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3篇帖子。
(轉載知乎)如何看待「中國超一半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19

國新辦發佈《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究極虛弱老螃蟹:

這個問題問的太晚了,早在2013年中科院就有團隊調查表明中國有51%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而現在差幾天就到了2021年,這個水面之下的冰川目前只會更大。

PS:本人幾年前就屬於那個51%裡面,現在已經成功逃離自救。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作者:白塔科研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50411470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定義

超重和肥胖被定義為可能損害健康的異常或過度脂肪堆積。

體重指數 (BMI) 是一種簡單的身高比體重指數,通常用於對成人的超重和肥胖進行分類。它被定義為一個人的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kg/m 2)。

成年人

對於成年人,世衛組織將超重和肥胖定義如下:

超重是指 BMI 大於或等於 25;

肥胖是指 BMI 大於或等於 30。

對於兒童,在定義超重和肥胖時需要考慮年齡。

是什麼導致肥胖和超重?

快速經濟增長導致生活方式、飲食和鍛煉習慣發生重大變化。

肥胖和超重的根本原因是攝入和消耗的卡路里之間的能量不平衡,可能原因包括:



增加攝入高脂肪和高糖的高能量食物;
多種工作形式最終導致的久坐不動、交通方式不斷變化以及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缺乏身體活動的情況增加。

超重和肥胖的常見健康後果是什麼?

BMI 升高是非傳染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例如: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臟病和中風);
糖尿病;
肌肉骨骼疾病(尤其是骨關節炎——一種高度致殘的關節退行性疾病);
一些癌症(包括子宮內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肝癌、膽囊癌、腎癌和結腸癌)。

這些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隨着 BMI 的增加而增加。

如何看待超重和肥胖?

肥胖,尤其是嚴重肥胖,與慢性病發病率和醫療支出增加有關,並對預期壽命產生負面影響。

超重和肥胖及其相關的非傳染性疾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支持性環境和社區是重新塑造人們選擇的基礎,通過使更健康的食物和定期體育活動成為最容易的選擇(最容易獲得、可獲得和負擔得起的選擇),從而防止超重和肥胖。

在個人層面,人們可以:



限制從總脂肪和糖中攝入的能量;
增加水果和蔬菜以及豆類、全穀物和堅果的攝入;
進行有規律的體育活動。

非傳染性疾病可以說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挑戰,不斷上升的超重和肥胖率給公共衛生帶來了額外的負擔。近日,《「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的發佈更是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清晰的線路。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0

看看奶茶品牌有多少?

X茶、樂X茶……越來越多

看看西餅店有多少?

好X來、「脂肪」山丘、味X美……越來越多

為什麼?因為掙錢啊!!!!

為什麼掙錢?因為有這個市場需求

為什麼有這個市場需求

因為人的基因里刻着呢!

【一旦有熱量,趕緊抓緊攝入!不然你可能會掛】(狩獵時期留下的)

這本是一個好的本能,只不過被我們留到了錯誤的時代。



作者:秋銘之月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547847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1

作者:Harlan化浪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62953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天,國新辦發佈《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國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我的胖已經被國家發現了


螢幕前的小胖子!你有沒有中槍呢!


總結下來,差不多有以下三點:


1、經濟的提高,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有吃不飽的現象。營養條件的改善,可供選擇的食物多,熱量攝入過度。



2、科技的發展,城市裡的人更多的都是以機動車代步,腳輕輕一踩,俄羅斯都到了!很少有人會選擇騎單車或者走路,也是因為現代人工作繁忙,節奏比較快。然後加班加點,應酬也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去鍛煉身體。


3、壓力過大,無論家庭還是社會,都有着各種各樣的壓力,也不再是以前自給自足的社會了。晝夜顛倒,休息時間減少,如果調節不好,很容易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導致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引起肥胖。



有道是「好吃的讓人發胖,不讓人發胖的不好吃」!


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全球公認的最易發胖的10大食品」!也是大家最愛吃的10大食品!


一、油炸類


代表食品:油條、薯片、炸雞、漢堡



澱粉類的食品在高溫(120℃)油炸時,會產生丙烯醯胺,該物被被國際癌症機構列為2A類致癌物。


油炸食品內的熱量和脂肪含量極高,長期食用就會導致肥胖或糖尿病等疾病。而且油炸的時候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B1。


二、燒烤類


代表食品:烤牛肉串、烤羊肉串、烤五花肉、烤雞翅、烤雞腿....不能再舉例了,再舉例口水要流下來了....



燒烤選擇的肉基本上都是高脂肪的部位,才能做出香嫩的口感。


由於肉在高溫下進行燒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火上高溫加熱,再與肉里蛋白質結合,就會產生一種叫苯並芘的致癌物質。對人體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脅,它是強致癌類物質的代表選手。


三、腌制類


代表食品:鹹菜、辣白菜、橄欖菜、酸豆角、辣蘿卜等



腌制類的食品含有大量的鹽,會導致鈉鹽超標,腌制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亞硝胺。


有人說了,鹽是沒有熱量的。沒有碳水,沒有脂肪,沒有蛋白質。嗯,感覺就像是優秀的調味料。


但是過多的鹽分會使體內的「飢餓素」升高。這種激素一升高我們就很容易覺得肚子餓,從而不自覺的增大食物的攝入量變胖。


四、膨化類食品


代表食物:方便麵、薯片



膨化類食品往往高脂肪、高熱量、高鹽、高糖、多味精。


過量食用,就像過量食用米飯一樣,也會出現營養過剩,出現脂肪堆積。


五、甜品類


代表食品:雪糕、蛋糕、奶茶


這類食品含有較高的奶油,集齊了高熱量、高含糖量、高脂肪,容易導致肥胖,吃一頓胖一斤。


看看愛喝奶茶的周董就知道了,都胖成陳赫了!


六、汽水類飲料


代表食品:可樂、雪碧、芬達



主要成分是果糖。雖然果糖的GI值(升糖指數)不是很高,但是抵不過攝入的量大。並且果糖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那麼這麼多的糖分進入身體,胰島素分泌會降糖,把糖分轉化成糖元和脂肪貯存起來,那長胖是妥妥的。


七、重加工肉類


代表食品:肉乾、香腸、火腿



因為各種添加劑,熱量、脂肪含量、鹽分都很高,也同樣存在致癌物質,減肥中一樣要少吃!


八、餅乾


含有大量糖分,而且其糖分和果糖不同,它會被人體迅速地吸收。



100克的白米飯,含有116大卡的熱量,我們說它是最容易發胖的食物。


100克的奧利奧餅乾,含有484大卡的熱量,還含有大量的糖,更容易引起脂肪堆積,卻是很多人的最愛,這樣吃,不胖才怪!


九、罐頭類食品


肉罐頭中,加入了大量的油鹽和添加劑,水果罐頭中又加入了大量的糖,遠不如吃新鮮肉食和水果健康。



十、蜜餞類食品


這類食物,熱量高、含糖量高、也沒什麼營養,再加上顆粒比較小,吃起來不覺得,冷不丁就會吃下很多,非常不利於減肥!



以上說的10種易胖食物,有哪幾種是你最喜歡吃的?


如果你是個小胖子,那就趕緊減點肥吧,肥胖帶來的疾病的還是很多的!


更多化學資訊、小知識、化工人的自白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化浪視野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2

dreamlmx:


雖然數據有點難以接受,但是我相信這個問題的確是在不斷惡化中。
而且就目前的發現趨勢和採取的應對措施來看,這個問題在5年後也不會有所改善,還可能繼續惡化。

要想逃離這個宿命,目前只有個人的自救,以及幫忙身邊的親人好友去自救,每一步都不容易。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作者:好藥師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7349065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佈會。
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體重分別為69.6千克和59千克,中國超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12月23日,國新辦舉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發佈會。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會上介紹,《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總死亡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比例為80.7%,防控工作仍面臨巨大的挑戰。



挑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仍然普遍存在。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農村首次突破30%推薦上限。家庭人均每日烹調用鹽和用油量仍遠高於推薦值,同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不斷上升,食堂、餐館、加工食品中的油、鹽應引起關注。


二是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城鄉各年齡組居民超重肥胖率繼續上升,有超過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歲、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別達到19%和10.4%。



針對營養問題將採取有效措施



發佈會中,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我國居民營養狀況持續改善,針對居民仍然存在的營養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採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我國居民一些突出的營養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膳食脂肪供能比持續上升,食用油、食用鹽攝入量遠高於推薦值,而水果、豆及豆製品、奶類消費量不足。


二是我國居民超重肥胖的形勢嚴峻,城鄉各年齡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續上升。

三是部分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如嬰幼兒、育齡婦女和高齡老年人面臨的重要微量營養素缺乏等問題仍需要引起關注。


針對居民仍然存在的營養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推進實施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和國民營養計劃。


一是加大科普宣教力度。全面普及膳食營養知識,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同時加強「三健」促進活動,多吃豆類、奶類、蔬菜、水果等健康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二是推進食物供給與人群營養需求協調發展。加強營養對農業、食品加工業等食物產業鏈的導向作用。


三是持續開展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監測、食物成分的監測等,動態掌握我國居民膳食及營養狀況的變化。


四是針對重點營養問題實施以目標為導向的綜合干預措施,特別是對當前日益突出的超重肥胖問題,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干預。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美國的底層人民肥胖,是眾所周知的,不健康的飲食結構加上缺乏健康管理意識,導致了很多糖尿病的發生。

而中國呢?

已經是糖尿病世界第一大國了

據《》第10版統計,在2011-2021這十年內,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增幅為56%,數量已經高達1.4億人!

肥胖和糖尿病的關聯性很強,許多患者都是肥胖患者

美國快餐飲食中純粹直接的高脂高糖,是肥胖和糖尿病的直接兇手

而中國在快速發展後,滿街的炸雞奶茶,和永不停歇的外賣小哥,也讓高脂高糖唾手可得

而且在基因問題上,中國或者說東亞地區,胰島素分泌的比相對會低些,很有可能是因為東亞地區以往的飲食結構偏素,這就導致了在容易獲得高脂高糖的時代,人民突然肥胖的機率會更高,糖尿病的機率也更高

還有一些額外因素,比如工作導致的作息不規律,導致;

隔代養育孩子,不太懂飲食,導致幼兒肥胖;

糖尿病遺傳,導致的病理性肥胖;

盲目追求減肥,亂用藥物刺激引發的肥胖;

因為其他生理心理原因,使用激素藥物引發的肥胖

這些都是新時代中國遇到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中國的醫療資源威脅非常大

糖尿病是一直需要耗費大量財力人力的病,肥胖患者越多,糖尿病患者也會隨之上升

如果國家不重視起越來越大的糖尿病問題,後果會難以預料



作者:減重醫生戴曉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91594023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3

作者:馬冠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249084155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目前,超重肥胖已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營養健康問題。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我國 18 歲及以上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達 50.7%,6~17 歲兒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 19.0%,6 歲以下兒童超重和肥胖 10.4%。

減重也因此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不僅僅是因為超重肥胖會帶來外形上的不美觀,更重要的原因是超重或肥胖是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多種疾病的元兇。

然而,網上的各種減肥方法令人眼花繚亂,更是將效果說的天花亂墜,實際上卻全是繡花枕頭,要麼沒有效果,要麼容易反彈,稍有不慎甚至還會損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減重應該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

飲食+運動的生活方式干預是進行體重管理的有效方式。

能量平衡的天平有兩端。一端是「吃」,負責能量的攝入。另一端是「動」,負責能量的消耗。要實現體重的降低,需要保證能量的消耗量多於攝入量,也就是「動的」要比「吃的」多。

首先要做到「飲食有節」

對於肥胖的人,飲食調整的原則是在控制總能量基礎上的平衡膳食。一般情況下,建議能量攝入每天減少 300~500 千卡。

最好選取低能量、低脂肪、適量優質蛋白質的減重膳食,嚴格控制油和脂肪的攝入,適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類。

蔬菜、水果不僅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且能量密度低、飽腹感強,替代部分其他食物可減少過多能量攝入,建議增加蔬菜、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

但要注意,少吃並不是不吃。減肥不單是減重,更重要的是減少脂肪。禁食的方法常常丟失水分和肌肉為代價,並不能維持長久。

不吃穀物的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只能是暫時性的減肥計劃,長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高蛋白飲食對健康十分不利。

無論如何,減肥時膳食攝入能量也不應低於 1200 千卡,並且應繼續遵循膳食指南原則,保持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攝入平衡。

其次,要進行規律運動

運動可以幫助保持瘦體重、減少身體脂肪,建議超重或肥胖的人選擇有氧+阻抗運動。

每天應累計達到 60~9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 5~7 天,累計運動能量消耗 2000 千卡/周以上。隔日進行一次抗阻肌肉力量鍛煉,每次 10~20 分鐘。

運動量的增加要循序漸進,在運動的同時要保證安全,量力而行。

還要保持心理方面的健康

超重肥胖患者要增強自信,緩解壓力與抑鬱、焦慮情緒,這有利於提高減重效果和生活質量。對於通過生活方式改變確實難以實現減重的人群來說,可以考慮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

此外,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不同,具體的減重計劃應根據個人健康、性別、體重、活動而進行個性化的調整。

而且超重肥胖者的減重目標不宜設置得過高過快,以每月 2~4 公斤為宜。規律測量體重並做好記錄,有利於長期的堅持。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8-9 21:24

中國居民超重肥胖數據-承認50%、青少年20%、兒童10%,主要原因在於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結構不合理以及運動少。

膳食結構不合理這個問題是比較突出的,近些年國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飲食豐富。但日常飲食結構不合理、碳水類、畜禽肉、油鹽攝入過多。

後續需要加大科普、食物供給予人群需求協調。

薄荷健康,營養專家。如果你覺得有用的話,記得關注「薄荷健康」哦。



作者:薄荷健康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6865/answer/164327811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