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轉載知乎)日本新干线如此发达,为什么东京至大阪航班密集且宽体机应用较多?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6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6
楼上列举的理由不少了,我再列举一个很多人可能意识不到的……
就是东海道新干线早就已经已经饱和了
东海道新干线现在最高的尖峰密度是每个小时15班,平均密度4分钟。与之相比的是,京沪高铁虽然密度也很高,但是尖峰密度也只有每个小时11班=5分半。
但是京沪高铁在部分路段(上海-南京,北京-天津,济南-德州)是有另一条并行高铁线的,东海道新干线目前并没有这种奢侈。
应该说,东海道新干线饱和的原因和没有并行线的原因有点关系。因为需要服务除了东名阪圈主要车站以外的车站,こだま和ひかり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密度。JR东海也确实做到了——我上面提到的每个小时15班里,4班是こだま和ひかり。
然后のぞみ就只有可怜的11班了,跟京沪差不多(如果不考虑のぞみ的priority比大部分京沪的车要高的话)。加上本来东京-名古屋-大阪的客流就不少,于是就饱和了。
所以JR东海作为一个私企才会选择用自己借到的钱(而不是学铁总把国有资产抵押才能借到钱)修中央新干线,因为修的费用再贵都赚得回来。
等中央新干线的完整版修通到Shin-Osaka,估计HND-ITM的使命就可以结束了。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7254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作者:Wakana Seytiliz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1262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姑且认为提问中的线路仅仅指的是羽田-伊丹
线(HND-KIX,NRT-KIX/ITM也是有航班的,只不过不构成“高密度,宽体机的条件”。
为什么高密度飞机班次和新干线能够共存呢?因为两种交通方式各有其独到之处和显著优势。
还是先说说价格问题。
新干线希望号
单程(指定席)是14650(rmb900),JR东海的付费会员可以拿到部分列车的早购买折扣(该线路最多15%),不适用往返折扣。
航路(ANA/JAL 注意仅此两家运营羽丹线),这里拿我航ana举例子,当日单程25000(rmb1500),提前优惠单程最便宜12890,往返23190,收费改签。
有一个说飞机比新干线便宜的纯属xx,要便宜的人要么做站站乐
「回声」,要么普速列车,要么夜行巴士。
价格问题和后面的论述有不少关系。
So Why?
先来讲讲各自的优势。
新干线快,灵活,在灵活的条件下更为便宜。
乘坐希望号从东京到新大阪2h33min,新大阪到梅田也是一站路;而相对的,飞机需要花费3小时多的时间(航程1h10min 东京-羽田30min左右 伊丹--梅田30min左右 还要计算登机下机的时间,没有实名制和安检的日本新干线不需要计算冗余)。相差半个多钟头,对于出差一族还是挺痛心的。
新干线
的班次也要多出很多(最多一小时15班上京,飞机目前撑死30分钟一班,差距还是挺大的)更何况,对于商业人士来说,返程的时间会有不确定性,到底是随便挑个新干线还是硬着头皮改签,大家自有选择。(对 就是随便挑新干线,时间充裕点上机器划一张指定座)
飞机在一定条件下价格诱人,而且有成熟的常旅客制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熟悉日本国内线机票体制的人可能会看到“株主优待”的选项。比如在A公司的社员,A公司与ANA有了协议,其便可以申请优待券
来使用优待价格(这条线长期在10000出头),这样的话新干线就不会被考虑了(据我所知JR东海很少有协议)
同时,如果有往返日期均很明确的情况,选择飞机票也更划算(根据上文列出的价格,便宜的5000多日元能换来挺丰盛的一日三餐了)。常旅客计划
也有重要的影响,两大航空的积分都可以花在各类领域,出差的时候多攒点分岂不美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高密度的新干线不只是服务于东京和大阪!沿线的名古屋
、京都也是乘降人数较多的大站,而两地前往首都乘坐飞机都很不方便;首都圈外部的车站(小田原
、热海)也是如此,快速达到大阪/东京也只能选择新干线。
高密度的航空也针对了大规模的转机客流。日本的国内线航空枢纽毫无疑问是羽田,而大阪前往本北/北海道地方从羽田走也十分方便(例如大阪至庄内
地区做火车巴士要八小时以上,合理的羽田转机只要4小时左右;东京到纪伊半岛
需要新干线+特急的长时间旅途,从伊丹转机飞到纪伊白浜
能省一半时间);国际线也是如此,住在大阪的人羽田下飞机不可能转新干线(关西的远程航班比羽田少很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足够的客流量和带来的利益。就像京沪之间也有大密度高铁和大规模航空存在一样。日本大规模使用宽体机
也是这个考虑(当然羽田航线紧张也是一个因素。)
不过京阪大战
毫无疑问是一件幸事。它促使了新干线放弃低效率的站厅候车,拥有了世界第一的效率(东海道新干线
东京站只有6条道,4-6分钟一班);它也促使了日本航空业提升服务,改变票价机制,提升安检及进场效率(提前15分钟登机)大幅度保持高准点率。
(这么看CRH和三大航在京沪线上是互相比烂?……)
手机码字 
请多指教
回应一下下面三位答主




隔天定就是15000以上
提前一个月旅割28也要10000出头
不要拿国内机票网站来说事,因为explore japan
确实卖的便宜,但是日本人又用不了;同样我用pass还能免费新干线(这回又出来一个日语网站)这怎么算。
算出来3000多的可能是成田飞关西。陆地交通大概也差不多和飞机票一样贵了。如果dalao是羽田关西那到有点吸引力,请给我LCC会名字我去官网查价格(3000多?算了吧)
何况没有人提到JR东海的EX预约也可以早买打折的,平峰时段提前定Hikari(二等列车)的绿车(一等座)可以压到9800(你们自己去EX验证)。既然dalao们都找到了机票能到3000的网站,那么不妨去新宿西口
的棚户群看看卖7000的东京冈山
新干线车票。
最可笑的是还拿“私营化”做笑点,要是CRH经营这条路况条件糟糕的线路,再放上实名制和安检机,ANA和JAL可真是笑开怀了。
当然JR东海
的名声没好到哪里去。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某知乎用户:


谢邀!这个问题你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理解。
JR东海和航空公司一样都是民营企业,彼此是竞争关系,资源配置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某个人凭空拍脑袋决定了「最优配置」。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7
1. 东京大阪间航班虽然不少,但也得几十分钟一班。新干线是几分钟一班,一列新干线席位数又是一架飞机的几倍。所以,航班席位数实际只有新干线的零头。
2. 坐飞机的也有特定原因。比如外国到东京转机去大阪的,出发或目的地离机场比较方便的,有航空里程的等等。
3. 也有些航班是比如东京-大阪-台北这样的


作者:szbd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9190159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什么傻鼻儿玩意儿:


新干线这么贵,飞机这么便宜。
从客流看,有客流需求的情况下使用宽体客机对于航空公司利润更高,并且可以降低票价与铁路竞争。毕竟首都圈到阪神圈在四小时堡垒以内,航空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自然是为了票价越低越有竞争力。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姜三三:




14650円大概是800多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在客流量较密集的航线运用宽体机在运输相同数量的乘客(注意前提客流量大)的飞行次数少,所需时间少,成本低,航空公司何乐而不为呢?
并且日本这么做早就是传统了,例如日航123次空难中的波音747SR-100就是特供日本的多客座短航程版747,通过减少油箱,增强起落架强度,使用单级客舱等措施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
至于在铁路与航空抢夺市场的今天,"三十六计,唯快不破。",在铁路运行速度赶超航空之前,速度永远都将是航空业的优势。
当然啦,坐飞机还能看小姐姐嘛


作者:张子豪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57758/answer/2881607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8
珍寶女王:


当年日本还定制了波音747-100SR飞这条线呢,这条线飞机快些,55分钟。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2 21:49
吃手​:


东京到大阪客流量大
新干线价格可以到机票2倍多。
别看东京到新大阪新干线285kph只需要跑2个半小时,票价能到一万4日元。我去日本的时候汇率1比不到16,到大阪新干线将近900块钱,当然了我有JRPass倒是还好,只不过不能坐希望号就是最快的那个车。
东京到大阪新干线价格和北京到广州的高铁差不多,所以说CR多便宜吧,还更快。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