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4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就讀是什麼樣的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2
最近看這種問題很火,鄙人即將去U of T art and science 就讀,期待major是CS。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分享自己再U of T 的體驗啊?優點缺點都好,也不限學院和所讀項目~謝謝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2
作者:做留學的舒老闆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77152951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由AdmitWrite留學平台專業導師 蒙彼利埃商學院 Veronica Ye學姐 提供


在正式開始正文之前,我先寫出大綱,方便大家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也方便大家閱讀。
1. 校園環境
· 圖書館
· 上課樓
· 最美樓
· 地理位置
2. 學術氛圍
· 課程設置
· Career centre資源(必讀!)
3. 社交活動
· 社團
· 學院的活動
4. 天氣
· 概況
5. 感受
· 3個最大收穫
· 對未來學妹學弟的建議(必讀!)
1. 校園環境:
· 圖書館:
多倫多大學跨越三個校區一共有44個圖書館。
但在市中心的幾個「學生最多」的圖書館是:
Robarts library(24小時開放)
Gerstein(開到晚上11點)
這兩個圖書館都是代表性的「壓抑」,因為總有一群學生來刷夜,但也是在這裡我度過了數不盡的春夏秋冬,讓gpa從2.0到3.0。
尤其是Robarts,我在裡面借了無數的書。多大資源太豐富了,你基本可以在這個圖書館找到任何你想要的書,還有各種不同版本的。
· 在這裡強烈推薦8樓,east Asian study, 有落地窗!黃昏時間可以看到美麗的多倫多城市風景!
· 可以提前預定group study room,你可以擁有自己私人的房間學習(一個人也可以定),環境更好。
連結:Group study rooms
· 我個人私藏的小眾圖書館:knox college
這是多大的神學院,我在這學習了兩年後才發現這塊寶藏。因為這個圖書館環境實在太好!在這邊學習像享受生活,好多人畢業後結婚拍照都在這裡拍。
更重要的是這裡人不多,也有給電腦充電的地方。唯一的缺點是關門時間太早了

· 上課樓
大部分上課,對於我arts and science 學生來說:SS佔據了我學習的大半江山。
根據本個人課程不同,專業不同,甚至學院不同,分到的樓都不一樣。在這裡建議大家上課前去踩點,不然你可能會像我一樣在考試前花20分鐘找樓… 因為多大實在是太大了!
· 最美樓
在我心中最美的樓必然是 trinity college 和victoria college。
每次冬天零下20度的時候,看到這兩棟樓真的心情都可以變好。因為他們實在太美了,感覺自己像活在電影里的一樣。
這兩點也是大部分中國旅行團目標的位置。經常可以看到旅行團車停在這樓旁邊,一群人下來拍照的~

位置
多大就在市中心!
因為這一個地理位置優勢,身為學生經常有機會在附近買個奶茶再去上課。或者上完課順便逛個街! 這兩點讓我覺得自己實在太幸福了。
一般情況下大一的學生都會住宿,因為距離學校近,我也推薦大家住宿去多認識一些人。但如果你和我一樣不幸的被分到chestnut,每天要走20分鐘到學校..這在冬天真的是個煎熬。但chestnut也是幾個宿舍中最豪華的,吃的也最好吃,離市中心eaton centre購物中心最近。
如果住chestnut的朋友記得周六早上去宿舍食堂吃omelette!!這是我住chestnut時候最想念的吃的。
2. 學術氛圍
· 課程設置
身為arts and science學生,一周正常情況下五節課,每節課2小時-3小時,可能還會有另外的tutorial輔導課。所以整體來說還是很輕鬆的,但是對於工程學生來說,上課時間可能是我們的兩倍,每天2點多睡覺是正常的。所以我認識的很多人,大一經受不住這樣的課表,選擇轉來arts and science了!但是畢竟工程畢業後不用愁找工作,工資還高,所以只要熬得下來,就不用怕就業了!
· Career centre 資源
這是多大最寶貴的資源之一。甚至你畢業之後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使用!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全職工,兼職,workstudy甚至實習,應有盡有。我在學習期間找到的幾份工作都是通過多大寶貴的資源,因為只有多大學生可以進這個網站!
不只有工作上的資源,網站上還有這一周的活動:比如簡歷介紹,面試準備,networking社交等等。在每周的日曆上你可以找到這一周的活動,不過有些是需要提前預定的,因為有限定人數。
我有每個月看這個月活動的習慣,這樣你就知道如何合理分配時間了。
3. 社交活動
· 社團
剛開學frosh week的時候有個club day,告誡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開學期間只有兩天有這個活動,後來想加學校社團就比較難了。
多大的社團從各個國家的文化社團,學習社團一直到極限運動,gym等,應有盡有!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大一的時候建議儘可能多的參加社團,可以在網上提前查閱資料,看看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在club fair當天可以去社團位置報名。
大部分運動類的社團都有一次免費的trial(試玩),你可以決定在trial(試玩)後是不是要報名。
連結:Ulif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 學院的活動
根據自己學院的不同,各個學院組織的活動也不同。比如我身為woodsworth在開學時候有船上的派對,有學生會競選,有每年的會議conference,有社交等等。
這些內容可以在學校的email上查到,基本上每一個月,你的學院會給你發這個月會發生的重大事情,你可以網上註冊這個活動。當然有些是要收費的!
你也可以跨學院去別的學院的活動,比如我參加了朋友new college的畢業典禮,因為我不是new college的學生,我需要多付5塊錢。
但根據我的經驗來說: 基本上victoria college都是學語言文化的,白人女生偏多。St Michael 很多排隊。Woodsworth很多學商的commerce都在這。Trinity是學霸學院。New college 比較雜,啥都有,也有工程的。
4. 天氣
多倫多的天氣…是我最不想念的。
夏天的時候,一直到晚上9點天還是亮的。
但到了冬天(長達6-8個月),晚上4點就開始天黑,並且長期下雪。
每天上課出門,去健身房都是煎熬。早晚溫差很大,就連夏天晚上也要披上外套。
對於冬天下雪,恐怕大家要自己體驗一下了。我附上了幾個當時轉發在朋友圈的神圖,給大家借鑒一下:


5.總結和感想
在多大讀過了生命中最重要的4年,學到的很多東西沒辦法用gpa衡量。有時候想想自己的付出(時間和學費)是否和回報成正比。
但更重要的是,多大名聲在外,不管跟誰說,誰都認識! 所以4年買這個名聲,回國發展的話很值。
在多大的經歷可以用「豐富多彩」來形容,由於地理位置優勢,你可以嘗試各種你從來沒想過的東西。
希望所有未來的學弟學妹可以好好享受這4年,去體驗生活!
最大的3個收穫
1. 認識了很多相似(like minded)的朋友
2. 教我思考問題的方式(批判性思維,正反面)
3. 一個人處理事情的能力(自己找房子,燒飯)
建議
1. 大一時候盡量多參加各種活動,競選學生會裡面的行政位置。
尤其是各個學院的位子或者utsu的位子,含金量是最高的。因為大一的時候相對來說時間比較多,之後可能比較忙,會沒時間弄。而且!大一開始競選,之後有了經驗,選到vp的機率比較大。
2. 學習重要,但社交更重要。
我在大一時候每天至少8小時的學習,一整天泡在圖書館因為擔心學習更不上。所以當時沒有任何社交活動。現在我想…GPA真的不重要!
首先,如果你打算畢業後直接找工作,大部分公司不會有gpa的要求。他們更加註重你的平時活動,打工經歷。
其次,如果你打算上研究生,大部分學校主要看你後兩年的平均成績。也就是說,他們了解大一大二是適應學校,適應生活的過程,他們能夠理解這段時間gpa不高的原因。
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fail…千萬別fail!!因為重修一門課很貴。 大一隻要保證70%的平均分,進了專業課就可以了。
3. 上自己真正感興趣的課。
因為以前過於關注gpa,我上了很多所謂的水課去刷gpa。但我現在想想真的是浪費前。我對很多上的課沒有一點點興趣,是用錢再買gpa。而上大學的真正目的是學習而不是買好成績。
其次,如果發現你對你的課或者專業不感興趣。一定要及時轉!大一還沒有確定專業,大部分專業課都一樣。大二可以確定自己是否想轉專業,也是轉專業最好的時機,不然到以後會很累。
4. 利用暑假找工作。
公司更看重你的經驗而不是你的成績! 他們在乎你利用課外時間做了什麼,而不是你怎麼會學習。尤其是和你專業有關的實習、志願,會對你以後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只是為了練英語,也可以找在餐館或者服裝店打工。通過這些工作,你可以多認識些人,也能賺點零花錢(最低工資11.25)
我前段時間在知乎寫過同時打3份工的體驗,可以給大家指點一下經驗:
留學期間打工與學習社交該怎麼權衡?4 贊同 · 0 評論回答

有用連結
預訂學習室: :Group study rooms
Career centre:https://clnx.utoronto.ca/home.htm
社團:Ulife - University of Toronto
團購:http://groupon.ca
Facebook小組推薦(需要手動搜索):
Free Food UTSG :強烈推薦!!!!各種免費食物推薦,對於我這種懶+窮人來說簡直是天堂。
Bird Courses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 (St. George): 刷gpa的課,可以查大家對於課的評價。但由於教學的不同,很多對於歪果仁簡單的課不一定對於中國人簡單。
University of Toronto (U of T) - Off campus housing St George:找房 University of Toronto - Off-Campus Housing (St. George):找房
UofT Memes for Edgy Teens: 分享搞笑的段子
導師背景
1、 個人背景:留學5年經驗,在加拿大、西班牙、法國學習過。在北美完全融入本地人生活,2年受邀學校講座成為唯一一名英語非母語的講師。精通3門語言,自己DIY申請100%錄取率。在決定法國高商選校時,毅然決然放棄前3高商,而是選擇了南邊的小城市學習並且「一點也不後悔「。所以法語比同期出國的中國學生好一倍!
2、 職業經歷: 我為北美義工組織擔任HR監管,長期看簡歷、面試、培訓新人,深知各個組織需求。此外,我在大學期間為學校工作,安排並且為60名多倫多大學職工組織了為期1周的培訓。因為做事認真負責,在校期間, 我也是多倫多大學中國地區特邀「學校推廣」。
3、 學生服務:我的本科雙專業之一是人力資源,受到培訓並且獲得過學校「Career & Development Certificate』,大學期間擔任4年導師, 我深知大學、專業的選擇會影響今後5-10年的職業發展道路。我想用自己的經歷,幫助中國學生根據自身背景和需求,找到適合自己,性價比最高的學校,而不是專註於名次,跟風選學校!
【推薦閱讀】
AdmitWrite留學生活丨在UBC的我 活得自在又隨意15 贊同 · 0 評論文章


更多留學申請的問題請添加客服微信admitwrite101,每周Admitwrite留學平台都會邀請全球頂尖名校背景、有diy申請經歷的導師來舉辦線上講座,為大家免費分享留學申請的乾貨。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admitwrite,我們會在公眾號提前通知大家!

本文來自AdmitWrite留學平台專欄——【海外名校申請經驗】,專欄主要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申請經歷,就讀體驗,專業前景,就業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請經歷以及就讀體驗,歡迎關注~
海外名校申請經驗


zhuanlan.zhihu.com/c_10514928277914009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3
作者:胡濤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340644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感謝 @楠爺 的邀請,作為一位畢業多年的UT學長再來回答年輕無極限的各位心情很複雜。彷彿當年的經歷就在昨天,同時還是很希望更多的校友來宣傳母校的優點和指出不足。。。


以下從個人學習經驗、學校情況和UT的環境給大家分享一下,可能不具備普遍代表性,僅供娛樂:


分享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進UT的狗血經歷,當年高中在國外讀了2年,多倫多的大學一向是寬進嚴出,所以基本上是大學任選。當時選了3個志願,排序是Waterloo的CS+Finance(量化交易、程序交易、華爾街IT等方向), Universty of Toronto的ECE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這個不說了,比doubleE略高一籌,網際網路創業主流高端技術人才),還有就是UT的Commerce。全部都拿到offer之後,我選擇了獎學金最多的Waterloo,開學辦好手續準備上課的時候,學校告訴我說我第一年5節課里有2節課需要暫停,理由是英文一般,沒考托福,必須先上半個學期的英語課,當時年輕氣盛的就回了一句,你確定嗎,我有倆UT的offers,他們可沒有任何要求?最後ECE也說太晚不好安排,只能去了UT Rotman Commerce,看來只有商人好說話。最後證明這個機緣巧合的選擇是最好的選擇,至少現在非常滿意。


學習體驗:
UT讀完我的感受是30%的知識,20%的學習環境,和50%的自我探索。所以一個畢業生的能力大部分分取決於個人性格,如果不用分數來衡量,我給自己打個分的話,我應該利用了5%的學習環境學到了25%的知識,並且積極的花了40%的精力和想像力創造力去探索,70/100分算是沒給全球排名14的母校丟臉了。


a知識方面:
Commerce本科以前劃為Art&Science,07年的時候划去商學院Rotman,並且共享了大部分的教授和資源。教授大多都赫赫有名,教材除了課本之外大部分都是案例教學,Case80%是哈佛的,20%是IVEY和Rotman教授自己做的。學習內容方面確實很紮實,除去3,4個必修的ECO經濟課程是1年的之外,其他Rotman的RSM課程都是半年的算半分,畢業所需20個全年課程學分意味著需要上20-4ECO-4選修= 12 * 2 = 24個半分的商科課程。當然根據選修情況不同也有10來個,也有像我這種讀了24個學分,上了30多個商科課程的人。每一門課都非常的難,UT有意把平均分控制在C左右,所以要拿高分真的要花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在保證量的情況下還得求質,可想而知有多少個熬夜看書寫作業複習的場景。 有回答說社交、分數和睡覺一個都得不到,確實不誇張。周圍一批同學混不下轉去別的地方了,1000多人入學,到最後只剩3、400人畢業了。
舉幾個例子大家參考一下學習的內容: CFA1級考試的內容UT 4年所學的東西全部涵蓋而且超標很多。後續有去美國、英國同等或更好的學校繼續讀Master的同學發現很輕鬆拿高分而其他學校本科進來學生瀕臨掛科。還有回國去北大讀研的,那更小兒科了,UT本科的內容甩整個北大研究生和MBA課程一條街。關鍵還很紮實,不是那種學了就忘的,比如國內高中數學物理。。。。
此外,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必修選修課程(有點繞,必須選修人文、科學、藝術等各一),能各種拓展興趣愛好,比如我選修了2節天文學(大型天文望遠鏡夜觀星象),選修了2節CS學的JAVA 和Python(最後作業是獨立做個小遊戲),覺得也非常有意思,此外有什麼心理學、哲學、地理、亞洲人文等,通常很多也成為特別好拿分的鳥課。就算是選修的,至今還記得,能靈活運用,徹底增強了個人的知識面。


b學習環境
這裡說的學習環境包括學習氣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周圍同學的積極消極影響等等。
每個人的性格和學習方式肯定不一樣,個人經歷肯定大不相同。UT的多元化真的是,中國人非常多,韓國人也特別多,我本人不是學霸,非常貪玩,剛進大學由於沒有什麼固定的作業,每天出去跟新朋友一塊玩兒,臨考試或者每年1,2次Assignment才臨時抱佛腳,還錯過了幾次Assignments和考試,差點掛科了。大二處了個學霸對象,每天約會就是去圖書館、咖啡店先看書,再回家做飯,然後散步去圖書館再看書。當然也有大概20%的時間出去玩。感覺生活樂趣還是有的,跟現在工作了的情況差不多一些。大三大四認識了一幫高素質的土豪,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後來的課程基本都是小組案例模式,我永遠帶著一幫豬一樣的隊友,提供豪車接送,美食到家等高質量服務,同等的,我不但自己要快速學會所有的內容,教會他們考試能過,還得自己一個人把一個組的作業寫完,表現優異有機會獲得千元加幣紅包年終獎。為此我只能結交了幾個其他學霸,一同研究討論。我覺得倒不是金錢利益,確實在國外大家都不容易,共患難的友情提升到了責任心的程度,我的長處是能學好,我就努把力學習,他的長處是能組織一場全是美女的高端Party,提高生活質量,我覺得兄弟門一起過的挺開心,非常合適。有點扯遠了,我覺得我的學習環境經歷比較特殊也挺有意思,分享了一下。其實大部分的同學都很努力,尤其是大三以後,基本上都是在圖書館裡,一群人一起學習,看起來有點像幫派聚會。UT的學習氣氛非常好,圖書館、咖啡廳都是爆滿的,佔座位引發過無數血案。大家都通常自己的學習圈子裡會有幾個厲害的學霸,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互相提點,互相提高。少數性格孤僻的除外,Rotman的學霸大部分還是性格比較開朗的,也不是特別宅,永遠都是跟大家打成一片的,畢竟是學商科的,情商得高。
說到學習方法,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總結的,我也是在大三大四才領悟出來一套很好的學習方式。之前還寫了一篇文章分享給同學該如何學習。由於UT的教授大部分都挺有名的,所以他們只講2,3小時的課程,有的甚至完全不跟書走,按照自己的方式。所以課後,必須做大量的閱讀,跟TA搞好關係,做大量的練習,各種問問題去理解。因為一個課程大概13節課,一整本書,一堆Cases。總結學習經驗的能力其實非常重要,這裡就不展開了。
說到朋友的影響,上面也有提到過,我總結下來,出去留學的同學們,最好是性格要開朗,樂於交友,並且有辨別能力,交好的朋友對自己的學習環境影響還是蠻大的,當然如果能處理更複雜的關係,那不需要考慮這些了。UT「魚龍混雜」確實是如之前幾個回答所說,也確實能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各類夥伴,我之前由於接觸了一批愛玩的小夥伴,享受了很多生活樂趣,確忽略了很多學習。也因為後來學習努力了,接觸到一批學霸,幫助我提高了很多。


C自我探索
我覺得自我探索是比較重要的,所以給了一半的分數。下圖是我某年的一張課程表:



基本每個學期都是這樣,有1,2天空閒時間,然後每天也就2,3小時的課程。總體課餘時間非常豐富,該怎麼利用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當然Engineering Science等課程比較滿,內容不一樣,暫且不談。我從學習探索、生活探索等方面分享一下經歷:
學習的探索跨度特別大,方方面面,好的老師會引導,差點的老師會逼你自己去思索。因為大部分的商科課程有10%-15%的分數是上課參與回答問題或者對課程的關注程度,最後final assignment 比如佔總成績的35-50%,裡面1/3是基礎知識,1/3是應用,1/3是創造力。所以悶頭苦學最高能得到70來分C-B,綜合能力強才能拿A。綜合能力就是自我探索所獲得的。很多Assignments都是案例的形式,給一篇哈弗出版的商業案例,問幾個問題,甚至不問問題,然後自己寫一大篇圖文並茂的報告。這種東西裡面的課堂基礎知識頂多能用1/3剩下的靠自己摸索了,需要自己非常靈活的去收集很多其他的信息,結合自己的知識、論證自己的觀點、巧妙的應用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等等。很多東西學了背了,其實還得問個為什麼,有什麼用,完了通過參與一些課外活動,搜索一些社會上的工作案例等等去求證。
舉幾個例子:有個教授要求學生每天都閱讀新聞,然後每次上課一開始都會分享幾篇新聞,然後讓大家討論。這玩意兒關注度不夠,或者閱讀量不夠的話,也只能靠瞎扯功夫了。所以要麼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要麼知識面廣、要麼嘴皮子好,這些技能都是得探索去鍛煉的。另外有一門需要讀case寫報告外加演講的作業,我們跑出去加油站商場等地方做了一堆調查,回來整理了一堆信息加上一些各類報告,我們的最終結論是跟理論知識推導出來背道而馳的,老師也很淡定說沒啥對錯,只要是證據證明了觀點就行,看證據多強,邏輯性多嚴密了。
參加學校社團的體驗跟國內也差不多,收穫很大,不細說了。


生活上的探索:
這個我覺得挺有意思,我業餘時間先後做了好幾份兼職工作,有BurgerKing,Pizza店,日本壽司店,奶茶店等工作。辛苦是挺辛苦,也能賺挺多錢的,多的時候一個月1千多吧,少的時候幾百加幣,賺錢事小,鍛煉事大。接觸到了白人、日本人和台灣同胞經營餐廳的情況,了解了很多他們的文化,也能跟各國夥伴打成一片。這些鍛煉總結下來包括商業流程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相處的能力、適應能力、協調能力等等。
舉個例子吧,面對不講理的客人或者煩人的老闆,總不能一句擦老子不幹了然後一走了之。有一次送pizza遇到個不講理的人故意說點的不是這個,要求退貨,要麼半價送他。作為小嘍嘍我確實不知所措,回去又怕被老闆罵,好幾十刀呢。好說歹說不行,結果靈機一動說這次不好操作,在發票上籤個名下次半價,或者要麼簽個5次八五折的。回去拿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市場營銷什麼的東西一頓跟老闆算賬覺得這客人未來還得來5次確實是最佳方案,獲得表揚,當晚晚餐比平時多了一坨Cheese。
此外就是一些生活技能的培養,這個我覺得也是大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照顧自己生活不說了,怎麼的也得培養一些技能,比如配個電腦,裝個Ikea的傢具,或者去Chinatown買個菜回家看菜譜做出來等,都是我經常乾的事情,個人感覺還是積累了很多生活經驗,尤其是培養喜歡鑽研的熱情和習慣,不會的東西肯動手去學習嘗試,另外就是更加獨立了。
總體來講,從學習生活和個人能力上各個維度都把自己鍛煉了一番。




UT的情況介紹:
學校的基本信息就不多說了,維基百科各類留學資訊都有詳細介紹,最新USNews排名全球第14,某些細項還是第1第2的。教學設施什麼的還算可以,部分確實太舊了。可惜很多自己拍的照片丟在移動硬碟里暫時找不到了無法分享。



說些有意思的經歷吧:
學校地理位置真的特別好,西南角就是唐人街的起點,西北角就是韓國城的起點。北邊界限就是類似長安街這種路Bloor St.,經常電影節看到些好萊塢明星從酒店出來啊什麼的。好吃的東西真的很多,每次在圖書館挑燈夜讀的時候,總是可以去吃點正宗的韓國料理。當然Robarts圖書館門口的餐車也是很不錯的,還有SS門口的poutine薯條+Cheese+Gravy,再就是滿街的Hotdog了,學累了來一份是特別爽的事情,凌晨以後在圖書館還可以叫唐人街的快餐外賣,Tim Hortons 24小時的咖啡和甜甜圈,一群人學累了,在圖書館圍著吃也是很有氣氛。


學校的同學:
個人感覺UT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挺高的,幾年下來確實個人修養都漸漸提升了許多。有一次新買了一個手機,正好去SS學生中心辦理業務,手機放在填表窗口旁邊忘記拿了,回去圖書館看了一小時書才想起來,回去拿還在窗口,當時還有10幾人在排隊填表。UT的美女也很多,尤其在Commerce,而且普遍比較有氣質。還有個奇觀就是不管多冷,零下30度也有一片的韓國MM穿著超短露著腿兒,真是賞心悅目。


學校的工作人員:
UT是學院制的,學生都跟自己的學院,每個College都有自己的行政部門,規則制度略有不同。我是New College的,行政部門的人簡直都是活雷鋒。已經開學了我才姍姍來遲,給我硬擠進去一些課程,給了我很多很好的建議。以至於以後我沒事就去找他們幫忙。還有很多鑽空子的同學考試沒複習好就去開醫生證明然後去找他們Defer考試啊之類的,誇張的同學大一的課Defer到大三了才去考試,真是智力都提升了2年很不公平啊。遇到各種麻煩可以約專門的輔導人員一對一諮詢,挺貼心的。


UT的教授:
關於UT的教授,很多地方甚至微信公眾號都有分享和介紹,不展開說了。當年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好幾個商學院的教授都是課本的作者,有些課本是整個北美甚至全世界都在用的,頓時覺得很牛。大部分教授都非常的幽默,很有才,有幸跟他們交流有時候真的覺得是晚輩再跟高手過招一樣。當然還有些中國人教授,私交好點還會用中文聊聊他們讀博士時候的經歷。另外聽朋友說ECE的教授還是智能穿戴設備之父,不明覺厲啊。




最後說說加拿大的天氣:
基本上從10月開始到3月底4月初路上都永遠覆蓋著雪,剩下的5678就是夏天,春秋很短暫就4月和9月吧。有一半時間冬天是特別冷的,但是夏天真的非常好,不像溫哥華那麼多雨,整體很乾燥,跟北京差不多。夏天最積極的活動就是去BBQ了,公園裡,門口的草地上隨處都是燒烤。
圖1是我家窗外夏天的傍晚,安大略湖上還有很多帆船
圖2是同一角度的冬天,湖水都結冰了
圖3是下雪後準備出門的情形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3
作者:美浩始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872229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新之後多圖預警,爪機黨慎入--------------
等了好久沒人答題,我來回答一下吧。
(UT本校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准大一新生,高中經常去UT好幾趟,加上基友在讀,所以了解比較多。)
1. 氣候
昨天看到 「在明尼蘇達大學就讀是怎樣的體驗」 這個回答最高票答案里吐槽明尼蘇達冷,我心裡「呵呵」一笑,心想:明尼蘇達你個戰5渣還好意思說自己冷。要記住,去多倫多大學讀書,是不需要帶過冬衣服的,因為國內的羽絨服根本防不住多倫多冬天體感溫度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比哈爾濱還靠北的緯度,加上北方是千里平原,冬天北極的風是呼呼地。多倫多冬天從10月持續到4月,我今年3月底去多倫多竟然還有雪,可見這漫長的冬天持續到什麼時候。同時,多倫多夏天溫度很高,30攝氏度以上是正常溫度,所以不少人吐槽多倫多沒有春天和秋天。
2. 學生
如同樓上提到的,多大學生的特點是魚龍混雜,競爭激烈。 多大的國際生只有6.2%,剩下的都是本地學生。而加拿大本地升學制度很坑爹,造成了同樣在多大,學生的水平差距可能相當大。而且,作為加拿大最好的學校之一,學校里有一群具有常春藤水準的學生,因為沒考慮過去別的國家,所以來了多大(他們要是想去,常春藤真的沒什麼問題)。比如在工程系,大一你可能遇見有同學覺得求個導數就很難了(是的,工程系),也有同學已經把大學四年數學學得差不多了。總體來說(可能有偏頗),大一學生的靠譜程度為: 工程=醫學(本科無醫學院,但有醫學科學專業)>其他理科=商學院>文科藝科>兩個分校的學生。
--------------------------補充--------------------------------
請大家不要誤會,無論是文科還是分校的學生,都有非常出色的學生。不靠譜的意思是分校入學標準可能比較低,所以漏網之魚比較多,「魚」多了並不能妨礙它們也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尤其是UTSC的CO-OP,照樣是淘汰率高的熱門項目。多大的分校也是多大,畢業生的學術水平大多有保障的。我之所以黑他們,是因為我的學長們大多是工程或者生命科學商科等熱門學科的學生,他們平時以黑分校和文科為樂。而我寫的是我的見聞,所以難免受他們的影響。
一名畢業多年的學長說過,「選課時要記住,多大無水課,所謂的水課只是相對容易一點,但是不努力的話照樣會掛」 。 所以校區和專業也一樣,我說某些專業的學生水,只是相對於工程里那些變態學神而言,但是和一般學校比,他們也是足夠出色的學生。
---------------------補充完的分割線---------------------------
3.學習壓力
為了消除在(2)中的魚龍混雜的情況,多大擁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高淘汰率。理工類專業的平均畢業率只有40%-50%,其中如機械,土木之類的專業,淘汰率可能更高。部分專業還會每學期按比例刷掉全班一定比例的學生,所以四年下來,「魚」基本上剩不下了。那刷下來的人去哪裡了呢?答案是除了少數極品,大多去了冷門專業或者比較水的專業。所以雖然多大的總體畢業率為98%,但是在工程,理科,以及題主的CS,可完全不適用這個數字。尤其是一個叫工程科學(Engineering science)的專業,是有名的「暗部」,學習強度到了非人的級別。他們的學生自嘲說,社交,睡眠,學習成績裡面,他們一個都得不到,因為每天不吃不喝學習,也不一定能拿到一個好的GPA。但是以此為代價,他們往往能獲得極其豐富的科研經驗,參與學校最前沿的研究。據學校稱,堅持下來的大多數人之後都去了哈佛,MIT等世界名校(注意這個「等」,要是有人讀完了沒考上MIT,千萬不要來找答主)學校讀研/博了。
但是要清楚,無論什麼專業,只要不學習,都會被T。沒有任何專業可以玩四年DOTA,考前一天晚上突擊一下就能畢業。畢業難度沒有簡單這個等級,只有 ①難 ②非常難 ③變態級的難。
----------------------------------------------------------------------------------------------------
看話題關注人數不多,暫時先寫這些,要是有人看的時候叫我一下,我回來多謝一些。
-----------------------------------------Jul 8 2014 UPDATE---------------------------------------------------------------
這幾天發現竟然有在看,真是感動啊(°∀°)ノ,再此寫過點贊,感謝和評論的大家啦。


4. 學院制度
多大裡面,文理(Art & science)學院是學校的主體,包括了所有的理科,文科,商科以及法律專業。基本上除了理療,工程,音樂外,其他專業都在A&S裡面。A&S有一項非常有趣的制度,叫做獨立書院(Independent colleges)全校分為12個學院,其中7個為獨立學院,本科生可以入讀的學院分別為:


大學書院(University College)
三一書院(Trinity College)
聖米迦勒書院(St. Michael's College)
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
新書院(New College)
因尼斯書院(Innis College)
伍茲沃書院(Woodsworth College) 這七個學院。這七個學院擁有自己的財政收入,宗教背景,法人地位。同時,還有自己的宿舍,圖書館,食堂等各種設施以及獨立的學生會,俱樂部,體育隊等學生組織。
這個制度就是就是《哈利波特》裡面的學院制度。霍格沃茲分為,斯萊特林,拉文克勞,格蘭芬多,赫奇帕奇四個學院,裡面沒有高低之分,但是四個學院互相獨立,互相競爭。各個學院各有特點,也有冷熱之分,學生們會申請適合自己的學校。UT也是一樣,比如New的地理位置位置最適合理工科學生,而且飯菜比較好吃;Woodsworth商學院學生多,有很多高富帥和白富美( ̄3 ̄);Innis的宿舍是非常現代的公寓式建築;Victoria最有錢所以獎學金給的足;Trinity周六有穿著哈利波特式長袍的晚餐(°∀°)ノ(個人最感興趣,但是沒進去啊啊啊(╯°口°)╯(┴—┴);St. Michael據說是西人美女的聚集地…………每個學院里什麼專業的學生都有,但是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可能各專業人數比例不一樣(比如new多理,St. Michael多文,Woodsworth多商)。


5.學校建築和景觀
(本環節圖片部分來源於網路,部分自己拍攝,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
UT算是一個有一定歷史的學校了,所以一些高「逼格」的古典建築那是肯定有的。尤其是University College 和 Trinity College,是電影《哈利波特》的取景地哦( ̄▽ ̄)。學校里的古典建築非常漂亮,比如:

這是學校正面建築,屬於University College,也是UT歷史最悠久的一棟建築。
再放一張建築背面的(答主照照片的時候是三月底,剛下完雪)



University College的宿舍。別看那麼漂亮,但其實是UT條件最差的宿舍了

學霸雲集的Trinity College

這是Trinity的食堂,想像一下周六晚上,同學們穿著哈利波特裡面的黑色長袍魚貫而入的場景吧





UT法學院的建築,未來的精英帥哥就在裡面哦



當然,UT也有現代建築,比如物理系的樓(不知怎麼回事圖片橫過來了。。。。。。




地球科學系的樓比較有趣(樓頂的據說是溫室,不過地球科學要溫室作甚?)

土木工程系的樓

這棟樓外表很文靜,裡面很狂野。裡面是這樣子的:

(゚Д゚≡゚д゚)!? 確定這不是某個工廠的生產車間嗎?
從土木的樓邊上看加拿大的地標性建築---CN Tower(圖片又莫名其妙的橫過來了。。。。)



下面這是我沒有提到的學院,諾克斯書院(Knox College),這裡是多大的神學院(沒錯,是神學院)

建築很漂亮,但裡面有一門更牛的課:

基督教傳統的巫術與魔法,我感覺學完了這門課我就不用上大學了,我要去征服世界。吃我大火球術啦ε=ε=(ノ≧∇≦)ノ
下面這是多大的生命科學樓,也是未來的醫學院學生經常出沒的地方

然後就是UT的驕傲-----羅伯特圖書館,據說這裡的存書量僅次於哈佛和耶魯哦



還有就是答主所在的New College,裡面亞裔妹紙多多哦ε=ε=(ノ≧∇≦)ノ(說是「新」,但也50年了,而且據說供暖不太好.........)



當然,還有新舊結合的混搭建築,比如:

額。。。。教練!!!隔壁和我的畫風好像不對哎!!!
----------------------------------------------------------分割線-------------------------------------------------------------------
今天先更新到這裡,還望各位老爺給點個贊或者感謝,有興趣的話答主會再更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4
作者:長安城的白先生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141201407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前方多圖預警,流量黨慎入!!!
因為我剛剛從多大畢業,所以就用這篇文章里的一些趣事以及經歷來紀念一下我的四年本科生涯吧。
我都沒想到最後能寫這麼多,希望大家不要嫌長啊。作為剛剛畢業的學長,希望我的這些經歷能幫到各位學弟學妹。要是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或者私信,我一定知無不言。
全文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因為實在太長,大家可以挑自己最感興趣的看:


一.課程與專業感受
1. 專業介紹
2. 上課發言體驗(三種不同體驗)
3. 發言如何不被氣場強大的學生壓制
4. 應對每周幾百頁閱讀內容
5. 論文體驗
二.課外生活
1. 住在維多利亞書院
2. 維多利亞書院國際生輔導員 (強烈推薦新生重點看這一部分!!!很重要的國際生相關活動)
3. 我的宿舍樓Margaret Addison Hall
4. 吃在多大



多大建築系大樓,我的眾多照片中最喜歡的之一
一.課程與專業感受
1. 專業介紹
其他回答已經詳細地介紹了商科或者CS,工程這類相對熱門的學科情況,所以我來介紹一下在多大上一些在中國人眼裡比較冷門專業的情況吧。
我的畢業文憑上寫的是Bachelor of Arts學位,但是其實是包含了兩個專業:國際關係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以及道德、社會與法律 (Ethics, Society and Law,以下簡稱ESL)
國際關係也許還有許多人聽說過,但ESL就鮮有人知了。不過上ESL有一個好處,就是給其他中國人開玩笑的時候很好使。因為說起ESL,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那個給留學生的英語第二語言項目(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而這個ESL簡寫剛好和我專業那個ESL簡寫是一樣的。所以在多大居然一邊學國際關係還一邊學語言實在是聞所未聞的事,居然有人語言還沒過關就挑戰純文科的國際關係也真的是勇士啊!

哈哈玩笑開完咱們就言歸正傳,我覺得這兩個專業和其他中國人經常選的熱門專業最大的不同也許就是對英文的書面以及口頭表達能力要求極其高。我先來介紹一下口頭表達方面的要求。


2. 上課發言感受
首先,因為我的專業課絕大多數都是要麼是小班課(不超過20人),要麼是大課但是有必須參加的不超過20人的輔導課(Tutorial),而這些課對於發言討論的的分數佔比很高,一般都是占最終總成績的20%到30%。而且這部分分數絕不是去簽個到,隨便問一個問題就能全部拿到的。下面是我大一一門專業課的上課討論的打分標準,我其他的專業課差不多也都是這個標準:

可以看出來如果你想要在發言這一項拿到80%/A-的話(最高等級),那你必須熟知每節課課前布置的閱讀材料內容,而且要在教授上課講之前就能夠靈活運用根據這些內容,並且根據教授還有同班同學的發言提出成熟的論點並且頻繁地參與到討論中。如果你只是人在那裡,但是每節課只發言一次,發言質量也一般,那麼就只能拿最低檔次的分數。當然,雖然標準是這樣,但是教授也有的嚴格有的寬鬆。一般來說,只要你讀了文章,比較積極的參與討論,還是能在發言方面拿一個不錯的分數的。

讓我笑哭的梗圖:剛剛來多大的新生還在說著自己有多愛多大,卻不知道第一學期考試在開學一個月後就到來了
四年本科上了這麼多課之後,我還發現了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不同專業的小課的上課氛圍截然不同。以我的經驗,大致來說可以分為三類:ESL的高壓氛圍,國際關係的全民討論氛圍,以及其他文科專業課的一枝獨秀氛圍。
這三類都是什麼意思呢?首先第一類,就拿我在ESL的一門大四專業課舉例吧。那門課主要講的是加拿大社會存在的法律問題,而與其他所有課不同的是,這門課並不是哪一位教授來講,而是由外面請來的三位有名的律師(刑法、商業法、以及行政法訴訟)來講解自己領域所存在的法律問題。而組織這個課的教授,也就是我們 ESL項目的主管,就坐在這些律師旁邊,負責記錄我們上課發言的內容,以便最後打分。

國際關係大樓,我的很多教授辦公室以及Trinity書院圖書館就在這裡
這種上課方式無形中就創造了一個極其高壓的環境。試想一下,主講的律師可能前一天剛剛從加拿大最高法院辦完案子,今天就坐在離你三米遠的位置,給你講他已經處理了10多年,人命關天的大案,而作為學生的你,不僅需要和這幾位大佬討論他們已經打交道了數十年,爛熟於心的法律領域,還需要給出你自己僅僅通過讀了三篇文章悟到的一些粗淺的道理。同時,你自己專業的最高級別的老教授就坐在旁邊,飛快地寫下你講的東西,但也不知道到底寫了些什麼,只聽到連綿不斷的鉛筆觸碰紙張時的沙沙聲。
除此之外,還有一屋子十幾位同學睜大眼睛盯著你。而且這幫人每一個都有著讓人拜服的可怕實力,他們有時說出的話真的給你醍醐灌頂的感覺,讓你不禁覺得這本應是偉大的哲學家才能悟出來的道理,與我同歲的學生居然也能想到。

下課後路上的楓葉
這所有的一切因素加到一起就造就了所謂的「ESL高壓氛圍」。在這種環境中,你說出的一字一句都必須經過慎重考慮。但上課時,也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讓你字斟句酌,因為大家既然能走到這一步,水平其實也都差不多,好的內容大家都能想得到,所以必須在第一時間爭先發言。不然好的發言內容被搶走,你只能用一般的內容來湊數,最終的發言分數肯定就不高了。
那個課其實還有一個讓我「刻骨銘心」的環節,我們的最終評分裡面有一項當堂演講 (Presentation)。我們每個人需要從一個學期十來個主題里選一個,在每節課的律師講課之前,學生要先講解這節課所布置的文章中的內容,並且給出自己的見解。但如果只是一個人講倒也罷了,要命的是半個小時的演講結束還需要有半個小時的問答環節,同班同學以及律師和教授都會連番地問出自己早已準備好問題,或者因為和你意見相左而說出自己的觀點來挑戰你的立場。因為這一環節對於學生來說也是算髮言分的,所以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大家每次都爭先恐後地舉手,提出自己的疑問,生怕自己的問題被其他人搶走。
還記得有一次我在麥當勞,和其他七八個人一起在排隊拿吃的,而每當服務員把一份餐點端上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眼睛一亮,身體統一前傾,有的甚至邁出一步,死死地盯著出來的那份飯,都想確認一下是不是自己的。這種「餓狼撲食」的景象真的像極了那節ESL課上的問答環節,所有同學的眼睛都在你結束演講的時候瞬間亮了。不管那個人演講的時候大家的神態有多慵懶,所有人都在結束的一剎那打了雞血一樣眼睛放光,身體前傾,熟練地舉起了右手,滿臉真誠地盯著你,渴望你先叫自己。

還是路上的楓葉
這種對質環節一般都會超時,都需要教授來制止大家,很少能有大家問題問完自然結束的時候。但是對於其他人雖然是拿分的好機會,因為他們的對手不是老練的律師,而只是一個同為知識小白的學生,所以各種奇奇怪怪的,不管有道理沒道理,絕對不敢問律師的問題,一股腦都丟給了你。對於提問者來說,這個環節就是百利而無一害了,就算問題質量不高,多問幾個來充數,沒準思路打開了就想到好問題了呢,反正多問問題又不扣分。但是這就苦了演講者了,因為處理不好,演講者是要丟分的,你還必須要在幾秒鐘的時間想出合適的回答,所以真的是一個能讓腎上腺素飆升,鍛煉心理承受能力和反應能力的絕佳活動啊。

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學習的地方,人很少來,風景也不錯
雖然上面這個課的例子有些極端,絕對是我這四年上過的最高壓的課,但ESL專業的課程普遍都是這種風格。雖說我描述的有點嚇人,但是每節課的內容其實都是十分有趣的,這種教學方式也確實能鼓勵你去最大程度地吸收並且反思更多的內容,所以我還是很喜歡的。
說完了ESL高壓氛圍,我再來說說第二類——國際關係的全民娛樂氛圍。國際關係的專業課程對於上課表達能力的要求並不像ESL那麼變態,絕大多數專業課的氛圍都是比較隨和的。當然,也不排除有某些課,會出現讓學生來自己讀文章之後講一節課,教授只在旁邊做補充的少數情況。但絕大多數課都不會像ESL那樣請來外面的大神,直接把氛圍就弄嚴肅了,學生不自覺地就緊張起來。國際關係的大多數課一般都是助教 (大班的話) 或者教授 (小班) 來組織討論。而對於發言的標準也沒有ESL那麼嚴格,有選擇性地讀一讀重點的文章就足以拿一個不錯的發言分了。

Hart House, 我參加的管樂隊就在這裡排練和表演
也正是因為相對寬鬆的環境,以及規模稍大的班級,一般來說絕大多數人每一節課都會至少發言一次。沒有了那麼多壓力,大家也不會搶著說,也不用非去追求一語驚人,有多麼精妙的回答,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說了幾次就行,分數不會差的。助教和教授也會盡量把氛圍弄的輕鬆一些,以此來鼓勵大家參與。
最後就是第三類了——其他文科的一枝獨秀氛圍。我上過的有代表性的這類課程主要都是大二的一些文科基礎課,像是什麼Intro to Ethics啊,或者Intro to Political Phisolophy之類的。這類課沒有任何門檻,不想國際關係和ESL專業課,必須要進了那兩個專業才能上,所以這些文科課什麼樣的人都有。而在這種形式組成的班級中,總是有那麼兩三個人不停地在說,但是絕大多數人一學期也不會說一個字,很多時候都是要助教點名才會說那麼一兩句。這就是我所說的「一枝獨秀氛圍」,因為總是那麼幾個人瘋狂地展示自己,其他人只是襯托。
而且說的神一點,你能通過他們的氣場立刻看出哪些人和我是同一個專業的。比如,ESL的這幫人在這些文科課發言時,氣場足以壓制整個班級,甚至一些助教說話時都不如這些學生聽著有底氣。

Hart House後面的運動場
這種氣場是怎麼來呢?說到底就兩個字——逼的。看看我之前對於ESL高壓氛圍的描寫應該就不難理解了,這些人這麼多年來都是從別人嘴裡搶著發言的,首先就養成了不怕說話的風格。其次,他們一般的陪練對象要麼是同樣強悍的同學,或者是外面請來的大佬,那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你總不能顯得多卑微多遲疑吧,那樣的話發言分數就不高了。所以就算你自己說話的內容不是頂級的,起碼也要靠強大的氣場以及巧妙的說話方式來抓住對方的注意力,要向那些大佬的氣場去靠攏,讓他們明白你是個有主見的人,這樣你才有資本去和大佬們,靠著自己和他們相比只有萬分之一的知識儲備討論學術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ESL的高壓氛圍中拿到可觀的發言分數。
而把他們放到了其他課程中的環境後,他們發現發言內容的資源這麼多,而且沒人和自己搶,那這不就自由了嗎?完全是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也沒有任何阻力,而且加上他們已經磨鍊來的強大氣場,這些人就成為了這些文科班級里一枝獨秀的存在。就像是在說話方面,業餘的碰上專業的了,那自然會有這種反差。

Trinity College,聖三一書院,我認為是多大最漂亮的樓之一
3. 發言如何不被氣場強大的學生壓制:
但在這裡我想給新學生一些建議,如果你碰到了這些課上氣場無比強大,一張嘴就說的天花亂墜的人怎麼辦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心態要端正:千萬不要怕,千萬不要覺得你自己比不過他們從此就再也不張嘴說話了。作為新學生需要知道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說出來的話,不論是什麼,只要你自己能找到根據證明,那就都會得到尊重(只限在課堂上啊,出了教室門那就沒準了)。普通學生在專業人士面前,之所以氣場也能那麼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知道對方會尊重自己的發言,會去認真考慮自己的立場,只要有證據來支持自己的發言。而同時,他們也會以同樣的待遇對待課堂上的其他任何同學。也就是說,他們的學術習慣要求他們必須去耐心傾聽其他人的發言,並且加以思考,不論對方的發言在政治上或者宗教上與自己有多大分歧,只要對方能證明自己的觀點,那麼這些觀點就是值得考慮的,就算自己想反駁,也必須提出自己的證據。我前面發的發言分數的評判標準裡面不都寫了要求學生 「respectfully listen」 (有禮貌地傾聽) 嗎?所以,千萬不要怕,只要你說了,他們都會尊重你。

多大最大的Robarts Library
他們也絕不會因為覺得你說英語不流利,說話有口音之類的問題就不把你當回事。我說英語也一直都有口音,每個人都能聽出來我絕對不是英語母語,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和加拿大本地人在課堂上討論各種哲學或者法律問題。還是那句話,敢於開口說比什麼都重要。只要你開始這樣做了,就會發現氣場再強大的人也會仔細聽你發言,和你展開討論。這不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嗎?

雪夜中的University College
而且退一萬步講,以我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經驗來看,他們這些氣場很多時候就是硬撐出來的。他們當然是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這些知識儲備未必和氣場的大小成正比。試想一下,因為大家的知識儲備沒有那麼豐富,所以很難每次都靠精彩的內容吸引教授的注意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上課討論時自己連任何氣場都沒有,一張嘴就給人一種沒有自信的感覺,再加上一般的內容質量,那不就很難拿高分了嗎?而如果能做到氣場大一些,起碼更容易讓大家專心去聽自己說話,就算髮言內容價值不是很高,但起碼也能營造出一種深思熟慮過的感覺,起碼我對我自己說的話是有自信的,這樣就更容易發言分數高一些。不然我的專業課上,氣場一個比一個大的多了去了,但我從來也沒見有誰拿了4.0啊,有的氣場巨大的人和自己的成績完全是成反比的。難道按道理來說,給人的氣場感覺那麼厲害,不應該成績也很高嗎?所以千萬不要被他們的氣勢所嚇到,這只是他們的交流方式而已,他們的內心很有可能和你一樣緊張。

多大裡面還有這樣一片很隱蔽的小樹林
4. 應對每周幾百頁閱讀內容
說完了我的兩個專業課堂發言的體驗,我再來講講我這個兩個專業對書面表達上的要求。大家一定都能想像得到,作為兩個純文科的專業,讀讀寫寫的要求一定很高,那麼落實到每一個科目上是什麼體驗呢?
大概可以這麼說,每一年從八月底拿到每門課寫有每周必讀文章的上課大綱之後,一直到期末考試,每一周就在讀文章、記筆記、上課發言、寫論文的循環中度過,而這樣的循環一直會持續到大四畢業為止。
我還記得大一開學的第二周,我有一門歷史課要學習Treaty of Westphalia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理所當然地我們要讀一遍條約的內容上課才能參與討論,但是我打開文件的那一刻震驚了,密密麻麻的17世紀英語總共有幾十頁之長,這可是我這麼多年來都沒有見過的陣勢。而且這份文件還不是那一節課所有的閱讀內容,教授還布置了三篇講歷史背景,分析事件重要性之類的文章,每篇文章平均居然有30頁!這樣一來,我一周的閱讀量,僅僅這一科就超過了100頁!

最著名的University College 主樓
而且和這門課還有另外一門一樣硬核的專業課,也布置了總共100多頁的文章要讀。而且我前面也說了,這種樣子的小課都是要根據文章內容上課討論的,你要是不讀那25%的發言分數肯定就拿不到多少,所以那一周我天天在讀書館讀到半夜,每讀完一段就瘋狂地記筆記,生怕漏了哪一個細節到時候不知道其他人在說些什麼。
不過好在我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所以讀這些文章的時候累自然是累一些,但還是比較享受的。尤其是哲學類的文章,在我領悟到了一些能夠解釋身邊一些現象的道理時,真的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舒暢感。
這幾年下來我都不知道讀了到底多少文章了,我也就第一年出於好奇還算一算每周有多少頁,到了後面也都習慣了,來了文章就讀唄。到了後來見到20頁以內的文章都有一種謝天謝地的感覺,因為一般布置的文章都是30頁左右的長度,而當見到40頁以上的文章就心裡一涼,知道八成這一周的文章沒時間讀完了。

University College的另一個角度
其實到了後來慢慢的也意識到了兩件事情。首先,文章讀不完沒關係,因為不管是像我一樣中國來的國際生,還是加拿大當地人,大家都讀不完。所以我也和同學討論過,基本上每節課只要仔細讀了一兩篇,就足夠在一般的專業課上有不錯的表現了 (但是ESL的一些課還是很恐怖的,每個人真的都是拚命,看看我前面描述的那個課就能體會到了,所以到了後來我一定先讀ESL的文章,用剩下的時間再讀國際關係的)。
另外,文章的閱讀速度和方法也都會慢慢改善,後來我也很少像我一開始那樣每一段都仔仔細細的做筆記,因為太多的細節都不是必要的,每句話都記住反倒會浪費時間。相反,如果能明白作者大概的意思,不管是對上課討論還是平時的論文都會很有幫助。

內部很像加拿大高中的Sidney Smith,裡面超多的教室,任何多大學生四年里起碼有一節課要在這裡面上
5. 寫論文感受
那麼讀了那麼多文章自然是為了能夠行程自己的見解,然後表達出來,所以論文絕對是我這兩個專業的重中之重。
不像其他很多專業,我大三大四的很多高年級的專業課都不設置期末考試,而替代期末考試的正是佔比40%或者50%的研究論文。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考核形式的,因為我不喜歡考試那種限制時間,主要靠記憶力的考核方式,對於我這種專業,這種考核並不能讓你完全發揮你一個學期以來積攢的所有知識。相比之下,布置一篇研究論文能讓你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完成,而且可以和教授商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來研究,這樣既結合了課上的專業知識又能做到自由地發散性思考,大學教育不就本應如此嗎?所幸,到了高年級,確實是論文佔比最大,所以我還是很滿意這種設計的。

Knox College

Knox College裡面的走廊,我覺得是多大最美麗的地方,再加上旁邊的院子

Knox College院子

還是Knox College院子
據我所知,國內大學貌似本科就有畢業論文答辯這種環節,但多大是沒有的。雖說沒有,但也並不意味著論文的標準就降低了。這幾年下來我和專業里的其他同學都有了共識,作文想拿A/85%以上/4.0 GPA,是幾乎不可能的,這四年下來,這麼多專業課,我拿A的作文絕對不超過2次(4年保守估計總共可能寫了有40篇)。當然我們也不懷疑有大神次次4.0,但是對於絕大多數像我一樣的普通人,能拿到A-/3.7/80%以上就是我們的最高水平了。
但是A-也並不容易,想拿A-是什麼概念呢?大概就需要達到能在多大每個專業部門或是學生組織發表的學術刊物上出版的水平,雖說不是真正的多大出版設出版的供全世界學者引用的專業水平刊物,但在這裡刊登的文章也都是經過眾多學術水平極高的學生編輯以及相關專業的教授閱讀批准後才有可能被選用刊登的,我有幾篇A-的論文就在這種不是很專業的平台上發表過。對比之下就可想而知,能拿A的論文都是什麼水平了。我有一個朋友大三時的一篇論文就拿了A,現在已經收錄到耶魯大學的國際關係研究論文刊物上了,大家自己體會一下吧……

多大校長辦公室
而論文的長度也是逐年遞增,大一時的1000詞到3000詞的範圍最終也擴展到了大四時最低2000詞最高不設上限(這種情況就往6000-7000詞左右寫吧)的範疇了。但有趣的事,我們從來沒有因為詞的上限太高而發愁,我和我同學經常遇到的情況反倒是剛開始寫覺得好睏難,但是越寫越多越寫越停不下來,到了最有一般都是要絞盡腦汁在不損失想表達內容的情況下,想盡辦法把文章縮短到規定範圍內。這可能也是因為我們專業對於論文主題並不設多少限制的原因吧,我們並沒有要求一定要用上課讀的文章,而且像之前說的,題目也都是學生自己選的真心感興趣的內容,所以寫起來自然就很開心。
而且我發現我這個專業有個好處,那就是能讓學費教的物超所值一點。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寫文章都是要自己在圖書館和網路上找需要的各種書籍文獻,而這些文獻如果沒有學校提前購買的許可的話,每一篇文章都是要另外付錢的,我就見過一篇短短的10幾頁的文章居然就要30加幣,如果是學術書籍的話那可更是在國外出了名的貴了(多大公認的奢侈品店可是書店呢)。這樣算下來40篇文章,平均每篇12個引用文獻,總共就是480個,這些書籍文章的價格就算平均一篇30元的話,都要14400加幣,大概也就是72000人民幣,而這7萬2可遠超每年多大學費中圖書館費用的那一部分,所以我的專業還有點隱性收入也不錯呢!

Convocation Hall,一般畢業典禮和1000人的大課在這裡,但今年因為疫情畢業典禮被取消了,唉心痛啊
二.課外生活
1. 住在維多利亞書院
對多大稍微有點了解的小夥伴可能知道,多大本科有書院這種在加拿大獨一無二的設定,我就是七個本科書院中,維多利亞書院(Victoria College)的學生。學院的設置我在這裡就不多介紹了,知乎上介紹這一類的文章還有很多,我就主要說一說我在這裡的一些經歷。

維多利亞書院主樓,Old Vic大城堡,我覺得是多大最有特色的建築
我其實都不太記得當初為什麼要選維多利亞了,貌似是聽說那裡獎學金給的慷慨,而且食堂不錯(哈哈我就是這麼膚淺的人),我甚至連維多利亞的照片都沒怎麼看,選宿舍樓也都是隨便亂選的,但是即使這樣,最終的結果我還是很滿意的。獎學金確實很慷慨,只要是每年平均gpa是3.5以上就保證能拿到1000加幣,而且還會組織一個像畢業典禮那樣的頒獎儀式,維多利亞的校長以及其他教授和管理人員會在台上一個一個叫名字,得獎學金的人就像畢業典禮一樣,挨個走上台從校長手裡領取自己的獎學金證書。

頒獎典禮的觀眾視角,典禮叫Charter Day Convocation
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下維多利亞自帶的傲嬌屬性了。我剛剛提到了,證書是從維多利亞的校長手裡領的,你沒有聽錯,維多利亞雖然隸屬多大,但是是有自己的校長的,誰讓我們比多大歷史還悠久呢。而且多大校園裡大多數地方的路牌都是統一的格式,底色為藍,印有多大的校徽,字體也採取同樣的樣式,顯眼處大大的寫著多倫多大學的名字。

多大路牌標準格式,這裡是New書院的,他們就嚴格遵守多大的樣式
但維多利亞就是與眾不同,一到維多利亞的地盤,立馬就會看到眼前這個大大的印有 「University of Victoria」 (維多利亞大學) 的招牌。不知道的還以為多大旁邊什麼時候新開了一個維多利亞大學呢,難不成是BC省的那個維多利亞大學在多倫多開分校了嗎?仔細一看才能發現下面其實用小字印了一句 「in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附屬於多倫多大學)。而且維多利亞地盤內的所有路牌都採取了與多大截然不同的格式,都是以紅色為底色,字體也明顯不同,而且不印多大校徽,只有維多利亞校徽,而在校徽旁也都是大大的寫著維多利亞大學,只有底下才小小的寫著 「附屬於多倫多大學」。

維多利亞最顯眼的招牌,看看多大名字的大小和「維多利亞大學」名字的大小對比

維多利亞的標準路牌,還能找到多大的名字在哪嗎?
其實這些公共的東西都算是比較給多大面子了,而維多利亞內部的一些活動或者文件連多大的名字提都不提。比如我剛剛說的獎學金的頒獎典禮,整個活動的名字就叫 「Victoria University Charter Day Convocation」。下面這個照片就是當時頒獎典禮的,給我握手那個人就是維多利亞的校長,而後面的螢幕上只有大大的 「維多利亞大學」,沒有半點多大的影子。這不明擺著在給多大說,這些學生都是我們維多利亞大學的人,跟你多大半點關係沒有嗎?

螢幕上完全沒有提多大,維多利亞「校長」的演說里也都是在講「維多利亞大學」的校史
不過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行政以及經濟上的自製,才允許維多利亞書院創辦很多創新性項目。我大二到大四參加的國際生輔導項目就是維多利亞的發明,後來獲得成功後被多大的文理學院以及其他書院紛紛效仿。
2. 維多利亞國際生輔導員
多大每個書院一直以來都會給大一新生組織迎新周 (orientation week),但維多利亞是第一個專門給國際生組織只屬於他們的迎新周的書院。後來因為我們這個項目大獲成功,所以其他書院也紛紛開始效仿。
我是在大二的時候,也就是維多利亞的第一屆國際生迎新周時,申請成為了一名國際生輔導員 (Victoria College International Student Mentor),當時還沒有意識到我會有多喜歡這個職位,但不知不覺地就和這個項目以及帶的學生一起成長了3年。現在想想,這段經理可能是我在多大做過的最有成就感的事了,甚至比自己的文章被發表了還要有成就感。

2018年的國際生迎新周,我們準備的活動
為什麼我的感觸會這麼深呢?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吧。首先,我能很直觀地看到努力之後對其他人所產生的積極的影響。雖然迎新周的活動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我們的培訓可是從見到學生的10天前就開始了。這段時間的培訓真的很辛苦,尤其對於後來做到senior international mentor (高級留學生輔導員)的位置之後,這10天完全沒有休息,每天都是從早上8點就要集合,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那段時間都不是996了,而是當之無愧的897。
除了要學習與人交流技巧、解決學生問題、了解大學資源這類講座式課程以外,我們還要在講座間隙以及午休時間設計迎新周三中,每個活動的細節,比如會場如何布置,需要什麼裝飾,我們如何去製作這些裝飾,每個人在每個活動中的職責都是什麼,有可能出現什麼問題,出了問題如何去解決等等等等。所以雖然講座類的東西可能每天下午4點5點就會結束,但結束之後我們都要待到晚上仔細策劃新生周的所有細節。

我們活動的其中一個會場,就在剛剛圖片里的那個大城堡里哦
雖然那段時間真的很累,但也發自心底地開心。首先是同為輔導員的同學們,雖然大家文化背景不同,學的專業也不同,但都是為了同樣想服務他人的目的聚集到了一起。所以雖然世界上因為文化信仰的分歧而導致的衝突不斷,但我們在努力創造一個包容所有文化,所有信仰的迎新周時,這種積極的正能量也浸滿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

另一個活動里我們準備的甜點
這份努力的回報我們每個人都能很直觀的感受到。比如,今年我帶的一群學生里有一個人,她在三天的活動結束後給我手寫了一張感謝的卡片,感謝我這幾天給他們的所有笑臉,陪他們說的所有話,總之很高興一來到這個陌生的環境就能碰到我們這樣矜矜業業為新生著想的人。其實一開始帶他們的時候,我真的感覺很困難,因為他們和我以往待的學生不一樣,都特別內向,不怎麼說話,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辦法找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但每次聊幾句他們就不說話了,所以我還擔心他們會覺得我的組織能力不行,沒有給他們營造一個歡迎他們的環境呢。但看到這張卡片,還有聽到其他學生最後口頭上對我的感謝時,真的感覺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維多利亞的一個宿舍樓,保留了古典的外觀,內部都是很現代的
另外還有一件事也讓我很感動,在我成為輔導員的第二年,我被晉陞到了高級輔導員的職位,也就開始面試其他申請成為輔導員的學生。而讓我意外的是,第一年本來只是一個很小的迎新周項目,影響力應該也不大,但居然申請成為輔導員的人非常多。而且讓我意外的是,很多人都是第一年我們帶過的學生,因為喜歡我們的活動,也想加入到幫助新生的隊伍中來。
這種現象在第三年就更明顯了,我們的輔導員團隊從6個人迅速擴充到了11個人,帶的學生也從30個左右暴增到了100個。而且這11個輔導員裡面有8個都是曾經我們帶過的學生!我也能看出來他們絕不是因為想在簡歷上湊數所以參加了我們的項目,因為在面試他們的時候,每當問到他們對於參加迎新周有什麼感受時,他們都會眼睛一亮,充滿激情地,帶著大大的笑臉,講著他們參加某一個活動的時候都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他們也都記得自己的輔導員是誰,都如何幫助過他們,比如帶他們去銀行電話公司辦業務啊,或者在他們想家的時候陪著他們,關心地鼓勵他們的事情。而講到他們對於我們這個項目的建議時,他們也都能滔滔不絕地仔細描述他們的設想。

另一個活動的照片,那一盤餅乾是維多利亞「校長」辦公室的一位教務長做的,貢獻給我們這次活動了,真的好好吃啊
能感覺出來,就是因為我們897的準備,以及在他們身上不計回報的付出,讓他們在這個本該陌生冰冷的新環境感受到了幾乎家一樣的溫暖,為他們在多大的生活鋪平了道路。也正是如此,他們就像我們當初為他們付出一樣,也幫助未來的學生,讓他們在新環境中不要緊張害怕。
雖然我幾年已經畢業,離開了輔導員的隊伍,但看到今年輔導員的隊伍里仍舊是我去年帶的學生的那些熟悉面孔時,這種好像老父親看著孩子終於長大了,不用靠自己也能活的有聲有色的成就感讓我真心地覺得在維多利亞的這幾年圓滿了。

維多利亞的Goldring學生活動中心
最後我由衷地推薦要去維多利亞書院的小夥伴考慮一下報名參加我們的國際生迎新周活動!
雖然和一群新生在一起可能會緊張,但以我三年的經驗保證,我們的輔導員團隊一定不會讓你感到尷尬或者害怕,一定會以一種讓你舒適的方式歡迎你來到這個溫暖的維多利亞大家庭。
下面是我們迎新周的連結,裡面有報名的窗口、活動內容、輔導員的照片和介紹,維多利亞書院歡迎大家哦!
https://vicorientation.com/what-is-international-student-orientation


vicorientation.com/what-is-international-student-orientation

國際生迎新周網頁截圖,這位Yuna就是我曾經帶過的學生,後來加入我們的輔導員團隊了
3. 我的宿舍樓Margaret Addison Hall
我住的宿舍叫Margaret Addison Hall,是一棟1954年的老樓了,不過可能是因為維多利亞有錢的原因,整棟樓保養的很好,完全看不出來是半個多世紀前造的。而且因為辦理和宿舍有關的事務的前台就在這棟樓里,所以平時有什麼緊急的事情,比如忘帶房卡把自己鎖在門外的時候也完全不用擔心,只要下樓去24小時櫃檯借臨時房卡就好了。但住在其他宿舍樓的小夥伴就比較慘了,我真的見過有人大冬天下著雪的晚上赤裸著上半身就在下半身裹了一個浴巾來我這棟宿舍樓借房卡的。估計這種事情也比較常見,我們樓層的don(學生擔任的樓層管理員)後來都說,以後要是有這種事情就去敲他的門就好了,他可不忍心看著自己的學生就裹個浴巾大晚上跑來跑去。

這個彎的就是我的宿舍樓
我還聽有人說維多利亞因為加拿大本地人占絕大多數,所以天天晚上開Party,到處都很鬧心。我倒覺得本地人居多確實沒有錯,當時我那個樓層40人左右,也就只有我一個大陸來的,但是開不開party要具體看每個樓層的情況啦。我大一萬聖節的時候就碰到過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當時我晚上回宿舍,碰巧一起上樓的人也比較多,我住在四樓,但是2樓和3樓也都有人下。當2樓電梯門開的時候,一個血淋淋的兇殺現場立刻映入眼帘,牆壁上掛滿了案發現場的那種警察的封鎖線,面前公共區域的每個角落都擺滿了各種逼真的裝飾品,像帶血的刀啊,散發著瘮人藍光的UV燈,牆壁上都是十分逼真的飛濺的血的貼紙。

從我的房間看外面的雪景,抱歉紗窗是固定的,只能這樣拍了
之後到了三樓,電梯門一打開,我的視線直接被懸掛在電梯門外的蜘蛛網遮住了,但是透過蜘蛛網可以看到,他們把公共區域以及走廊裝飾成了吸血鬼古堡的樣子,所有的燈都被套上了紅色的罩子,詭異的暗紅色光覆蓋了整個公共區域。生鏽的鐵鏈,蜘蛛和蝙蝠的模型也都掛在了窗口,沙發上,電視機旁。

維多利亞的另一片宿舍樓
後來到了我的樓層,電梯門一打開我就意識到樓層和樓層之間的差距了,我這裡還是一派祥和氛圍,幾個人在公共區域的桌子上安靜的學習,另外由兩三個躺在沙發上聊天,唯一和萬聖節還有點沾邊的裝飾就是一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已經擺在桌子上的乾癟的南瓜。所以真的不好一概而論說維多利亞的人天天party,像我這樣碰上一群對於節日布置沒什麼熱情的室友恐怕想鬧都鬧不起來吧。
4. 吃在多大
前面說過我來維多利亞的一個原因是因為聽說他們的食堂好吃,這個傳言我能正是絕對是正確的!
一般來說,大家可能食堂吃一兩周就不想再吃了,但我在維多利亞食堂連著吃了幾乎兩年!而且每次都因為吃得太多把學費里提前教的那部分伙食費吃光了,需要去續好幾次。
不過這種情況其實也因人而異啦,我是比較極端的,也有人說維多利亞特別難吃,但絕大多還是認可維多利亞的食堂的,雖然沒有到像我那種連著吃兩年還總要續費的程度。

維多利亞的飯,那個蛋糕真的好吃,他們的甜點向來很出色
而且維多利亞的食堂總是給人一些驚喜,比如逢年過節,他們都會定製一些高級貨,比如巧克力噴泉,特製的烤雞腿雞翅外帶抽獎活動。最重要的是,每當聖誕節的時候,他們都會組織一次正餐,雖然主食我感覺就是平時的飯擺盤白的漂亮了一些,但重頭戲是他們會請來一隻小型的管樂隊,在二樓一個俯瞰整個食堂的露台上現場演奏聖誕歌曲。所以吃著服務員端上來的正餐,看著充滿了聖誕節裝飾的食堂,聽著現場演奏的聖誕歌曲,多大還有哪個書院的聖誕節能過的比我們有氣氛呢?
另外還有一點要說,把維多利亞的食堂叫「食堂」有一點低端了,咱們先來看看他的外觀和內設:


正宗的19世紀歐式石頭建築,窗檯與門口細緻入微的雕刻,內部超長的木質桌子,巨大的歐式玻璃窗。怎麼看都有點哈利波特的感覺吧?還正好是四排,而且最前方是教工用餐處。

哈利波特的食堂,是不是有幾分神似
而且人家可是叫「Burwash Dining Hall」啊!「Dining Hall」啊!應該翻譯成「用餐堂」才對吧哈哈。總之,如此高端的用餐環境加上不俗的餐點水平,我願稱維多利亞食堂為多大第二!
等等!鋪墊了這麼多不應該第一才是嗎?說了這麼多是在逗大家玩的嗎?請原諒我是個吃貨,我真心覺得New書院的食堂雖然沒有這麼多驚喜,各種條件也沒有這麼高端,但人家的平均水平絕對高於維多利亞,而且發揮也很穩定,就算沒有趕上最好吃的飯,但從來沒有讓我覺得難吃的時候。

New書院
相比之下雖然維多利亞好吃的時候真的無與倫比,比如有一個雞胸肉我到今天都忘不了,那鮮嫩多汁的肉片,爽滑的口感,略帶煙熏味的味道,加上翠綠的小蔥裝飾,我無法想像一個雞胸肉居然能做的那麼好吃。但難吃的時候,真的讓你生理上難以下咽,這可不是我挑食啊,比如他們有的時候做一個什麼美國南部烤雞,那個雞你遠遠看上去還可以,雖說 貌似有點干吧,表面那些紅紅的醬料貌似也蠻好吃的。但不要被他的外貌欺騙了,咬了一口你就會驚嘆,原來雞腿居然能做的這麼干,這才應該是雞胸好吧!本應最鮮嫩的雞腿怎麼可能做得和嘴裡進沙子一個口感呢,我都不是說它味道不好吃不想吃它的問題了,是他乾的我真的咽不下去啊!
但是我畢竟是個不浪費食物的好孩子,一個小小的雞腿就著五杯水也是能吃完的。
相比之下New的雞腿那就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了。雖然看不出來放了很多調料,但雞肉的質感無比軟糯,輕輕咬一口香濃美味的汁液便迸發而出,甚至連骨頭的關節處稍微用叉子一戳都能輕易地分開。而且New食堂時不時也有很多美味的創新食譜,像下面照片里的肉夾饃,還有魚肉刺身飯,甚至奶茶,每一個都能讓你大快朵頤。
所以各種原因加在一起,我在多大的後兩年幾乎天天就是在New的食堂吃啦。
總的來說,我覺得多大的食堂是很出色的,吃了四年也沒有讓我覺得膩,反而很多時候讓我有種驚艷的感覺,原來食堂也能這麼好吃!

New的肉夾饃

New 的飯

New的飯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沒有說,但大致情況就是這樣啦。要是文章反響好的話我這裡也還有很多照片呢,大家要是想看我可以再繼續更新。另外要是有這麼問題歡迎大家隨時問我,祝願大家在多大能痛並快樂地度過四年時光呀!
另外,感謝
@若藍
提供的一些照片哦!有你的陪伴多大的生活更美好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5
作者:Hzhe Xu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3407862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先佔坑晚上開始寫,感謝多大同學的照顧。個人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三年級學生,預備役碼農,國家公派赴多倫多大學交換一學期,在ECE(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工程)。
對於本科教育來說一學期的體驗實在太短,所以我會注重自己的個人體驗而不是整體評價來對比一下清華大學和多倫多大學downtown校區。
————————————————待更新————————————————————
1. 官方評價


當然engineer排名UT是32,清華是2,而我向來不信這些排名,不過大概能體會到西方媒體的態度。
2. 課程體驗
先來曬一下多大的課表(這是我的課表,多大本科生的課表要比我多一門課左右,我是四門課,因為我選課有大三課,大四課,研究生課所以時間實在排不開):

清華課表(因為自己本學期沒有選課,所以 網路學堂上沒有課,在網上轉載一張08級的必修課課表,因通識課個人選擇不同,個人選修管理學雙學位,所以每個學期可能還有兩到三門(會計學,經濟學原理等...)的雙學位課程未放入)

說說我的體會:
多大: 學東西紮實,教授會耐心地解決每個人的問題,大家好意思提問,教授也總是在說「There is no stupid question.」 上課生動有趣,特別的image understanding課程會把世界上著名的paper拿來讓我們復現或者帶著我們復現,或者看看科研界的最新的成果這些都是我在清華不曾看到的(不曾看到是指課堂上,不是自己加入的科研組裡,也可能是因為這是大四課)。 但是總體來說多大ECE的課程設置有點偏簡單,大多數人都能學會,也都能學懂,期中期末考試也都中規中矩,可能因為外國人普遍不會像國內同學那麼刷書刷題,所以顯得難度和挑戰不足。
個人情況:期中考試雖然都不算特別理想,不過應該每門課都是班上前五吧(兩門是確認的,一門是猜測的,還有一門是大作業課,每次project會把做得好的po在課程網站上或者以比賽的形式出現,目前出的三次裡面有兩次上榜
CSC420: Introduction to Image Understanding

清華:大三的課程我沒上過,但是大一大二課程的特點是「知識量特別大!!!」比如數據與演算法就把數值分析也學了,比如電子電路就把數電模電給了解了,比如「信號與系統」基本把我這學期在多大一學期的通信系統的一大半給cover了。(雖然是粗糙地cover)這樣就造成:自學能力強但是不紮實的問題。(大神很紮實,我不紮實,我笨嘛!你咬我呀!)
個人情況:多數專業課程90+,不透露gpa了,排名上游。
總體感受:
在多大,我的第一感受是愜意,把動漫該看的都看了,每天可以去gym鍛煉,也可以出去轉轉。總體來說在多大感覺是比清華競爭小的,而且就我觀察同學努力程度應該也沒有清華那麼喪心病狂。多大還是有很多大神學霸,土豪二代,裡面人很多很厲害而且豐富性大,不像某個除了學霸就沒啥的學校...在多大有一種學的東西很細,學的很清晰的感覺,而我承認在清華有些課程我沒學明白。(哼,學不明白哪些我才不會告訴你呢)
這裡插播一下幾個有過國內經歷的同學的感受,z君復旦大學轉學多倫多大學,J君浙江大學轉學多倫多大學,L君山東大學轉學多大。他們都是arts and science的大一同學。Z君的感受是「所有課都前幾名,打算下學期轉學美國」,J君也是天文學跪了,其他接近滿分。
科研感受:
我是本科生,所以科研不是全職的,但是也都有做過。
多大:這個我必須得好好說說,來多大之前,通過師兄聯繫到了多大的教授,在machine learning group一個做computer vision,一個做computing linguistics. 多大這裡確實有很多大神,比如實驗室的印度phd,基本是問啥答啥眼睛不眨... professors 都很好,很把你一個小本科生當回事,會想辦法給你提供資源,而且我作為交換學生,教授竟然自己掏腰包找amazon mechanical turk做label,我真的很感動,而且每個星期去他的辦公室一次單獨meeting問進展,提想法,給我很多幫助,不管科研能否有成果,這段經歷讓我覺得我是一個人在做一個「我自己的project」而不是給教授當小弟,讓我更近距離地接觸科研。而且本科生一般idea都很不靠譜,她就引導我啊,讓我想自己喜歡的東西做,但是如果這個做不了她會告訴我。我不知道我是運氣好碰到超好的教授,還是國外的教授都這樣,不過就這點我就覺得多大世界排14不是沒道理的。(順便說多大科研實力似乎很強,但是我的切身感受只有這些)
清華:多多少少參加過一些項目,教授一般是以大組的形式,方向也是世界前沿的東西,教授人都很好,會說如果你們發paper費用實驗室出,提供各種各樣實習機會和各種資源。但是我的總體感受是,大組的形式導致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最強壯的孩子吃的最多」,這樣當然是沒錯,但是讓本來就對科研無從下手的低年級本科生無法加入工作,每周提供點paper讀讀,自己試著寫模擬,也不知道對不對。(然後組會的時候膜拜一下韓神恩...)教授很nice,但是因為很繁忙沒有很push。同時我自己的原因是在清華又學生會,藝術團,學業壓力大,所以科研自然就做不動。
總體感受:
多大讓我科研做的很有幸福感,讓我覺得教授把我當個「科研工作者」看,雖然是本科生,但是他們很認真地對待我,我也很認真地幹活。在清華,教授其實也是很看重本科生的,但是可能我一直做得有點慢,也不會單獨問問你卡在哪裡了,然後就默默讓你解決,而解決不了,就永遠卡在那裡了。(口胡,明明自己太弱,你別騙人了。我承認。)
生活:
多大食堂是人吃的?那個芝士黑料大亂炖是啥?清華食堂簡直...美味= =
但是多大附近spadina 中國城,日本料理,越南菜,西餐廳,龍蝦都超級多超級棒,堪比五道口。
清華一頓飯15人民幣左右,多大15刀左右。(我比較喜歡吃,所以可能花的可能比平均值高一點)
環境:
清華超級美!多大也超級美!樓上貼了那麼多圖><簡直了! 不過北京不是人呆的地方...誰不想天天看到小松鼠,小鳥沒有霧霾呢?
寫得好累,順帶一提,多大大三的同學都能輕鬆地找到一份工作或者實習,但是清華得話估計會很困難吧,偏學術導向和就業導向的區別。多大似乎認為engineer應該去工作中學習,而清華是不管你學啥,請滾去做科研。(偏激了點)
以上。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5
作者:李佳儒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290401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UT的野雞分校的學生,可能在題主看來我並沒有什麼發言權。
如果我說所謂的學習體驗,除了學校,更在於自己,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覺得這不過是一個UTSC學生的自我安慰。
大學大學,真心給我一種大的感覺。不必說downtown校區,即便是我在的士嘉堡校區也是一個需要我花不只四年去體驗的地方。然而踏入校園的一剎那,學校並不會把自己的一切傳統和氣質加之於你,體會多少,吸收多少,要看自己保持何種態度。大學很大,大到充滿機遇,也大到容易迷失;同學很多,多到你能時刻發現人外有人,也多到能輕而易舉的隨波逐流。我們每個人,都要時刻在這個大的學校里看清自己的位置,在這個有個各種人生規劃的學生群體中看懂自己的內心。
有名的大學並不能確保一個人的成功和他幸福的學習體驗,無名的大學也不代表一個人會在校園裡無所事事,關鍵是自己的態度。
一年前剛到加拿大的時候有主校區的前輩斬釘截鐵地和我說想轉主校的工程系是不可能的,主校的學生都幾乎進不了,何況分校?一年之後我靠自己的成績收到了先前有人提到的工程系Engineering Science專業的轉校Offer,而我卻決定留在士嘉堡校區繼續讀一個人很少不好找工作但又相對喜歡的專業。可能一段時間之後我會覺得這是我大學裡最撒比的決定,但至少現在的我相信有比名聲什麼的更重要的東西:熱情。
我和夥伴常抱怨自己作死才出國,但對我而言,這個死既然做了,乾脆不做的再大一點。我們千里迢迢突破了空間上的限制來到國外,難道還要再受自己內心態度的禁錮?唯有自己積極的對待在多大的時光,才能不把原本偌大的多大縮小為自己固有的觀念和圈子。
如果你願意相信一個來自在士嘉堡校區的人的話,我會說:多大遠比一個人所能體驗到的大得多,她不會成為任何人頭頂的上限阻礙任何人發展自我,只是但願誰都不要自己限制了自己。
最後,恭喜你加入多大。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5
作者:棕櫚大道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5786067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離開多倫多大學快三年了,看到這個話題一下子想起自己在多大的時候很多美好的時光,有趣的人和事兒。忍不住來分享一下自己在多大的一些體驗,希望能給準備要來和想來多大的學弟學妹們一點參考。
從11年進入IFP(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program)到16年從Rotman商學院畢業,5年的多大學習生涯可以說是豐富多彩。雖然外界傳聞多大就是個「nerd school」,商學院和工程系出了名的課業壓力大,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抽空各種找樂子,參加豐富的校園活動和社團活動。想說的太多......


多大其實有3個校區,St.George, Mississauga and Scarborough. Downtown 的St.George是主校區,也是我的主要活動範圍。

噔噔噔!先送上一張downtown校園約1/3全景圖!!
從St.George的「尾巴」拍攝的!當時自己決定去多大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多大的St.George校區在多倫多的downtown。雖然待了很多年開始嫌棄多倫多是「多村」,但是和什麼美國玉米地,大農場啥的比真的好太多了。
校園南面過幾個block就是最繁華的城市中心,再往南走就是金融區。校園北面鄰近的就是downtown的名品街,逛著街上學的日子美滋滋呀!校園的西面有china town,little Italy,Korean town等,放學約飯各種方便選擇多多!

1 多大的課程和專業:
多大總體來說是個綜合性強且注重學術研究的學府,現階段就本科的degree就有約400個。
除了著名的商學院和工程系,本科階段還有文理學院、計算機、金融等都在全世界排名很高。前段時間加拿大首個AI專業落戶多大了呢!想深入了解各個專業的話,可進入官網查詢(https://www.utoronto.ca/academics/programs-directory)
我讀的是Rotman 的public accounting,就重點來說說Rotman!
想要進入Rotman的話freshman必須在商科要求的基礎課程獲得好的成績,包括商科基礎課,經濟學基礎課和數學基礎課等。想要成為商學院的sophomore year的正式學生,需要通過第一年的淘汰率。建議即使非常想讀商科的同學也可以在大一多嘗試一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心理學、數學、文學、語言學、計算機等),可能會意外的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哦!
第一年的心理學、文學和語言學的課程都很有趣,即使沒有選上偶爾去旁聽一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要通過淘汰率拿到基礎課程的高分其實沒有很難,對於在國內讀高中的同學來說,經濟學和數學應該不成問題。RSM100(商科的基礎課)我當時一開始也有點suffer,可能第一年不太適應吧。
一點小建議:其實除了聽lec之外,TA 或者prof的office hour好好把握會很有幫助哦!多和自己欣賞的Prof或TA接觸,不僅可能幫你更好的梳理知識,解決你的困惑,之後還有可能成為你重要的resource來源呢。多大downtown校區的華人學生還是很多的,大神們開設的培訓課外輔導也是參差不窮。
大三大四比較難的一些課程,如果有需要的話參加一下這種課程可能會幫助很大。其實正式進入Rotman之後課程的選擇就很少了,能高分通過必修課程已經很厲害了!不過summer school的時候還是可以有非常多機會的,summer去到其他大學選修課程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Rotman的必修課里有很多可以summer的時候在其他學校選修transfer回來,學習+遊玩兩不誤!大二的暑假我就參加了韓國高麗大學的summer school,選修了一門商科課程和兩門特色課程。不僅修到了學分也好好玩了一趟,強烈推薦!


2 說完專業和課程,來說說我在多大待得最多的地方-圖書館!

多大downtown校區總共有50多個圖書館呢,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圖書館自習對於我來說很重要!50多個圖書館各有特色,分布在各個college,有機會建議都可以去親身經歷一下。
坐落在校園偏西邊的Robarts Library(如下圖)是每個多大學生必去的圖書館。剛入學的時候辦理學生卡,電腦列印設置之類的問題都可以在這裡輕鬆解決。
Robarts可以算得上自習座位多的圖書館之一了,而且座位環境的選擇還非常的豐富。地下有適合group work的study room,自帶顯示屏等電子設備,做group presentation的時候必去地方之一。
2樓reference book周圍的我自己比較長待的地方,寬大的木質桌椅靠著大玻璃窗,冬天的時候透進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因為旁邊就是書架,相比那種自習大排檔要安靜很多。再上去兩層有那種大排檔自習室,裡面也有單人位的選擇。
9樓以上自習的位置比較少,因為圖書館平面是三角形的,三個角落的位置是看風景的絕佳角度。樓上也有很多study room的選擇,空間大隔音效果好,記得提早預訂,考試期間都是天天爆滿狀態。
除了Robarts,另一個聚集最多人的應該就屬Gerstein Science Information Centre了。坐落在校園中心的King circle右側,是個非常現代的圖書館。Gerstein每一層都有很多可以自習學習的位置,有現代的4人桌子,也有木質的一人隔間。靠東邊窗戶的位置是我的最佳選擇,完全沒有遮擋物,學累的時候可以看看Queen』s park的美景。Business (Milt Harris Library) 是commerce的同學會選擇的圖書館。
除了有自習的地方還有很多commerce相關的書籍可以查閱。St. Michael』s College 的John M. Kelly Library是我很喜歡的圖書館,圖書館雖小,但是很有看書氛圍。這裡有很多經典的文學藏書,想看書的時候我就會去Kelly。
3 我最愛的活動:健身鍛煉
課餘時間想要鍛煉身體,在多大的選擇非常豐富。3大健身中心除了有基本的健身運動場館,還有各種豐富多彩的運動課程。

先來說說最全的Athletic Center吧!AC在校園的西邊,就在New college的後面。住在New college的時候AC絕對是運動的首選地。AC裡面的健身房器械齊全,而且還有專門的women hours。地下有兩個標準游泳池,可以選自由開放時間去游,也可以報名游泳課程進行系統訓練。
大四的時候我報名參加過混合班,因為AC也對外開放,一起上課還認識了到了很多在職的朋友,現在還保持著聯繫。除了健身房和游泳館,AC還可以預約壁球館。壁球真的是很消耗體力又有趣味的遊戲,強烈推薦嘗試!AC的運動課程是我的最愛,Zumba課是我每周都會堅持參加,不僅鍛煉了身體還結交到很多好朋友。AC的課程選擇可以說是最豐富的,不同等級的免費課程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去嘗試,場地很大也不用擔心沒有位置。
Hart House是最有特色的運動場館,這裡的游泳館(如下圖)人相對AC的少很多,開放時間也比較長。Hart House的相比AC會有一些特殊的項目的運動課程(eg. 動感單車),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體驗一下。Hart House最有特色的當屬中心的跑道了,跑道的中心是鏤空的,周邊是各種健身器材。在Hart House跑步真的會是個很難忘的體驗。
Goldring Centre Fitness Studio是我大四那年才建好的gym,非常大氣。室內的專業籃球場很炫酷,各種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我去GC上過一堂瑜伽課,但是教室太小了,有點局促。
冬天想滑冰的話去varsity旁邊的冰球館滑滑冰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4 接下來說一說多大的住宿吧。
對於想要住在學校的同學,多大的選擇還是很多的。
多大的8個college都有住宿的條件,我自己長期都住在new college,對於new college比較熟悉。想了解其他college住宿情況可以去https://www.future.utoronto.ca/housing看residence video。
New college在校園的西側,離校園內部的Robarts library和AC都很近,離校園外部的China town和Korean town也很近。門口就有通往地鐵的公交車站,出行很方便。New college的住宿有3個location的選擇:Wilson,Wetmore和45 Willcocks。
Wilson和Wetmore的結構和房間內部格局基本一致,都有單人間和雙人間。如果有好夥伴一起可以在申請住宿的時候填寫好名字。Wilson和Wetmore房間主要是木質結構的,雙人間相比單人間會大很多。公共衛生間是男女區分開來的,每一層有一個公共活動區域,可以在裡面做飯,看電視,玩遊戲。
New college的食堂就在Wilson和Wetmore的樓下,冬天完全不用出門就可以到達食堂,很方便。45 Willcocks是比較新的樓,房間也有單人和雙人的選擇。45 Willcocks大部分樓層的公共衛生間是不區分男女,選住宿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哦!在New college住宿會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動,每個節日house(通常是一層)都會組織自己的活動,重要的節日,college會組織house之間玩PK的遊戲。
萬聖節我們要裝飾自己的house,一起做南瓜燈,復活節的時候我們會比賽哪個house在college找到最多的特定巧克力,聖誕節的時候我們會有盛大的Christmas Dinner and Dance Party,感恩節的時候college食堂會專門為大家提供特製的烤雞。除了節日,每個月我們都會組織主題活動,趣味運動會、吃辣挑戰、服裝創意大賽等。。。滿滿的回憶。
除了住校,在campus的租房子也是住宿的選擇之一。因為在downtown,周邊房子的選擇還是很多的。雖然住在周邊整體開銷會比住宿要便宜,但我還是建議剛進多大的同學可以先在學校裡面住一兩年,可以更多的感受除了上課以外的校園活動!
5 說完了住怎麼能忘了最重要的吃!
其實選擇住在new college最重要的是new college的食堂is the best in campus!每個college都有自己的食堂,但new college的食堂絕對是最好的!每一餐的菜品選擇都很豐富,現做的熟食就有3個,沙拉、甜點、手工卷餅、湯等應有盡有,而且幾乎2周的菜單不會重複。現在想想都好饞。
第一年因為每一次都全拿。。吃胖了好多。超級懷念!除了college的食堂,campus裡面覓食的地方還有很多。SS的food court算是選擇多的location了,中午想吃點熱乎的炒菜,SS的food court絕對是首選!全天停留在St.Geroge上的food truck也會是很多同學的選擇。快餐車的種類很多,熱狗、廣式炒菜、西式快餐、墨西哥卷餅等。。
6 最後想分享一些在多倫多不能錯過的一些好玩的事情!
Special event 1:Summer & Winter delicious:對於吃貨們來說,這是每年最最期盼的活動之一!平時一些高檔昂貴的餐廳在每年夏季(4-5月)冬季(1-2月)的時候會推出特別菜單。特別菜單一般是店裡的招牌菜組合,在這個活動期間會低價歡迎大家來品嘗。
參與這個活動的餐廳很多,每年還會有新的餐廳加入。活動開始的時候,各個餐廳都會提前掛出特別菜單並開放預訂,想要遲到自己喜歡的餐廳一定要下手快!每年我都是和朋友們提前計劃化覓食行程,然後分別下手預定。吃吃吃的一周超級幸福!
Special event 2:Zombie Walk:每年萬聖節,多倫多都會舉辦殭屍大遊行活動,超級精彩!絕對不能錯過!之前拍攝的圖片怕是會嚇到大家。。想看的同學還是去親臨現場吧!
Special event 3:Doors open event:市政府每年會在一些長周末的時候舉辦門戶開放活動長。在這個周末中,平時不對外開放、或者需要收費的建築物可以讓大家免費參觀。博物館、展覽館,lego樂園,電影特效工作室,遊戲公司等都可以去免費參觀!
作者:棕櫚大道專業導師D,畢業於多倫多大學。
有留學上的疑問需要諮詢----歡迎添加我們的微信諮詢小助手 palmdrivezhihu ,我們會儘力幫每一位同學諮詢留學問題,也會提供申請幫助哦~!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6
作者:Carrie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851174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看大家都在說多大學習累,我來展示一下多大人性化的一面。每年考試季,學校為了給大家減壓,會在樓里放上小動物供大家放鬆身心。一般都是小貓小狗,有時也會有小兔子
和…小袋鼠。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7-11 17:46
作者:wellagainst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180/answer/6576475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題主你好,我是多大大二的學生,雙修統計和地理,文采不好,就發幾張圖吧:)

先跟大家道個招呼~這個是多大的招牌university college,旅遊團必爭之地,這些旅遊團什麼時候完全消失了,多倫多最冷的時候也就到了。有段子說多倫多的風秒速五公里,是的,凍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多大最大的教室(劇院?),文藝的頂點,我最理想主義的課:太陽和它的小公舉們 就是在這裡上的



醫學院外的一棵樹。多倫多的樹常會出現一半全紅一半全綠,或者一半金黃一半掉光的奇觀,而這些奇觀又會佔據朋友圈或者ins一段時間

這個好像是life science學生的痛,據說是野獸派風格的建築

university college內部,平時用來幽會,final期間用作考場,偶爾角落的鋼琴還會有學生來彈奏,採光很好的地方

university college內部,這是下午5點多上完自習照的,畫美不看

university college 內部的螺旋樓梯,我用矩形解構了這張照片。UC是個很適合拍照的地方,常看到新婚夫婦過來拍婚紗照,萬聖節還會打上藍紫色的光

soldier tower,也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trinity college的小教堂,哥德式的建築,走進來的時候如果正好循環到lana deal Rey 或者florence and the machine 的歌那簡直要升天

soldier tower內部



exam centre,多大學生具體猝死的地方。



front campus在夏至的那天



art gallery ontario藝術館,多大學生可以憑學生證得到優惠







好像是多大某醫科樓,等紅綠燈的時候總會停下來看幾秒IMAX
嗯...大概就是這樣啦,照片都是我拍的,想看更多多大的同學請移步ins:wellagainst
蟹蟹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