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人為什麼都那麼瘦?肥胖率在世界範圍內排名最低?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5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6

作者:丘主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729976/answer/28848657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飲食習慣佔大頭。

保持苗條身材的理想營養結構應該是高蛋白、中碳水、低脂肪,而維持健康的腸內細菌環境又需要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酵素。日本料理里符合這些條件的有很多:



吃魚多於吃肉:日本的肉類料理真的不乍地,花樣少味道跟中餐也沒法比。但是日本人做魚是有點東西的,特別是像健身圈裡被奉為減脂增肌神器的青魚類(竹莢魚、鰤魚、秋刀魚)和三文魚,不僅賣得便宜做法花樣還多。
水煮多於過油:拿紅燒魚舉例,中餐一般是先煎/炸後再燒,而日本是直接加調料下水煮的(煮付け),少了一趟過油就健康了很多。日本新年吃的おせち料理也是,看著豪華,其實多數菜品都是水煮出來的,沒有什麼油脂。
以米飯為主食:米飯相對麵食升糖更慢一些,對保持身材也有幫助。而像壽司這樣的料理吃的是涼米飯,會進一步減慢餐後的升糖速度。而麵條類的像蕎麥麵或者烏冬面,本身在成分上和結構上相對中國的麵條升糖也更慢。
醬油、納豆、味噌湯:富含益生菌和酵素,有助於改善腸道環境。

另外整個市場供應的健康類食材、加工品豐富也是原因之一,在日本超市可以輕易地買到零脂零糖酸奶、低脂/脫脂牛奶、減鹽醬油/味噌、低溫水煮雞胸肉、低膽固醇植物油……價格跟同類產品幾乎相同。(像低脂乳製品類這樣的價格甚至比普通的還要低,因為提煉出來的奶油更值錢)

當然日本料理也不是100%沒有問題的,比如說做菜用糖普遍偏多、蔬菜攝入偏少、食材利用率低(不吃的部位太多)等等。而且日本料理也不全都是健康的,比如像天婦羅、炸雞塊、炸豬排、拉麵、炒麵、各類甜食等等,還是得挑著吃才能保持好食材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6

撲棱扇子:


和生活習慣有關吧,而且我覺得他們那邊的美食沒我們的多!!!誰能面對火鍋燒烤麵條餃子串串干鍋不動搖呀。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6

劉洋:


這個論據的出處在哪裡?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6

神經蛙:


日本人飲食結構啊!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7

小二二:


飲食習慣吧,吃海魚多,大肉少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7

巴那馬:


俺只差沒吃糠咽菜,但大肚腩依然蓬勃生長出來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7

作為一個社會問題,日本人為什麼都那麼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有很多因素對其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飲食文化:日本的飲食文化很注重健康和平衡,通常食用蔬菜、魚類和米飯等低熱量食物,而避免高熱量和高脂肪的食物。
生活方式:日本人通常有很好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定期鍛煉和適量飲酒等,這些都有助於保持身體健康。
社會文化:在日本,瘦是一種美的象徵,人們很注重身體形象,並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來保持身體健康。
醫療保健系統: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很發達,提供了大量的健康信息和服務,這有助於人們積極地關注健康問題。

為什麼日本的肥胖率在世界範圍內排名最低,這可能是因為日本人生活方式健康,以及日本社會對健康和瘦身的重視。此外,日本的醫療保健系統和飲食文化也可能對此有影響。

總體而言,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以及醫療保健系統都有助於促進健康,從而降低肥胖率。然而,這並不代表所有日本人都很瘦



作者:萌噠噠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729976/answer/28845819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8-9 19:17
更多回答請見原問答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729976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5-5-5 21:56

作者:時間太快H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2729976/answer/467681296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日本人常常被貼上「瘦」的標籤。然而,事實上日本人並非全世界最瘦的。 從相關數據來看,在成年女性方面,肥胖人群比例最低的是越南,僅為 2.71%,日本排名倒數第二,為 3.86%。在男性兒童群體中,烏干達肥胖比例最低,僅有 0.51%,日本則為 4.99%。女性兒童里,柬埔寨肥胖人群比例最低,為 1.17%,日本為 1.73%。從體重指數(BMI)數據而言,2016 年全世界男性 BMI 指數最低的國家是衣索比亞,為 20.11,日本為 23.68;女性方面,BMI 指數最低的仍是衣索比亞,為 21.12,日本為 21.82。 雖然日本整體肥胖率較低且平均 BMI 指數相對不高,但仍有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瘦的程度上更勝一籌。這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日本的飲食文化中雖然有像壽司、刺身等相對健康低脂的食物,但也不乏天婦羅、豬排、咖喱飯甚至拉麵等含有一定油脂和熱量的美食。而那些肥胖率更低的國家,如越南,其飲食以清淡的牛肉河粉、清爽的米紙卷為主,搭配各種蔬菜和東南亞風味的香料,大部分菜品油水極少,主要依靠蘸料和香料提味,且越南經濟欠發達,普通人食量較小,又地處熱帶能量代謝快。 儘管日本不是全世界最瘦的,但日本在肥胖控制方面也有值得借鑒之處。例如,日本是少數相較於 1975 年平均 BMI 指數變得更低的國家,這表明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並未陷入暴飲暴食的模式,或許得益於其對傳統飲食文化中健康部分的傳承以及社會對健康理念的倡導等因素,這也為其他國家在應對肥胖問題上提供了一定的思考方向。

在成年女性方面,肥胖人群比例最低的依舊是越南,為 2.71%。日本排名倒數第二,為 3.86%,韓國為 5.03%,印度為 5.31%,中國為 6.83%。肥胖比例最高的是美屬薩摩亞,達到 65.32%,諾魯位居第二。

對於男性兒童來說,肥胖人群比例最低的是烏干達,僅有 0.51%。印度為 2.44%,越南為 3.69%,日本為 4.99%,韓國為 12.92%,中國為 15.39%。最胖的是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肥胖比例高達 33.3%。

在女性兒童中,肥胖人群比例最低的是柬埔寨,為 1.17%,越南為 1.27%,印度為 1.59%,日本為 1.73%,韓國為 4.66%,中國為 7.11%。比例最高的依舊是諾魯,達到 33.39%。

體重指數(BMI)能夠用於區分成年人是否超重,BMI 指數越高則越胖,反之則越瘦。

根據數據網站 「our world in data」 的數據顯示,2016 年,全世界男性 BMI 指數最低的國家是衣索比亞,為 20.11,印度為 21.81,越南為 21.97,日本為 23.68,中國為 24.28,韓國為 24.47。最高的是美屬薩摩亞,達到了 33.07。

在女性方面,BMI 指數最低的仍是衣索比亞,為 21.12,日本為 21.82,越南為 21.94,印度為 22,韓國為 23.16,中國為 23.59。最高的依舊是美屬薩摩亞,達到了 35.15。

總體來看,全世界最瘦的人群主要分布在東非、東亞和東南亞地區,最胖的人群主要分布在南太平洋群島、美洲和埃及。在亞洲國家中,越南人比日本人更瘦。在東亞國家中,中國人相對而言比較胖,但在全球範圍內,中國人也算是比較瘦的。

不過,有趣的是,日本是少數相較於 1975 年平均 BMI 指數變得更低的國家,這意味著經濟的發展並沒有讓日本人陷入暴飲暴食的模式。

那麼,為何越南人那麼瘦呢?每到夏天,當我不太想吃油膩食品的時候,常常會想起越南菜。清淡的牛肉河粉、清爽的米紙卷,搭配各種蔬菜和東南亞風味的香料。儘管越南餐廳也會供應一些油炸的蝦片、春卷等,但大部分越南菜都完全沒有油水,主要依靠蘸料和香料來提味。與日式飲食中常見的天婦羅、豬排、咖喱飯甚至拉麵相比,越南菜看起來油水更少、更低脂。而且,相較於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越南的經濟沒那麼發達,普通人一餐的食量也比較少,再加上身處熱帶地區能量代謝較快,所以胖子不多,這也在情理之中。

而對於韓國來說,儘管其在亞洲國家中的肥胖比例不算低,但與一些歐美國家相比,仍處於相對較瘦的範疇。韓國飲食以泡菜、大醬湯等發酵食品為主,這些食物富含益生菌,有助於腸道健康和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對控制體重有積極影響。同時,韓國社會對形象管理較為重視,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普遍注重健身和保持身材,這種社會文化氛圍也促使人們在飲食和運動上更加自律。

在中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變化。過去以穀物、蔬菜為主的飲食逐漸向多元化發展,肉類、油脂類食品的攝入量有所增加。然而,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中也有許多利於健康的元素,如中醫養生理念倡導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注重食物的均衡搭配。

並且,近年來全民健身運動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和身材管理,這也有助於控制肥胖率的進一步上升。 在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肥胖現狀反映了其獨特的飲食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觀念以及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研究這些差異,不僅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各國國情,也為解決肥胖問題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借鑒。無論是倡導健康的飲食模式,還是營造良好的健身氛圍,或是根據地域特點制定適宜的健康政策,都對改善全球人口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如下:



《全球健康數據報告》:提供各國不同人群肥胖比例及 BMI 指數等數據統計。
《世界飲食文化研究》:詳細闡述各國飲食文化特點,包括日本、越南等國的食物種類與風格。
《營養與健康期刊》:有關於不同飲食結構對體重影響的專業研究論文。
《經濟發展與健康關係研究報告》:分析經濟水平與肥胖率之間的關聯,如越南經濟欠發達與肥胖人群較少的聯繫。
《熱帶地區人群健康特徵分析》:針對像越南地處熱帶對人體能量代謝影響的研究資料。
《日本社會健康理念變遷史》:講述日本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社會健康觀念的變化,解釋其平均 BMI 指數降低的原因。
《亞洲飲食文化比較研究》:對亞洲各國包括中國、韓國、日本、越南等國飲食文化差異的深度剖析。
《兒童肥胖問題全球調查報告》:專註於兒童肥胖情況,提供各國兒童肥胖比例數據及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健康管理與社會文化因素研究》:探討社會文化氛圍如韓國對形象管理重視如何影響人群肥胖率。
《傳統飲食與現代健康的平衡之道》:研究傳統飲食在現代社會中對健康尤其是體重控制方面的作用,涉及多個國家的案例分析。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