國籍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怎樣的幸福感


上面吐槽了辣麼多,現在也說點正面的信息,我只想客觀一點的說丹麥這個國家,每次看到一些小盆友看了幾個童話帖子就以為在丹麥都住的王子公主來着呢。。。所以第二的大的話題是我們這種在這裡拿簽證熬身份的中國人,在煎熬階段有什麼可以感覺給自己帶來幸福感的東西:


1社會福利

這無疑是很多人關注的話題,但請注意,在沒有獲得丹麥國籍的情況下,福利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在第三個話題裡面會介紹取得丹麥國籍有何福利以及幸福感。

那先說社會福利之前也簡單介紹一下入籍政策,這個政策是目前現行的,執政黨四年大選輪換,這種政策還會再調整,所以,到時候大家還是以最新資料為主。獲取丹麥身份有兩種,一種是大家理解的綠卡,就是保留中國國籍,在丹麥可以永久居留,簡稱永居;第二種是放棄中國國籍在國內銷戶,成為丹麥國籍。永居的條件最通常的是在丹麥有連續五年的工作簽證以及交稅,並且通過丹麥語初級考試,初級考試很簡單不談,福利裡面會談到丹麥語免費學的詳細情況,在丹麥獲取工作簽證不是簡單的事兒,一般需要工作的稅前年薪大約在40萬克朗,這個數基本是全丹麥的人均稅前年收入,和丹麥人一樣的標準交稅,一分錢不少的交滿5年才行,另外如果是在這裡念了碩士的有政策是碩士畢業後工作三年可以申請永居,讀書的兩年也算在裡面的。永居和國籍的區別主要在於永居只有自治市政府的選舉權,沒有國家大選時候的選舉權,說的直白點,就是拿了國籍才能當進國會。獲取國籍需要在獲得永居的情況下額外再多兩年的工作交稅記錄以及通過高級丹麥語考試。特殊的方式獲取身份的我暫時不太知道,比如政治避難之類。

那就說說實實在在的好處吧



孩子補助,俗稱奶粉錢。如果在這邊帶孩子的,未滿十八歲在kommune的辦事大廳登記到之後會收到信,只需要登記媽媽的賬號,每三個月就可以收到這筆錢,雖然是一點點錢,也是錢哦。這個錢是和孩子年齡段有關,越大錢越少,我所知道的信息是3歲以內的大約4500克朗三個月,我孩子6歲,三個月3000克朗出頭,這個政策也是修改過的,需要那工簽的媽媽或爸爸來丹麥滿6個月以後才有這個錢。
孩子的教育 這個我有必要在這裡一次說清楚,以後再有什麼「教育免費」「讀書免費」的言論帖子我就把我的這個回答的鏈接往那裡直接砸!先說學前教育,託兒所和幼兒園。公立的託兒所和幼兒園都是受kommune管轄的,所以繳費的賬單也是歸kommune出,校長老師只負責教孩子,不負責費用,你問,可能問kommune解釋的更全面一些。一般情況託兒所和幼兒園都是早七點晚五點,配合了家長的上下班時間,有的包吃的,很多不包,也沒有加熱的微波爐,所以孩子要習慣吃冷的三明治沙拉之類的。不管是託兒所還是幼兒園幼師都不會給孩子喂飯的。託兒所比幼兒園貴,主要原因是一個幼師配比的孩子託兒所的比幼兒園少。託兒所是1-3歲,幼兒園是3-6歲,不過有的託兒所可以10個月入托,如果家裡實在沒人帶孩子。每個kommune的費用略有差異,我以我住的地方為例,託兒所帶吃的一個月3800克朗,(注意,我說的費用都是政府已經補助過後的,自己承擔的部分)包含了10點鐘左右的水果牛奶,11點左右的午飯,下午2-3點左右的小食以及尿不濕。午飯一般都是熱的,主要是有些託兒所幼兒園有食堂,有些沒有食堂只是簡單的家用廚房配了洗碗機之類不具備做集體午餐的條件和人力。不帶吃的託兒所要便宜幾百塊具體多少沒聽到過。而幼兒園的費用就少一些,帶吃的是2200克朗,不帶吃的是1700克朗。一般情況孩子沒有集中午睡的時間,如果是託兒所的有的孩子困了會有地方午睡,幼兒園都不午睡。所以這裡的孩子一般從小到上小學都是晚上7-8點睡覺,早上6點半到7點起床的作息時間,一來是沒有午休,二來是在學校裡面玩的累,體力消耗比較大。至於教什麼,和國內不太一樣的是沒有算術,沒有語文,其他學的挺多的,剪紙畫畫手工過節裝扮小飾品,廚藝做餅乾麵包批薩之類,到農場認識小動物,到附近公園遠足。。。。大多是認識這個社會世界啟蒙教育。kommune也會有一些興趣班的開設在各個社區圖書館活動中心游泳館之類,在網站報名繳費就行,價格不貴,真心不貴。就是家長經濟條件好一點車接車送會方便一點。說完公立的提一下私立的,私立的學前一般都是國際英語的。我兒子上的那個不太靈,感覺像民辦的,要排隊,排到了校長會郵件通知家長,報名費是13000克朗,入學後繳納中途退學不退還。我兒子這個離家裡近價格算最便宜的,早上八點半到下午三點半,小班是1歲半起到3歲4500克朗一個月,大班是3-6歲3200克朗一個月,不包吃的,沒有牛奶也沒有水果,都要自己帶,有冰箱,有微波爐加熱。後面學校又建議統一做午飯,我們又一個月多交600塊錢,這樣一個月就是3800克朗。離我家5公里遠的還有兩家國際幼兒園,除了報名費10000克朗以外,小班是9800克朗一個月,大班是7900一個月,雖然kommune有補助,補助後都需要4000克朗以上,並且不包含中飯的。國際幼兒園說的挺好聽,其實就是一個院子比較大的house,院子裡面放了滑滑梯有沙坑等一些簡單玩的和一些花花草草。不是正兒八經的學校。丹麥語的還稍微看起來強一點點,不過接孩子的時候孩子一般都是像從泥坑裡面撈出來的一樣,除非是下很大的雨他們才呆在室內。再說小學初中,丹麥義務教育的叫公立學校從0年級到9年紀,初中小學在一起的。到了孩子入學年齡的時候kommune會給家裡寄信,請家長在規定時間內填寫三個志願學校,家長可以自己去參加學校的在kommune規定時間的類似展台諮詢細節。等學校錄取後就會發信到家裡什麼時候開學,在開學前,還有集體家長會,告訴家長準備一些什麼介紹學校的情況。公立學校是8-14點,是教學時段,這個時段是免費的,包括書本,練習冊。另外學校每個年級還有Freetime centre,就是非教學時段的自由活動,老師在這個時段會負責學生的安全。這個時段是收費的,自由報名,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一個月1700克朗。這個時段學生每天都有小食,大約在兩點半左右,比如一塊抹黃油帶火腿片的麵包,一杯酸奶泡小餅乾,夏天可能是冰棒,冬天可能是聖誕節的傳統甜品之類。學校一般都不帶中飯,水果小食酸奶和中飯都是孩子自己早上帶着去。還是那句話,學校如果有條件有集體食堂的廚房,就會帶中飯的。一般學校都沒有我們想像的操場跑道,但是戶外活動區域是按高中低年級劃分的,各有特色。如果是國際的小學,基本排隊需要兩三年,如果有志向給孩子上國際小學的得早早去上那個waiting list。上一下2000克朗。。。交錢後再排隊。國際小學一般學費是1800-2500克朗一個月,下午2點下課以後的興趣班還需要800-1000塊一個月的費用。除此以外,哥本哈根國際學校簡稱CIS,這個學校的學費是一年10萬克朗的樣子,從外面看感覺挺象個學校的,就是一般是家裡特別有錢的或是爹媽公司福利可以報銷學費的孩子進去讀的。
部分工科專業畢業的碩士在就業時可以享受一定的補助 我在語言學校讀書的時候有遇到一個中國同學,她和我同齡,不過她是在國內讀的本科,計算機專業的,工作幾年之後來丹麥的DTU丹麥科技大學自費讀了一個計算機的碩士,14年畢業後她沒有馬上找到工作,可以到job center註冊登記,在畢業後的一年裡繼續補發在丹麥的簽證,並且可以領取一個月1萬克朗的補助,但為了防止有學生回國工作還在同時領取補助,要求每三個月去job center面談一次,每一段時間還要去網站登錄一下,去年年底這個同學在補助即將到期之時她拿了華為的offer,不過我早先就問她了,她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她也會回國找工作的,果然,和我同齡之人,畢竟看問題沒那麼狹窄和思想包袱,何況她還在丹麥交了男朋友是在讀博士。。。。
免費的丹麥語學習 對於來丹麥有3個月以上居留許可的外籍人士都可以到就近的語言學校報名學習丹麥語。我剛剛來的時候說是免費的年限是從報名開學算起三年,最近好像聽說這個年限又改成五年了,總之,很多政策都是會變的,這個學費是政府支付的。在語言學校報名之時會先安排一個面試,大致了解一下你的學歷背景,課程是分3個教育等級,每個教育等級都有6個學期。每個教育等級學完了就有對應的結業考試,簡稱PD1 PD2 PD3。就目前的政策是,申請永居需要通過PD1,申請國籍需要通過PD3。教育等級1是一般給沒有教育經歷的,簡單說就是文盲,(別覺得不可能,很多難民啥的,確實沒有受過教育)教育等級2是一般給受沒有學位的教育經歷的,教育等級3一般是給受高等教育有學歷有學位的,如果從教育等級3開始上,如果覺得困難還可以下降難度,但如果從教育等級2開始想提升難度到3就不行了。在教育等級3中,有6個學期,5個學期上完了就可以參加結業考試,就是上面說的PD3,這種結業考試每年就辦兩次,考試都是分筆試和口試的,第一次考試的費用是政府出的,如果想考第二次,報名費需要四位數左右。在第5個學期學期末考試,成績優異才能進入到學期6,學期6是專門給打算在丹麥繼續受教育的人準備的,很多人不打算讀書,學期6就不讀了,直接去備考PD3。也就是說,其實,在這裡學習的免費的丹麥語,也就是學個基本,若想達到和丹麥人深度交流,這個還是要靠自己平時多和丹麥人說,和學英語是一個道理。我上了好幾個班,因為我總是家裡的原因delay,而和我同班的美國同學,德國同學等,她們一方面嫁了丹麥人,有語言環境,二來也有母語相近相似的優勢,所以很多同學會在自己學的差不多的情況下提前考試,如果有學在前面的班級有考試了,她們參加通過了就直接到前面的班級繼續下一個學期上課。而我就拖拖拉拉,所以學的也一般,我先生更是因為在這裡工作的不確定性,他也沒學,如果他想長期留在這裡了再學也來得及,不然一個星期三天晚上都要去上課,估計他也累死了。
其他的補助 這個和稅收有關,如果已經獲取國籍的丹麥人,交稅低了政府會減少孩子幼兒園託兒所的費用,我還遇到過0費用的,交通補貼是說居住地點距離上班地點超過一定的距離會在年度的算稅中給一些補貼,如果是貸款買房,利息是可以抵稅
時隔三年沒有更新主要是工作和生二胎沒有時間上來編輯,等我有時間再繼續吧,畢竟了解的更多也有更多的變化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0
作者:Gavina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125648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南丹麥大學的交換生來丹麥生活,回答下這個問題。丹麥是個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口500多萬,北京人口2000多萬,可以對比一下。下面從各個角度談一談丹麥。


政治:

之前有乎友說過,北歐是一個被光環所籠罩的地區,除了極光之外,它們的富裕、平等、設計、幸福感總是被世界各國的人們津津樂道。在烏托邦式的北歐里,丹麥則有着最為傑出的模式:丹麥有免費的醫療和高等教育,大學生每月都有國家補貼;丹麥人平均每周工作37個小時,每年有五周帶薪假期;丹麥人失業之後的兩年內都拿90%的工資;丹麥貧困人口全球最低;丹麥的貧富差距很小。

在福布斯雜誌最排名中,丹麥多次被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丹麥是典型的「三高國家」——高收入、高稅收、高福利,所得稅率高達50-70%,這些稅收被大多應用在社會福利與教育上。丹麥人的確很幸福,也很會享受生活。

丹麥大多數人信基督教的,教堂到處都有,教會活動經常有,我們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個教堂,每小時準點敲鐘。而且你會發現,丹麥人很愛國也很有信仰,因為不管是建築物還是車牌還是各種禮品小玩具,都能看到國旗或者十字架的樣式,這裡的學生告訴我丹麥人每逢生日都會夾個丹麥的小國旗在自己的頭髮或耳朵上。


(每周五丹麥政府門前都有音樂系學生來這裡演唱,這是他們的課業要求)


人物:

丹麥是個偏保守的國家,這一點跟德國很像。但是相比德國人,丹麥人給人的感覺要更高冷一些,性格相對來說比較內向,不會特別的熱情,但也是挺友好的。大多數丹麥人都是不苟言笑,他們不太喜歡跟別人聊天,但是不妨礙他們禮貌性的微笑和回答。路上如果跟別人對視了,大家都會對你微笑感覺很友好,但是想要關係走近卻很難。就算前一天還跟你有說有笑,第二天就又變回冷酷臉。

如果按中國人的想法思維來看,丹麥人是過的比較無聊和單調,但是在我這個外人看起來至少他們面部表情沒有太多的抱怨,他們是那種很容易笑起來很自然的人,這一點是讓我挺羨慕的。


旅遊:

在丹麥沒有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高樓大廈或者像廣州小蠻腰高几百米的建築,他們的建築多是在4樓以下。整個國家擁有眾多的古典建築、教堂、雕像和畫像,包括皇室成員居住的阿美琳堡宮

、議會所在地克里斯蒂安堡宮、腓特烈大教堂、海的女兒小美人魚雕像、新港、安徒生童話的發源地歐登塞

、藝術中心奧胡斯、樂高天地比隆等。我覺得整個哥本哈根城市就是一座藝術品,儼然就是丹麥的一張名片,完美地詮釋了丹麥的歷史與文化。


(攝於奧胡斯藝術博物館,最出名的就是這個男孩)


(攝于丹麥比隆的樂高天地LEGO HOUSE)


物價:

丹麥的物價是歐盟國家中最高的,丹麥的人均收入排在全球前列。其實北歐國家中,挪威的物價比丹麥還高,但是挪威不屬於歐盟。

歐洲的交通及其貴,不管公交、打車、地鐵還是火車。公交車3站就要22克朗(人民幣:克朗=1:1.1),1.5小時火車360克朗,幾站地鐵就要30多克朗,學校食堂一頓午飯少少也要40克朗,7-11的熱狗25克朗,香蕉6克朗一根。丹麥的蔬菜很貴,10克朗一顆小小的青菜,蔬菜和肉食一樣貴,所以學校食堂飯菜是稱重計費的。

淘寶,亞馬遜之類的網購在丹麥是沒有的,要網購就上隔壁國家(如法國、英國等)的亞馬遜買然後寄過來,4、5天算快的了。深嘆國內網購和物流是多麼發達!不過丹麥到處都有中小型超市,Netto、Fotex等經常打折,他們的超市也是提倡自帶購物袋,不然購買一個購物袋也要4克朗,而且丹麥是自助結賬,沒有收銀員。

周一到周四,下午4點就下班,所以學校食堂不提供晚餐,大家都回家團聚吃飯,周五下午兩點就見不到人上班了。。。人家要去喝酒啊!幾乎在每個大學都有小黑屋(小酒吧,如下圖),一到周五下午學生們就去喝酒。周六日,尤其周日關店是傳統,真不知道丹麥廣大人民吃啥長大的。這工作時間和放鬆程度大概也是丹麥人那麼幸福的原因之一吧。


(學校里的小酒吧)


環境:

丹麥沒有夏天,只有2個季節,一個是冬季,一個是大約在冬季。冬天由於緯度高,日照時間非常短,人容易抑鬱。夏天日照時間非常長,很多人又因此睡眠不足,而且能穿T恤的日子沒幾天。個人覺得,丹麥人的這種性格跟氣候關係很大,一周5天都是颳風下下雨,但路上的行人都不打傘,其後不會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即便如此,丹麥人對自己國家的自豪感還是很強的,丹麥人經常跟外國人誇丹麥的農產品多麼綠色安全,丹麥的水多麼好(自來水直接當水喝),社會治安多麼安全(大半夜一個人走在街道都不用怕,不會有坑人范大法的事情發生),諸如此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不說,只要是能買到的東西大可放心使用以及食用。

而且他們喜歡健身喜歡跑步(歐洲人的身材比中國人真是好太多了),健身房2公里內幾乎都有一個,一年四季也都可以在路上看到有人跑步,男女老少都有。而且他們的素質很高,比如urben gym就沒有工作人員,但每個角落卻都有一卷超大的粗紙,每個人都會在他用完健身設備之後用紙巾擦掉設備上的汗水,省去了請清潔工的成本。

(整個丹麥都是矮樓房)


教育

丹麥從小學到大學的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他們的孩子基本到了18歲就不依賴父母,離開家庭自己出去打工做兼職,而且丹麥政府每個月會給年滿18歲的發7000克朗的社會福利,相當於8000多人民幣。丹麥很多妹子都長得很漂亮,但很多妹子都抽煙,丹麥孩子也比中國的要早熟,其實不止丹麥,歐美的孩子普遍都比中國要早熟。

他們的高等教育在全世界也是領先的,有綜合實力常年位居北歐之首且有着500多年悠久歷史的哥本哈根大學、歐洲頂尖工科大學——丹麥科技大學、歐洲最優秀的商學院之一——哥本哈根商學院以及奧爾胡斯大學、奧爾堡大學、南丹麥大學等。

語言方面,丹麥官方語言為丹麥語,但是在北歐英語普及率都非常高,日常生活跟丹麥人用英語交流問題不大。相比之下,在法國你不會法語或在德國你不會德語,就特別不方便。


(南丹麥大學教學樓)

這個國家歷史上沒有過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或自然災害,丹麥人有着幾乎同樣的背景和價值觀,所以衡量社會矛盾的維度就少,評價標準相對單一,加上貧富差距少,人們不會互相攀比,這點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我覺得這是一個這是一個相對封閉和保守的北歐小國,他們確實非常幸福,但是這絕對不是天堂,我不喜歡待在「comfortable zone」這樣的一個環境里。我依然是個中國人,依然保留着中國人的喜怒和哀樂,只是丹麥的這種感受可以讓我受益良多。丹麥的這種幸福其實並不屬於詩與遠方,反而是易於理解並觸手可得的。需要的只是慢下腳步,心態放平和點,只要不是一個勁地以己之長較人之短,我們也能過得挺舒服。默誦丹麥人的信條:幸福屬於自己,不需用別人的幸福衡量。


(攝於住的地方門前,一對互相攙扶的老人)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0

Yining Zhao:


鑒於對這個問題的所有回答都不太滿意,我決定自己寫一篇。

2008年大三的時候,我成為了一名交換生,交換到了丹麥哥本哈根,開始了半年的留學生活,這半年,不敢說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但至少把丹麥這個名字深深地刻在了腦子裡。

直到今天,看到電視里有時會出現的丹麥鏡頭,還是會心裡激動一下。



物價

所有拋開當地收入談物價貴的,都是在耍流氓。丹麥的物價高嗎?對靠着父母在中國掙微薄工資的留學生來說,相當高。但是對在丹麥掙工資在丹麥花的丹麥人來說,不算很高。吃個飯人均200-300人民幣,對中國人來說比較昂貴,但對丹麥人來說如同家常便飯。更何況,很多國際大品牌比如HM在北歐國家賣衣服賣得相對便宜,淘貨價甚至比國內還要低一些。




吃喝

我是個小吃貨,從小就喜歡吃各種地方的美食。丹麥人感覺一天只吃一頓熱乎飯,就是晚飯。早上起來牛奶麥片,中午一個簡單的三明治或者街上買個熱狗,晚上終於要開伙做飯啦!做什麼呢?當然不是米飯炒菜。主食常常是麵包,肉菜以烤肉或者漢堡排為主,素菜蔬菜沙拉很常見,今天時間少就煮個意大利麵或者超市裡買個速食披薩,放烤箱裡一會兒就烤好了,色香味談不上多好,但是吃飽肚子是沒什麼問題的。

中國人不習慣中午吃冷冷的三明治,於是留學生們常常聚在一起帶飯熱飯吃,也造成了中國留學生比較抱團的現象。中國人哪裡找?微波爐旁邊找。


醫療

來丹麥一個月後趕上住宿家庭流感,病倒了。在丹麥,人人都有免費醫療,包括留學生,只不過我沒有醫保卡需要憑票報銷。我提前挑選了一位診所的醫生,預約了個時間去看病。到了那裡,高大帥的醫生大叔就已經在等我了,只有我一個人,沒人排隊,也不用挂號。進門先交診療費,很貴,不過可以報銷啦!回到學校拿着發票直接報銷,連手續都不用走。

流感按照西醫來說是不給藥的,所以我雖然病得很厲害還是被醫生告誡了「多喝水」「多休息」什麼的。

在國外生病很痛苦的,因為比平時更想家了。


交通

上面這個是我每天都要坐的公交車啦,基本上看準了下面的時刻表,然後掐準時間到就行,所有公交車都是那種一側會輕輕下降的車,方便老人和孩子以及推嬰兒車的父母們上下車。我已經回國這麼多年了至今在北京也沒看到能推嬰兒車上下車的公交車。

地鐵都是無人駕駛的,也不用刷卡,買票進去以後上車,有人會不定時來抽查票,這按說為逃票提供了不少便利啊,中國留學生也確實有人逃票的,地鐵票太貴了。

哥本哈根被劃分為很多個區,我辦的公交卡只能在我家和學校的特定的幾個區通行,還比較便宜,想去別的區?騎車或者買票。

說到騎車想多說兩句,大家看上面那張圖機動車道、單車道和行人道很明顯的有區分,我有一次在單車道上大搖大擺地走路被後面騎車的人批評了,說我佔用車道。在國內沒發生過這種事兒呢。





教育

從嬰兒到搖籃,全民免費教育,這句話不是空話,至少在丹麥不是。大學生每月還會有一定程度的補貼,交換生沒有。免費教育甚至包括成人教育,無論你成人了以後是想學畫畫還是舞蹈,政府都支持你!外國人來到丹麥,有免費的丹麥語課程,話說丹麥語真是難學啊,發音怪怪的。




住房

大部分丹麥人都住在小房子里,有個小花園,像童話世界裡一樣。生的孩子多了房子就有點住不下,於是買材料自己擴建。當然住這樣的房子也有些煩惱,人力成本高什麼都得自己干,買菜做飯收拾除草澆花帶孩子,我見到的丹麥媽媽都非常能幹,每天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條。洗碗機、乾衣機這些國內不大常見的生活必需品在丹麥很常見。



佔小便宜

為什麼這塊要單獨拿出來說呢?因為在丹麥這麼一個國家,你要想佔小便宜,實在是太容易了。想喝咖啡嗎?銀行有免費的咖啡飲料機,你進去不用辦手續就可以喝,不愛喝咖啡的熱巧也提供。想讀免費報紙嗎?地鐵里隨處都是最新的小報,只不過新聞都是豆腐塊大小啦。留學生想省下一頓晚餐錢?沒問題,講座一般都有三明治供應,拿一個就能走。想買免費蔬菜嗎?鄉下的農家門口常常放一些蔬菜和一個裝錢的籃子,拿蔬菜放錢無人看管……在這種社會,當佔小便宜變得易如反掌的時候,大部分人們卻選擇遵守規則。為什麼?因為收入這麼高,福利這麼好,占這麼點小便宜很丟臉啊。





溫暖

丹麥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 當公共汽車輕輕地在停靠時將右半車身下降到與地面更近,以方便人們和推着嬰兒車的婦女上下車,我覺得很溫暖。 當在地鐵里隨手拿起一份免費報紙,我覺得很溫暖。 當銀行里可以輕易地找到咖啡機和巧克力機,免費的明信片和雜誌,舒適的小衛生間,我覺得很溫暖。 當看病不用付錢,甚至很少有人排隊,我覺得很溫暖。 當在學校里可以輕易地找到微波爐熱飯和塑料刀叉,可以在不要錢的計算機室待上一下午,我覺得很溫暖。 當街上要拐彎的車輛主動停下讓人行道上的人先走,我覺得很溫暖。 當學校即使是行政處的老師也能給我一個大大的笑臉,我覺得很溫暖。 當我迷路時除草的老爺爺開着除草機送我到目的地,我覺得很溫暖。 當我郊遊口渴時旁邊房子里的阿姨不但給了水還塞了塊巧克力時,我覺得很溫暖。

當我的住家媽媽待我如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在我傷心的時候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在我無聊的時候陪我聊天,在我學習的時候喊我吃剛烤好的蛋糕,在我快要遲到時開車送我,我覺得很溫暖。我知道他們每月只有三千人民幣補助,我知道這些不是他們的義務,但我的住家媽媽說:她想證明,丹麥人是很友善的。有哪個中國家庭會真的這樣做,把一個本莫不相識的外國留學生很快接納成家庭成員,而且,用最真誠的心對她。

以此文,給我愛的丹麥。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4
作者:午後長虹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9218798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留學了兩年,在丹麥國家醫院工作了半年,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體驗!

高福利社會

班級有個丹麥本地人,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在本科畢業後結婚生子,之後又開始自己的研究生學習,真實做到家庭學習兩不誤。後來才了解到北歐國家的高福利使得女性可以生完孩子後不用過於操勞家庭事務。畢竟醫療免費,去醫院檢查只要帶黃卡(醫療健康卡)就可以做各種檢查而不用排隊。除此之外,男性還有一年左右產假,雙方在此期間都可以每個月領到4000kr左右的津貼。如果讀書的話,就可以每個月領到政府的SU grant, 相當於每個月給你5000kr的生活費用來學習。


丹麥有多安全呢,爸媽進去餐館吃飯/在超市買菜,自家的小朋友就隨手停在外面。彷彿是充話費送的小孩(不)

之後在圖書館自習的時候認識了一個移民到丹麥的亞裔小姐姐,看起來很年輕的樣子,後面一問才知道她也是個媽媽,生完小孩接着在醫學院讀口腔研究生。不得不感嘆北歐的社會福利真的是好,這種制度讓女性多了很多自由和選擇,生孩子不再是女性職業和人生髮展的羈絆。


學院出資,學生組織的聖誕party


住宿方面

KU的housing foundation(hf) 會給學生提供一年的住宿時間,第二年就不得不自己去外面租房子。HF的宿舍有很多種,最經典的是「土樓」,一個月5000KR左右,也有相對土豪的base camp,一個月7000-9000, 當然也有很經濟實用的類似國內給老外住的雙人宿舍Tasingagede, 一個月2000左右。

」土樓「(朋友圈盜圖)

Tas的shared room

後面我在s.dk上面排到了宿舍,位置就在北校區,跟另外9個丹麥/挪威學生公用廚房,自己有單獨的房間和洗手間浴室。因為政府有補貼,宿舍一個月租金3k克朗不到。跟丹麥人一起住了快一年半,逐漸從陌生人變成無話不說的好朋友。他們邀請我一起過復活節和聖誕節, 吃julefrokost(聖誕晚餐)。丹麥聖誕晚餐基本是:黑麵包上面放雞蛋和烤培根之類的,還有烤豬排,鴨肉, 馬鈴薯泥澆醬,米布丁。


但是我對黑麵包確實欣賞不來哈哈哈哈哈

我邀請他們一起過中國節日,春節一起包餃子,端午節包粽子。舍友們表示粽子太好吃了哈哈!


跟丹麥和挪威舍友一起包粽子



我和烏克蘭同學一起逛國家博物館Embrace the diversity 文化不同且包容

不知道別的專業別的學院是什麼樣的,但是至少我們班是非常國際且多元的,只有兩個純丹麥人,其他都是各個國家或者混血,基本一個人來自一個國家。Housing foundation安排的學生公寓樓,也基本都是各個國家的本科或者碩士生,每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文化碰撞。


被瑞典同學邀請去她家過萬聖節,我穿了旗袍,扮演民國時期上海人嘻嘻

經常一起group study的瑞典小姐姐, 喜歡整理電子版的筆記,每個課程結束後都會在小組裡面分享她按照topic分類的筆記,除了ppt上面的key note 和圖解,還有讀的相關論文總結,以及老師上課講的擴展性知識,妥妥的大學霸。到了第二年我才知道,她原來是在瑞典體校練了羽毛球了8年,在她的年齡組裡她在瑞典排名前5,基本快屬於國家隊水平,後面因傷退役。回去接着讀書且順利考上了隆德大學醫學院的biomedicine。這種人生軌跡大概是我從未想像過的,高智商又努力的運動員,除了震撼以外,還有無語言表的敬佩。


芬蘭小姐姐高中是在挪威讀的,校足球隊隊員,本科讀的海洋生物學,但是比較喜歡免疫學於是來了KU。原本以為歐洲人周末都是用來休息的,沒想到她除了每天都去學校學習,周六也是在圖書館或者Panum整理筆記,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效率異常地高。基本每天都在跟她約學習,哪裡不懂的問她,90%她都能回答上來。有次跟她在吐槽我自己,只會講英語和中文,大多數歐洲人都會講好多門語言。會講芬蘭語、挪威語、瑞典語和英語的她回了句:"你會中文就已經非常牛逼了,這可是世界上最多人講的語言。Personally, I think Finnish is the most useless language:) " 厲害卻不自誇,也不去貶低別人,跟高情商的人相處實在太舒服了。


有一次安排到的室友是個175+的英國人,平時喜歡畫大濃妝,看起來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熟了以後才發現非常地可愛且很好相處。她搬進來的時候剛好因為冠狀病毒丹麥封城了,於是我和她有了很多的時間溝通。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知道她是被單親媽媽獨自養大的。知道她原本是在倫敦的很負盛名的舞蹈學校練芭蕾舞,朝着成為職業芭蕾舞舞者的目標奮鬥。但是因為舞蹈學校的環境過於壓抑,只有打敗同級舞者才能有最好的登台演出機會。她們整個舞蹈學校都是屬於勾心鬥角的氛圍,不可能交到真正朋友。知道她從舞蹈學校退學後考取了曼徹斯特大學

的政治學, 知道她現在在丹麥交換期間順便在WOLT兼職,因為了解到wolt給員工的合同裡面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就聯繫了工會,聯繫上了法律人士,聯合了wolt打工人進行示威遊行,最後還被丹麥DR電視台報道,成功讓wolt改了合同,給員工提供了各種保險。還知道她交換結束回英國後, 又組織了曼徹斯特大學的學生示威抗議,成功讓學校退回疫情期間部分宿舍費用。


花市

同一個apartment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的小姐姐,看起來其貌不揚的樣子,但是是個同時拿到了法學和臨床錄取的人,權衡之下因為更喜歡法學只好放棄了臨床。

我做student job的實驗室,有個本科原本學中文的丹麥小姐姐,讀了兩年覺得中文太難就放棄了,重新在KU開始讀更喜歡的生物本科。2021年9月左右生物碩士畢業,之後打算去當一年滑雪教練放鬆一下,回來再接着讀生物博士。前幾天剛跟我說她已經拿到奧地利的滑雪教練offer了!


菲徳列堡Frederisberg

還認識有個來自立陶宛讀medicine的小姐姐,讀醫之前是個飛行員,過於帥氣了!

上丹麥語課認識的一個中東小姐姐,每次上課都裹着頭巾,畫著淡妝。她來自黎巴嫩,一個無法操控自己命運的國家。但是她成功來到了丹麥哥本哈根讀書,成功地操控了自己的命運。只是2020年貝魯特爆炸事故中,有她認識的親人和朋友。


........

在國內小城市呆久了,以為世界就是那樣的。殊不知世界比自己想像的要精彩且不同很多。人生軌道前後也可以是一路向前,也可以突然改變方向,似乎沒有什麼是可以限制住未來的方向。



講講在學校以外的事情和經歷吧~

HYGGE 與 漫長的冬夜

丹麥經常位於世界上最幸福國家的榜首,除了人均收入高,貧富差距小,還有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在新生入學的intro-week學院就教了我們一個丹麥語:hygge。發音和「胡歌」差不多,意思是舒適的,令人身心愉悅的。



作為北歐國家,丹麥的日照時間真的是很短,早上8點多天亮了,下午3點多就天黑了。注意是天亮,不是出太陽。陽光在北歐國家可謂是個奢侈品,很多人都不得不吃維生素D來抗抑鬱和倦意。大家都說丹麥有長達半年的冬季,而那一句「Winter is coming"也並不是危言聳聽的,這意味着,大部分時間丹麥人是活在黑夜裡。


除了維生素D,風衣雨衣雨褲和雨鞋也是冬天生活必備。妖風天伴隨着呼嘯的雨,打傘幾乎是不可能的,基本幾個小時內必夭折。無數次的慘痛經歷告訴我,只穿長雨衣從宿舍騎車到學校,鞋子和褲子必定都會濕透。有些後悔沒從國內帶雨褲過來。當初還覺得雨褲這東西有點傻來着……

幸運的話,還可能遇上冰雹,多經歷幾次,離練成鐵頭功這個夢想就不遠了。


也容易偶遇彩虹——「彩雲易散琉璃碎」

丹麥作為最南的北歐國家,就像蘇州作為江蘇省最南的城市,和雪都沒什麼緣分。丹麥南部有德國,瑞士,冬天會時不時下個雪,丹麥北部的芬蘭,瑞典,挪威,冬天基本都淹沒在雪裡。只有丹麥,孤零零的倔強着,就是不下雪。最多也是傲嬌的意思一下,下個雨夾雪。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有人在馬路上撐着雪橇在馬路上練習滑「雪」的迷惑行為。為數不多的好處是,冬天基本維持在0-5度,不會過分低溫。



12月份 下午4點的北校區圖書館

冬天從宿舍窗戶向外探望,路上寂寥無人,風呼嘯着,馬路上的落葉 和落花 被路過的單車卷積起到空中,又被大風摔到無垠的遠處,清冷又寂靜。也許有人會感覺到inner peace,但對於不擅長和自己相處的人,也許更多的是孤獨感,甚至有些悲涼。

有時候真是想念國內的熱鬧和煙火氣。

儘管冬天很長,丹麥人總會想出一些辦法來製造快樂,於是10月份就有聖誕主題的櫥窗,11月份就有聖誕集市和聖誕點燈活動。夜晚走在路上,隨處可見各種聖誕小綵燈,長夜漫漫中有了萬家燈火的暖意。



11月持續到12月的聖誕集市


童話王國

丹麥的夏天和冬天都美得像是童話


作為島國,哥本哈根騎單車很容易不小心就騎到了海邊,丹麥夏天簡直度假勝地,不會很熱,靜謐得像是世外桃源。


夏天有綿長的陽光


北歐五月份,晚上9點鐘


夏季是無盡的與陽光相伴的生活,晚上11點多太陽下山,三四點天就亮了。這就是為什麼一到夏季,經常有各式各樣的音樂節和活動,到處都瀰漫著酒精的氣味,馬路上地鐵上公交車上隨處可見醉酒的人。


宛若油畫的夏天

坐在屋頂看歐冠的丹麥球迷

冬天則是漫長的黑夜和11月就開始的聖誕季,目光所及之初都是暖色系的燈光,整個城市像是一首溫情的詩,除卻白晝的喧鬧,有着夜晚潛伏後的寂靜。



聖誕熱紅酒是過節必備

聖誕季的新港

購物步行街 ——斯楚格街 Strøget

篝火與聖誕樹


偶爾能看到極光

無處不在的城堡, 離市區最近的是羅森堡


Rosenberg

高冷的北歐人?

在女性平均身高167,男性平均身高180的北歐國家生活,很容易產生進到了童話裡面的巨人國世界。要做好在地鐵拉不到上面的橫欄,照鏡子只能踮起腳尖的準備。


街頭拍到的丹麥小哥

想起有次跟某教授站着聊天,聊了快半小時後脖子疼的難受,畢竟教授有2米高,全程都要仰着頭跟他說話。


走街 Strøget——隨處可見超模一樣身材的北歐小姐姐

剛到丹麥的第一個月,去藥店買東西的時候,看到有個老婦人站在牆角,收銀台還有個年輕男性在買單,他們之間間隔了5米。想當然地以為,老婦人還在購物中,於是站到了那位年輕男性後面一米左右排隊。等我買完單,那位老婦人走上前去付款。要出門的時候看到另一個人站到了原來老婦人等待的地方排隊......才反應過來,原來北歐人間隔5米的排隊習慣真的不是網上的段子。。。

2020年5月底,Quarantine隔離期結束,人們從官方的兩三米間隔的要求恢復到正常的5米距離(笑)

雖然說大部分北歐人都比較內向,不擅長搭訕和社交,喜歡跟陌生人保持2-5米的距離,但是大部分人其實都挺有禮貌挺樂於助人的。

芬蘭人:「冠狀病毒隔離規定也太不瘋狂了,我們居然要間隔2米!」 」對啊,為什麼要我們要站得比平時還近?「

第一天初來乍到哥本哈根的時候,要坐地鐵再轉小火車,對於奇怪的交通系統有些迷惑,就在地鐵上問了個丹麥人怎麼換乘,結果他怕我忘記,在地鐵上前前後後跟我解釋了三遍,在不順路的情況下,換乘小火車的時候還幫我把行李搬到了候車區才離開。


小組作業到維也納小姐姐家吃brunch

丹麥相反方向的小火車的站台在不同地方,同個站台同個名字不同顏色的火車也會開往不同地方。因為聽說有同學坐錯到瑞典,還有人坐錯到德國的故事,導致我每次坐火車都很謹慎。來這裡的第三個月是我第三次坐火車,怕出錯就在車上問了一個小姐姐中央火車站是不是坐這輛車,她微笑地說:是的,再過4站就到了。坐了兩站後,上車的人多了起來,那位小姐姐探出頭來看我還在不在。等到站後,她又在人群中探出頭來跟我示意點頭,瞬間覺得很是溫暖。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data-original-token="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r.jpg?source=1def8aca"/>

安徒生童話里的美人魚

2019年11月初,去找家庭醫生看病的時候,我又迷路了(對的,是個路痴233)。就問了路邊一個四十多歲的阿姨,結果她英語不太好,用丹麥語跟我講了半天,我也沒聽懂。後面乾脆領我走到了診所門口。由於丹麥的家庭醫生經常在居民樓裡面,也沒有牌子啥的,是有些不好找,她帶着我兜兜轉轉找了好久才找到。跟她說了謝謝後,她滿意地離開了。我站在門口按了門鈴五六分鐘都沒人開門,焦急之際看到她從路邊的車裡出來了,幫我找到了醫生的電話,還打電話諮詢門鈴按不開的情況。她用蹦單詞的方式跟我解釋,醫生搬到另一個診所了,在我手機上幫我谷歌地圖到新的地址,說去這裡就可以了。

大冬天的,被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北歐人是很高,冬季長達半年,最冷到-8°C,但是人心卻很是溫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21" data-original-token="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r.jpg?source=1def8aca"/>

薑餅小人


免費的丹麥語教學

目前的政策是,交2000kr押金,每考過一個module可以選擇接着學習,或者退押金,有點打遊戲通關的感覺,答主考完了module 4 ,可以聽懂周圍的人在講什麼是真的很快樂。

想要在本地工作的話還是推薦學一下當地語言,對於未來找工作很有幫助。即便學習緩慢,但是當地公司知道你在學丹麥語,也會覺得你有在試圖融入這個國家,也相對容易拿offer。


階前梧葉已秋聲

不過答主學丹麥語一方面是覺得生活會相對方便些,至少買菜逛街看得懂,在實驗室也比較方便融入。另一方面也是有點出於興趣愛好,既然可以免費學習另一種語言,何樂不為?看看自己在留學期間能夠怎樣最大化利用好時間和學到東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data-original-token="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r.jpg?source=1def8aca"/>

秋意漸濃

由於丹麥語課堂是小班教學,答主在UC Plus 的公立學校上課,10個人左右一個班,課堂上有很多時間用來練習口語。有次因為我沒聽清錄音,老師還特地重新放了一遍錄音。小班教學的好處莫過於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並且根據學生進行進度調整。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04" data-rawheight="5760" data-original-token="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r.jpg?source=1def8aca"/>

與秋葉的合影

有次在丹麥語k課間跟同學開玩笑說,I am always behind the schedule. 老師估計在旁邊聽到了,等同學走了後跟我說,如果我覺得跟不上進度,可以晚一個月左右再考,他可以之後單獨找個時間讓我測試,畢竟是每個班級老師和學生的口語考試,不是統一考的。大愛Jesper老師!!!


北校區理學樓門口的秋葉




就業機會

同上,如果會講丹麥語當然是加分項,不過不會講也沒關係,很多國際化公司的工作語言都是英語,而且95%的丹麥人英語都很好,溝通完全沒問題。之前瑞士同學來交換還感慨北歐的高度英語普及率,畢竟來自瑞士的德語區、法語區、意大利區之間的人有時候都只會自己那邊語言,英語也講得不怎麼好。


樂高城Legoland

不過要找到好工作還是有些難度,在丹麥大公司,碩士畢業薪資稅前可以達到3~4w kr,盡量去投實習,或者找student job,之後留下來的機率都會高很多。

答主在本校實驗室的student job投了至少五六十個簡歷才中了一個。我們宿舍樓有個在DTU讀data analysis的中國小姐姐也是投了快100個簡歷才找到了一家能源公司的實習(但是薪資真的高啊,170kr/h,慕了!)。知道一個讀computer science 的朋友一直在刷題和投簡歷,後面找到了微軟的實習。


但是北歐也是以高稅收聞名,消費稅25%,工資稅至少36%

還有一個讀animal science的台灣小姐姐,她一直找不到實習,後面寫郵件問一門課的教授,沒想到教授剛好知道有個公司招人,推薦了她過去,秒速拿到了實習。

Novo Nordisk,Leo Pharm,都是生物醫學專業的好去處。

還有很多國際組織,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也都有開放實習項目。

所以努力多投簡歷,多找實習,利用好social network,想留下來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ง •̀_•́)ง


在丹麥學姐家裡吃晚餐 aftenmad<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6" data-rawheight="3362" data-original-token="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r.jpg?source=1def8aca"/>

聖誕麋鹿


2021年底, 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和答辯拿到了滿分!實現了平均績點超過10.6的目標啦。兩年的碩士也算是沒有白耕耘> <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44" data-original-token="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12" data-rawheight="2016" data-original-token="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2"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r.jpg?source=1def8aca"/>

國王花園

提交完論文之後差不多兩個禮拜的時間準備答辯,PPT花了兩天的時間做好,之後每天都在rehearsal,給幾個同班同學講了幾遍,之後又給實驗室的其他Master, Phd講了一遍。(我個人覺得KU和DTU的學生是真的很熱心,我們實驗室的學生大家每個月都會有個student meeting,互相幫助對方的課題,因為11月份我要答辯,於是十個學生大家湊了個時間,專門來聽我畢業答辯的rehearsal,然後從演講內容,ppt製作,到演講速度的控制進行反饋。)最後幾天又給導師和post-doc講了一遍。真正答辯的那天,我演講後sensor (類似考官,一般是其他學校或者其他課題組的教授)提問了快45min, 但是也沒有很緊張。提的問題大部分都是有思考過或者讀過相關的論文,所以也還算順利。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data-original-token="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r.jpg?source=1def8aca"/>

答辯的最後,丹麥導師跟我說:」你剛加入我們實驗室的時候,實驗室大部分人在歐登塞

,在哥哈就只有你和另一個學生,連實驗室離心機和細胞培養箱還是你加入課題組兩個月後才到的。你基本上是從零開始的......「 聽到這些差點淚目,雖然知道每個研究項目都不順利,但是導師一向不push,一直都是很平和地跟我探討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在答辯當天得到他的認可實在是感動 TAT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data-original-token="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r.jpg?source=1def8aca"/>

感恩遇到的每個人~



我的另一篇回答:

在哥本哈根大學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 午後長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08408/answer/919952846


記得給答主點贊贊贊贊 呀!

小紅書賬號:午後長虹

歡迎關注喲~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4

作者:王小武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13210857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別人的童話:從北歐的社會到城市



「我主福帝就曾經做過極大的努力,要把強調真與美轉軌為強調舒適和幸福。大規模生產需要這種轉軌。眾人的幸福能讓輪子穩定地運轉;而真與美不行。而且,當然,只要是群眾掌握了政權,重要的就會是幸福而不是真與美。」

——阿道司·赫胥黎《美麗新世界》



幸福的衡量單位

北歐是一個被光環所籠罩的國家,除了極光之外,它們的富裕、平等、設計、幸福感總是被世界各國的人們津津樂道。在今年的美國大選前夕,由於已經退選的民主黨候選人Bernie Sanders的推崇,北歐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在他描繪的烏托邦式的北歐里,丹麥則有着最為傑出的模式:丹麥有免費的醫療和高等教育,大學生每月都有國家補貼;丹麥人平均每周工作37個小時,每年五周帶薪假期;丹麥人失業之後兩年都拿90%的工資;丹麥貧困人口全球最低;丹麥的貧富差距很小。而且最重要的是,丹麥人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


我想北歐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也許並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這是一種社會制度,用高稅收來換取高福利,只要他們的民眾願意,即便是交百分之百的稅也行。可是北歐社會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高福利的社會制度,這樣的社會制度在很多其他國家就無法行得通。我想北歐的傑出是因為它的幸福感,在一個人人自危的時代,我們對幸福的渴求可能是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質無法再滿足資產階級的慾望,無產階級在全球化的社會中看不到出路。人們似乎只能從外在的需求轉向內心的渴望:幸福。這樣一個簡單的詞,道出許多人對生活的最高嚮往:不需要腰纏萬貫,不需要出人頭地,活着開心最好。在這一點上,北歐無疑是最成功的國家們。


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與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在2016年共同發佈的報告中指出,丹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緊隨其後的是瑞士、冰島、挪威、芬蘭,前五之中北歐佔了四個,前十之中北歐佔了一半。[1]這項報告的評判標準是基於六項主要指標:GDP、預期壽命、社會援助、慷慨、自由和信任。除此之外,還有比重很大的一項是對生活的滿意程度。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一個最幸福的國家,答案自然是沒有的,幸福是無法衡量的。北歐在最近幾年的報告中持續領先,也只是說明了在這幾項指標的基礎上,北歐都做到了世界前列。但是幸福感怎麼去衡量,仍是一個未知數,是GDP的比重更大還是預期壽命的比重更大呢。幸福既沒有單位,也不應該有標準,而這所有的數據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在政治和經濟上的表現是否優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幸福」是綜合國力的體現,而不是個人的主觀意願。


在國家競賽中的排名前列的丹麥,不僅在數據上看來充滿了「幸福」,似乎在人們的印象中也是這樣。一個童話般的社會不應該只是擁有GDP,而應該有是一個宛如仙境般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我問起任何一個人對於丹麥這個國家的印象,大多數人會聯想到彩色的小木屋,美麗的海港,安徒生和美人魚,樂高積木和簡約的設計,總的來說就是一個充滿了美好的王國,到處都是童話般的美景。每一個去過丹麥旅遊的人都會說丹麥是多麼的美麗,即便是短時間在那裡生活的人也會對那裡流連忘返。


丹麥確實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是卻不是大多數人想像的烏托邦。也許是政治立場的需要,也許是旅遊廣告的泛濫,甚至也許只是為了經濟利益,丹麥不僅樂於「被幸福」也試圖將自己打造得更「幸福」。丹麥式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當做幸福的新標準,它對於生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來說,似乎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沒有戰爭,沒有污染,沒有貧窮,沒有壓迫。




烏托邦的國境線

可是在我個人的經歷里,丹麥卻是另一個風景。理論上丹麥應該是一個極為發達和現代化的城市,但是在我剛剛到達丹麥開始留學之時,我是找不到地方住的。不知道是因為丹麥住房短缺,還是因為丹麥人對我這個外國人的不信任,我最終還是住進了一位華人房東的家裡。最初的幾天,我睡在他們家的車庫中,等到房間里上一個租客搬走了之後,我就搬進了他們家的地下室里。


這個地下室在一個小別墅的下面,樓上是房東一家三口的空間。地下室不大,但是被分隔成了七個小房間,每個房間住這一到兩個人,共用廚房和廁所。我在這裡住了不久後,漸漸認識了不同的房客:一個來自福建的裝修工,一個來自湖南的餐館炒鍋廚師,一對中國的夫妻在房東的餐館裡打工,一對來自東歐的兄弟在商業街上做街頭藝人,剩下的人則來來去去,大多是學生或者是打黑工者。


儘管我沒有在那裡久住,但是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丹麥。我想這個世界上哪裡都有窮人,而且很多人比我住的地下室要簡陋幾百倍,但是這樣一個童話世界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跟我的想像中確是大相徑庭的。幾乎沒有什麼丹麥人會住在這種地方,他們有政府的補助,還有廉價的社會住宅可以申請,但是對於連英文都不會的打工者來說,地下室就是他們的唯一選擇。


我並不是想藉此詆毀丹麥引以為豪的童話,它還有很多其他的優點,值得很多其他國家去學習,只是我在這裡看到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丹麥人的世界,充滿了舒適與快樂;一個是外來者的世界,為了擠進第一個世界而勤勞工作。可惜的是,他們從未也無法擠進丹麥人的世界裡。


丹麥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但絕對不是一個多樣化的國度,它的集體思維是趨同的,是民族的,甚至是排外的。他們可能也會對種族歧視嗤之以鼻,但是他們卻會想將移民拒之門外。即便是已經進入丹麥的移民也是難以融入他們的社會的,他們的思想並不如人們想像的那麼開放和包容。從表面看來,丹麥似乎是一個美好善良的國家,但是其政府在其他的行為上,卻表現得並不那麼友好。去年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之際,丹麥政府在四份黎巴嫩報紙上刊登廣告,表示他們將減少針對難民的社會福利投入,並列出數項嚴苛的難民接收條件,暗示那些對歐洲望眼欲穿的難民們:不要來丹麥,這裡不歡迎你們。[2]


丹麥政府這麼有創意的廣告實在是效果立竿見影,難民立馬就放棄了丹麥直奔瑞典。除了大英帝國還沒有哪個歐洲國家會如此明確地宣示不接受難民,但是英國馬上就不屬於歐盟了。與此同時,丹麥議會今年通過了法案,將允許丹麥當局沒收移民身上超過1340歐元價值的現金以及其它財物。[3]為此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從丹麥的兩家博物館撤下他的作品,以此來抗議這一法案的執行。[4]從此他和這個國家徹底撕破了臉皮——從上半年樂高公司拒絕給他提供樂高積木開始,因為樂高公司不想被牽扯進任何政治敏感話題,這可能會影響它的銷量[5]——如同丹麥的難民政策一樣,這樣的行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丹麥政府不想為無償救助難民,樂高公司也不想以為政治而損失掉利益。無論從國家還是企業的角度來講,他們都只是在維護自身的利益,只不過他們的做事手法並不夠高明。


如今的世界民粹主義情緒高漲,丹麥也不例外。在2015年的大選中,右翼聯盟上台,其中的右翼最大黨派「丹麥人民黨(Dansk Folkparti, 我更傾向於稱之為『丹麥民族黨』)」的指導方針則明確表現了丹麥的民粹主義或是國家個人主義:「人民黨認為丹麥天生不是個移民國家,該黨也不接受丹麥轉型為多文化種族社會,並拒絕多元文化政策,黨魁柯斯高表示多種族丹麥將會是「國家災難」。人民黨要求徹底減少非西方移民,反伊斯蘭文化並贊成同化移民政策。」[6]這麼說來,即便你移民成了丹麥人,如果你不吃豬肉不喝啤酒不點蠟燭(尤其針對廣大穆斯林移民),還是無法融入他們的社會。


為了維持丹麥自己人的烏托邦,勢必要犧牲其他人的利益,畢竟每個國家都會優先考慮自己國民的利益。所以丹麥是聰明的而且功利主義的,只是它們所宣稱的童話,也許並沒有那麼天真而已。如果說北歐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是造就了這個最幸福的童話王國,那麼你我都是沒有資格進入的。童話是屬於他們的,我們什麼也沒有。





童話王國的副作用

丹麥所謂的社會民主主義的高稅收高福利的起源,是基於一個文化上的集體意識之上的,那就是首先每個人都要互幫互助,為集體付出。這樣的思維方式固然美好,但是前提是得每個人都要為這個社會做出類似的貢獻,如果貧富差距太大,這樣互幫互助的理念會自然瓦解。如果說丹麥的是公平的,那麼那也是在丹麥這個小集體之內的——一個沒有窮人的國度,因為他會把窮人拒之門外。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蓋茨比曲線[7],我們會發現丹麥處在一個世界上最公平最平等的地方——它的代際流動指數很高,意味着父母的收入對子女的收入影響越低,你更容易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階級跨越;它的基尼指數也是最低的,說明它的貧富差距很低,資本分配很平均。由於稅收的調控,丹麥的貧富差距並不大,在稅後收入上降低了分配上的不均等;再者則是因為丹麥有着完全免費的教育,更容易讓年輕人在一個更公平的平台上競爭。


沒錯,如果我們單獨看丹麥這一個國家,這個國家簡直就是天堂:一個沒有什麼貧富差距,卻也可以充分實現個人成就的國家;對於有抱負的人來說它是資本主義,對於需要幫助的人來說它又是社會主義。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是安徒生筆下的童話王國。


可是如果現實真的如北歐那麼美好的話,那麼我們世界都實行丹麥的社會民主主義制度就可以實現全地球的和平與美好了,只可惜丹麥的社會制度並不是導致它們如此優越的直接原因。但是,丹麥之所以成為今天的丹麥,是因為這個世界上不只有丹麥,還有着東亞、非洲、拉美等以工人階級為主的國家。丹麥之所以獲得優越的條件,並不是因為它們的社會體系而是它們的對其他國家的不平等交易——資本主義剝削的本質。丹麥的富裕確實是因為他們在國家競爭中佔據了先決條件:在二戰中沒有收到嚴重打擊;普及教育來提高國民競爭力;作為資本主義的附庸來給實現跨國剝削。在全球化的幫助下,丹麥乃至北歐憑藉著在國際中的分工和優勢,獲得了富餘的生產資料和超額利潤,從而維持了國民的高福利。[8]丹麥的國家內部可能沒有嚴重的階級分化,但是丹麥在國際上扮演的絕對是資產階級的角色。


丹麥的主要產業是農業、漁業、醫藥業、航運業、節能環保業,但是由於高科技產業的崛起,讓原本沒有什麼自然資源的丹麥躋身成為富有的國家——一個由資本家組成的國家,竟然在資本家內部實現了社會主義,這本身就是極大的諷刺。即便是在丹麥境內,也會對外來勞工實行剝削——丹麥不設有最低工資,然而最低級的工作也沒有丹麥人願意去做,畢竟他們的失業補助比工資低不了多少。這樣一個童話般的國家,如果沒有它們背後的其他國家的勞動人民,它們也不可能享有這所謂的幸福生活:沒有金字塔底端的廉價勞動力,就沒有金字塔頂端北歐優越的社會主義。


站在丹麥人的角度,我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一面剝削着第三世界的勞工,一面排斥着其他民族,一面還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們的HYGGE(丹麥人的小幸福)。可能答案很簡單:他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這幸福的根源,對他們而言其實並不重要,享受幸福和維持幸福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問題他們既沒有能力也不願意去解決,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繼續着資本的積累,控制移民的進入,然後拿着失業補助,坐在溫暖的社會住房裡,喝着廉價的啤酒,吃着烤豬肉,圍在蠟燭邊上,看着晚上十一點的夕陽,安然入睡。


在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里,往往描繪的是過去無產階級的窮苦生活,他的童話里從來就沒有幸福的結局,但是卻令人感動。在《賣火柴的小女孩》里他這麼寫道:「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而這樣的故事也許再也不會發生在丹麥了,窮人可能再也不會凍死街頭了,而是凍死在其他的國家。



知乎專欄:知乎專欄

公眾號:Urban_Village



[1] 全球幸福指數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 華盛頓郵報《Denmark puts ad in Lebanese newspapers: Dear refugees, don』t come here》

Denmark puts ad in Lebanese newspapers: Dear refugees, don』t come here

[3] BBC 中文網《丹麥議會即將就沒收難民財產法案投票》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1/160126_denmark_migrant_vote

[4] BBC 中文網《艾未未關閉丹麥藝術展抗議沒收難民財產》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1/160128_ai_weiwei_denmark_protest

[5] 衛報《Lego: refusing to sell bricks to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a mistake》

Lego: refusing to sell bricks to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a mistake

[6] 維基百科,丹麥人民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B9%E9%BA%A5%E4%BA%BA%E6%B0%91%E9%BB%A8

[7] 維基百科,Great Gatsby curve

Great Gatsby curve

[8] 知乎,北歐的社會主義和我們有什麼區別?華子魚的回答

北歐的社會主義和我們有什麼區別? - 歷史 - 知乎

[9] Jens Kvorning,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城市規劃教授。

Financial Times: <A green reckoning>, Subscribe to read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5

作者:一顆有追求的蛋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022895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丹麥留學一年,工作兩年。之前在英國留學兩年。

幸福本來就是一個很難定義的事情。高稅高福利,你要是相信這個體制,相信其他納稅人和政府那麼你是會覺得快樂的。身邊有抱怨稅高的丹麥人,也有心甘情願支持交稅的丹麥人。反正我覺得這個稅收我交了也就交了,我不感到很壓抑。

至於物價,物價是很貴,但是你要和收入比。現在研究生只能兼職,稅前輕鬆一個月一萬五,稅後一萬出頭。沒有孩子要養房貸要還,一個星期工作兩三天還有一萬多,兼職還有八天帶薪休假(知道很少但是據我所知國內兼職是不可能有帶薪休假的)。我覺得很幸福。再說真正工作後大公司人均月收入也能蹦到三萬,我覺得跟物價一比,還是夠啊?而且這邊奢侈品跟國內比便宜,大多數人是可以負擔的,只是選擇問題。但起碼攀比心很淡。炫富還是難見。我個人是覺得自由和幸福的 

在丹麥學到的最大一點就是:不要去和別人比,不要去有「我比你好」那種想法。因而丹麥人都很平和,你說我家富到吐血能買島,他們頂多是說啊那你冬天可以去度假啦。你說我家窮的飯都吃不上,他們也不會看不上你說你就是個窮逼沒有尊嚴。不過凡事都有兩面吧,沒有很強的競爭心導致大家太溫和。要是你不喜歡這樣的環境,那還是不要來。

不會說丹麥語,丹麥人英語非常好,我第一個星期就找到了工作。可見其開放程度。種族歧視至今沒發生過,起碼跟英國那種被各色人種追懟和上海對外地歧視沒法比。

其實幸不幸福,完全看你自己。我相信國家和人之間是有化學反應的。就像我覺得丹麥是我這輩子最喜歡的地方,而英國我這輩子都不會再去,聽到英國口音都想翻白眼。但是有人卻能在其優美厚重的懷抱里徜徉。

總結下來就是甲之熊掌已之砒霜了。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5

作者:時空密碼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923887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不請自來,聊一聊自己的經歷和體驗。

丹麥人口500+萬人口,面積超4萬平方公里。屬於地廣人稀的北歐國家。

2004年,因為工作的原因,到丹麥哥本哈根出差幾個月。三月份出發,從廣州坐飛機到上海轉機,從上海向北再經北極熊的西伯利亞向西飛到達哥本哈根。

到達哥本哈根,第一感覺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冷。廣州在北緯23度左右,廣州3月份的溫度,最低在零上6度左右,哥本哈根在北緯55度左右,那兒的溫度在零度左右,比較穩定在零上2度。

整體感覺,與其說哥本哈根是丹麥首都,不如說是廣州周邊的小城鎮的規模。那裡沒有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高樓大廈林立 或者像廣州小蠻腰幾百米的建築。哥本哈根的建築多是在4樓以下,有點像北方的兩層或三層高的瓦房,所以人口密度很小。因為當地冬季比較長,很多建築的內部是木製結構的。地上有雪,陰影的地方,積雪白天不會融化。市中心的機動車街道多是雙向單行道,旁邊是不到兩米寬的人行道。

第一次做公交車的感觸比較深,在廣州,可以投幣,也可以刷羊城通電子卡,哥本哈根當地的車票是紙卡(也可以投幣),類似老式的公司考勤打卡機,卡伸進去,機器會在紙卡上打印字體。車輛到達每個站的時間是固定的,且每一次的到站時間在站牌上標註得很清楚,這個班次的車幾點幾分會停靠這個站點,能做到這一點,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內根本不塞車。乘客坐某班公共汽車,提前幾分鐘到站台等就好了,非常準時。這一點,中國的絕大多數城市是做不到的。

哥本哈根有地鐵,乘客進站乘車,同樣使用紙卡車票,也可以申請月票,月票上一般會指定起始區間站,在區間站可以任意乘車。與我們的地鐵不同,目前在我們各大城市乘地鐵,首先要刷卡進站。哥本哈根的地鐵是沒有圍欄的,乘客無需刷卡後才可以進入地鐵中,地鐵內的立柱上有配置打卡機,乘客憑自覺打卡乘車,也就是說,若不打卡,也可以進入列車中。列車中經常有列車員隨機檢查乘客的車票,如果有乘客沒打卡被捉到,會被罰款的。客觀地說,那裡乘地鐵,基本是依賴乘客自覺的。

在我們這些外來戶看來,當地人生活得非常舒服的。

周六早晨八點起來,走上街上。周圍的一切像是「死」城,,一條路看過去,沒有人,沒有車,但可以看到海鷗在飛,真的是見鳥多過見人,周圍就是靜。市中心的門店一般到上午十一點左右才陸陸續續有開門的,商場內稀稀疏疏購物的人。這些商店下午基本上在下午三點就陸續關門了,也就是說,他們一天只營業四個小時。當時真的有一種人比人該死,貨比貨該扔的感覺。

這裡很多女人會吸煙,街上經常看到吸煙的女性。年輕人一般不肥胖,相反,多數年輕人很勻稱,尤其是年輕女性,腿直,腿細長,非常漂亮。按照哈哈上老司機的說法是:單單是腿,就可以玩很多年。

晚上最熱鬧的地方是酒吧,酒吧裡面有各種酒,伏特加、日本清酒、啤酒等等。當地的夜場沒有狂吼的KTV或者街邊燒烤大排檔,都是封閉式的隔間或吧台,熟悉不熟悉地侃大山。

在出差期間,經常下雪,但下雪時不冷。周末到海邊去,海水很藍,很清,乘船海上玩被風吹的時候,就凍得不要不要的。

當地產琥珀,市中心有很多琥珀店,多是各種深度的黃色、紅色。遊客買琥珀,商店可以開產地證,等到機場回國時,可以憑產地證到退稅窗口直接退稅的。

說到吃的,最喜歡的是披薩。在廣州,大家說到披薩,首先是 必勝客,或者尊寶。當地的披薩和我們見到的不太一樣,必勝客的披薩囊比較厚,在烤盤裡烘烤後有些硬。我們住的樓下,有一家披薩店,開店的是一對父子,祖傳的店面,開放式廚房、烤箱、各種原料。客人可以自己選擇搭配,老闆根據搭配算價錢。選好後,老闆現場攤餅,加料,放進烤箱。成品出來後,囊很薄,上面鋪的各種火腿、洋蔥、芝士比較多,自己可以根據口味選擇是否加辣椒油,辣椒油不辣,但很紅,吃起來很香。一個12寸的披薩,當時售價約合人民幣40塊左右,比當時廣州的披薩還便宜些。很好玩的是,老闆的數學不好,價錢有零有整的時候,例如,DKK35.70,我們給他40.70,以免他找回零錢,他每次都算半天,最後還是先把0.70的零錢給退回來,說不需要這麼多,然後再給4塊,然後再找0.30。。。好無語,我的零錢更多了。當地的奶製品、麵包、海產品比較便宜,比較貴的是新鮮的蔬菜。

讓我們感到詫異的有一點。當地各個超市是付費回收飲料塑料瓶的。回收是機器自動回收,塞一個2.5升的可樂大炮筒塑料瓶,機器會吐出兩DKK(當時約折合RMB2.30)硬幣出來;瓶子小一些的話,價格會低些。所以,當地很少人丟塑料瓶垃圾。超市的小票上,會將產品價格和稅額分開標註出來。

另外一點,我們比較詫異的是,丹麥妓女是合法的,凌晨的電視上會播放妓女推廣廣告及聯繫方式,可以預約上門的。當然,深夜,有免費成人電影看,就不告訴你我是怎麼知道的。

看到賣房的廣告,靠海的房屋,80平方,24萬DKK,比當時廣州的房價還便宜,但人家的人均收入是我們的5倍啊,我勒個去,還靠海。羨慕嫉妒恨啊。

說到旅遊,周末經常遇到旅遊的人,多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很容易區分,中國人到那裡旅遊的,年輕人居多,且多是帥哥靚女;日本人個子矮,都長槍短炮地帶着佳能、尼康。當地的博物館裡,有些是中國的東西,應該是清朝時被搶走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