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3篇帖子。
(轉載知乎)脾氣暴躁,易怒,說話難聽,是病嗎?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49

一點小事,會突然發脾氣,對自己爸媽也是會說話難聽,是有社交障礙嗎?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49

不是病,是毛病。脾氣暴躁多半是因為家庭因素,比如父親或者母親有一個脾氣不好的,所以你也會這樣。易怒,這是不會控制情緒不會克制自己的表現,戾氣重,而說話難聽估計是你從小的生長環境是這樣的,所以你也會這樣跟別人溝通。不過最最重要的一點是,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了,那麼說明你從內心裡是不想這樣的,只要是你發自內心想改變,是可以的。我建議你多聽一些輕音樂,多看一些書,我推薦給你看台灣作家林清玄的散文集,可能對你的心性磨練有一定的幫助。看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



作者:艾文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90171703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0

我曾經也是一個情緒暴躁的人 而且長痘而且脫髮

做了很多的努力之後

情緒暴躁和長痘脫髮的問題全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很多時候人們喜歡叫暴躁的人情緒穩定一點 沮喪的人開心一點 焦慮的人看開一點

卻忘了教我們如何做到

因為他們也不知道

其實如果情緒可以說怎麼樣就怎麼樣還能叫做情緒嗎

我自己的情緒問題是通過改變外在的情況來改變的

而且成功了

如果你有興趣

可以移步我的視頻 只有7分鐘 很短 但是絕對是親身經歷

之前的視頻因為剪輯問題我刪除了,但是後台收到一些私信,還是有很多和我遇到同樣問題的小夥伴想知道我是如何解決情緒問題的,所以特別重新拍出來。還好過了這麼久剪輯能力提升了些,希望大家覺得看完視頻有所收穫,鏈接奉上

https://b23.tv/2Rgd2p



作者:坎醬的星夢奇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14694936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0

作者:習安心理諮詢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19367870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為何人會生氣?

生氣其實只是一個假面的「表層情緒」,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冰山,底下可能潛藏着的是「自卑、被誤會、不被接納、恐懼、害怕、脆弱」等等複雜的情緒。

當一個人因為種種的原因,不習慣或者不被允許表達冰山底下那些情緒,那麼他所有的感受,都會用「生氣」表現出來。

一天到晚總是愛生氣的人,內心其實真正的感受是脆弱的,但正因為害怕脆弱被看見,所以用生氣來武裝自己。

那麼,人為什麼會生氣呢?不同心理學派對於生氣的原因有幾種不同的看法:

1. 受到阻礙:有一個目標想達成,但受到某事、某人的阻礙而無法達成。

2.受到不舒服的刺激:某個痛點被踩到、某句話或行為促發了負面的感受。

3. 過度忍耐:這個事件本身只是一個導火線。可能在事發之前,已經忍耐很久了,這次連同過往的新仇舊恨,一起業力引爆。

如果有一個人長期習慣用「暴怒」來溝通,根據Satir 的看法,這是「表裡不一」的現象:

情感:這裡我說了算、我完全沒有錯、錯的是你;

行為:批評、掌控、咄咄逼人;

身體姿勢: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對方,肌肉僵硬;

心裡的真正感受:我很孤單、很害怕失敗、怕失去地位、他對別人瞧不起、怕如果他們知道我真正的模樣,會不尊敬我、不喜歡我;

發現了嗎,那些表面的生氣,很多時候只是為了保護內心那一塊脆弱、害怕受傷的玻璃。

憤怒的冰山

其實,所有的人際互動,都隱藏着一個冰山:

1.行為:可能是A說話踩到了B的爆點,B勃然大怒。

2.反應模式:就是前面的溝通姿態「指責型」。

3.感受:恐懼失去地位、怕被看扁。

4.信念或假設:我不能先示弱、老虎不發威會被當作病貓。

5.期待:希望自己是強大的、希望別人是服從的、也希望自己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例如,要有大哥的樣子、要做一個有肩膀的人)。

6. 渴望:想要被愛、被接納、被認可。

當然,這個冰山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別人猜的都不准自己想的最准啦(所以上面的分析不一定符合當事人狀況),不過也因為這樣,當你生氣的時候,可問自己:在那生氣的冰山下面,隱藏的想法和期待是什麼?

生氣是一種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總是」愛生氣的人,很可能擁有一個害怕受傷的靈魂,因為怕受傷,所以先聲奪人,看起來像是在對別人生氣,實際上,是在氣自己。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0

朋友你好,遇事急躁,愛發脾氣,這是情緒管理不佳的問題。

當我們遇到煩心事,或由於別人做錯了事而大發雷霆時,我們的身體就會爆發某些反映,如失語癥狀或導致語無倫次。

這需要我們平時對情緒多做訓練,控制情緒的不良反映,做好情緒管理。

有時我們會的抑鬱焦慮的情況下難以做好情緒管理,可以試着做心理諮詢。

現在很多心理諮詢機構都有免費的線上諮詢,為您梳理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有問題可以私信我。



作者:聖安米悅心理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22142160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1

作者:Faith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166103335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先把脾氣扔一邊,來聽我嘮嘮。

我講個眾所周知的小故事:

有一頭脾氣暴躁的駱駝在穿越沙漠的時候,被路上的一塊玻璃硌傷了腳,駱駝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就衝著那塊玻璃狠狠踢了一腳,結果腳一下子就被玻璃划出了一道大口子,鮮血一直流個不停。這個時候,駱駝開始有些害怕了,而血腥味很快就被禿鷹聞見,於是一大群禿鷹紛紛在駱駝上空盤旋,駱駝又氣又惱又害怕,就慌忙地狂奔起來。

可越奔跑,腳上的血反而流的越多,這樣附近的狼群也很快聞到了鮮血的味道。為了擺脫狼群,駱駝越跑越快,直到精疲力竭,這時候,它倒在了一個蟻穴旁邊。不一會兒,大量的螞蟻循着血液的氣味傾巢而出,而且很快就將駱駝層層覆蓋起來。臨死前,駱駝才非常懊悔地說:「我為什麼要跟一塊小小的玻璃過不去呢?」

聽完駱駝的故事,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駱駝之所以殞命就在於太過狂躁,喜歡亂髮脾氣,以至於接二連三地犯錯,最終將自己逼上了絕路。事實上,我們常常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冷靜,都要剋制,所謂的冷靜,剋制就是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一旦我們亂髮脾氣,就可能情緒失控,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失去理智,不僅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還容易傷害到身邊的人。

接下來看看下一個真實案例。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也是一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候腦子一亂就總是想要發火,他也因為亂髮脾氣而給人留下了暴躁的印象。有一次,他發現秘書將一份文件弄錯了,其實這份文件根本就不那麼重要,很可能是秘書一時粗心大意才沒有注意。可是那天卡耐基本來就心煩一輪,看到秘書犯錯後,當時就劈頭蓋臉將秘書臭罵了一頓,並且告訴秘書明天不用來上班了。

秘書覺得非常委屈,其實自己多年來一直兢兢業業的工作,很少犯錯,如今卻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失誤而丟掉了工作,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回家之後,秘書就購買了回巴黎老家的機票,他決定去巴黎另謀生路。而到了第二天,卡耐基回到辦公室,發現秘書一直沒有來上班,他的怒氣一下子上來了,一個秘書怎麼能夠遲到呢?可這時他突然想起昨天自己剛剛訓斥過對方,難道說秘書真的當真了?可那時候自己說的都只是氣話而已。事實上,這些年來,這個秘書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還是頗合他的心意的。

想到這裡,卡耐基快速地撥打了電話去秘書的住所進行詢問,可是房東說他一大早就飛往巴黎了,似乎找到了其他的工作。聽到這個消息後,卡耐基後悔不已,責備自己因為糊亂髮脾氣而失去了一個好幫手。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脾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總是會發一發脾氣,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本能的宣洩方法,只要內心積壓了不良情緒,那麼及時發泄出來,反而會有利於身心的健康。可是我們不能毫無緣由就亂髮脾氣, 不能過分發脾氣,很多時候既然根本沒有必要發火,那麼我們就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需要多想一想自己這樣亂髮脾氣會對他人造成什麼樣的不良影響,需要冷靜地思考一下發脾氣的後果是什麼。

我們再來看看有智慧的富蘭克林是怎麼做的。

年輕時候的富蘭克林是一個喜歡亂髮脾氣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訪一位學識淵博的老人,因為他的急躁脾氣老人直接對他下了逐客令,這件事讓富蘭克林耿耿於懷,他覺得這就是自己的個性。後來老人給了他一個評價:「狂躁、自大。」富蘭克林知道後決定誠心改過,慢慢收斂自己的壞脾氣,最後才被他人接受。

所以我們應該適當地進行自我監督,和自我剋制,不能亂髮脾氣,哪怕是在熟悉自己的人面前,也不能動不動就發火動怒。一個人偶爾有些小脾氣是正常的,但是千萬不能將發脾氣常態化,不能將胡亂地衝著別人動怒,這樣只會讓自己的形象越來越糟糕,只會影響自己與他人的正常溝通與交流,久而久之,對方會漸漸疏遠你。

想發脾氣之前,做深呼吸

總結:是個人都有脾氣,但是你要學會控制自己,不要亂脾氣。

有脾氣不是你的錯,錯的是你亂髮脾氣!

能看完這裡,相信你是認真的,如果覺的有用,那就順手給個贊再走吧!


參考文獻《交對人,做對事》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1

作者:子葉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17451218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脾氣不好說好聽點是情商低,說透徹點就是能力不行。

遇到問題,但凡有能力解決問題,就不會因為問題而感到困擾,發脾氣,那是能力不夠,就用情緒來湊。

回想一下,脾氣不好之人是不是多在情急之時發作?因為情況來的緊急,自己又沒能力解決問題,解決不了問題的情況下有兩種情景:

① 事兒在這兒,很急,我解決不了,那就沒辦法,自己得承擔這件事的後果,伴隨自責,無助,自我開脫,抱怨等負面情緒,心情極差。

② 事兒在這兒,很急,我解決不了,但身邊有親密的人,自己不想解決,也沒能力解決,那最快捷的解決之道就是表現出自己的情緒,促使別人去解決,多伴隨情緒宣洩後的爽,和解決問題的結果。

發現了麼?兩種無論是哪種情景是不是都跟小孩子遇到事兒一樣?解決不了就哭,就鬧,企圖讓別人替自己解決困境,為什麼會這樣?

不就是沒能力麼?自己沒能力去解決,自己懶得去解決,那為什麼還要自己去解決問題?不解決或者把解決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不爽嗎?當然爽,爽的一批。

所以在沒能力的人面前,關係越親,越是受害,親密度與依賴程度是正相關的,時長依賴一個親密的人解決問題,對於情緒不好的人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宣洩了情緒,解決了事兒,只要夠親,利用對方的包容自己可以一直這麼爽下去,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因為解決問題而得到提升,「脾氣大能解決問題」這個錯誤的意識卻在不斷地被強化,能力越差,問題越多,問題越多,脾氣越差,這是一個惡性的循環,傷親損友,萬劫不復。但萬劫不復這種事兒其實自己也沒遠見察覺的到,因為沒能力嘛,但是當下的爽,卻是實實在在的。

所以脾氣不好不是病,都是所謂慣的毛病。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1

姐妹們!

首先!發脾氣是一種身體防衛機制,大腦感受到了外部環境的壓力和威脅,就會啟動保護機制,產生腎上腺素激升、緊張、不安等反應。這是你的身體在保護你~

也就是說,這是我們的本能啊,所以先不要盲目上價值,說這是情商低的表現。我們仔細想想,為什麼自己容易生氣?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外部環境的不安對不對,所以本質上是我們缺乏安全感,而且敏感的特質才導致了易怒的結果啊!

至於缺乏安全感,這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在家庭中缺少關愛,在為人處世上就容易敏感和不安,大腦怕你一個人應付不來,它為你加上了特有的壯膽方式——發脾氣,這樣想它是不是替你操了好多心哈哈哈哈。

既然我們意識到了發脾氣不好,那我們就要去抑制自己的本能啊,讓它不要這樣過度防衛,傷害自己和身邊的人。

解決問題的核心是,一定要充分地理解自己,而不是埋汰自己的消極面,好好安撫它,好好修復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成為better me~


(希望大家遇到身邊脾氣不好的朋友,不要本能地認為他們糟糕,他們一定也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坎坷,他們或許也經歷過傾訴無門、苦苦掙扎的困境。我們能做的是理解和關懷,讓他們具有安全感~)



作者:呆瓜小賊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187277288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1

Phyllis:


不是病,但是性格缺陷。脾氣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與養育方式有關,說話難聽大機率是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潛移默化學習繼承的,長大成人後如果不主動修正,很可能搞得自己和身邊人關係緊張。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8-14 19:51

其實脾氣不好,易怒,都是因為你缺乏一種職業能力,那就是情緒管理能力。

要想改善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

如果遇到了事實,那麼你就算生氣,也無法改變既定事實,所以就沒必要生氣。

而觀點則是主觀意識上的意見,這個才是引發發火的導火索,當你知道了這是觀點,你就可以去壓制它。

也就不會生氣了。

所以,只要學會區分事實和觀點,就能有效改善易怒的問題。



作者:蘋姐在成長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6670206/answer/209534036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