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3篇帖子。
(转载知乎)如何看待“中国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19

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究极虚弱老螃蟹:

这个问题问的太晚了,早在2013年中科院就有团队调查表明中国有51%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而现在差几天就到了2021年,这个水面之下的冰川目前只会更大。

PS:本人几年前就属于那个51%里面,现在已经成功逃离自救。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作者:白塔科研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5041147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定义

超重和肥胖被定义为可能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度脂肪堆积。

体重指数 (BMI) 是一种简单的身高比体重指数,通常用于对成人的超重和肥胖进行分类。它被定义为一个人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 2)。

成年人

对于成年人,世卫组织将超重和肥胖定义如下:

超重是指 BMI 大于或等于 25;

肥胖是指 BMI 大于或等于 30。

对于儿童,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要考虑年龄。

是什么导致肥胖和超重?

快速经济增长导致生活方式、饮食和锻炼习惯发生重大变化。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卡路里之间的能量不平衡,可能原因包括:



增加摄入高脂肪和高糖的高能量食物;
多种工作形式最终导致的久坐不动、交通方式不断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缺乏身体活动的情况增加。

超重和肥胖的常见健康后果是什么?

BMI 升高是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例如: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关节炎——一种高度致残的关节退行性疾病);
一些癌症(包括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胆囊癌、肾癌和结肠癌)。

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随着 BMI 的增加而增加。

如何看待超重和肥胖?

肥胖,尤其是严重肥胖,与慢性病发病率和医疗支出增加有关,并对预期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支持性环境和社区是重新塑造人们选择的基础,通过使更健康的食物和定期体育活动成为最容易的选择(最容易获得、可获得和负担得起的选择),从而防止超重和肥胖。

在个人层面,人们可以:



限制从总脂肪和糖中摄入的能量;
增加水果和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
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

非传染性疾病可以说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挑战,不断上升的超重和肥胖率给公共卫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近日,《“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发布更是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清晰的线路。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看看奶茶品牌有多少?

X茶、乐X茶……越来越多

看看西饼店有多少?

好X来、“脂肪”山丘、味X美……越来越多

为什么?因为挣钱啊!!!!

为什么挣钱?因为有这个市场需求

为什么有这个市场需求

因为人的基因里刻着呢!

【一旦有热量,赶紧抓紧摄入!不然你可能会挂】(狩猎时期留下的)

这本是一个好的本能,只不过被我们留到了错误的时代。



作者:秋铭之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5478470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1

作者:Harlan化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6295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今天,国新办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我的胖已经被国家发现了


屏幕前的小胖子!你有没有中枪呢!


总结下来,差不多有以下三点:


1、经济的提高,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有吃不饱的现象。营养条件的改善,可供选择的食物多,热量摄入过度。



2、科技的发展,城市里的人更多的都是以机动车代步,脚轻轻一踩,俄罗斯都到了!很少有人会选择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也是因为现代人工作繁忙,节奏比较快。然后加班加点,应酬也多,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身体。


3、压力过大,无论家庭还是社会,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也不再是以前自给自足的社会了。昼夜颠倒,休息时间减少,如果调节不好,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障碍,导致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引起肥胖。



有道是“好吃的让人发胖,不让人发胖的不好吃”!


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全球公认的最易发胖的10大食品”!也是大家最爱吃的10大食品!


一、油炸类


代表食品:油条、薯片、炸鸡、汉堡



淀粉类的食品在高温(120℃)油炸时,会产生丙烯酰胺,该物被被国际癌症机构列为2A类致癌物。


油炸食品内的热量和脂肪含量极高,长期食用就会导致肥胖或糖尿病等疾病。而且油炸的时候会破坏面粉中的维生素B1。


二、烧烤类


代表食品:烤牛肉串、烤羊肉串、烤五花肉、烤鸡翅、烤鸡腿....不能再举例了,再举例口水要流下来了....



烧烤选择的肉基本上都是高脂肪的部位,才能做出香嫩的口感。


由于肉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火上高温加热,再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它是强致癌类物质的代表选手。


三、腌制类


代表食品:咸菜、辣白菜、橄榄菜、酸豆角、辣萝卜等



腌制类的食品含有大量的盐,会导致钠盐超标,腌制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致癌物质——亚硝胺。


有人说了,盐是没有热量的。没有碳水,没有脂肪,没有蛋白质。嗯,感觉就像是优秀的调味料。


但是过多的盐分会使体内的“饥饿素”升高。这种激素一升高我们就很容易觉得肚子饿,从而不自觉的增大食物的摄入量变胖。


四、膨化类食品


代表食物:快速面、薯片



膨化类食品往往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多味精。


过量食用,就像过量食用米饭一样,也会出现营养过剩,出现脂肪堆积。


五、甜品类


代表食品:冰激凌、蛋糕、奶茶


这类食品含有较高的奶油,集齐了高热量、高含糖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肥胖,吃一顿胖一斤。


看看爱喝奶茶的周董就知道了,都胖成陈赫了!


六、汽水类饮料


代表食品:可乐、雪碧、芬达



主要成分是果糖。虽然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数)不是很高,但是抵不过摄入的量大。并且果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那么这么多的糖分进入身体,胰岛素分泌会降糖,把糖分转化成糖元和脂肪贮存起来,那长胖是妥妥的。


七、重加工肉类


代表食品:肉干、香肠、火腿



因为各种添加剂,热量、脂肪含量、盐分都很高,也同样存在致癌物质,减肥中一样要少吃!


八、饼干


含有大量糖分,而且其糖分和果糖不同,它会被人体迅速地吸收。



100克的白米饭,含有116大卡的热量,我们说它是最容易发胖的食物。


100克的奥利奥饼干,含有484大卡的热量,还含有大量的糖,更容易引起脂肪堆积,却是很多人的最爱,这样吃,不胖才怪!


九、罐头类食品


肉罐头中,加入了大量的油盐和添加剂,水果罐头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糖,远不如吃新鲜肉食和水果健康。



十、蜜饯类食品


这类食物,热量高、含糖量高、也没什么营养,再加上颗粒比较小,吃起来不觉得,冷不丁就会吃下很多,非常不利于减肥!



以上说的10种易胖食物,有哪几种是你最喜欢吃的?


如果你是个小胖子,那就赶紧减点肥吧,肥胖带来的疾病的还是很多的!


更多化学资讯、小知识、化工人的自白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化浪视野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2

dreamlmx:


虽然数据有点难以接受,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的确是在不断恶化中。
而且就目前的发现趋势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来看,这个问题在5年后也不会有所改善,还可能继续恶化。

要想逃离这个宿命,目前只有个人的自救,以及帮忙身边的亲人好友去自救,每一步都不容易。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作者:好药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734906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国超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农村首次突破30%推荐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调用盐和用油量仍远高于推荐值,同时,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断上升,食堂、餐馆、加工食品中的油、盐应引起关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针对营养问题将采取有效措施



发布会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持续改善,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我国居民一些突出的营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续上升,食用油、食用盐摄入量远高于推荐值,而水果、豆及豆制品、奶类消费量不足。


二是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三是部分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如婴幼儿、育龄妇女和高龄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微量营养素缺乏等问题仍需要引起关注。


针对居民仍然存在的营养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和国民营养计划。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同时加强“三健”促进活动,多吃豆类、奶类、蔬菜、水果等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是推进食物供给与人群营养需求协调发展。加强营养对农业、食品加工业等食物产业链的导向作用。


三是持续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监测、食物成分的监测等,动态掌握我国居民膳食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四是针对重点营养问题实施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干预措施,特别是对当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干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美国的底层人民肥胖,是众所周知的,不健康的饮食结构加上缺乏健康管理意识,导致了很多糖尿病的发生。

而中国呢?

已经是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国了

据《》第10版统计,在2011-2021这十年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增幅为56%,数量已经高达1.4亿人!

肥胖和糖尿病的关联性很强,许多患者都是肥胖患者

美国快餐饮食中纯粹直接的高脂高糖,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直接凶手

而中国在快速发展后,满街的炸鸡奶茶,和永不停歇的外卖小哥,也让高脂高糖唾手可得

而且在基因问题上,中国或者说东亚地区,胰岛素分泌的比相对会低些,很有可能是因为东亚地区以往的饮食结构偏素,这就导致了在容易获得高脂高糖的时代,人民突然肥胖的概率会更高,糖尿病的概率也更高

还有一些额外因素,比如工作导致的作息不规律,导致;

隔代养育孩子,不太懂饮食,导致幼儿肥胖;

糖尿病遗传,导致的病理性肥胖;

盲目追求减肥,乱用药物刺激引发的肥胖;

因为其他生理心理原因,使用激素药物引发的肥胖

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中国的医疗资源威胁非常大

糖尿病是一直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人力的病,肥胖患者越多,糖尿病患者也会随之上升

如果国家不重视起越来越大的糖尿病问题,后果会难以预料



作者:减重医生戴晓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9159402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作者:马冠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90841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超重肥胖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营养健康问题。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达 50.7%,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 19.0%,6 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 10.4%。

减重也因此是大家热议的话题。不仅仅是因为超重肥胖会带来外形上的不美观,更重要的原因是超重或肥胖是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多种疾病的元凶。

然而,网上的各种减肥方法令人眼花缭乱,更是将效果说的天花乱坠,实际上却全是绣花枕头,要么没有效果,要么容易反弹,稍有不慎甚至还会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减重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进行体重管理的有效方式。

能量平衡的天平有两端。一端是“吃”,负责能量的摄入。另一端是“动”,负责能量的消耗。要实现体重的降低,需要保证能量的消耗量多于摄入量,也就是“动的”要比“吃的”多。

首先要做到“饮食有节”

对于肥胖的人,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基础上的平衡膳食。一般情况下,建议能量摄入每天减少 300~500 千卡。

最好选取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的减重膳食,严格控制油和脂肪的摄入,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

蔬菜、水果不仅富含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且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替代部分其他食物可减少过多能量摄入,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但要注意,少吃并不是不吃。减肥不单是减重,更重要的是减少脂肪。禁食的方法常常丢失水分和肌肉为代价,并不能维持长久。

不吃谷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饮食,只能是暂时性的减肥计划,长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高蛋白饮食对健康十分不利。

无论如何,减肥时膳食摄入能量也不应低于 1200 千卡,并且应继续遵循膳食指南原则,保持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摄入平衡。

其次,要进行规律运动

运动可以帮助保持瘦体重、减少身体脂肪,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选择有氧+阻抗运动。

每天应累计达到 60~9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 5~7 天,累计运动能量消耗 2000 千卡/周以上。隔日进行一次抗阻肌肉力量锻炼,每次 10~20 分钟。

运动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在运动的同时要保证安全,量力而行。

还要保持心理方面的健康

超重肥胖患者要增强自信,缓解压力与抑郁、焦虑情绪,这有利于提高减重效果和生活质量。对于通过生活方式改变确实难以实现减重的人群来说,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此外,每个人的身体条件都不同,具体的减重计划应根据个人健康、性别、体重、活动而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而且超重肥胖者的减重目标不宜设置得过高过快,以每月 2~4 公斤为宜。规律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有利于长期的坚持。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4

中国居民超重肥胖数据-承认50%、青少年20%、儿童10%,主要原因在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运动少。

膳食结构不合理这个问题是比较突出的,近些年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丰富。但日常饮食结构不合理、碳水类、畜禽肉、油盐摄入过多。

后续需要加大科普、食物供给予人群需求协调。

薄荷健康,营养专家。如果你觉得有用的话,记得关注“薄荷健康”哦。



作者:薄荷健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2781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