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剝削現象
也有很多網友關注職校剝削問題。在疑似遺書的信件中,兇手主要控訴學校惡意不批發畢業證,以及工廠壓榨問題,但自己卻沒辦法解決,最後「以死推動勞動法」。
事發後,學生直指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生去廠裡打工被壓榨,你們就沒有一點責任嗎?」有人說:「兇手一天工作16小時,還被廠裡拖欠工資,結果報復社會了,他的遺言很敏感,你們看不到。」
小紅書上,有網友指職校壓榨學生不是一兩天的事,稱一名職校的朋友告訴她,「實習單位和學校有協議,實習生去幹活每人每月4000(人民幣,下同),但是4000是給學校,500給學生,美其名曰交通補助,太噁心了。」
中國著名教育學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BBC中文,中國的職業學校確實存在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工」、加班加點在流水線當工人等亂象。
他指出原因有兩個:第一,學校在挑選實習企業時,並沒有採取高標準去檢視;第二,學校想透過學生實習,向企業收取「人頭費、管理費、服務費來賺錢」。
藏在背後的是中國職校的困境。熊丙奇指出,職業教育需要的是「教理論知識,又要教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測算,職業教育辦學成本大約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
但是回看數據,在2020年,中國共投入53013億元教育經費,其中投放在中等職業教育(中職)的只有2871億元,佔高中階段教育的34%;而在高級專科投放的2758億元,也只佔一般高等教育的19.7%。
熊丙奇說,雖然中國一直強調職業教育,但社會普遍觀感職業教育「低人一等」,加上在學歷導向的大環境下,各地政府還是會優先把教育資源放在普通教育上。
他指出,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職業學校不僅師資辦學條件不足,還可能衍生剝削學生情況,「有的學校辦學經費不夠,就可能想着賺錢的問題。」
事實上,政府不也是沒有監管。2016年中國教育部曾制定《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明確規定職校及實習單位不得向學生收取實習押金、頂職實習報酬提成等。但熊丙奇認爲治理成效並不顯著。
他指,當出現剝削情況,局方理應對有關的責任方進行嚴肅的查處,對學校進行停招、減招,甚至取消的辦學資格。但在現實中,當局往往要考慮到職校的招生辦學、地方企業的生存等問題,所以目前除了把實習叫停,以及要求實習單位補回學生費用,「可能就沒有進一步的處罰」。
熊丙奇也認為,當局應同時健全學生的維權渠道,「但如果無法維權,那他就感覺到自己被不公正對待,那可能有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就可能會有極端的想法。」
在珠海汽車撞人事件發生後,還有網友整理出中國在2024年發生的無差別傷人事件,累計至少19起。
華東理工大學學者馬子琪、趙雲亭曾於2019年在《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上發表論文「社會排斥與行為極化:個體報復社會事件的生成機制與防治」,研究了在2015年到2019年間發生的20起個體報復社會事件。
論文指出,中國人自古以來遵循的是「冤有頭債有主」原理,但現在這些報復者指向的,已經不是具體對象,而是「整個社會」。行為目的,也不是針對既有的利益侵害,而是更傾向於「製造轟動效應」,「向全社會發出『關注我』的訊號」。
論文最後結論指,「如果社會中充滿了隱匿於日常生活中的不平等與暴力,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暴力的自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