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放的水豆腐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9665505/answer/72590263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慣例結論,基本不會。
關於為何這些詞近年多用假名的問題,高贊答案大部分寫的很清楚了,我這裡稍作一點補充。
高票答案中陳述了物理層面的原因。我這裡稍事補充一點,日本語學的一些教授的觀點。
即「用言、體言以外使用假名表達有助於信息篩選和閱讀速度」。這本身源於日語這一語種的特殊性,它同時具有漢字(表意符號)假名(表音符號)兩種截然不同的體系。而眾所周知的是,表意符號單個符號所傳達的信息更多,圖形印象也更容易辨識。所以對於有所實意的詞彙使用漢字,而關聯詞/接尾詞/修飾詞等等等等使用假名。這樣會有助於更快的提取文章的信息。並且,關聯詞/接尾詞/修飾詞類的通常文章中僅有常用的一部分,也可以形成圖像記憶,所以對於熟練言語掌握者來說不需要去慢慢閱讀來獲得諸如否定轉折的關聯關係。而且漢字和假名天然能夠形成差異,幫助斷句。同理,如果漢字本身屬於當て字或者過於複雜的時候也會被避免使用。
那麼回到題目中來,在文章里用漢字表示這些詞是否會讓人不習慣?誠如
@王欽嵐
所說,對於常用的關聯詞的漢字表記,大部分日本人是熟悉並有過接觸的。首先就中學階段的國語的學習來說,閱讀材料更多的還是那些個文豪,而學文學的人啊,基本都喜歡用漢字,而且戰前日本本身也有用漢字的喜歡。對於日本華族來說漢文學也屬於必須的修養,終戰詔書就是漢文訓讀體,還有你們艦圈喜歡的Z旗的那段也是漢文。所以自然的即使現在不怎麼再用這些詞了,閱讀到的時候還是不會產生太大的違和感的。但是對於未經歷過日本中學的國語教學的外國語習得者們來說(還有那些日語特別差的在日日本人=。=),這些漢字就會變得很不友好了。
但是同樣有部分詞彙寫成漢字會讓人感到不習慣,是那些呢,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不常用的,或者是過於難寫的。然後其實比起副詞,助詞的漢字會更讓人不喜歡比如說やるべき→やる可き
另外有些詞是有一定的使い分け的,比如說題主提到的ぜひ在現代日語中就有着不同的印象。
是非←(▲是否)〔名詞〕是非もない、是非を問う
ぜひ〔副詞〕ぜひ行きたい、ぜひとも會いたい
最後其實還有一種,是題主例子里也提到的 せっかく(折角) 他雖然很常用,在過去的文獻里也經常出現,但是他本身漢字的意思和詞彙的意思關聯不是那麼的明確,而且他還有個聽起來的很make sense的訓おりかど。這樣的詞就很容易讓日本人也讀錯了。也許有部分人反應一下能想起來,但是很自然的會讀錯。
這次回答主要是個人印象以及對曾經看過的論文的回憶,並沒有好好的查。如有什麼問題望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