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久不衰的海外朝圣传统
自从二次大战以后,海外旅行成为可能,一代一代的年轻人就背上背包, 去寻访在书本上读到的历史重镇、文明遗迹。
Big OE (Overseas Experience)这个特有名词渐渐浮现, 成为新西兰年轻人的朝圣之旅、成年仪式。变成传统,历久不衰的风潮。
跟台湾早年留学生出国“镀金”不同,也与一般旅客寻奇访胜迥异: 年轻的新西兰人出国不是念书不是观光,甚至也不仅仅是打工 兼深度旅游的 Working Holiday。研究者指出,这是一种自我探索, 他们到祖先的来处去思索自己是谁,到世界的中心去查考身为新西兰人到底是什么意思。
等他们壮游归来,满脑袋新的态度和新的观念,像一股新鲜泉水注入宁静湖泊, 世外桃源似的新西兰便无声无息地更新了。
通常是二十出头的年纪,一存够一张单程机票的钱,就出发了。 直飞伦敦,到认识的老乡房间里打地铺,然后上街找工作。 由于语言相通,文化背景相似,学电脑的、学会计的, 或是护士、老师等英国亟缺人手的行业,都很容易找到本行工作。 找不到的,就端盘子、洗窗户,什么都干。
新西兰与英国(以及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国家)有互惠协定, 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可以互访两年,其中十二个月可以工作。 多数人的做法是先工作六个月,有了点钱,就买便宜机票, 飞到欧洲大陆,搭便车,或几个人合租一辆车,全欧漫游。 从阿姆斯特丹的林布兰美术馆到慕尼黑啤酒节,他们偏爱古迹、博物馆与酒馆, 因为这些是新西兰比较欠缺的。
钱花光了,就回英国再去打工。六个月后,又结伴遍游全英国。 某处,可能是某人祖先所居;某城,可能是谁的父母三十年前定情之地。 如此溯本追源一番,钱再花光,就打道回府了。
没有人拿父母的钱。Big OE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独立探索。 伦敦的生活很贵,他们要省钱,往往很多人挤一间公寓。 上不起馆子,在超市买材料自己做三明治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