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7篇帖子。
(轉載知乎)生活在丹麦是种怎样的体验?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8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张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488227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丹麦的幸福其实是特别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丹麦语里有几个词不要说中国人,就连欧洲其他国家的人都很难理解,比如Cozy和Hygge,英语里虽然都有类似的词,但是语义和语境则完全切不到那个味儿。丹麦人的幸福里有一种混合着专注与天真的成分,让别人看不透、想不穿、学不来。

今年丹麦西海岸入侵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成灾,丹麦驻中国大使馆甚至发文求援过。三四月份整个丹麦的中国人都开始行动了。我有幸参加过一次这种有组织活动,伙同十几个同胞一起驱车一百公里来到生蚝最密集的Romo国家湿地公园。因为专业工具太贵,便各自买了便宜的替代品雨鞋和三棱刀。因为当天的浅滩太泥泞,又发挥聪明才智临时搞了个雪橇在滩涂上拉着,把采到的生蚝都放在上面,大大提升了效率。中间又有几个成员(包括我)因为雨靴略大磨破了脚,大家就连拉带拽互相帮助使出吃奶的力气但是谁都不想提前回去。最后,十二个人采到了十八桶大约一千个生蚝,回去连赠送亲朋好友整整吃了十来天,当然也少不了发朋友圈炫耀一番。
这是中国人的幸福观。哪里有机会就要抓住,哪里有问题就要解决。行动过程中出现了困难,那就用靠智慧和耐性来克服。最后成本最低,收益最高,便可以广而告之世人,并且准备着下次再来一波。
当时在那个海岸上,其实并不是没有丹麦人,有两辆车载着的五六个丹麦老人其实离我们不远。然而他们正在耐心的挖着一种小线虫,做垂钓的鱼饵——这是一群丹麦钓鱼俱乐部的老年成员。当我们满载而归时,他们为我们竖大拇指;当我们挖开几个生蚝给他们吃时,他们大叫着表示对这种吃法的闻所未闻,一边又胡子乱颤地囫囵吞下。直到我们收拾干净快走了,还能看见那几个老人弯腰站在海边,偶尔比较一下谁的小杯子里线虫更多,而周围,正是一整片生蚝的海洋。
这是丹麦人的幸福观。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在乎的东西,全然不考虑收益成本效率等等牛屎。同时,他们内心并不清高和封闭,相反却完全理解甚至愿意接受别人的幸福。只是这一切并不会对他们自己的追求带来多少动摇。北欧的幸福里,不包含比较这两个字。

事实上这两种幸福观并无高下之分,而且必须承认丹麦人的这种性格让他们抗压能力相当差,在遇到困难时特别喜欢装鸵鸟。但换一个角度想,我总觉得一个丹麦人要变成中国人很容易,而一个中国人想成为丹麦人却很难。中国人的幸福观是适应社会和人生发展轨迹的,是一种从小孩长大成人的必然结果。而丹麦人却仿佛并没有长大多少。
在我看来,所谓童话王国无关风景,也无关安徒生,而是因为丹麦人根本就“活在童话里”。



然后说说我自己。
在丹麦,尤其在日德兰半岛上,其实是没有多少可以称作旅游景点的地标的。头两年,很多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一直处在想要出门但却不知道去哪的状态。身边一切风景都有一种顺水推舟般的美,就是不够奇崛,连发朋友圈都找不到名目。而且丹麦的每一处放佛都很相似,都有海和鸟儿,房子总是红黑瓦黄白墙从来不超过两层的一小栋,离开城镇之后又都是大片的麦浪,还总是找不到一个能俯瞰的地方,让拍照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么看来,驱车一百公里来到一个和我居住地差异不大的小镇,从成本上也只见得愚蠢。所以在丹麦生活的开头,我们除了去哥哈就是去汉堡,等拍完了这些城市后便陷入了彻底的迷茫。
今年年初,因为一些原因曾经考虑过离开丹麦。当分别就在眼前的时候,我们突然醒悟了,觉得并没有像丹麦人一样生活过多少有些可惜。在此之后,我们开始驱车探访那些小镇和森林,并且逐渐有了一些独特的感觉。
比如找一个孤零零坐落在水边的咖啡馆。不要看价格,也不要问espresso来自哪里,进去先来一杯本地的浓咖啡,再来一个苹果派。看着中年大婶店主一边端出甜点一边温柔的阻止自家的大狗。坐下来,吹吹风,等着海鸥把你掉下的蛋糕渣子叼走。
比如春游踏青,登上一个小坡看面前的大海,身边的是哇哇叫着要滚下草坪的儿子,和拉着他手苦口婆心的老婆。有时候能闻到一丝暗香,有时候能看到几百只海燕腾空而起,还有时候对面的老太婆会举起手杖和我儿子打招呼,另一只手没准还握着一瓶嘉世博。
此情此景既不出众,也没有故事,却没来由的让我非常满足。这是一种“老婆孩子热炕头”差可比拟的境界,只是中国版不知怎地暗示了忙碌一天之后的疲惫,而丹麦的却非常轻,好像可以随着风一起飘起来。

这种经历越多,我就越觉得有些体会到了丹麦的幸福。这是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生活中很多细节突然如此清晰而有新鲜感,正如一个小孩能够盯着看一下午的天牛。我的感知也如同泉水一般,曾经枯竭过,此时却泊泊地涌出,漫过了身边的一切。司空见惯的情景再次流过时变得异常生动,甚至连长夜和寒冬也有了值得欣赏的地方。
我依然是个中国人,依然保留着中国人的喜怒和哀乐,但是这种感受却让我受益良多。这其实并不属于诗与远方,反而是易于理解并触手可得的。需要的只是慢下脚步,默诵丹麦人的信条:幸福属于自己,不需用别人的幸福衡量。

那个下午,我特意驾车离开了高速公路,在乡间慢慢悠悠地开着。两边是油菜花田和偶尔可见的枫叶。这是丹麦的深秋,是太阳恩赐所能触及的最远角落,我想让她慢些走。恍然间,看到地上有一只小动物,嘴角流着血——它应该是被之前的一辆车撞到了。那一刻我心里很有点伤感,它明明只是想晒晒太阳,或者在冬天到来前给自己拾些东西……但是这种心情却持续不太久,在丹麦无处不在的缓流中,连死亡都好像变得安详起来。

“一只小刺猬…真可惜…”老婆在一旁叹息道,“还好你儿子睡着了,没看见。”

我努力透过后视镜看了一眼。小家伙正躺在丹麦温软的阳光里,睡得非常清甜。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游千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187567286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深圳月收入2万,到了丹麦感觉自己简直是个乞丐,物价是深圳的好几倍,吃一碗普通的面要110块人民币,一盘蔬菜沙拉要七八十块钱了,酒吧一杯啤酒要50块钱,心疼我的钱包。

2017年,去丹麦工作了一段时间,不敢说真正了解丹麦,只能说略知一二。当时,在丹麦逛了一大圈,现在来说下感受。

经济水平

丹麦的国土面积约为4.3万平方公里(不计格陵兰岛),比重庆市差不多小一倍,丹麦的总人口约为579万,比重庆市少5倍左右(2019年,重庆市总人口约为3124.3万人),然而这个“弹丸之地”却是一个高达发达的国家。

2019年,丹麦的总GDP是0.35万亿美元,人均GDP是5.9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9万元。那一年,韩国的人均GDP是3.28万美元,我们是1万美元,也就是丹麦的人均GDP大概是韩国的2倍,是我们的6倍。

相比欧洲国家,丹麦贫富差距可以说是极小的,行走在丹麦的街道上,很少见到流浪汉,也较少见到浑身名牌的人。早在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中,丹麦的贫富差距排在了世界第二低。


也因此,在2020年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中,丹麦位居第二。而网上流传着号称“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不丹”和“尼泊尔”,却分别排在了第95位和100位。

评比标准并不是以财富单项来决定的,而是主要着包括九大领域,比如教育、健康、内心幸福感、生活水平等。

工资与物价

丹麦人的平均月工资是4264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3万元(数据来源于2018年,欧洲统计局)。

当时,我在丹麦认识一个餐厅服务员,他在读大学,放假时在便利店上班兼职,月薪是3.2万克朗(丹麦克朗和人民币汇率基本维持在1:1)。

像这种普通工作,能有这样的月薪相当不错,比起我在深圳的工资要高,还要轻松得多。因为丹麦法定每周工作时长为37个小时,其实大部分人每周上班时长大概是33~35个小时,等于说平均一天不到7小时。

他们不喜欢加班,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分的很清楚。这一点跟荷兰有点相似,由于都是高福利的国家,税收也相对高,个人所得税率高达50-70%,赚得越多需要纳的就越多。所以很少人愿意努力了加班加点,而是准时下班回家享受生活,比较重视个人时光和家庭。

如果是全职的情况下,除了周末双休之外,每年有11个法定假日,以及5周的长假,如果不休假公司则要补尝工资,所以一般老板都盯着员工,确保每人每年把五周的假期休完。

高收入的同时物价也相对高,以衣食住行为例。

1、饮食。

在超市里5个鸡蛋要10克朗,纯牛奶一升6克朗,也有十几克朗一升的,主要看浓度是多少;

一斤土豆6克朗,一根黄瓜7克朗,一个西兰花6克朗。

500毫升的矿泉水2克朗,330毫升可乐2.95克朗。

一斤普通牛肉一般要70克朗,猪肉的价格和牛肉差不多,鸡肉会便宜些。

一斤草莓20,6个苹果24克朗,一个哈密瓜15。

在外面吃饭消费更高,比如去中餐馆,一份青菜的价格一般在108克朗左右,宫保鸡丁、糖醋排骨之类的荤菜一般在148~168克朗。


2、出行。丹麦的出租车跟其它国家不同,基本上全是奔驰,所以打的是非常贵的,5公里大概要100克朗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便宜,是按距离算的,也是按跨区数量算的。

我当时买的是月票,一天上下班就花了75克朗,这也太离谱了。

要自己开汽车也不容易,因为购车税高达150%,比车本身价格还要高。因此,你在丹麦街道上,能看见很多人骑着自行车,尽管一辆变速器的城市山地自行车,大概要3~5千克朗,但算下来其实比于公共交通还是省钱的。

另外,在丹麦骑自行,车辆需要有前后车灯,不然被抓到要罚,而且还得戴头盔,可能是当地人骑自行车较快吧,一般时速有30公里。再者,闯红灯要罚1千克朗。


3、居住。我当时是与同事合租了在公寓,每个月是4千克朗,里面有一个卧室,一个洗手间和一个厨房,除了一张床之外,没有其它家具,都是需要自己买。

丹麦租房为什么贵呢?

我想或许是二手房较少,因为丹麦规定购买第二套房时,需要缴纳60%的税,所以大部分人只拥一套房。

加上丹麦的房价不是很高,我认识的一位华人,2019年用200万克朗买了一套湖景小别墅,面积大概是106平方。

4、购物消费。电子产品方面,由于现在是全球统一价,这会他们的收入就显得很优势了。以同样买一部苹果手机为例,丹麦人基本工作30小时就能买到一部,上海人则要工作142小时。

不过请人工的费用很高,比如搬家之类的,尤其是维修方面,比如汽车要换轮胎、刹车片、不亮的大灯,单人工费用就高达上千块,家里的热水器或空调坏了,有时维修费都要比买一个新的贵。


生活方式

1、丹麦的超市一般在周末都关门,有的大型商场也是在下午5点就停止营业了,感觉冷冷清清。

2、丹麦也有给小费的习惯,就连在的餐馆吃饭也是要给,通常在10%左右,这个在欧洲国家很普遍的一种现象。

3、丹麦的治安一般,当时我在看美人鱼时,双肩包被拉开了,在玫瑰园门前拍照,包又被拉开了一次,幸好及时发现没有丢东西。

4、丹麦的上下级观念很轻,感觉公司的老板就跟同事差不多,没有什么架子,如果老板要员工端水之类的,没有人愿意干。聚餐时,不用向领导敬酒之类的。

5、在丹麦是不能打小孩子的,不然可能会失去监护权,可能是他们认为孩子不知是家庭、个人的事,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资产。


福利方面

1、在丹麦生小孩都是免费的,且为孩子配备了护士,她会在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定期的上门检测孩子的健康情况,以及指导父母科学育儿。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问题,家庭护士还会联合幼儿园,分析探讨给出解决方案。

2、生育津贴。夫妻双方加起来有长达一年带薪假期,这样一来压力确实减少了不少。而且还能领到牛奶补贴金,从出生到18岁。

3、失业补助金。全职工作者如果暂时失业了,可以申请失业补助金一年,最高能领到原工资的90%,如果过后还没找到工作,也可以领取社会福利金,虽然不多,相当于于低保。

4、义务教育。在丹麦所有公里学校,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全免,并提供课本,练习册等。幼儿6个月大,就可以上幼儿园,而丹麦的幼儿园教育水平世界领先,而且会教会孩子们吃饭,穿衣等等。

5、医疗免费。公立医院就诊全免,但无论什么病都得提前预约,效率并不高,比较麻烦。



城市风貌

1、丹麦极少有高楼大厦,哪怕是在首都哥本哈根也是如此,很多都是四五层高的楼,以至于有的人陶侃,丹麦不像个发达国家,而像个“大农村”。

2、丹麦没啥好看的,就那几个景点。我觉得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鱼,和布鲁塞尔的撒尿小孩儿,是我目前为止去过的最感觉哭笑不得的景点,那么小个东西孤零零地在那儿,不仔细看走过路过都会错过。


产业发展

1、农业。丹麦农牧业发达,虽然耕地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但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位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其中,猪肉、黄油、奶酪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是世界是最大的貂皮生产国之一。

丹麦还是一个“养猪王国”,丹麦皇冠是欧洲最大肉制品公司,每年向国内出口50亿元人民币猪肉,每年向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出口猪肉,年销售额达662亿元人民币。

2、事实上,丹麦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之外,其它自然资源十分匮乏,很多多依赖进口。但这个国家已经产业却相对发达,产生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包括世界最大海运集团马士基。

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和酶制剂,分别占全球份额的50%和40%以上。

全球最大的风能发电能源公司维斯塔斯,世界排名第一的风力发达设备生产商。

世界通讯技术的领导者,泰纳卫星通信公司,占据全球海事通讯产品85%的市场份额。

等等。

丹麦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玩具、化工、医药、食品加工、能源等,他们的工业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精良,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

丹麦是高福利的国家,也是高税收的国家,消费水平也是挺高的。丹麦给我的感觉是相对闭塞,很多丹麦人都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缺少了解而产生偏见。

欢迎来公众号:私塾师兄,看看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39

作者:Wuming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47145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邀请,为了不使此次邀请变成我的吐槽专场,我想还是慢慢更新,每次更新我写上日期。而且我发誓我会在态度上认真的完成这个问题的回答,尽可能的图文并茂,并且值得提出的是,我之所以想写的详尽一点还是基于一个是在很多平台上我认为是以讹传讹的有关丹麦的帖子扰乱了大家的视听,还有一个就是国内还有不少朋友比较狭隘的理解出国生活的这个话题还处在出国的就是有钱的家庭,出国的就是学历高的人才,出国的就是去比中国发达的国家的这样圈子里面。所以在正文中我尽量去描述和问题有关的内容,个人生活的吐槽什么的尽量体现在评论中,所以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是想知道的,我觉得我的回复是和主题有关的,我就会更新或增加在正文中,如果是单纯吐槽的我就会直接在评论中回复。再此特别欢迎大家踊跃发言,我也特别提出,有的信息我没有经过考证的我会说明是我个人认为的,有的信息是哪里哪里听来的我也会注明,总之我尽量会基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表达个人的看法。(顺便再吐槽一下知乎上的部分知友。。。我上知乎也是我老公告诉我这里上面有很多大咖,而且我是看非诚勿扰知道黄继新后才上知乎的,目前算是新手,但是还是没有办法理解不管是年轻不懂事而瞎吧啦的,还是没有任何个人经历在家蹲着凭空臆想的就吧啦出来的一些言论,如果我在这方面激动了,请大家见谅!)

2014/12/07

先说总体印象,丹麦这个国家是丹麦人的童话王国!

注意是丹麦人,我这里定义的丹麦人是拥有丹麦国籍,或是这里在丹麦出生长大的人。

在开始各项长篇介绍之前我先说说我的个人情况。我和孩子是2012年的4月来丹麦的,住在哥本哈根的郊区,我老公比我早来半年,他在国内的时候就在一家丹麦的公司上班,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申请到了这边的职位决定来这边工作,之前我们俩都是国内普通的二三本科毕业的,上海认识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我在这里一方面先学了一下丹麦语,一方面也在找工作,不过没什么反馈消息,我老公公司说英语,他暂时没有在这里长期留下来的打算,所以目前没有学丹麦语也不会说,孩子今年6岁,在丹麦公立小学读0年纪(你们可以理解是学前班),他之前都是在英语的幼儿园上的,理由是我老公不知道在这里呆多久,所以就勒紧裤腰带给他报的英语私立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相当于国内的民办性质的,不是你们想象的高大上的国际幼儿园)。

一 作为中国人如何理解最幸福的国家这个说法。

我去专门查了一下这个说法的由来,是说联合国有国家幸福报告中,丹麦在各项指数中经常年度排名第一。我在地铁站转车的时候,也会看到地铁海报,哥本哈根再一次评为最幸福的城市。这个幸福感,至少目前在我看来,是被媒体化的,我接触的丹麦人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优越感。我个人的观点是,因为个体的幸福感是个人过日子感觉出来的,不是靠报告体现出来的。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获取幸福感的方式不是说移民到某个幸福指数高的国家,而是说看自己的生活态度如何。下面我来列举一些按照中国习惯性思维理解的不幸福的方面:

1.饮食

丹麦地处北纬55度,比中国的漠河还北,基本是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同纬度,只是因为这里属于海洋性气候,所以在气候上,会稍微让人类接受一点(如果地理知识不是那么强办法理解的,麻烦用大连和沈阳,青岛和济南,厦门和福州这样的城市类比来脑补)。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里的食材就没有那么地丰富,水果、蔬菜大多还是从南欧,中欧进口过来的,有些还会从巴西,丹麦这里能种出来的东西是有限的,不过是丹麦出品的水果蔬菜确实会相对贵一点的,因为他们会认为新鲜一点,品质好一点。有个吐槽点就是,这里买菜很少称重计价,都是一买1kg,刚刚开始是很头痛的,不仅买品种多了拎不动,拎回家了一吃还得一个星期,不然胡罗卜就黑了,土豆就长芽。。。。这里没有菜市场,买肉类的也是去连锁的便民超市的冷柜,这里的肉都是冷藏的,保质期就一周左右,丹麦的肉质还是挺不错的,只是说最好会一点丹麦语或是生活技能强大,因为这里的肉都是分割不同部位不同单价的卖的。刚刚开始我只认识排骨,切片的五花肉,精瘦肉块,肉糜,和一些明显能看出来的猪蹄猪尾巴猪肝,两年后才认识牛腩,里脊肉,猪颈肉这类的。以前认识一些也没啥,不太会做。厨具方面这里只买得到西式的厨具,中式厨具很少,我老公来丹麦的时候公司有搬家付费福利,就是付一点钱可以搬点东西过来,我们家厨房国内带来的厨电还算齐全,所以做饭起来还算不是那么费事,大多家里的厨房都是电灶或是电磁炉,很少是煤气,即使是煤气,煤气也不是很大,火比较小,对厨艺很考验,而且油烟机基本都不太吸,不注意清洁厨房容易攒油垢,后面在住房方面再细谈。个人建议,如果特别向往来丹麦,自己最好还是会下厨,第一这边物价高,人力成本高,在外面吃东西,首先选择性不是特别多,第二价位偏高,第三中餐馆的水平比较一般,基本还处于1970s这种水平,而且还去想方设法迎合丹麦人的胃口,弄得我这个不怎么算吃货都觉得水平不行。。。。基本都是自助模式,还没什么菜,油腻腻的,还很多是油炸的,我说的真的不夸张,有时候我们是家里不够坐,朋友聚会什么的才会去吃,做可以点菜的特别少,有一些港式的茶楼,但是技术也不怎么样就是能吃的水平吧。价位方面自助外加饮料人均200块,如果是喝茶,一般的茶楼如果是女生喝茶人均大约150以内吧,带着男生估计就得200-250块,如果是去丹麦的餐厅可能会更贵,稍微便宜一点的差不多就是中东人开的Kebab店了。

因此,已经习惯在外面吃饭,没有什么生活技能的在吃方面,相当不幸福!

饮食方面我先介绍这么多,对吃感兴趣的还可以评论里面提问我再扩充。

2014/12/08

2.出行

欧洲整体的公共交通费和打车费都很贵,哥本哈根尤其贵。公共交通工具在哥本哈根出行是一个价格,只是按距离算,如果是买十次卡,一次要15块钱起,最贵的一次50块钱,这是在哥本哈根,出了哥本哈根就更贵了,如果打车,10公里差不多200块钱吧,而且路上没法拦车都得打电话预约车。所以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是最方便最省钱的出行方式,因为超市不一定就开在你家楼下。自行车新车挺贵的,普通的女士车也得2000多,山地车公路车4000-5000的多了去了,而且补胎一次貌似50块吧,市中心地段容易被偷,平时骑车还是得注意防盗。表以为在自行车道上丹麦人民都是悠哉悠哉的骑着自行车,恰恰不是,据我估算(我有时候骑车会开运动软件),只要自行车道上不是特别多车,一般人上班通勤的基本平均速度都在20-25公里/小时!!!!这个速度你们自己可以在国内感受一下。不仅上学的小学生、中学生骑车,上班的时候骑车的人很多,郊区还可以看到70-90岁的老年人骑车。。。

丹麦的汽油不算贵,汽油大约11块,柴油9块多,不过丹麦的新车很贵,上税是300%的,都是进口车,丹麦没有汽车工业,如果没有概念我可以举一些新车价格的例子,比如铃木的雨燕在10万以上,福特的嘉年华在17万,smax

在40万,马三大约20万,在路上能看到的基本是小型两厢车和旅行车,三厢车总体不到5%,如果是德国买的车开回丹麦还是需要交税的,所以喜欢出奇招的同志还是免了这个心思吧。二手车的价位也是会比较高,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二手车,车里面的卫生做的还是不错的,如果二手车年限就2-3年,公里数不足五万,基本和新车没差太多,主要是这样的二手车会有一些配件,比如挂钩(一个挂钩1万块起),旅行车的行李架,金属漆防锈等等,这样把价格加上去的,绝对没有说2-3万买个二手车开,这种车基本到处都是问题,修车也很贵的,而且还没两下基本都要报废了。一般三口之家如果想买二手车10万块还是要准备的,不仅仅是车,车买来了肯定会有问题的,二手车人要卖多多少少都有点问题,还有就是驾照。丹麦这里不管你有没有驾照,这里都要重新学理论过理论考以及路考,只是以前有驾照的可以按最低上车次数来算,如果没有驾照的一次性通过理论和路考需要1万4,但事实上路考的通过率是很低的,有一次性通过的是少数,有些丹麦人路考考2-5次都是常见的。丹麦驾照拿到之后就可以在欧盟开车,而且是有效期到70岁的,所以之前警察卡的严格也是给学车的人长期洗脑固化交规的思维,所以这里为什么容易车让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学车的时候都已经养成习惯了。

2014/12/10

3住房

初来乍到的肯定要租房子,这里房租那是相当一个贵。不仅房租贵,电费,暖气费也是一大笔开支。如果要留学的同学看清楚了,这里不是所有的大学都不提供宿舍!!!这点在申请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清楚,据我所知,大学宿舍需要提前申请排队,主要是给初来哥本哈根的外国学生暂时住个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之后就需要搬走鸟。首先要告诉乃们的是,这里没有30层以上的高楼!!!我在学丹麦语的时候老师讲序数,讲到第32就不讲了,理由是丹麦没有超过33层以上的楼房,所以没必要学了。而且这里的房子一般都是193X年左右的居多,特别是市区还有189X年的房子,房子老,从外观里面看虽说还好,可是你具体在住的时候那真是吐槽无限啊。。。。(唉说好不吐槽,只是我觉得还是说点负面信息比较好,挫挫一些正在花痴向往童话王国的图样图森破的银们的锐气!一般的apartment一室一厅房大约6000-9000元不等(丹麦货币比人民币稍贵一点点,我说单位都是丹麦货币,汇率请查http://xe.com),取决于地段繁华程度便利程度,如果靠近火车站,靠近店铺的这种一般价格偏贵,6000一下基本租的房子估计在40平左右,基本就够一个单身汉或是小夫妻不要孩子的住。如果想合租,那么,我跟你们说说,这里租房子是绝对保护户主的!在租金上一般情况是付一压三,看清楚了是付一压三,不是付三压一!!有的甚至要付三压三!!!而且一般情况房子是不带家具的!厨房里面电器是有的,冰箱电炉,抽油烟机,洗衣机不一定有,洗碗机不一定有,没有电视没有床没有沙发没有凳子没有桌子没有窗帘,还有可能没有灯。这些都需要自己准备,如果你想住有家具的,非常少,除非是那种中国人把自己的家里弄成很多小间,一个房间3000块,包一个基本的电费暖气费,用多了肯定还要再交的,这样的房间非常小,一般都是福建留学生居多,他们是那种经常去打工回家睡睡觉的,你们懂得,不懂的在评论或私信问吧,而且洗澡洗衣服都非常不方便。另外租公寓一般合同是两年,两年后就要自己再找房子,因为丹麦的法律规定,如果租户住超过两年以后,户主是不可以提前几个月让租户搬走,如果租户愿意可以一直住下去。所以户主一般都会把合同拟两年的,能续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户主特别信任你。这边的公寓都有管理委员会,对于出租的房子一般都有一些限制条件,比如丹麦人优先,有孩子的家庭优先,中东人不太欢迎,还有可能是禁止养猫养狗养宠物,有的管理委员会没有雇人打扫卫生,住户自己还需要轮流和对门打扫楼道。再说到电费和暖气费,一般公寓都是集中供热,少数是烧煤气的暖气片,集中供热的就不需要装热水器,烧煤气的暖气片家里就只有电热水器。电费一般一个一室一厅的家庭三口之家大约在500-600左右一个月,我房东是单身一个人住,他还时不时出差他一个月电费300左右,暖气费是每个月都要交的,不是说我不开暖气就不交,因为就算不开暖气,厨房的热水和浴室的热水都是暖气供给的,一个月700-1000块不等吧,得看房子新旧程度,能耗等级。一般暖气从9月中下旬一直要开到四月底。而且没有窗帘的房子如果自己要安装,墙上打洞的,走的时候要自己复原的,如果房子本身就有的问题那是不需要管的,像有的房子每逢租客走都要求租客粉刷墙壁,清洁卫生方面那更是要打扫干净,没有灰尘油垢,你要记得三个月房租的押金还在房东那里,如果房东来检查房子不干净,那呵呵,人家可不是扣几百块钱,可能是一个月的房租就扣没了,另外别以为墙上打洞了找个人复原几百块能搞定,这里人工时费都很高的,没个两三千你别哭了。如果是粉刷墙面的话,基本需要一两万,如果是家里水管爆了,堵了找水电工来,呵呵,那你就等着接四位数的账单来付吧,还有这里的家具你可以买新的,也可以买二手的,买二手的你考虑一下怎么扛回你家吧。买新的宜家的也不是很贵,和国内宜家价格一致的,就是那个运费可不是一致,运一次几百块,也还好,只是人家只是给你送到楼下,不负责搬上楼,搬上楼要额外再花500块一个人,安装也是需要额外花钱的。所以,你们如果能租到带家具的房子,我也恭喜你,你省事不少人品大爆发。有的房子没有洗衣机,得去公共洗衣房,洗一次可能10块钱,其实买个也不贵,我老公同事家里自己买了个三星的洗衣机1500块,安装花了3000块,走的时候说把这个送给房东了,不然你找人搬走复原可不止这个钱。。。。

2014/12/10

4天气和文化

作为一个自认为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来说,尤其是七月底出生的,身体底子不好的女森来说,来北欧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气。说句比较公道的话,哥本哈根没有夏天,我夏天的衣服以多数都放着,因为到了5月初家里才会把暖气全部关掉,6月还需要穿外套,7月经常穿针织开衫,只有到了7月底的某一个星期,可以在白天穿穿裙子短裤,家里电风扇和空调都不需要,夏天是多美好啊,可惜只有几天,即使是这几天,我也没法到海里玩水,水温就15度,不相信?贴图

最多就坐海边欣赏一下美腿美眉和身材好的帅哥们沙滩排球,走来走去的。。。难道其他地方没有这样的嘛,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不都有嘛。。。。而且越往南胸器越多~

等8月中心一过,就得开始穿外套,9月底家里就得把暖气打开,不然不开暖气就得穿棉袄。从大约11月中旬开始你抬头看天空的时候第一看不到蓝色,第二看不到阳光,这个状态一直要持续要3月份,所以全年在家里只需要一条被子就行,夏天不开暖气晚上就15度左右,冬天开了暖气家里大约20度不到。。。。没必要夏天盖薄一点的,冬天盖厚一点的。冬天怎么过,下午4点天就全黑了,如果很幸运那天有了太阳出来,下午两三点你就可以看到斜阳。。。不光我昏昏沉沉,其实丹麦人也昏昏沉沉,只能喝咖啡提神,所以在北欧没有咖啡对我来说不能活。。。

如果讲文化方面,丹麦大多数人信基督教的,教堂到处都有,教会活动经常有,还会有新教派的穿着精致整齐的年轻的帅气的小伙用着自学的中文在闹市区地段给你介绍教会活动邀请你参加。。。这种反正我没时间参加。要说和丹麦人交朋友融入到丹麦人的圈子其实也不是很简单的事儿。主要是年轻人我没怎么接触,我家附近的邻居都是有孩子的,大家下班之后大多就忙自己的孩子做饭之类,就平时碰到了聊两句,如果是过来留学再工作的应该比我这样好点,起码在学生期间就会有一些朋友。还有就是最好是会流利的丹麦语,丹麦人说英语虽然没有什么口音,但毕竟词汇量有限,我老公有时候还吐槽有时候他收到丹麦人写的英文邮件水平也不怎么样。。。要学会流利的丹麦语还是要靠一点语言天赋和后天努力。。。。丹麦的一些传统文化在学丹麦语的时候教材都会配合着讲一些基础的。如果按中国人的想法思维来看,丹麦人是过的比较无聊和单调,丹麦人来说我这个外人看起来至少他们面部表情没有太多的抱怨,他们是那种很容易笑起来很自然的人,这一点是让我挺羡慕的。


2014/12/11

二作为中国人未取得丹麦国籍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怎样的幸福感


上面吐槽了辣么多,现在也说点正面的信息,我只想客观一点的说丹麦这个国家,每次看到一些小盆友看了几个童话帖子就以为在丹麦都住的王子公主来着呢。。。所以第二的大的话题是我们这种在这里拿签证熬身份的中国人,在煎熬阶段有什么可以感觉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1社会福利

这无疑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但请注意,在没有获得丹麦国籍的情况下,福利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在第三个话题里面会介绍取得丹麦国籍有何福利以及幸福感。

那先说社会福利之前也简单介绍一下入籍政策,这个政策是目前现行的,执政党四年大选轮换,这种政策还会再调整,所以,到时候大家还是以最新资料为主。获取丹麦身份有两种,一种是大家理解的绿卡,就是保留中国国籍,在丹麦可以永久居留,简称永居;第二种是放弃中国国籍在国内销户,成为丹麦国籍。永居的条件最通常的是在丹麦有连续五年的工作签证以及交税,并且通过丹麦语初级考试,初级考试很简单不谈,福利里面会谈到丹麦语免费学的详细情况,在丹麦获取工作签证不是简单的事儿,一般需要工作的税前年薪大约在40万克朗,这个数基本是全丹麦的人均税前年收入,和丹麦人一样的标准交税,一分钱不少的交满5年才行,另外如果是在这里念了硕士的有政策是硕士毕业后工作三年可以申请永居,读书的两年也算在里面的。永居和国籍的区别主要在于永居只有自治市政府的选举权,没有国家大选时候的选举权,说的直白点,就是拿了国籍才能当进国会。获取国籍需要在获得永居的情况下额外再多两年的工作交税记录以及通过高级丹麦语考试。特殊的方式获取身份的我暂时不太知道,比如政治避难之类。

那就说说实实在在的好处吧



孩子补助,俗称奶粉钱。如果在这边带孩子的,未满十八岁在kommune的办事大厅登记到之后会收到信,只需要登记妈妈的账号,每三个月就可以收到这笔钱,虽然是一点点钱,也是钱哦。这个钱是和孩子年龄段有关,越大钱越少,我所知道的信息是3岁以内的大约4500克朗三个月,我孩子6岁,三个月3000克朗出头,这个政策也是修改过的,需要那工签的妈妈或爸爸来丹麦满6个月以后才有这个钱。
孩子的教育 这个我有必要在这里一次说清楚,以后再有什么“教育免费”“读书免费”的言论帖子我就把我的这个回答的链接往那里直接砸!先说学前教育,托儿所和幼儿园。公立的托儿所和幼儿园都是受kommune管辖的,所以缴费的账单也是归kommune出,校长老师只负责教孩子,不负责费用,你问,可能问kommune解释的更全面一些。一般情况托儿所和幼儿园都是早七点晚五点,配合了家长的上下班时间,有的包吃的,很多不包,也没有加热的微波炉,所以孩子要习惯吃冷的三明治沙拉之类的。不管是托儿所还是幼儿园幼师都不会给孩子喂饭的。托儿所比幼儿园贵,主要原因是一个幼师配比的孩子托儿所的比幼儿园少。托儿所是1-3岁,幼儿园是3-6岁,不过有的托儿所可以10个月入托,如果家里实在没人带孩子。每个kommune的费用略有差异,我以我住的地方为例,托儿所带吃的一个月3800克朗,(注意,我说的费用都是政府已经补助过后的,自己承担的部分)包含了10点钟左右的水果牛奶,11点左右的午饭,下午2-3点左右的小食以及尿不湿。午饭一般都是热的,主要是有些托儿所幼儿园有食堂,有些没有食堂只是简单的家用厨房配了洗碗机之类不具备做集体午餐的条件和人力。不带吃的托儿所要便宜几百块具体多少没听到过。而幼儿园的费用就少一些,带吃的是2200克朗,不带吃的是1700克朗。一般情况孩子没有集中午睡的时间,如果是托儿所的有的孩子困了会有地方午睡,幼儿园都不午睡。所以这里的孩子一般从小到上小学都是晚上7-8点睡觉,早上6点半到7点起床的作息时间,一来是没有午休,二来是在学校里面玩的累,体力消耗比较大。至于教什么,和国内不太一样的是没有算术,没有语文,其他学的挺多的,剪纸画画手工过节装扮小饰品,厨艺做饼干面包批萨之类,到农场认识小动物,到附近公园远足。。。。大多是认识这个社会世界启蒙教育。kommune也会有一些兴趣班的开设在各个社区图书馆活动中心游泳馆之类,在网站报名缴费就行,价格不贵,真心不贵。就是家长经济条件好一点车接车送会方便一点。说完公立的提一下私立的,私立的学前一般都是国际英语的。我儿子上的那个不太灵,感觉像民办的,要排队,排到了校长会邮件通知家长,报名费是13000克朗,入学后缴纳中途退学不退还。我儿子这个离家里近价格算最便宜的,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三点半,小班是1岁半起到3岁4500克朗一个月,大班是3-6岁3200克朗一个月,不包吃的,没有牛奶也没有水果,都要自己带,有冰箱,有微波炉加热。后面学校又建议统一做午饭,我们又一个月多交600块钱,这样一个月就是3800克朗。离我家5公里远的还有两家国际幼儿园,除了报名费10000克朗以外,小班是9800克朗一个月,大班是7900一个月,虽然kommune有补助,补助后都需要4000克朗以上,并且不包含中饭的。国际幼儿园说的挺好听,其实就是一个院子比较大的house,院子里面放了滑滑梯有沙坑等一些简单玩的和一些花花草草。不是正儿八经的学校。丹麦语的还稍微看起来强一点点,不过接孩子的时候孩子一般都是像从泥坑里面捞出来的一样,除非是下很大的雨他们才呆在室内。再说小学初中,丹麦义务教育的叫公立学校从0年级到9年纪,初中小学在一起的。到了孩子入学年龄的时候kommune会给家里寄信,请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填写三个志愿学校,家长可以自己去参加学校的在kommune规定时间的类似展台咨询细节。等学校录取后就会发信到家里什么时候开学,在开学前,还有集体家长会,告诉家长准备一些什么介绍学校的情况。公立学校是8-14点,是教学时段,这个时段是免费的,包括书本,练习册。另外学校每个年级还有Freetime centre,就是非教学时段的自由活动,老师在这个时段会负责学生的安全。这个时段是收费的,自由报名,可以去也可以不去,一个月1700克朗。这个时段学生每天都有小食,大约在两点半左右,比如一块抹黄油带火腿片的面包,一杯酸奶泡小饼干,夏天可能是冰棒,冬天可能是圣诞节的传统甜品之类。学校一般都不带中饭,水果小食酸奶和中饭都是孩子自己早上带着去。还是那句话,学校如果有条件有集体食堂的厨房,就会带中饭的。一般学校都没有我们想象的操场跑道,但是户外活动区域是按高中低年级划分的,各有特色。如果是国际的小学,基本排队需要两三年,如果有志向给孩子上国际小学的得早早去上那个waiting list。上一下2000克朗。。。交钱后再排队。国际小学一般学费是1800-2500克朗一个月,下午2点下课以后的兴趣班还需要800-1000块一个月的费用。除此以外,哥本哈根国际学校简称CIS,这个学校的学费是一年10万克朗的样子,从外面看感觉挺象个学校的,就是一般是家里特别有钱的或是爹妈公司福利可以报销学费的孩子进去读的。
部分工科专业毕业的硕士在就业时可以享受一定的补助 我在语言学校读书的时候有遇到一个中国同学,她和我同龄,不过她是在国内读的本科,计算机专业的,工作几年之后来丹麦的DTU丹麦科技大学自费读了一个计算机的硕士,14年毕业后她没有马上找到工作,可以到job center注册登记,在毕业后的一年里继续补发在丹麦的签证,并且可以领取一个月1万克朗的补助,但为了防止有学生回国工作还在同时领取补助,要求每三个月去job center面谈一次,每一段时间还要去网站登录一下,去年年底这个同学在补助即将到期之时她拿了华为的offer,不过我早先就问她了,她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她也会回国找工作的,果然,和我同龄之人,毕竟看问题没那么狭窄和思想包袱,何况她还在丹麦交了男朋友是在读博士。。。。
免费的丹麦语学习 对于来丹麦有3个月以上居留许可的外籍人士都可以到就近的语言学校报名学习丹麦语。我刚刚来的时候说是免费的年限是从报名开学算起三年,最近好像听说这个年限又改成五年了,总之,很多政策都是会变的,这个学费是政府支付的。在语言学校报名之时会先安排一个面试,大致了解一下你的学历背景,课程是分3个教育等级,每个教育等级都有6个学期。每个教育等级学完了就有对应的结业考试,简称PD1 PD2 PD3。就目前的政策是,申请永居需要通过PD1,申请国籍需要通过PD3。教育等级1是一般给没有教育经历的,简单说就是文盲,(别觉得不可能,很多难民啥的,确实没有受过教育)教育等级2是一般给受没有学位的教育经历的,教育等级3一般是给受高等教育有学历有学位的,如果从教育等级3开始上,如果觉得困难还可以下降难度,但如果从教育等级2开始想提升难度到3就不行了。在教育等级3中,有6个学期,5个学期上完了就可以参加结业考试,就是上面说的PD3,这种结业考试每年就办两次,考试都是分笔试和口试的,第一次考试的费用是政府出的,如果想考第二次,报名费需要四位数左右。在第5个学期学期末考试,成绩优异才能进入到学期6,学期6是专门给打算在丹麦继续受教育的人准备的,很多人不打算读书,学期6就不读了,直接去备考PD3。也就是说,其实,在这里学习的免费的丹麦语,也就是学个基本,若想达到和丹麦人深度交流,这个还是要靠自己平时多和丹麦人说,和学英语是一个道理。我上了好几个班,因为我总是家里的原因delay,而和我同班的美国同学,德国同学等,她们一方面嫁了丹麦人,有语言环境,二来也有母语相近相似的优势,所以很多同学会在自己学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提前考试,如果有学在前面的班级有考试了,她们参加通过了就直接到前面的班级继续下一个学期上课。而我就拖拖拉拉,所以学的也一般,我先生更是因为在这里工作的不确定性,他也没学,如果他想长期留在这里了再学也来得及,不然一个星期三天晚上都要去上课,估计他也累死了。
其他的补助 这个和税收有关,如果已经获取国籍的丹麦人,交税低了政府会减少孩子幼儿园托儿所的费用,我还遇到过0费用的,交通补贴是说居住地点距离上班地点超过一定的距离会在年度的算税中给一些补贴,如果是贷款买房,利息是可以抵税
时隔三年没有更新主要是工作和生二胎没有时间上来编辑,等我有时间再继续吧,毕竟了解的更多也有更多的变化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0
作者:Gavina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125648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南丹麦大学的交换生来丹麦生活,回答下这个问题。丹麦是个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口500多万,北京人口2000多万,可以对比一下。下面从各个角度谈一谈丹麦。


政治:

之前有乎友说过,北欧是一个被光环所笼罩的地区,除了极光之外,它们的富裕、平等、设计、幸福感总是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津津乐道。在乌托邦式的北欧里,丹麦则有着最为杰出的模式:丹麦有免费的医疗和高等教育,大学生每月都有国家补贴;丹麦人平均每周工作37个小时,每年有五周带薪假期;丹麦人失业之后的两年内都拿90%的工资;丹麦贫困人口全球最低;丹麦的贫富差距很小。

在福布斯杂志最排名中,丹麦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丹麦是典型的“三高国家”——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所得税率高达50-70%,这些税收被大多应用在社会福利与教育上。丹麦人的确很幸福,也很会享受生活。

丹麦大多数人信基督教的,教堂到处都有,教会活动经常有,我们住的地方附近就有一个教堂,每小时准点敲钟。而且你会发现,丹麦人很爱国也很有信仰,因为不管是建筑物还是车牌还是各种礼品小玩具,都能看到国旗或者十字架的样式,这里的学生告诉我丹麦人每逢生日都会夹个丹麦的小国旗在自己的头发或耳朵上。


(每周五丹麦政府门前都有音乐系学生来这里演唱,这是他们的课业要求)


人物:

丹麦是个偏保守的国家,这一点跟德国很像。但是相比德国人,丹麦人给人的感觉要更高冷一些,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不会特别的热情,但也是挺友好的。大多数丹麦人都是不苟言笑,他们不太喜欢跟别人聊天,但是不妨碍他们礼貌性的微笑和回答。路上如果跟别人对视了,大家都会对你微笑感觉很友好,但是想要关系走近却很难。就算前一天还跟你有说有笑,第二天就又变回冷酷脸。

如果按中国人的想法思维来看,丹麦人是过的比较无聊和单调,但是在我这个外人看起来至少他们面部表情没有太多的抱怨,他们是那种很容易笑起来很自然的人,这一点是让我挺羡慕的。


旅游:

在丹麦没有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高楼大厦或者像广州小蛮腰高几百米的建筑,他们的建筑多是在4楼以下。整个国家拥有众多的古典建筑、教堂、雕像和画像,包括皇室成员居住的阿美琳堡宫

、议会所在地克里斯蒂安堡宫、腓特烈大教堂、海的女儿小美人鱼雕像、新港、安徒生童话的发源地欧登塞

、艺术中心奥胡斯、乐高天地比隆等。我觉得整个哥本哈根城市就是一座艺术品,俨然就是丹麦的一张名片,完美地诠释了丹麦的历史与文化。


(摄于奥胡斯艺术博物馆,最出名的就是这个男孩)


(摄于丹麦比隆的乐高天地LEGO HOUSE)


物价:

丹麦的物价是欧盟国家中最高的,丹麦的人均收入排在全球前列。其实北欧国家中,挪威的物价比丹麦还高,但是挪威不属于欧盟。

欧洲的交通及其贵,不管公交、打车、地铁还是火车。公交车3站就要22克朗(人民币:克朗=1:1.1),1.5小时火车360克朗,几站地铁就要30多克朗,学校食堂一顿午饭少少也要40克朗,7-11的热狗25克朗,香蕉6克朗一根。丹麦的蔬菜很贵,10克朗一颗小小的青菜,蔬菜和肉食一样贵,所以学校食堂饭菜是称重计费的。

淘宝,亚马逊之类的网购在丹麦是没有的,要网购就上隔壁国家(如法国、英国等)的亚马逊买然后寄过来,4、5天算快的了。深叹国内网购和物流是多么发达!不过丹麦到处都有中小型超市,Netto、Fotex等经常打折,他们的超市也是提倡自带购物袋,不然购买一个购物袋也要4克朗,而且丹麦是自助结账,没有收银员。

周一到周四,下午4点就下班,所以学校食堂不提供晚餐,大家都回家团聚吃饭,周五下午两点就见不到人上班了。。。人家要去喝酒啊!几乎在每个大学都有小黑屋(小酒吧,如下图),一到周五下午学生们就去喝酒。周六日,尤其周日关店是传统,真不知道丹麦广大人民吃啥长大的。这工作时间和放松程度大概也是丹麦人那么幸福的原因之一吧。


(学校里的小酒吧)


环境:

丹麦没有夏天,只有2个季节,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冬天由于纬度高,日照时间非常短,人容易抑郁。夏天日照时间非常长,很多人又因此睡眠不足,而且能穿T恤的日子没几天。个人觉得,丹麦人的这种性格跟气候关系很大,一周5天都是刮风下下雨,但路上的行人都不打伞,其后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即便如此,丹麦人对自己国家的自豪感还是很强的,丹麦人经常跟外国人夸丹麦的农产品多么绿色安全,丹麦的水多么好(自来水直接当水喝),社会治安多么安全(大半夜一个人走在街道都不用怕,不会有坑人范大法的事情发生),诸如此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说,只要是能买到的东西大可放心使用以及食用。

而且他们喜欢健身喜欢跑步(欧洲人的身材比中国人真是好太多了),健身房2公里内几乎都有一个,一年四季也都可以在路上看到有人跑步,男女老少都有。而且他们的素质很高,比如urben gym就没有工作人员,但每个角落却都有一卷超大的粗纸,每个人都会在他用完健身设备之后用纸巾擦掉设备上的汗水,省去了请清洁工的成本。

(整个丹麦都是矮楼房)


教育

丹麦从小学到大学的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孩子基本到了18岁就不依赖父母,离开家庭自己出去打工做兼职,而且丹麦政府每个月会给年满18岁的发7000克朗的社会福利,相当于8000多人民币。丹麦很多妹子都长得很漂亮,但很多妹子都抽烟,丹麦孩子也比中国的要早熟,其实不止丹麦,欧美的孩子普遍都比中国要早熟。

他们的高等教育在全世界也是领先的,有综合实力常年位居北欧之首且有着500多年悠久历史的哥本哈根大学、欧洲顶尖工科大学——丹麦科技大学、欧洲最优秀的商学院之一——哥本哈根商学院以及奥尔胡斯大学、奥尔堡大学、南丹麦大学等。

语言方面,丹麦官方语言为丹麦语,但是在北欧英语普及率都非常高,日常生活跟丹麦人用英语交流问题不大。相比之下,在法国你不会法语或在德国你不会德语,就特别不方便。


(南丹麦大学教学楼)

这个国家历史上没有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或自然灾害,丹麦人有着几乎同样的背景和价值观,所以衡量社会矛盾的维度就少,评价标准相对单一,加上贫富差距少,人们不会互相攀比,这点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这是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守的北欧小国,他们确实非常幸福,但是这绝对不是天堂,我不喜欢待在“comfortable zone”这样的一个环境里。我依然是个中国人,依然保留着中国人的喜怒和哀乐,只是丹麦的这种感受可以让我受益良多。丹麦的这种幸福其实并不属于诗与远方,反而是易于理解并触手可得的。需要的只是慢下脚步,心态放平和点,只要不是一个劲地以己之长较人之短,我们也能过得挺舒服。默诵丹麦人的信条:幸福属于自己,不需用别人的幸福衡量。


(摄于住的地方门前,一对互相搀扶的老人)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0

Yining Zhao:


鉴于对这个问题的所有回答都不太满意,我决定自己写一篇。

2008年大三的时候,我成为了一名交换生,交换到了丹麦哥本哈根,开始了半年的留学生活,这半年,不敢说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但至少把丹麦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

直到今天,看到电视里有时会出现的丹麦镜头,还是会心里激动一下。



物价

所有抛开当地收入谈物价贵的,都是在耍流氓。丹麦的物价高吗?对靠着父母在中国挣微薄工资的留学生来说,相当高。但是对在丹麦挣工资在丹麦花的丹麦人来说,不算很高。吃个饭人均200-300人民币,对中国人来说比较昂贵,但对丹麦人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更何况,很多国际大品牌比如HM在北欧国家卖衣服卖得相对便宜,淘货价甚至比国内还要低一些。




吃喝

我是个小吃货,从小就喜欢吃各种地方的美食。丹麦人感觉一天只吃一顿热乎饭,就是晚饭。早上起来牛奶麦片,中午一个简单的三明治或者街上买个热狗,晚上终于要开伙做饭啦!做什么呢?当然不是米饭炒菜。主食常常是面包,肉菜以烤肉或者汉堡排为主,素菜蔬菜沙拉很常见,今天时间少就煮个意大利面或者超市里买个速食披萨,放烤箱里一会儿就烤好了,色香味谈不上多好,但是吃饱肚子是没什么问题的。

中国人不习惯中午吃冷冷的三明治,于是留学生们常常聚在一起带饭热饭吃,也造成了中国留学生比较抱团的现象。中国人哪里找?微波炉旁边找。


医疗

来丹麦一个月后赶上住宿家庭流感,病倒了。在丹麦,人人都有免费医疗,包括留学生,只不过我没有医保卡需要凭票报销。我提前挑选了一位诊所的医生,预约了个时间去看病。到了那里,高大帅的医生大叔就已经在等我了,只有我一个人,没人排队,也不用挂号。进门先交诊疗费,很贵,不过可以报销啦!回到学校拿着发票直接报销,连手续都不用走。

流感按照西医来说是不给药的,所以我虽然病得很厉害还是被医生告诫了“多喝水”“多休息”什么的。

在国外生病很痛苦的,因为比平时更想家了。


交通

上面这个是我每天都要坐的公交车啦,基本上看准了下面的时刻表,然后掐准时间到就行,所有公交车都是那种一侧会轻轻下降的车,方便老人和孩子以及推婴儿车的父母们上下车。我已经回国这么多年了至今在北京也没看到能推婴儿车上下车的公交车。

地铁都是无人驾驶的,也不用刷卡,买票进去以后上车,有人会不定时来抽查票,这按说为逃票提供了不少便利啊,中国留学生也确实有人逃票的,地铁票太贵了。

哥本哈根被划分为很多个区,我办的公交卡只能在我家和学校的特定的几个区通行,还比较便宜,想去别的区?骑车或者买票。

说到骑车想多说两句,大家看上面那张图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行人道很明显的有区分,我有一次在自行车道上大摇大摆地走路被后面骑车的人批评了,说我占用车道。在国内没发生过这种事儿呢。





教育

从婴儿到摇篮,全民免费教育,这句话不是空话,至少在丹麦不是。大学生每月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补贴,交换生没有。免费教育甚至包括成人教育,无论你成人了以后是想学画画还是舞蹈,政府都支持你!外国人来到丹麦,有免费的丹麦语课程,话说丹麦语真是难学啊,发音怪怪的。




住房

大部分丹麦人都住在小房子里,有个小花园,像童话世界里一样。生的孩子多了房子就有点住不下,于是买材料自己扩建。当然住这样的房子也有些烦恼,人力成本高什么都得自己干,买菜做饭收拾除草浇花带孩子,我见到的丹麦妈妈都非常能干,每天把一切料理得井井有条。洗碗机、干衣机这些国内不大常见的生活必需品在丹麦很常见。



占小便宜

为什么这块要单独拿出来说呢?因为在丹麦这么一个国家,你要想占小便宜,实在是太容易了。想喝咖啡吗?银行有免费的咖啡饮料机,你进去不用办手续就可以喝,不爱喝咖啡的热巧也提供。想读免费报纸吗?地铁里随处都是最新的小报,只不过新闻都是豆腐块大小啦。留学生想省下一顿晚餐钱?没问题,讲座一般都有三明治供应,拿一个就能走。想买免费蔬菜吗?乡下的农家门口常常放一些蔬菜和一个装钱的篮子,拿蔬菜放钱无人看管……在这种社会,当占小便宜变得易如反掌的时候,大部分人们却选择遵守规则。为什么?因为收入这么高,福利这么好,占这么点小便宜很丢脸啊。





温暖

丹麦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 当公共汽车轻轻地在停靠时将右半车身下降到与地面更近,以方便人们和推着婴儿车的妇女上下车,我觉得很温暖。 当在地铁里随手拿起一份免费报纸,我觉得很温暖。 当银行里可以轻易地找到咖啡机和巧克力机,免费的明信片和杂志,舒适的小卫生间,我觉得很温暖。 当看病不用付钱,甚至很少有人排队,我觉得很温暖。 当在学校里可以轻易地找到微波炉热饭和塑料刀叉,可以在不要钱的计算机室待上一下午,我觉得很温暖。 当街上要拐弯的车辆主动停下让人行道上的人先走,我觉得很温暖。 当学校即使是行政处的老师也能给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我觉得很温暖。 当我迷路时除草的老爷爷开着除草机送我到目的地,我觉得很温暖。 当我郊游口渴时旁边房子里的阿姨不但给了水还塞了块巧克力时,我觉得很温暖。

当我的住家妈妈待我如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在我伤心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在我无聊的时候陪我聊天,在我学习的时候喊我吃刚烤好的蛋糕,在我快要迟到时开车送我,我觉得很温暖。我知道他们每月只有三千人民币补助,我知道这些不是他们的义务,但我的住家妈妈说:她想证明,丹麦人是很友善的。有哪个中国家庭会真的这样做,把一个本莫不相识的外国留学生很快接纳成家庭成员,而且,用最真诚的心对她。

以此文,给我爱的丹麦。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4
作者:午后长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9218798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留学了两年,在丹麦国家医院工作了半年,跟大家分享一些生活体验!

高福利社会

班级有个丹麦本地人,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她在本科毕业后结婚生子,之后又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真实做到家庭学习两不误。后来才了解到北欧国家的高福利使得女性可以生完孩子后不用过于操劳家庭事务。毕竟医疗免费,去医院检查只要带黄卡(医疗健康卡)就可以做各种检查而不用排队。除此之外,男性还有一年左右产假,双方在此期间都可以每个月领到4000kr左右的津贴。如果读书的话,就可以每个月领到政府的SU grant, 相当于每个月给你5000kr的生活费用来学习。


丹麦有多安全呢,爸妈进去餐馆吃饭/在超市买菜,自家的小朋友就随手停在外面。仿佛是充话费送的小孩(不)

之后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认识了一个移民到丹麦的亚裔小姐姐,看起来很年轻的样子,后面一问才知道她也是个妈妈,生完小孩接着在医学院读口腔研究生。不得不感叹北欧的社会福利真的是好,这种制度让女性多了很多自由和选择,生孩子不再是女性职业和人生发展的羁绊。


学院出资,学生组织的圣诞party


住宿方面

KU的housing foundation(hf) 会给学生提供一年的住宿时间,第二年就不得不自己去外面租房子。HF的宿舍有很多种,最经典的是“土楼”,一个月5000KR左右,也有相对土豪的base camp,一个月7000-9000, 当然也有很经济实用的类似国内给老外住的双人宿舍Tasingagede, 一个月2000左右。

”土楼“(朋友圈盗图)

Tas的shared room

后面我在s.dk上面排到了宿舍,位置就在北校区,跟另外9个丹麦/挪威学生公用厨房,自己有单独的房间和洗手间浴室。因为政府有补贴,宿舍一个月租金3k克朗不到。跟丹麦人一起住了快一年半,逐渐从陌生人变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一起过复活节和圣诞节, 吃julefrokost(圣诞晚餐)。丹麦圣诞晚餐基本是:黑面包上面放鸡蛋和烤培根之类的,还有烤猪排,鸭肉, 土豆泥浇酱,米布丁。


但是我对黑面包确实欣赏不来哈哈哈哈哈

我邀请他们一起过中国节日,春节一起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舍友们表示粽子太好吃了哈哈!


跟丹麦和挪威舍友一起包粽子



我和乌克兰同学一起逛国家博物馆Embrace the diversity 文化不同且包容

不知道别的专业别的学院是什么样的,但是至少我们班是非常国际且多元的,只有两个纯丹麦人,其他都是各个国家或者混血,基本一个人来自一个国家。Housing foundation安排的学生公寓楼,也基本都是各个国家的本科或者硕士生,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文化碰撞。


被瑞典同学邀请去她家过万圣节,我穿了旗袍,扮演民国时期上海人嘻嘻

经常一起group study的瑞典小姐姐, 喜欢整理电子版的笔记,每个课程结束后都会在小组里面分享她按照topic分类的笔记,除了ppt上面的key note 和图解,还有读的相关论文总结,以及老师上课讲的扩展性知识,妥妥的大学霸。到了第二年我才知道,她原来是在瑞典体校练了羽毛球了8年,在她的年龄组里她在瑞典排名前5,基本快属于国家队水平,后面因伤退役。回去接着读书且顺利考上了隆德大学医学院的biomedicine。这种人生轨迹大概是我从未想象过的,高智商又努力的运动员,除了震撼以外,还有无语言表的敬佩。


芬兰小姐姐高中是在挪威读的,校足球队队员,本科读的海洋生物学,但是比较喜欢免疫学于是来了KU。原本以为欧洲人周末都是用来休息的,没想到她除了每天都去学校学习,周六也是在图书馆或者Panum整理笔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效率异常地高。基本每天都在跟她约学习,哪里不懂的问她,90%她都能回答上来。有次跟她在吐槽我自己,只会讲英语和中文,大多数欧洲人都会讲好多门语言。会讲芬兰语、挪威语、瑞典语和英语的她回了句:"你会中文就已经非常牛逼了,这可是世界上最多人讲的语言。Personally, I think Finnish is the most useless language:) " 厉害却不自夸,也不去贬低别人,跟高情商的人相处实在太舒服了。


有一次安排到的室友是个175+的英国人,平时喜欢画大浓妆,看起来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熟了以后才发现非常地可爱且很好相处。她搬进来的时候刚好因为冠状病毒丹麦封城了,于是我和她有了很多的时间沟通。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知道她是被单亲妈妈独自养大的。知道她原本是在伦敦的很负盛名的舞蹈学校练芭蕾舞,朝着成为职业芭蕾舞舞者的目标奋斗。但是因为舞蹈学校的环境过于压抑,只有打败同级舞者才能有最好的登台演出机会。她们整个舞蹈学校都是属于勾心斗角的氛围,不可能交到真正朋友。知道她从舞蹈学校退学后考取了曼彻斯特大学

的政治学, 知道她现在在丹麦交换期间顺便在WOLT兼职,因为了解到wolt给员工的合同里面有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就联系了工会,联系上了法律人士,联合了wolt打工人进行示威游行,最后还被丹麦DR电视台报道,成功让wolt改了合同,给员工提供了各种保险。还知道她交换结束回英国后, 又组织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学生示威抗议,成功让学校退回疫情期间部分宿舍费用。


花市

同一个apartment的加拿大麦吉尔大学

的小姐姐,看起来其貌不扬的样子,但是是个同时拿到了法学和临床录取的人,权衡之下因为更喜欢法学只好放弃了临床。

我做student job的实验室,有个本科原本学中文的丹麦小姐姐,读了两年觉得中文太难就放弃了,重新在KU开始读更喜欢的生物本科。2021年9月左右生物硕士毕业,之后打算去当一年滑雪教练放松一下,回来再接着读生物博士。前几天刚跟我说她已经拿到奥地利的滑雪教练offer了!


菲徳列堡Frederisberg

还认识有个来自立陶宛读medicine的小姐姐,读医之前是个飞行员,过于帅气了!

上丹麦语课认识的一个中东小姐姐,每次上课都裹着头巾,画着淡妆。她来自黎巴嫩,一个无法操控自己命运的国家。但是她成功来到了丹麦哥本哈根读书,成功地操控了自己的命运。只是2020年贝鲁特爆炸事故中,有她认识的亲人和朋友。


........

在国内小城市呆久了,以为世界就是那样的。殊不知世界比自己想象的要精彩且不同很多。人生轨道前后也可以是一路向前,也可以突然改变方向,似乎没有什么是可以限制住未来的方向。



讲讲在学校以外的事情和经历吧~

HYGGE 与 漫长的冬夜

丹麦经常位于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榜首,除了人均收入高,贫富差距小,还有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在新生入学的intro-week学院就教了我们一个丹麦语:hygge。发音和“胡歌”差不多,意思是舒适的,令人身心愉悦的。



作为北欧国家,丹麦的日照时间真的是很短,早上8点多天亮了,下午3点多就天黑了。注意是天亮,不是出太阳。阳光在北欧国家可谓是个奢侈品,很多人都不得不吃维生素D来抗抑郁和倦意。大家都说丹麦有长达半年的冬季,而那一句“Winter is coming"也并不是危言耸听的,这意味着,大部分时间丹麦人是活在黑夜里。


除了维生素D,风衣雨衣雨裤和雨鞋也是冬天生活必备。妖风天伴随着呼啸的雨,打伞几乎是不可能的,基本几个小时内必夭折。无数次的惨痛经历告诉我,只穿长雨衣从宿舍骑车到学校,鞋子和裤子必定都会湿透。有些后悔没从国内带雨裤过来。当初还觉得雨裤这东西有点傻来着……

幸运的话,还可能遇上冰雹,多经历几次,离练成铁头功这个梦想就不远了。


也容易偶遇彩虹——“彩云易散琉璃碎”

丹麦作为最南的北欧国家,就像苏州作为江苏省最南的城市,和雪都没什么缘分。丹麦南部有德国,瑞士,冬天会时不时下个雪,丹麦北部的芬兰,瑞典,挪威,冬天基本都淹没在雪里。只有丹麦,孤零零的倔强着,就是不下雪。最多也是傲娇的意思一下,下个雨夹雪。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有人在马路上撑着雪橇在马路上练习滑“雪”的迷惑行为。为数不多的好处是,冬天基本维持在0-5度,不会过分低温。



12月份 下午4点的北校区图书馆

冬天从宿舍窗户向外探望,路上寂寥无人,风呼啸着,马路上的落叶 和落花 被路过的自行车卷积起到空中,又被大风摔到无垠的远处,清冷又寂静。也许有人会感觉到inner peace,但对于不擅长和自己相处的人,也许更多的是孤独感,甚至有些悲凉。

有时候真是想念国内的热闹和烟火气。

尽管冬天很长,丹麦人总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制造快乐,于是10月份就有圣诞主题的橱窗,11月份就有圣诞集市和圣诞点灯活动。夜晚走在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圣诞小彩灯,长夜漫漫中有了万家灯火的暖意。



11月持续到12月的圣诞集市


童话王国

丹麦的夏天和冬天都美得像是童话


作为岛国,哥本哈根骑自行车很容易不小心就骑到了海边,丹麦夏天简直度假胜地,不会很热,静谧得像是世外桃源。


夏天有绵长的阳光


北欧五月份,晚上9点钟


夏季是无尽的与阳光相伴的生活,晚上11点多太阳下山,三四点天就亮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到夏季,经常有各式各样的音乐节和活动,到处都弥漫着酒精的气味,马路上地铁上公交车上随处可见醉酒的人。


宛若油画的夏天

坐在屋顶看欧冠的丹麦球迷

冬天则是漫长的黑夜和11月就开始的圣诞季,目光所及之初都是暖色系的灯光,整个城市像是一首温情的诗,除却白昼的喧闹,有着夜晚潜伏后的寂静。



圣诞热红酒是过节必备

圣诞季的新港

购物步行街 ——斯楚格街 Strøget

篝火与圣诞树


偶尔能看到极光

无处不在的城堡, 离市区最近的是罗森堡


Rosenberg

高冷的北欧人?

在女性平均身高167,男性平均身高180的北欧国家生活,很容易产生进到了童话里面的巨人国世界。要做好在地铁拉不到上面的横栏,照镜子只能踮起脚尖的准备。


街头拍到的丹麦小哥

想起有次跟某教授站着聊天,聊了快半小时后脖子疼的难受,毕竟教授有2米高,全程都要仰着头跟他说话。


走街 Strøget——随处可见超模一样身材的北欧小姐姐

刚到丹麦的第一个月,去药店买东西的时候,看到有个老妇人站在墙角,收银台还有个年轻男性在买单,他们之间间隔了5米。想当然地以为,老妇人还在购物中,于是站到了那位年轻男性后面一米左右排队。等我买完单,那位老妇人走上前去付款。要出门的时候看到另一个人站到了原来老妇人等待的地方排队......才反应过来,原来北欧人间隔5米的排队习惯真的不是网上的段子。。。

2020年5月底,Quarantine隔离期结束,人们从官方的两三米间隔的要求恢复到正常的5米距离(笑)

虽然说大部分北欧人都比较内向,不擅长搭讪和社交,喜欢跟陌生人保持2-5米的距离,但是大部分人其实都挺有礼貌挺乐于助人的。

芬兰人:“冠状病毒隔离规定也太不疯狂了,我们居然要间隔2米!” ”对啊,为什么要我们要站得比平时还近?“

第一天初来乍到哥本哈根的时候,要坐地铁再转小火车,对于奇怪的交通系统有些迷惑,就在地铁上问了个丹麦人怎么换乘,结果他怕我忘记,在地铁上前前后后跟我解释了三遍,在不顺路的情况下,换乘小火车的时候还帮我把行李搬到了候车区才离开。


小组作业到维也纳小姐姐家吃brunch

丹麦相反方向的小火车的站台在不同地方,同个站台同个名字不同颜色的火车也会开往不同地方。因为听说有同学坐错到瑞典,还有人坐错到德国的故事,导致我每次坐火车都很谨慎。来这里的第三个月是我第三次坐火车,怕出错就在车上问了一个小姐姐中央火车站是不是坐这辆车,她微笑地说:是的,再过4站就到了。坐了两站后,上车的人多了起来,那位小姐姐探出头来看我还在不在。等到站后,她又在人群中探出头来跟我示意点头,瞬间觉得很是温暖。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1080" data-original-token="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3967ad93716f9d876de3c8c068fad51_r.jpg?source=1def8aca"/>

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人鱼

2019年11月初,去找家庭医生看病的时候,我又迷路了(对的,是个路痴233)。就问了路边一个四十多岁的阿姨,结果她英语不太好,用丹麦语跟我讲了半天,我也没听懂。后面干脆领我走到了诊所门口。由于丹麦的家庭医生经常在居民楼里面,也没有牌子啥的,是有些不好找,她带着我兜兜转转找了好久才找到。跟她说了谢谢后,她满意地离开了。我站在门口按了门铃五六分钟都没人开门,焦急之际看到她从路边的车里出来了,帮我找到了医生的电话,还打电话咨询门铃按不开的情况。她用蹦单词的方式跟我解释,医生搬到另一个诊所了,在我手机上帮我谷歌地图到新的地址,说去这里就可以了。

大冬天的,被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北欧人是很高,冬季长达半年,最冷到-8°C,但是人心却很是温暖。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21" data-original-token="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b91e963ff83237950493f28ce4ad23e_r.jpg?source=1def8aca"/>

姜饼小人


免费的丹麦语教学

目前的政策是,交2000kr押金,每考过一个module可以选择接着学习,或者退押金,有点打游戏通关的感觉,答主考完了module 4 ,可以听懂周围的人在讲什么是真的很快乐。

想要在本地工作的话还是推荐学一下当地语言,对于未来找工作很有帮助。即便学习缓慢,但是当地公司知道你在学丹麦语,也会觉得你有在试图融入这个国家,也相对容易拿offer。


阶前梧叶已秋声

不过答主学丹麦语一方面是觉得生活会相对方便些,至少买菜逛街看得懂,在实验室也比较方便融入。另一方面也是有点出于兴趣爱好,既然可以免费学习另一种语言,何乐不为?看看自己在留学期间能够怎样最大化利用好时间和学到东西。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data-original-token="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783aeac7b943097bedee5dbbf16f79db_r.jpg?source=1def8aca"/>

秋意渐浓

由于丹麦语课堂是小班教学,答主在UC Plus 的公立学校上课,10个人左右一个班,课堂上有很多时间用来练习口语。有次因为我没听清录音,老师还特地重新放了一遍录音。小班教学的好处莫过于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并且根据学生进行进度调整。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04" data-rawheight="5760" data-original-token="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1c6292fb5d46a2a1657ee4d62f1379e3_r.jpg?source=1def8aca"/>

与秋叶的合影

有次在丹麦语k课间跟同学开玩笑说,I am always behind the schedule. 老师估计在旁边听到了,等同学走了后跟我说,如果我觉得跟不上进度,可以晚一个月左右再考,他可以之后单独找个时间让我测试,毕竟是每个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口语考试,不是统一考的。大爱Jesper老师!!!


北校区理学楼门口的秋叶




就业机会

同上,如果会讲丹麦语当然是加分项,不过不会讲也没关系,很多国际化公司的工作语言都是英语,而且95%的丹麦人英语都很好,沟通完全没问题。之前瑞士同学来交换还感慨北欧的高度英语普及率,毕竟来自瑞士的德语区、法语区、意大利区之间的人有时候都只会自己那边语言,英语也讲得不怎么好。


乐高城Legoland

不过要找到好工作还是有些难度,在丹麦大公司,硕士毕业薪资税前可以达到3~4w kr,尽量去投实习,或者找student job,之后留下来的概率都会高很多。

答主在本校实验室的student job投了至少五六十个简历才中了一个。我们宿舍楼有个在DTU读data analysis的中国小姐姐也是投了快100个简历才找到了一家能源公司的实习(但是薪资真的高啊,170kr/h,慕了!)。知道一个读computer science 的朋友一直在刷题和投简历,后面找到了微软的实习。


但是北欧也是以高税收闻名,消费税25%,工资税至少36%

还有一个读animal science的台湾小姐姐,她一直找不到实习,后面写邮件问一门课的教授,没想到教授刚好知道有个公司招人,推荐了她过去,秒速拿到了实习。

Novo Nordisk,Leo Pharm,都是生物医学专业的好去处。

还有很多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也都有开放实习项目。

所以努力多投简历,多找实习,利用好social network,想留下来工作也不是不可能的(ง •̀_•́)ง


在丹麦学姐家里吃晚餐 aftenmad<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406" data-rawheight="3362" data-original-token="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5017acdf8f17d0562f4812509bd07ed_r.jpg?source=1def8aca"/>

圣诞麋鹿


2021年底,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和答辩拿到了满分!实现了平均绩点超过10.6的目标啦。两年的硕士也算是没有白耕耘> <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44" data-original-token="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ef3e8bd0edcea7a64df3826aef6a5e08_r.jpg?source=1def8aca"/>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12" data-rawheight="2016" data-original-token="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2"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326956657c91a24329361b9aee46f0fa_r.jpg?source=1def8aca"/>

国王花园

提交完论文之后差不多两个礼拜的时间准备答辩,PPT花了两天的时间做好,之后每天都在rehearsal,给几个同班同学讲了几遍,之后又给实验室的其他Master, Phd讲了一遍。(我个人觉得KU和DTU的学生是真的很热心,我们实验室的学生大家每个月都会有个student meeting,互相帮助对方的课题,因为11月份我要答辩,于是十个学生大家凑了个时间,专门来听我毕业答辩的rehearsal,然后从演讲内容,ppt制作,到演讲速度的控制进行反馈。)最后几天又给导师和post-doc讲了一遍。真正答辩的那天,我演讲后sensor (类似考官,一般是其他学校或者其他课题组的教授)提问了快45min, 但是也没有很紧张。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有思考过或者读过相关的论文,所以也还算顺利。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365" data-original-token="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dc3916aa8fc8b96e818ae1b970a1cec3_r.jpg?source=1def8aca"/>

答辩的最后,丹麦导师跟我说:”你刚加入我们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大部分人在欧登塞

,在哥哈就只有你和另一个学生,连实验室离心机和细胞培养箱还是你加入课题组两个月后才到的。你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 听到这些差点泪目,虽然知道每个研究项目都不顺利,但是导师一向不push,一直都是很平和地跟我探讨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在答辩当天得到他的认可实在是感动 TAT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data-original-token="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3026155cbfaa135b92073c6b8225ef1_r.jpg?source=1def8aca"/>

感恩遇到的每个人~



我的另一篇回答:

在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 午后长虹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008408/answer/919952846


记得给答主点赞赞赞赞 呀!

小红书账号:午后长虹

欢迎关注哟~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4

作者:王小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1321085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别人的童话:从北欧的社会到城市



“我主福帝就曾经做过极大的努力,要把强调真与美转轨为强调舒适和幸福。大规模生产需要这种转轨。众人的幸福能让轮子稳定地运转;而真与美不行。而且,当然,只要是群众掌握了政权,重要的就会是幸福而不是真与美。”

——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幸福的衡量单位

北欧是一个被光环所笼罩的国家,除了极光之外,它们的富裕、平等、设计、幸福感总是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津津乐道。在今年的美国大选前夕,由于已经退选的民主党候选人Bernie Sanders的推崇,北欧又一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在他描绘的乌托邦式的北欧里,丹麦则有着最为杰出的模式:丹麦有免费的医疗和高等教育,大学生每月都有国家补贴;丹麦人平均每周工作37个小时,每年五周带薪假期;丹麦人失业之后两年都拿90%的工资;丹麦贫困人口全球最低;丹麦的贫富差距很小。而且最重要的是,丹麦人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


我想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也许并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这是一种社会制度,用高税收来换取高福利,只要他们的民众愿意,即便是交百分之百的税也行。可是北欧社会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这样的社会制度在很多其他国家就无法行得通。我想北欧的杰出是因为它的幸福感,在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我们对幸福的渴求可能是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物质无法再满足资产阶级的欲望,无产阶级在全球化的社会中看不到出路。人们似乎只能从外在的需求转向内心的渴望:幸福。这样一个简单的词,道出许多人对生活的最高向往:不需要腰缠万贯,不需要出人头地,活着开心最好。在这一点上,北欧无疑是最成功的国家们。


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在2016年共同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紧随其后的是瑞士、冰岛、挪威、芬兰,前五之中北欧占了四个,前十之中北欧占了一半。[1]这项报告的评判标准是基于六项主要指标:GDP、预期寿命、社会援助、慷慨、自由和信任。除此之外,还有比重很大的一项是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个最幸福的国家,答案自然是没有的,幸福是无法衡量的。北欧在最近几年的报告中持续领先,也只是说明了在这几项指标的基础上,北欧都做到了世界前列。但是幸福感怎么去衡量,仍是一个未知数,是GDP的比重更大还是预期寿命的比重更大呢。幸福既没有单位,也不应该有标准,而这所有的数据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表现是否优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幸福”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意愿。


在国家竞赛中的排名前列的丹麦,不仅在数据上看来充满了“幸福”,似乎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是这样。一个童话般的社会不应该只是拥有GDP,而应该有是一个宛如仙境般吸引人的地方。如果我问起任何一个人对于丹麦这个国家的印象,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彩色的小木屋,美丽的海港,安徒生和美人鱼,乐高积木和简约的设计,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充满了美好的王国,到处都是童话般的美景。每一个去过丹麦旅游的人都会说丹麦是多么的美丽,即便是短时间在那里生活的人也会对那里流连忘返。


丹麦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是却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乌托邦。也许是政治立场的需要,也许是旅游广告的泛滥,甚至也许只是为了经济利益,丹麦不仅乐于“被幸福”也试图将自己打造得更“幸福”。丹麦式的生活方式正在被当做幸福的新标准,它对于生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来说,似乎是世外桃源一般的存在——没有战争,没有污染,没有贫穷,没有压迫。




乌托邦的国境线

可是在我个人的经历里,丹麦却是另一个风景。理论上丹麦应该是一个极为发达和现代化的城市,但是在我刚刚到达丹麦开始留学之时,我是找不到地方住的。不知道是因为丹麦住房短缺,还是因为丹麦人对我这个外国人的不信任,我最终还是住进了一位华人房东的家里。最初的几天,我睡在他们家的车库中,等到房间里上一个租客搬走了之后,我就搬进了他们家的地下室里。


这个地下室在一个小别墅的下面,楼上是房东一家三口的空间。地下室不大,但是被分隔成了七个小房间,每个房间住这一到两个人,共用厨房和厕所。我在这里住了不久后,渐渐认识了不同的房客:一个来自福建的装修工,一个来自湖南的餐馆炒锅厨师,一对中国的夫妻在房东的餐馆里打工,一对来自东欧的兄弟在商业街上做街头艺人,剩下的人则来来去去,大多是学生或者是打黑工者。


尽管我没有在那里久住,但是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丹麦。我想这个世界上哪里都有穷人,而且很多人比我住的地下室要简陋几百倍,但是这样一个童话世界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跟我的想象中确是大相径庭的。几乎没有什么丹麦人会住在这种地方,他们有政府的补助,还有廉价的社会住宅可以申请,但是对于连英文都不会的打工者来说,地下室就是他们的唯一选择。


我并不是想借此诋毁丹麦引以为豪的童话,它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值得很多其他国家去学习,只是我在这里看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丹麦人的世界,充满了舒适与快乐;一个是外来者的世界,为了挤进第一个世界而勤劳工作。可惜的是,他们从未也无法挤进丹麦人的世界里。


丹麦是一个自由的国度,但绝对不是一个多样化的国度,它的集体思维是趋同的,是民族的,甚至是排外的。他们可能也会对种族歧视嗤之以鼻,但是他们却会想将移民拒之门外。即便是已经进入丹麦的移民也是难以融入他们的社会的,他们的思想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开放和包容。从表面看来,丹麦似乎是一个美好善良的国家,但是其政府在其他的行为上,却表现得并不那么友好。去年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之际,丹麦政府在四份黎巴嫩报纸上刊登广告,表示他们将减少针对难民的社会福利投入,并列出数项严苛的难民接收条件,暗示那些对欧洲望眼欲穿的难民们:不要来丹麦,这里不欢迎你们。[2]


丹麦政府这么有创意的广告实在是效果立竿见影,难民立马就放弃了丹麦直奔瑞典。除了大英帝国还没有哪个欧洲国家会如此明确地宣示不接受难民,但是英国马上就不属于欧盟了。与此同时,丹麦议会今年通过了法案,将允许丹麦当局没收移民身上超过1340欧元价值的现金以及其它财物。[3]为此中国艺术家艾未未从丹麦的两家博物馆撤下他的作品,以此来抗议这一法案的执行。[4]从此他和这个国家彻底撕破了脸皮——从上半年乐高公司拒绝给他提供乐高积木开始,因为乐高公司不想被牵扯进任何政治敏感话题,这可能会影响它的销量[5]——如同丹麦的难民政策一样,这样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丹麦政府不想为无偿救助难民,乐高公司也不想以为政治而损失掉利益。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都只是在维护自身的利益,只不过他们的做事手法并不够高明。


如今的世界民粹主义情绪高涨,丹麦也不例外。在2015年的大选中,右翼联盟上台,其中的右翼最大党派“丹麦人民党(Dansk Folkparti, 我更倾向于称之为‘丹麦民族党’)”的指导方针则明确表现了丹麦的民粹主义或是国家个人主义:“人民党认为丹麦天生不是個移民国家,该党也不接受丹麦转型为多文化种族社会,并拒绝多元文化政策,党魁柯斯高表示多种族丹麦将会是「国家灾难」。人民党要求彻底减少非西方移民,反伊斯兰文化并赞成同化移民政策。”[6]这么说来,即便你移民成了丹麦人,如果你不吃猪肉不喝啤酒不点蜡烛(尤其针对广大穆斯林移民),还是无法融入他们的社会。


为了维持丹麦自己人的乌托邦,势必要牺牲其他人的利益,毕竟每个国家都会优先考虑自己国民的利益。所以丹麦是聪明的而且功利主义的,只是它们所宣称的童话,也许并没有那么天真而已。如果说北欧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造就了这个最幸福的童话王国,那么你我都是没有资格进入的。童话是属于他们的,我们什么也没有。





童话王国的副作用

丹麦所谓的社会民主主义的高税收高福利的起源,是基于一个文化上的集体意识之上的,那就是首先每个人都要互帮互助,为集体付出。这样的思维方式固然美好,但是前提是得每个人都要为这个社会做出类似的贡献,如果贫富差距太大,这样互帮互助的理念会自然瓦解。如果说丹麦的是公平的,那么那也是在丹麦这个小集体之内的——一个没有穷人的国度,因为他会把穷人拒之门外。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盖茨比曲线[7],我们会发现丹麦处在一个世界上最公平最平等的地方——它的代际流动指数很高,意味着父母的收入对子女的收入影响越低,你更容易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阶级跨越;它的基尼指数也是最低的,说明它的贫富差距很低,资本分配很平均。由于税收的调控,丹麦的贫富差距并不大,在税后收入上降低了分配上的不均等;再者则是因为丹麦有着完全免费的教育,更容易让年轻人在一个更公平的平台上竞争。


没错,如果我们单独看丹麦这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简直就是天堂:一个没有什么贫富差距,却也可以充分实现个人成就的国家;对于有抱负的人来说它是资本主义,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它又是社会主义。这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王国。


可是如果现实真的如北欧那么美好的话,那么我们世界都实行丹麦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就可以实现全地球的和平与美好了,只可惜丹麦的社会制度并不是导致它们如此优越的直接原因。但是,丹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丹麦,是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丹麦,还有着东亚、非洲、拉美等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国家。丹麦之所以获得优越的条件,并不是因为它们的社会体系而是它们的对其他国家的不平等交易——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丹麦的富裕确实是因为他们在国家竞争中占据了先决条件:在二战中没有收到严重打击;普及教育来提高国民竞争力;作为资本主义的附庸来给实现跨国剥削。在全球化的帮助下,丹麦乃至北欧凭借着在国际中的分工和优势,获得了富余的生产资料和超额利润,从而维持了国民的高福利。[8]丹麦的国家内部可能没有严重的阶级分化,但是丹麦在国际上扮演的绝对是资产阶级的角色。


丹麦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渔业、医药业、航运业、节能环保业,但是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崛起,让原本没有什么自然资源的丹麦跻身成为富有的国家——一个由资本家组成的国家,竟然在资本家内部实现了社会主义,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即便是在丹麦境内,也会对外来劳工实行剥削——丹麦不设有最低工资,然而最低级的工作也没有丹麦人愿意去做,毕竟他们的失业补助比工资低不了多少。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国家,如果没有它们背后的其他国家的劳动人民,它们也不可能享有这所谓的幸福生活:没有金字塔底端的廉价劳动力,就没有金字塔顶端北欧优越的社会主义。


站在丹麦人的角度,我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一面剥削着第三世界的劳工,一面排斥着其他民族,一面还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们的HYGGE(丹麦人的小幸福)。可能答案很简单: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幸福的根源,对他们而言其实并不重要,享受幸福和维持幸福是最重要的,其他人的问题他们既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去解决,所以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着资本的积累,控制移民的进入,然后拿着失业补助,坐在温暖的社会住房里,喝着廉价的啤酒,吃着烤猪肉,围在蜡烛边上,看着晚上十一点的夕阳,安然入睡。


在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里,往往描绘的是过去无产阶级的穷苦生活,他的童话里从来就没有幸福的结局,但是却令人感动。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他这么写道:“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而这样的故事也许再也不会发生在丹麦了,穷人可能再也不会冻死街头了,而是冻死在其他的国家。



知乎专栏:知乎专栏

公众号:Urban_Village



[1] 全球幸福指数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

[2] 华盛顿邮报《Denmark puts ad in Lebanese newspapers: Dear refugees, don’t come here》

Denmark puts ad in Lebanese newspapers: Dear refugees, don’t come here

[3] BBC 中文网《丹麦议会即将就没收难民财产法案投票》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1/160126_denmark_migrant_vote

[4] BBC 中文网《艾未未关闭丹麦艺术展抗议没收难民财产》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16/01/160128_ai_weiwei_denmark_protest

[5] 卫报《Lego: refusing to sell bricks to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a mistake》

Lego: refusing to sell bricks to Chinese artist Ai Weiwei was a mistake

[6] 维基百科,丹麥人民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B9%E9%BA%A5%E4%BA%BA%E6%B0%91%E9%BB%A8

[7] 维基百科,Great Gatsby curve

Great Gatsby curve

[8] 知乎,北欧的社会主义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华子鱼的回答

北欧的社会主义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 历史 - 知乎

[9] Jens Kvorning,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城市规划教授。

Financial Times: <A green reckoning>, Subscribe to read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5

作者:一颗有追求的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3022895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丹麦留学一年,工作两年。之前在英国留学两年。

幸福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定义的事情。高税高福利,你要是相信这个体制,相信其他纳税人和政府那么你是会觉得快乐的。身边有抱怨税高的丹麦人,也有心甘情愿支持交税的丹麦人。反正我觉得这个税收我交了也就交了,我不感到很压抑。

至于物价,物价是很贵,但是你要和收入比。现在研究生只能兼职,税前轻松一个月一万五,税后一万出头。没有孩子要养房贷要还,一个星期工作两三天还有一万多,兼职还有八天带薪休假(知道很少但是据我所知国内兼职是不可能有带薪休假的)。我觉得很幸福。再说真正工作后大公司人均月收入也能蹦到三万,我觉得跟物价一比,还是够啊?而且这边奢侈品跟国内比便宜,大多数人是可以负担的,只是选择问题。但起码攀比心很淡。炫富还是难见。我个人是觉得自由和幸福的 

在丹麦学到的最大一点就是:不要去和别人比,不要去有“我比你好”那种想法。因而丹麦人都很平和,你说我家富到吐血能买岛,他们顶多是说啊那你冬天可以去度假啦。你说我家穷的饭都吃不上,他们也不会看不上你说你就是个穷逼没有尊严。不过凡事都有两面吧,没有很强的竞争心导致大家太温和。要是你不喜欢这样的环境,那还是不要来。

不会说丹麦语,丹麦人英语非常好,我第一个星期就找到了工作。可见其开放程度。种族歧视至今没发生过,起码跟英国那种被各色人种追怼和上海对外地歧视没法比。

其实幸不幸福,完全看你自己。我相信国家和人之间是有化学反应的。就像我觉得丹麦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地方,而英国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去,听到英国口音都想翻白眼。但是有人却能在其优美厚重的怀抱里徜徉。

总结下来就是甲之熊掌已之砒霜了。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16 20:45

作者:时空密码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64373/answer/2923887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请自来,聊一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丹麦人口500+万人口,面积超4万平方公里。属于地广人稀的北欧国家。

2004年,因为工作的原因,到丹麦哥本哈根出差几个月。三月份出发,从广州坐飞机到上海转机,从上海向北再经北极熊的西伯利亚向西飞到达哥本哈根。

到达哥本哈根,第一感觉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冷。广州在北纬23度左右,广州3月份的温度,最低在零上6度左右,哥本哈根在北纬55度左右,那儿的温度在零度左右,比较稳定在零上2度。

整体感觉,与其说哥本哈根是丹麦首都,不如说是广州周边的小城镇的规模。那里没有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高楼大厦林立 或者像广州小蛮腰几百米的建筑。哥本哈根的建筑多是在4楼以下,有点像北方的两层或三层高的瓦房,所以人口密度很小。因为当地冬季比较长,很多建筑的内部是木制结构的。地上有雪,阴影的地方,积雪白天不会融化。市中心的机动车街道多是双向单行道,旁边是不到两米宽的人行道。

第一次做公交车的感触比较深,在广州,可以投币,也可以刷羊城通电子卡,哥本哈根当地的车票是纸卡(也可以投币),类似老式的公司考勤打卡机,卡伸进去,机器会在纸卡上打印字体。车辆到达每个站的时间是固定的,且每一次的到站时间在站牌上标注得很清楚,这个班次的车几点几分会停靠这个站点,能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内根本不塞车。乘客坐某班公共汽车,提前几分钟到站台等就好了,非常准时。这一点,中国的绝大多数城市是做不到的。

哥本哈根有地铁,乘客进站乘车,同样使用纸卡车票,也可以申请月票,月票上一般会指定起始区间站,在区间站可以任意乘车。与我们的地铁不同,目前在我们各大城市乘地铁,首先要刷卡进站。哥本哈根的地铁是没有围栏的,乘客无需刷卡后才可以进入地铁中,地铁内的立柱上有配置打卡机,乘客凭自觉打卡乘车,也就是说,若不打卡,也可以进入列车中。列车中经常有列车员随机检查乘客的车票,如果有乘客没打卡被捉到,会被罚款的。客观地说,那里乘地铁,基本是依赖乘客自觉的。

在我们这些外来户看来,当地人生活得非常舒服的。

周六早晨八点起来,走上街上。周围的一切像是“死”城,,一条路看过去,没有人,没有车,但可以看到海鸥在飞,真的是见鸟多过见人,周围就是静。市中心的门店一般到上午十一点左右才陆陆续续有开门的,商场内稀稀疏疏购物的人。这些商店下午基本上在下午三点就陆续关门了,也就是说,他们一天只营业四个小时。当时真的有一种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的感觉。

这里很多女人会吸烟,街上经常看到吸烟的女性。年轻人一般不肥胖,相反,多数年轻人很匀称,尤其是年轻女性,腿直,腿细长,非常漂亮。按照哈哈上老司机的说法是:单单是腿,就可以玩很多年。

晚上最热闹的地方是酒吧,酒吧里面有各种酒,伏特加、日本清酒、啤酒等等。当地的夜场没有狂吼的KTV或者街边烧烤大排档,都是封闭式的隔间或吧台,熟悉不熟悉地侃大山。

在出差期间,经常下雪,但下雪时不冷。周末到海边去,海水很蓝,很清,乘船海上玩被风吹的时候,就冻得不要不要的。

当地产琥珀,市中心有很多琥珀店,多是各种深度的黄色、红色。游客买琥珀,商店可以开产地证,等到机场回国时,可以凭产地证到退税窗口直接退税的。

说到吃的,最喜欢的是披萨。在广州,大家说到披萨,首先是 必胜客,或者尊宝。当地的披萨和我们见到的不太一样,必胜客的披萨囊比较厚,在烤盘里烘烤后有些硬。我们住的楼下,有一家披萨店,开店的是一对父子,祖传的店面,开放式厨房、烤箱、各种原料。客人可以自己选择搭配,老板根据搭配算价钱。选好后,老板现场摊饼,加料,放进烤箱。成品出来后,囊很薄,上面铺的各种火腿、洋葱、芝士比较多,自己可以根据口味选择是否加辣椒油,辣椒油不辣,但很红,吃起来很香。一个12寸的披萨,当时售价约合人民币40块左右,比当时广州的披萨还便宜些。很好玩的是,老板的数学不好,价钱有零有整的时候,例如,DKK35.70,我们给他40.70,以免他找回零钱,他每次都算半天,最后还是先把0.70的零钱给退回来,说不需要这么多,然后再给4块,然后再找0.30。。。好无语,我的零钱更多了。当地的奶制品、面包、海产品比较便宜,比较贵的是新鲜的蔬菜。

让我们感到诧异的有一点。当地各个超市是付费回收饮料塑料瓶的。回收是机器自动回收,塞一个2.5升的可乐大炮筒塑料瓶,机器会吐出两DKK(当时约折合RMB2.30)硬币出来;瓶子小一些的话,价格会低些。所以,当地很少人丢塑料瓶垃圾。超市的小票上,会将产品价格和税额分开标注出来。

另外一点,我们比较诧异的是,丹麦妓女是合法的,凌晨的电视上会播放妓女推广广告及联系方式,可以预约上门的。当然,深夜,有免费成人电影看,就不告诉你我是怎么知道的。

看到卖房的广告,靠海的房屋,80平方,24万DKK,比当时广州的房价还便宜,但人家的人均收入是我们的5倍啊,我勒个去,还靠海。羡慕嫉妒恨啊。

说到旅游,周末经常遇到旅游的人,多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很容易区分,中国人到那里旅游的,年轻人居多,且多是帅哥靓女;日本人个子矮,都长枪短炮地带着佳能、尼康。当地的博物馆里,有些是中国的东西,应该是清朝时被抢走的。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