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議員:英國大學如「待宰羔羊」 恐遭中方利用 因長期批評中國而遭北京制裁的英國前保守黨領袖史密斯(Iain Duncan Smith)說:「我們的大學就像待宰羔羊。他們試圖相信獨立的科學調查,但在中國,事情就不是這麼運作的。他們(英國大學)在做的事有極大風險。」 根據江蘇自動化研究所與帝國理工學院的合作內容,雙方在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成立了「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Future Digital Ocean Innovation Centre),由人工智慧專家郭毅可擔任主任。 郭毅可2014年創立並擔任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2022年末已離開該校,出任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 根據合作內容,該「中心」聲稱成立目標是發展海事預測,電腦視覺、智慧型製造等「民用」應用技術,但雙方正式合作前的往來郵件顯示,中方也在考慮研發軍事用途的技術。 這些郵件是由非營利機構「英中透視」(UK-China Transparency)透過資訊自由請求而取得。其中一封2018年11月發出的中文信,寄信人是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研究主任,收件人是帝國理工的一名教授及一名職員。 信中表示,「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的主要目標,是測試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研發的軟體是否能整合到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的「JariPilot」技術中,「形成更強大的產品」,應用於「智慧機構、智慧軍事基地和智慧海洋」等領域。 「英中透視」主任達寧(Sam Dunning)表示,這項調查顯示中方試圖將「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專業與資源」用於中國軍用無人艦艇的研發計畫。 達寧直言,與中國的學術合作「在各大學發生」,令人不禁要問英國各大學的科學院系是否理解「中國在習近平治下已變得日益威權且軍事化」,「與這個國家打交道時,必須進行適當的盡職調查」。 「英中透視」調查發現,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2019年9月還舉辦「未來數位海洋創新中心」的成立典禮;在帝國理工學院2021年年報中,也將江蘇自動化研究所的資金列為知名企業贊助。 不過這項合作案2021年已終止。帝國理工研究所稱並未進行任何研究, 2021年10月與政府官員討論後,已將收到的50萬英鎊資金退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