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9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上海有這麼多日料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4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5

ag獺: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上海的日本人數量比較多。

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令和3年(2021年),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有37968人,僅次於洛杉磯都會圈、曼谷和紐約都會圈,是日本本土以外,全世界日本人數量第4多的城市。在中國,上海的日本人數量也要遠遠超過排名第2、第3的香港和台北。

而且上海的日本人,並不是最近幾年才多起來的,還是根據日本外務省統計,平成23年(2011年),上海的日本人數量多大56481人,是當時日本以外,全世界日本人數量第2多的城市,甚至要比當時中國日本人數量第2多的香港多出1倍有餘。除此以外,上海隔壁的蘇州也是中國日本人數量排名前5的城市,住在蘇州的日本人,也可能來上海消費就食。

除了居住在上海的日本人,上海也是很受日本遊客青睞的一座城市。根據2021年的上海統計年鑒,新冠元年之前的2019年,每年來上海旅遊入境的692.12萬人次外國遊客中,有112.45萬人次來自日本,遠遠領先排名第2的美國,而在更往前的2000年,當時由上海旅遊入境的外國遊客中,日本遊客能佔到接近一半。

【遠赴東瀛】含淚活著 (上下)【直播版1080p高清】_嗶哩嗶哩_bilibili​

www.bilibili.com/video/BV1Zt411r7gr?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c95e90e7bf17cc2e919a285bc43322d3

另外,上海人留學日本,或在日本生活、工作的也不在少數。上世紀80-90年代,有不少上海人到日本打工,或者遠嫁日本。NHK放過一部紀錄片《含淚活著》,裡面講的就是一個上海人去日本打拚十多年,把女兒供養成留美博士的故事。從我有記憶的時候,上海的電視台里就有專門的日語節目,1996年,上海電視台外語頻道創立了《中日之橋》節目,這是當時中國唯一的日語新聞節目,之後上海的電視台里也有東京印象之類和日本文化有關的節目。

20世紀30年代,閘北地區的日本料理店

追溯歷史,上海和日本的聯繫更加久遠。解放前,上海虹口一帶就盤踞著許多日本僑民,雖然名義上屬於公共租界的一部分,但民間有時也用日租界指代這片地區。比如和魯迅交好的內山完造,他的內山書店舊址就在虹口區魯迅公園附近。

解放後,上海也是國內第一批開辦日本料理餐廳的城市之一。1987年,延安東路聯誼大廈開辦了解放後上海的第一家日本料理店,十多年後,日本料理已經成為上海最舉足輕重的外國菜系。

除了人的因素,氣候和地理環境也對飲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上海臨近大海,距離日本九州島不到1000千米,直線距離甚至比上海到北京、廣州還要近。按氣候來說,上海和日本部分地區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都是稻作文化區。日本料理講究食材、本味,相對來說,和中國南方沿海的飲食習慣比較接近。作為國際性的航運和物流中心,上海又近水樓台先得月,更容易獲得日本料理所需的食材,也為日料店的發展提供了方便。

ag獺:有錢人都吃啥?中國各大城市最貴餐廳比拼122 贊同 · 41 評論文章

從商業的角度,目前來看,日本料理在全世界屬於比較受歡迎、溢價比較高的菜系。前段時間我統計過中國各大城市最貴的餐廳,日料在其中佔據明顯優勢。作為一個老闆,想要開一間能賺錢,容易買到食材和調料,又能夠被較多消費者認可的餐廳,在上海的話,開一間日料店算是不錯的選擇。(反之,如果在烏魯木齊,人們的口味可能和日本差別較大,日料所需的食材也更不容易獲得)

相關回答——

上海有哪些歷史悠久的西餐廳?239 贊同 · 21 評論回答

上海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各個國家的特色餐館?2909 贊同 · 138 評論回答

為什麼日本會是全世界米其林餐廳最多的國家?86 贊同 · 2 評論回答

為什麼日餐在國際上的地位比中餐高?2659 贊同 · 338 評論回答

世界三大菜系是如何排名的?中國為什麼不是第一?3149 贊同 · 366 評論回答

世界各國主食是什麼?7499 贊同 · 292 評論回答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5

惆悵帝:


上海不但有很多日料店,還有很多韓國料理店,還有很多川菜店,粵式餐廳,東北菜館,只要你想,全世界的料理你在上海都能找到個七七八八。

但是哦,我跟你講件最好笑的事情哦,上海誒,一個南方城市,就最近幾年哦,竟然有些小飯店在冬至餃子搞活動誒,搞笑伐,哦喲,笑死我了…哈哈哈哈…

這相當於什麼知道伐?相當於你在哈爾濱看到中秋節的街頭賣剛出爐的鮮肉月餅,哈哈哈哈……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5

前天我和老婆去吃牛new的時候忽然發覺了日料的一個優點。

那就是當你想吃點稍稍貴一點的東西,日料屬於裡面便宜的。

拿前天吃的牛new壽喜鍋來舉例,一人168,換海底撈/哥佬官呢?估計兩人400打不住。從支出來說,反而日料更便宜。

應該說人均150-200的檔次,日料佔據的江山比例高吧



作者:靈活的小尾巴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527350/answer/27481998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5

一個糾結的人:


因為日料比較符合中國人的口味,以碳水為主,價格壓得住,可貴可便宜。不像西餐你整個戰斧牛排,這價格怎麼都打不住。

高端消費終究是少數,你打開大眾點評,隨便一搜都是人均的1000的牛排和人均2000的高級日料那不得把這app刪了,人均100-300,日料相對來說能吃到不錯的一餐,就容易成為主流。

而且日本人盤踞古北,也是上海曾經最早發展的地段之一,老上海都喜歡環線論,出了內環就得病,唯獨虹開發和古北,絕對是老上海心裡的高檔地方,自然而然有了那麼一點影響。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日料的,古北那塊的最正宗,基本上你推門進去日本人的佔比不會低於50%,甚至經常我進一家店就我們一桌中國人。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6

我外出吃得最多的除了各類火鍋就是日料。

補充幾點,一個愛丁堡整體哈日,我們是看著toshiba 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長大的。

一個是日料放題適合人少的時候聚餐,兩個人也可以吃到很多種不同食材與風味。

一個是早期價格偏貴,菜式比較精緻,適合小姐姐們找到感覺或顯擺。

海鮮為主,生食較多,適合上海人的口味。

另外上海整體消費水平較高,二十年前主流日料人均150(指放題),現在主流的日料人均500,放在二線城市也許銷路不佳。



作者:haworthia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527350/answer/26772391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6

作者:zeniaking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527350/answer/28491190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上海日料店真的沒那麼多。。。你到人廣想找個日料店還得走走,找個茶餐廳或者火鍋店基本不用動腳了。只是在虹橋古北那塊,由於日本人在那塊人口多,導致那塊區域日料店特別多。大家感覺上海日料店多還有個原因是因為其他城市沒啥日料店嘛,有也不太行的樣子,對照一看顯得上海日料店多了,其實火鍋店更多啊!!!

另外日料能在上海鋪開這事說來話長了。首先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好像這時間)有過一段中日友好時期吧,那時新聞里也有上海和日本大阪作為友好城市的,外加2000年前後上海大量外企進駐,導致那時對日本以及日本文化沒太大抵觸情緒,日料差不多也是這時候開始進來的。

日料能進駐進來還有因為時機,那時年輕人希望有個消費不高,又乾淨整潔服務好,味道不要太重的餐館,泰餐和中餐川菜味道重,西餐貴,粵菜江南菜又約吃了無數次,想翻花,日料就是個不錯的選擇。而且日料不僅有高端日料店,還有日式簡餐(定食或者烏冬面之類)價格比普通麵館中式簡餐貴,但是比當時的西式簡餐便宜,外加剛開始店鋪裝修乾淨,服務又客氣,就很受年輕人喜愛。

除了麵館定食店外,日料還出了日式自助餐,早年日式自助餐不貴的,比西餐自助便宜,而且那時自助餐要不烤肉,要不西餐自助(那時還沒出來火鍋自助),這兩種不太符合中餐習慣。日式自助符合各種人口味(早年日式自助主要是日式刺身,壽司為主,燒烤為輔,也會有定食),尤其上海本來愛吃海鮮的人又多,這邊港口城市海鮮進價便宜啊,日式自助在那時就火起來。

日料火其實也就那個時期,現在上海這邊能選的選項太多了,中餐館現在也在環境服務上比以前好太多,火鍋店照顧到味道問題,會給有蓋的簍放衣物還有給個圍裙之類hhhh。年輕人大多不同圈子不同偏好,也有輪著翻牌的,比如疫情前雲南菜就火過(真的好吃!)

所以題主感覺上海日料店多,但是在上海長期居住生活的話,不會覺得日料店多的,除非他就在古北虹橋那塊工作生活。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6

Maaaaax:


行業相關。商業地產招商運營十幾年。

2016年負責上海某市中心項目,梳理外餐品類和品牌佔比,發現當時日餐從數量上佔整體外餐的一半,也就是說,日餐占非中餐半壁江山。其中對日餐的分類包括:

日本的傳統餐飲:

日式拉麵店

日式燒烤(燒鳥等)

以魚生為主的餐廳,或自助餐

日式夜宵(居酒屋等)

日式火鍋(壽喜鍋等)

另外還包括日本人在中國開的非日式傳統餐飲,其中代表為:

薩莉亞

壹番屋

吉野家


當時未有具體統計面積,但就業態細分,其他外餐沒有這麼細分的(這幾年業態有合併,比如壽喜和魚生放提一起),但就當時的品牌,整個日料對非中餐的佔比應該在51%(這幾年有所下降)。整理理由我認為如下幾點:


1 我一直秉承的觀點,文化的輸出需要以經濟為載體。中國經濟強了,老外就會接受白酒。日本如果經濟不強,你就會人為魚生是茹毛飲血。結合中國改革開放時,上海作為橋頭堡城市,也正好是日本經濟最巔峰時期,文化的影響力整體較強。

2 日餐總體複合上海本地口味。上海屬於移民城市。各地口味融合。但是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還是以本幫菜為主。雖然濃油赤醬,但是整體清淡,日料也是這個特點。

3 日本是改革開放後最早對中國進行經濟輸出的國家。這一點與第一條類似,但是我想說的是日料作為一種外來餐飲,比其他的外餐輸出的早。並且由於當時日料的定位,因此給人一種日料比較高端的感覺。

4 日本的文宣企劃的確很厲害。一個吃不飽,只是好看的懷石料理可以人均上千。我也看不太懂。

暫時想到這麼多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6

作者:北京Fund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0527350/answer/507079919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據說上海一個海鮮自助老闆跑路了

這個餐廳之前很火,現象級的火


挺過了疫情,沒挺過日本核廢水

日本人是真的壞


很直觀的數據:600萬營業額直接拉到100萬

我比他好點,直接降低一半還要多,瞬間的


杭州最大的日料品牌,山葵家,撐了幾個月都關門了,據說老闆欠了上億。


現在海鮮和日料在慢慢恢復

但恢復到以前的風光那是很難了


前兩天一個客人打電話:老闆,有餃子嗎?

我說:今天沒有


她說:我們是老顧客,好久沒來吃了,孩子今天特別想吃你們家的魚肉餃子。


我說:如果孩子想吃的話,我讓廚師早點上班打餡、和面,給你們包。


她開心的預約了


來了之後,點了12個餃子,孩子吃了10個,這個小孩才三歲,女客人從懷孕的時候就吃我家的魚,後來生了孩子也經常來,畢竟適合孩子吃的餐廳不多,我家經常有1歲的孩子來吃魚,一個人能吃一盤。畢竟鍋底是純淨水。


孩子最喜歡吃魚肉餃子、魚片、魚排。

但這個以前經常來的客人一年沒來了。


和她聊了下,她說:日本排污之後就不怎麼敢吃海魚了,也不敢讓孩子吃。


我問:那為啥現在敢來吃了?之前核廢水還沒到我們沿海不敢吃,現在已經到了我們沿海了卻敢吃了。


她說:恐懼過了,剛開始肯定很害怕,現在媒體也不抗議了,就沒那麼害怕了。

……


很多人說:我就不怕,我一直吃日料和海鮮

是的,你不怕


但是不怕的人只佔一小部分


還有一部分很怕,這部分人現在也很怕

還有一部分一般怕,可吃可不吃,減少頻次了

還有一部分在觀望,看現在問題不大了才吃

……

後三類人影響了很多日料店和海鮮店的生死


當海鮮、日料餐飲老闆抱怨日本排污的時候,很多日本漢奸不開心了,你憑什麼抱怨日本排污?怎麼就你虧?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9 18:37

亞依職業規劃師:


因為上海日本人多。日料店的主要面向的客戶群還是日本人。

就好像在中國的日本人學校,只有上海有兩所。其他的城市只有一所。所以說在上海的日本人比其他城市的日本人多。

長期在中國的日本人也想吃自己家鄉的料理。就好像長期在日本的中國人喜歡吃中華料理一個道理。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