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交叉分析发现,收看中国环球电视网英语频道(CGTN)的观众,对中国的印象“好”和“非常好”的共有57.5%;《联合早报》读者则有40.5%,都超过整体受访者的32%。而收看CGTN的受访者之中,40%对美国持负面印象,几乎是非CGTN观众的受访者(20.1%)的两倍。
研究中国效应、东亚政经等领域的台湾政治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黄兆年指出,民调呈现新加坡华人对中国观感较好,可从政治价值和文化层面解读。政治价值方面,新加坡提倡的“亚洲价值”与中国提倡的“中国模式”之间有所互通与亲近性,因此部分新加坡华人潜意识将中国视为“自己人”,将美国、西方视为他者;文化层面上,年长华人与新加坡的新移民,有所谓的中国情意结,容易受到血缘、文化感召。
务实的新加坡人
即使是以中国为根、立场明显“倾中”的蓝大同,在受访期间,冷不防问了一句:“你问这么多,不会向新加坡政府报告吧?”记者还来不及解释,蓝大同便自顾自地赞扬新加坡,并说:“我喜欢我的国家。新加坡多交朋友是对的,打仗绝对不好。”
在记者再度说明来意,重获蓝大同的信任后,他推荐了坐在隔壁一位讲华语的先生受访,坚信这位老友更能道出中国的美好。
“我姓邓,邓小平的邓。”听到邓先生的自我介绍,蓝大同笑了,但接下来的对话,却让他笑不出来。
“台湾应该靠美国,靠中国就完了。新加坡也不用靠中国。”邓先生直说,共产中国当前面临太多问题,香港、澳门都管不好,邓先生接着批评中国没有自由,表明他比较喜欢开放的台湾和美国,更希望中国能向台湾学习。但邓先生也认为,虽然中国不一定适合台湾,双方思想不同、很难统一,不可否认的是“台湾属于中国土地”。
77岁的邓先生在新加坡出生,受华校教育,退休前从事大楼保全。虽然祖父是中国人,但他从未去过中国,也没造访过台湾。他对于美中台的认识,大多来自每天阅读的华文报纸《联合早报》与《新明日报》。
对于新加坡,邓先生觉得中立最好,并且要与中国维持友好关系,“因为中国武器很强,要你完蛋都可以。美国人怕死,但中国人不怕。”
亲中还是亲美?蓝大同和邓先生各有选择。但对新加坡的生存战略,两人主张相同。民调中也看得到相同趋势,问到受访者:“请问您认为在美国与中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加坡应采取何种立场?”近九成的受访者选择“保持中立”,选择“亲中”和“亲美”的各只占百分之6.6和5.7。
对于这个结果,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庄嘉颖(Ja Ian Chong)分析,多数人“保持中立”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新加坡政府不选边站;第二,很多新加坡人较务实,觉得在美中之间可以获益;第三,有些人害怕表态会遭受中国惩罚。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也深深感受到新加坡人的务实,以及新加坡政府对民众的影响力。无论访问对象是新加坡学者专家、媒体工作者,当问及新加坡政府的立场,常被对方反问“你为什么认为新加坡亲中(亲美)?”接着他们会说明新加坡不选边,与美中都保持友好关系。街访民众时,亦有多人表达自己不亲中、不反中、不亲美、不反美,他们甚至能完整阐述新加坡的外交政策。
“不清楚/无法评论”的新加坡华人
新加坡华人的另一个特色是,面对敏感政治议题时,他们倾向不表态。
这次民调列举了新疆、香港以及美国拟禁TikTok等国际重大事件的想法,但多数受访的新加坡华人选择了“不清楚”、“无法评论”。例如,53.5%的受访者“不清楚/无法评论”维吾尔人在新疆所受的待遇,或者要不要禁止TikTok;“不清楚/无法评论”香港反修例运动的人也有44.1%。
例如说自己每天阅读两份华文报纸的邓先生,被问到维吾尔人在新疆受到何种待遇时,他仅回答:“不太清楚,报纸没有写出来。”
黄兆年认为,解释这个现象的关键问题在于“新加坡民众关心什么”。他说新加坡人较为重视中国是否干预星国内政,其军事武力是否威胁到新加坡、南海,以及两国的经济合作,民众很大程度从国家利益角度来关注国际事务,相对较不关心普世人权价值等议题。
中国宣传的“私讯暗流”
新加坡便利商店贩售《联合早报》、《海峡时报》等传统纸本报刊,一些报摊则贩售聚焦社会新闻的《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的《中国报》。在牛车水聚集的长者,很多都是华文报的忠实读者,一位报摊老板每天下午4点左右,就会背着一袋《新明日报》到处兜售,一份报纸新币一元。
政治立场不同的邓先生和蓝大同,每天分别阅读的《联合早报》、《新明日报》、《海峡时报》,其实出自同个集团-新报业媒体(前称新加坡报业控股)。另一家主要新闻传播集团“新传媒”,旗下有英语亚洲新闻频道“亚洲新闻台”(CNA)、华语新闻综合频道“8频道”等多个电视、电台频道。
新加坡政府严控新闻传播集团,垄断言论市场。表面看来打造了一个严密的媒体环境,然而近年传统媒体式微、社媒兴起,却让国外的华文信息,有了渗透新加坡社会的机会。
这次民调发现,新加坡华人通常使用社群媒体(74.6%)获取新闻资讯,后依序为新闻网站、电视、广播,纸本报纸(28.5%);常用的社媒前三名则是Facebook、YouTube 、WhatsApp。虽然就民调数据,较少新加坡华人直接使用中国社媒获取资讯,但中国宣传如同暗流,从各大平台流进新加坡人的生活圈。
庄嘉颖就曾在脸书上看到中国官方发布的误导内容。2022年8月,时任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问台湾后不久,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在脸书发布一则13秒的短影片,简体中文字幕写着:“美国前总统卡特1978年宣布与中国建交,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影片剪掉了关键词,扭曲了卡特的原话。(注3)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脸书本身没有很多人看,但厉害的就是人们会截图,在私讯里转传,那就很多人看。”庄嘉颖说。
新加坡市场研究公司“Black Dot Research”总经理方国威(Nicholas Fang)表示,华语的影片或信息,较多借助微信等中国平台传播,通常一开始出现在私聊群组,再经群组成员分享,可以传播非常快、非常远。
在新加坡创立政治顾问公司“AutoPolitic”的杜元甫看到了信息“转传”的另一条途径。他说,新加坡政府因国安考量,严格管控媒体,且对网络影响力很敏感,因此中国要直接影响新加坡媒体并不容易,比较常见的是透过马来西亚媒体间接影响,因为星马关系密切,每天上万人进出往来,所以信息只要能传进马来西亚媒体,就容易“感染到”新加坡。
杜元甫曾在WhatsApp等通讯软件上收到一些华语的陌生信息,内容包括宣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他收到后会回传“天安门”等敏感词测试,若遭封锁,判断对方极可能使用中国号码,若没有反应,就可能是登记在马来西亚或菲律宾的号码。
多位受访者也不约而同提到俄乌战争。方国威说,战事开打之初,新加坡的华语群体收到大量中文内容,强调战争根源并非俄罗斯,而是西方、是北约。没有确切证据,也难以追溯来源,但从使用的语言、宣传的内容和所持的立场判断,都让他们怀疑信息来自中国。
“什么问题都是美国的错、西方的错。”这是新加坡独立媒体工作者许渊臣(Terry Xu)观察到的中国宣传话术。他说,不只俄乌战争,香港反修例运动时,在WhatsApp、TikTok等社媒上流传的视频,都声称活动背后有西方资助。
新加坡人的国家认同和世代差异
这次民调呈现出新加坡华人的两项“一致性”:国族认同一致,对国际关系的判断也很一致。
受访华人被问到出生地、国籍、自我认同时,89.1%的受访者在新加坡出生,94.2%为新加坡国籍。但被问及“当别人询问您是哪里人时,您如何回答”这一题,93.3%回答“新加坡人”,只有3.6%回答“中国人”。
第二,面对美中竞争,多数受访者支持新加坡保持中立,18至29岁受访者仅少数选择“亲美”(6.4%)、“亲中”(5.9%);特别的是,原本一般印象是愈年轻的一代愈“亲美反中”,但调查结果并非如此,18至29岁受访者,超过五成对美中印象“普通”,而对美中印象差的占比分别为15.3%、10.9%,是所有年龄层中最低的。
对此现象,庄嘉颖分析,40至49岁的华人,应该是在中国经济起飞时,获益最多的族群,年轻一代则没有相同的机会,而且年轻人相对较关心其它议题,包括性别、分配、族群等。
新加坡华人国家认同和外交政策上没有世代差异,但政治价值取向的世代差异却比较明显。
例如被问到台湾的政治地位,18到29岁的受访者中有59.9%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为所有年龄层最高;反之,主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人,则随年龄有所增长,最高为50至59岁的42.2%。
对于新疆维吾尔人遭受的待遇,18至29岁族群中41.1%认为受到政治压迫,而在60至65岁族群,仅21.4%认为维吾尔人受到政治压迫,22.3%相信维吾尔人在新疆接受教育和职业训练。
但是,对于美国拟禁TikTok的看法,18至29岁的受访者对禁令的支持力最低,为19.3%,26.7%反对禁令,占比次高。最支持禁令的反而是30至39岁族群,达到28.4%。
庄嘉颖分析容易受中国宣传影响的族群,其一是曾接触华语教育、接受“大中华叙事”的中老年人,另一族群则是现在的大学生,因为中国的流行歌曲等文化产品,进而接触微博、TikTok等平台。
惯于“大中华叙事”的上一代对下一代造成的影响,记者在采访过程多有体会。不只一位受访者向记者抱怨,他们经常接收到来自父母的私讯,很多都是中国宣传内容,但他们不想和父母争执,只能继续接收、自行删除。另有一位自称不亲中也不亲美的受访者提到,住在新加坡的父母常看台湾的中天电视台,同住时他也跟着看,尽管现在已离开家乡,他仍然常看中天。在台湾,中天电视及所属的旺旺中时集团,一般被认为是极其亲中的传媒机构,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曾有相关报道。
至于年轻世代,庄嘉颖评估,他们受中国宣传影响的程度不及中老年人,但民调结果让人看见TikTok的影响力,包括在获取新闻资讯的中国社媒之中,也是最多人使用TikTok(19.7%),其次为微信(7.7%)、小红书(4.2%)、微博(2%) 。
黄兆年也指出,北京原希望藉“孔子学院”影响世界各地的年轻族群,但孔子学院遭受质疑,影响力逐渐失效。反而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发展出“宅经济”,带动一些中资社媒的市占率,让海外年轻族群从TikTok、小红书接触到更多中国相关资讯,“这是一个新兴的影响管道,值得后续观察”。
注1. 文中受访者蓝大同、陈燕婷均为化名。
注2.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委托益普索(Ipsos)公司,针对18岁至65岁居住于新加坡之华人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以了解新加坡华人获取新闻资讯的媒体频道、使用的社群媒体、族群身分认同三者与政治倾向之关系。调查期间为2023年12月21日到2024年1月1日。共计回收1000份有效样本,在95信心水平下,抽样误差±3.1%。本文后续所称的“民调”或“民意调查”,若无另外说明,均指这次民调。
这次民调的详细结果,请见本文。
注3.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也曾经针对这个议题进行查核,详见全文。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Asia Fact Check Lab)针对当今复杂媒体环境以及新兴传播生态而成立。我们本于新闻专业主义,提供专业查核报告及与信息环境相关的传播观察、深度报道,帮助读者对公共议题获得多元而全面的认识。读者若对任何媒体及社交软件传播的信息有疑问,欢迎以电邮afcl@rfa.org寄给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由我们为您查证核实。
亚洲事实查核实验室在X、脸书、IG开张了,欢迎读者追踪、分享、转发。X这边请进:中文
@Asiafactcheckcn;英文:
@AFCL_eng、FB在这里、IG也别忘了。
相关文章事实查核
事实查核|《华尔街日报》称美国要把中国踢出SWIFT?
事实查核|网传照片显示哈马斯与法塔赫在北京握手言和?
事实查核|美国发布王毅讲话时一连七个“听不清”,是因为“挨训”了?
深度报道|中国外宣在新加坡:新旧媒体平台,中国影响两路并进
中国外宣在异乡:新加坡篇民调结果热门文章RFA
中共被揭“大阵仗”绑架异见人士回国
【财经自由讲】亚洲货币贬值引发金融风暴? 港元一枝独秀后果极严重 做好准备:人民币加快取代港元
深圳女童商场玩极限运动堕地重伤 “嘴巴破开牙掉了一半”母自责
美智库要求华府重估对港政策 提出惩罚、撤出、接触三大选项
美驻港领事:要稳定美港关系,港府必需停止镇压港人新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