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敌即友的粗暴二分法思维”
在接受BBC中文访问前,张女士先转发了几则中国媒体细数包括BBC在内的多家西方媒体在中国议题的报道上“态度不端”的讯息。
张女士强调:“你先说台湾是中国的,然后我再接受你的采访。”
同在香港大学念书的香港本地学生S先生(因个人原因要求匿名)告诉BBC,在他念高中时,有别于张女士所接受的对“一个中国”的主权强调,他的课本更多侧重阐述为什么香港的制度有别于大陆,还包括司法为何独立。
“我高中也不远,只是六七年前的事情。当时的课叫做通识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求同存异,虽然这门课现在也已经变成了强调一个中国、中国都好的公民与社会发展课,”S同学说,新一代香港高中生面对的考卷试题已经不再是一个议题的利弊,取而代之的是类似“请举例说明中国科技发展先进”的问题,立场和态度是作为前置条件存在的。
问及这样的考卷模式,张女士表示她很熟悉,因为在她的大陆教育背景里,很多议题都是以这样默认立场的形式出现的,她需要做的是“拿着结论去搜集证据,站在一面旗帜下”。
戴同学在一学期结束后,和几位台湾同学建立友谊,常常相约探店香港美食。
“国家面前没私情,我之前会这样跟自己讲。但是活人在我面前喊我去吃饭,原来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人,要吃饭,”戴同学说,并多次补充他并不是因为和台湾人来往就“支持台独”。
“我其实不敢跟爸妈说我在和台湾人做朋友,我怕他们觉得我叛国。当然,如果我能说服台湾朋友承认中国台湾这个词,我可能是功臣。”
对此邓聿文认为:“在去全球化的的大背景下,非敌即友的粗暴二分法思维在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愈演愈烈,全球都是这样。只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来自中国的反击显得更突出了。”
“这样的公审、互相敌视、举报行为习惯还会继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