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新幹線如此發達,為什麼東京至大阪航班密集且寬體機應用較多?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6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6
樓上列舉的理由不少了,我再列舉一個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的……
就是東海道新幹線早就已經已經飽和了
東海道新幹線現在最高的尖峰密度是每個小時15班,平均密度4分鐘。與之相比的是,京滬高鐵雖然密度也很高,但是尖峰密度也只有每個小時11班=5分半。
但是京滬高鐵在部分路段(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濟南-德州)是有另一條並行高鐵線的,東海道新幹線目前並沒有這種奢侈。
應該說,東海道新幹線飽和的原因和沒有並行線的原因有點關係。因為需要服務除了東名阪圈主要車站以外的車站,こだま和ひかり都需要達到一定的密度。JR東海也確實做到了——我上面提到的每個小時15班裡,4班是こだま和ひかり。
然後のぞみ就只有可憐的11班了,跟京滬差不多(如果不考慮のぞみ的priority比大部分京滬的車要高的話)。加上本來東京-名古屋-大阪的客流就不少,於是就飽和了。
所以JR東海作為一個私企才會選擇用自己借到的錢(而不是學鐵總把國有資產抵押才能借到錢)修中央新幹線,因為修的費用再貴都賺得回來。
等中央新幹線的完整版修通到Shin-Osaka,估計HND-ITM的使命就可以結束了。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72544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作者:Wakana Seytiliz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12629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
姑且認為提問中的線路僅僅指的是羽田-伊丹
線(HND-KIX,NRT-KIX/ITM也是有航班的,只不過不構成「高密度,寬體機的條件」。
為什麼高密度飛機班次和新幹線能夠共存呢?因為兩種交通方式各有其獨到之處和顯著優勢。
還是先說說價格問題。
新幹線希望號
單程(指定席)是14650(rmb900),JR東海的付費會員可以拿到部分列車的早購買折扣(該線路最多15%),不適用往返折扣。
航路(ANA/JAL 注意僅此兩家運營羽丹線),這裡拿我航ana舉例子,當日單程25000(rmb1500),提前優惠單程最便宜12890,往返23190,收費改簽。
有一個說飛機比新幹線便宜的純屬xx,要便宜的人要麼做站站樂
「回聲」,要麼普速列車,要麼夜行巴士。
價格問題和後面的論述有不少關係。
So Why?
先來講講各自的優勢。
新幹線快,靈活,在靈活的條件下更為便宜。
乘坐希望號從東京到新大阪2h33min,新大阪到梅田也是一站路;而相對的,飛機需要花費3小時多的時間(航程1h10min 東京-羽田30min左右 伊丹--梅田30min左右 還要計算登機下機的時間,沒有實名制和安檢的日本新幹線不需要計算冗餘)。相差半個多鐘頭,對於出差一族還是挺痛心的。
新幹線
的班次也要多出很多(最多一小時15班上京,飛機目前撐死30分鐘一班,差距還是挺大的)更何況,對於商業人士來說,返程的時間會有不確定性,到底是隨便挑個新幹線還是硬著頭皮改簽,大家自有選擇。(對 就是隨便挑新幹線,時間充裕點上機器劃一張指定座)
飛機在一定條件下價格誘人,而且有成熟的常旅客制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熟悉日本國內線機票體制的人可能會看到「株主優待」的選項。比如在A公司的社員,A公司與ANA有了協議,其便可以申請優待券
來使用優待價格(這條線長期在10000出頭),這樣的話新幹線就不會被考慮了(據我所知JR東海很少有協議)
同時,如果有往返日期均很明確的情況,選擇飛機票也更划算(根據上文列出的價格,便宜的5000多日元能換來挺豐盛的一日三餐了)。常旅客計劃
也有重要的影響,兩大航空的積分都可以花在各類領域,出差的時候多攢點分豈不美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高密度的新幹線不只是服務於東京和大阪!沿線的名古屋
、京都也是乘降人數較多的大站,而兩地前往首都乘坐飛機都很不方便;首都圈外部的車站(小田原
、熱海)也是如此,快速達到大阪/東京也只能選擇新幹線。
高密度的航空也針對了大規模的轉機客流。日本的國內線航空樞紐毫無疑問是羽田,而大阪前往本北/北海道地方從羽田走也十分方便(例如大阪至庄內
地區做火車巴士要八小時以上,合理的羽田轉機只要4小時左右;東京到紀伊半島
需要新幹線+特急的長時間旅途,從伊丹轉機飛到紀伊白浜
能省一半時間);國際線也是如此,住在大阪的人羽田下飛機不可能轉新幹線(關西的遠程航班比羽田少很多)。
當然最重要的是足夠的客流量和帶來的利益。就像京滬之間也有大密度高鐵和大規模航空存在一樣。日本大規模使用寬體機
也是這個考慮(當然羽田航線緊張也是一個因素。)
不過京阪大戰
毫無疑問是一件幸事。它促使了新幹線放棄低效率的站廳候車,擁有了世界第一的效率(東海道新幹線
東京站只有6條道,4-6分鐘一班);它也促使了日本航空業提升服務,改變票價機制,提升安檢及進場效率(提前15分鐘登機)大幅度保持高準點率。
(這麼看CRH和三大航在京滬線上是互相比爛?……)
手機碼字 
請多指教
回應一下下面三位答主




隔天定就是15000以上
提前一個月旅割28也要10000出頭
不要拿國內機票網站來說事,因為explore japan
確實賣的便宜,但是日本人又用不了;同樣我用pass還能免費新幹線(這回又出來一個日語網站)這怎麼算。
算出來3000多的可能是成田飛關西。陸地交通大概也差不多和飛機票一樣貴了。如果dalao是羽田關西那到有點吸引力,請給我LCC會名字我去官網查價格(3000多?算了吧)
何況沒有人提到JR東海的EX預約也可以早買打折的,平峰時段提前定Hikari(二等列車)的綠車(一等座)可以壓到9800(你們自己去EX驗證)。既然dalao們都找到了機票能到3000的網站,那麼不妨去新宿西口
的棚戶群看看賣7000的東京岡山
新幹線車票。
最可笑的是還拿「私營化」做笑點,要是CRH經營這條路況條件糟糕的線路,再放上實名制和安檢機,ANA和JAL可真是笑開懷了。
當然JR東海
的名聲沒好到哪裡去。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某知乎用戶:


謝邀!這個問題你不能用計劃經濟的思維理解。
JR東海和航空公司一樣都是民營企業,彼此是競爭關係,資源配置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某個人憑空拍腦袋決定了「最優配置」。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1. 東京大阪間航班雖然不少,但也得幾十分鐘一班。新幹線是幾分鐘一班,一列新幹線席位數又是一架飛機的幾倍。所以,航班席位數實際只有新幹線的零頭。
2. 坐飛機的也有特定原因。比如外國到東京轉機去大阪的,出發或目的地離機場比較方便的,有航空里程的等等。
3. 也有些航班是比如東京-大阪-台北這樣的


作者:szbd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9190159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什麼傻鼻兒玩意兒:


新幹線這麼貴,飛機這麼便宜。
從客流看,有客流需求的情況下使用寬體客機對於航空公司利潤更高,並且可以降低票價與鐵路競爭。畢竟首都圈到阪神圈在四小時堡壘以內,航空沒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自然是為了票價越低越有競爭力。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姜三三:




14650円大概是800多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在客流量較密集的航線運用寬體機在運輸相同數量的乘客(注意前提客流量大)的飛行次數少,所需時間少,成本低,航空公司何樂而不為呢?
並且日本這麼做早就是傳統了,例如日航123次空難中的波音747SR-100就是特供日本的多客座短航程版747,通過減少油箱,增強起落架強度,使用單級客艙等措施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
至於在鐵路與航空搶奪市場的今天,"三十六計,唯快不破。",在鐵路運行速度趕超航空之前,速度永遠都將是航空業的優勢。
當然啦,坐飛機還能看小姐姐嘛


作者:張子豪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1607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珍寶女王:


當年日本還定製了波音747-100SR飛這條線呢,這條線飛機快些,55分鐘。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9
吃手​:


東京到大阪客流量大
新幹線價格可以到機票2倍多。
別看東京到新大阪新幹線285kph只需要跑2個半小時,票價能到一萬4日元。我去日本的時候匯率1比不到16,到大阪新幹線將近900塊錢,當然了我有JRPass倒是還好,只不過不能坐希望號就是最快的那個車。
東京到大阪新幹線價格和北京到廣州的高鐵差不多,所以說CR多便宜吧,還更快。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