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墨爾本大學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4
在喵本大學讀書是什麼樣的體驗呢?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4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10648956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我很早就關注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對墨爾本的感情是如此複雜,一直無從下筆,直到今天我的另一個回答澳洲留學回國參加就業有普通985的實力嗎?忽然得到了很多贊,我決定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寫下這個回答。
按我媽的話說,我從小被周圍的一切人和事照顧得太好了。在家裡,習慣了被嬌慣,想做什麼基本不會被阻攔,比方說我沒有零用錢的概念,需要花錢和爸媽說就行;學校里,成績較好又不惹事的學生總是很被老師照顧,我記得自己偷偷吃塊巧克力什麼的,老師們也會睜隻眼閉隻眼。這樣想下去,如果我念了高三的話,如果繼續保持我高二那時候的學習態度,或許也就讀了復交同濟(坐標上海,進這幾所容易一點),但是,我偏偏不想待在家附近,一心想出國。
想來想去可能是從小新東方的班念得太多了,整天聽老師說的都是出國讀書的故事,自己的所有學科里英語也是最好的,所以從頭到尾我腦子裡都是出國。我那個時候很嚮往去美國讀本科,我在曾子墨
的書里知道了朴茨茅斯,在希拉蕊和宋家三姐妹
的故事裡知道了衛斯理學院,我當時借了很多怎麼DIY申請美國本科的書,在腦子裡構思怎麼寫PS,研究大U和文理學院哪個好,怎麼選學校給ED……
有一天我和媽媽說,「這個暑假再不報名SAT的班的話,申請美國大學就要來不及了。」
媽媽若有所思地看著我,好像她第一天知道我是真心想出國讀書一樣,拒絕了我。
後來交涉的結果是她同意我出國,但是不同意去美國,認為那裡有槍擊,社會治安太不安全,加上家裡有親戚在澳洲,所以想讓我去讀墨爾本大學。這時候我爸來橫插了一腳,說,「你要是出國的話就不要讀高三了,整天做那些卷子有什麼意思,你要是非得讀高三你就在國內上大學。」就這樣,我既不能讀完高中,也不能去美本,我成了高二讀完去澳洲念預科然後進大學的人。
回頭看的時候,我發現這樣一直聽我任我的人,偏偏在人生如此重大的抉擇上拒絕了我;而在她看來,她聽任我到了極致,明明不願意我出國,卻終究妥協了。總而言之,我們最終誰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有意思的地方概莫如是。
澳洲的學校其實很好申請,比申請美國容易多了,但是我了無興緻,任由家長給中介付錢,一點都不想管。高二的時候我一時興起考過雅思(單純想看看自己英語實力,沒想到後來用來申請澳洲),所以我出國什麼也不用準備。那年生日附近我的offer就到了,心裡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如果被拒絕,我或許會驚訝一下。預科嘛,雅思5.5就能去,我看看自己7.5的成績單,感覺實虧。
==============================================
那一年的七夕剛過,我就坐上飛機飛赴南半球。剛到墨爾本的我,在家裡做美國AP的書,親戚去賭場玩兒的時候把我放在foodcourt,我就在Crown裡面的小桌子上寫龍門微積分,這畫風……
(我現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後來就懶了,因為我覺得預科的課實在太簡單了,作業在開課前半小時再做也能做完,數學課上戴耳機看電影最後還是考滿分,因為教的實在是簡單啊,一節90分鐘的課用來教你怎麼因式分解
,日子久了讓人沒什麼好好學習的慾望。
其實除了數理化之外,別的課還是挺有挑戰性的。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是HOI(History of Ideas,講古希臘羅馬開始的西方思想史)。我畢業以後有一次在校園的馬路上碰到當時HOI的老師,他以前是在墨爾本大學教書的,能在大學裡教書就很牛你懂吧,我就問他說你為什麼要選擇要去預科當老師呢?他說,因為他覺得這非常rewarding,帶國際學生學習是很有意義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沒想到大家對HOI的老師記得那麼深,這邊插一句,有沒有人還記得Rod,也是教HOI但是好像不教Main Intakes。記得Rod曾經假裝生氣地說:你們adver'tisement怎麼這樣念的,不要和美國人學(附帶鄙夷眼神),讀ad'vertisement。還有他上課的教室因為heritage之類的原因教室里連空調都不能裝,但是絲毫不影響我喜歡他的課,想念經典的Veto(有人記得他的surname
嗎可不可以remind我一下?)
其實預科砸了很多資源和錢,比如人手發一個iPad,送你50刀充值卡(當然,源頭都是我們國際學生的學費),教學樓也很土豪,豐富的Mac機房,鋼琴房(後來還買了很多古箏),每個教室都安裝Apple TV,Wifi不限流量不限速隨便你蹭網下載電影。國外的實驗室條件確實很好,當時的物理課和化學課,都能親自動手做很多國內做不到的實驗。你問我預科在硬體上哪裡虧待我了,我真的說不出。
只是周圍的同學經常讓我覺得我從市重點落到二本去了,和家裡打視頻的時候我真的快要落淚,回過頭來想,那時候如此年輕,頭上時時刻刻冒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清高,難以和現實世界和解。
其實我以往學習的動力是來源於我想比年級里其他的人優秀,而不是我自己有什麼理想,儘管這種區別在表面上看不出什麼。實際上,我並不清楚自己想做什麼,我好像不喜歡和學渣們一起玩,但也不知道怎麼找到自己應該做的事。其實,我可能更適合在一個大家都很強的環境里,讓這種氛圍帶著我去競爭去努力,我意識到我不是那種只要給我好的老師和資源我就能自己去做事的人,我是如此依賴大環境。差不多預科讀了半年,我整個人已經半廢了,天天想逃課,只是礙於老師們認識我而無法逃課。
預科最後有考試,不過很簡單,比如三個小時的數學卷子我可能四十分鐘就做完了,所以我一直覺得預科是開出來撈錢的。不過就這還有20%的淘汰率,這生源細思恐極。
我原本報的專業是biomedicine
,並不是多喜歡醫學,只是這個專業錄取分數線最高。但是最後選志願的時候,一想到要讀三年本科+四年MD+一年placement+十年進修才能成為specalist
專科醫生,我就放棄了,我一點都不想讀那麼久的書。
所以我就去了錄取分數線第二高的商科。不像Melbourne Model下面的理工科非要讀3+2,商科只要三年本科畢業就可以滿足認證申請PR開始工作了,一想到這麼快就能畢業回本,我就好開心。
母親從未有任何希望我早點畢業打工補貼家用的想法,甚至希望我能讀研讀博。可是我累了,那一年過得太累了,我在課堂上尋不到人生的意義。睜眼和閉眼之間,我聽見周圍人喋喋不休的耳語,他們說,介紹你去工廠里疊衣服好嗎,去賣保健品試試看嗎,你以後能拿到PR嗎,誰誰當年實在留不下來回國了……
那段時間,我雙休日在華人餐廳打工,下班以後火車轉電車去賭場的快餐店,工作到夜裡十點。賭場里沒有鍾,卻有不滅的金色燈光。化在塵世煙火里的時候,我才感覺人生有些許意義。那個時候的工資是按年齡給的最低標準,一個小時只有14刀,但這是我第一份簽合同的工作。回到學校的時候,和剛剛結束7-11通宵夜班的朋友打個招呼,覺得自己也並未拚命到哪兒去。
或許學業已經不是我生活的主線了……
不過我也沒有太不思進取。進大學之前的那個假期,我選擇去讀GMAT並參加了模考,看了看740的成績,我覺得算是為商科這條道路做好了準備。
=============================================
我對大學生活的印象很淺很淺,淺到我只能說出幾個片段,
我記得第一周開學,我去上了一門accounting
的lecture,然後就再也沒有去上過課,我甚至記不得自己不去學校那去幹什麼了,我只感到我終於可以逃課了,就算有attendance,老師也不知道我是誰,不記得我的臉,好像預科那麼久不能逃的課,我終於可以在大學盡情逃了。
這不是我,這不應該是我,而我確實就是這樣了。平時有assignment
做一做也能交,tutorial偶爾也去上一上,至於老師們的名字是喊不出的,如果期末的試卷上印一道題,請選出下面哪一張圖是你的任課老師,那我有75%的機率會選錯。
儘管期末考試不可能出這樣的題,在SWOTVAC那周我還是慌了,因為我覺得我啥也不會竟然就要去考試了,那這不是要掛科嗎??只能臨時抱佛腳看看slides和tutorial sheets,至少拿個H2A的均分還是沒問題的。
我一點也不想學習,不僅拒絕讀研,甚至為了可以早點不讀書,在summer里讀了兩門課,又在學期里overload了兩門,兩年半把本科讀完了……
===============================================
回頭看的時候,我發現墨爾本大學有很多閃亮亮的地方……當時不在狀態的我卻忽視了,我好像讀了一個比國內專科還短的學位,飛快地上完了學,就結束了。
我大學的時候選修過阿拉伯語(是不是hin有意思),因為墨爾本大學除了讀一個degree還可以同時疊加一個diploma,我當時就想疊加一個語言類的(哎,早知道CS後來這麼賺錢,我就疊加一個編程類的),那麼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都可以自己學,國內新東方也一堆一堆的課,何必佔用大學的學分,花好幾千刀去讀?於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阿拉伯語。
試想一下如果你想在國內這麼干,首先阿拉伯語除了北外上外
等院校,沒幾個學校能開,就算開也輪不到你作為興趣去上。墨大就什麼資源都有,而且都對你開放。
阿拉伯語的老師真的好好(哭),真正的professor來給你十幾個人的小班上課,你理解一下就是那種可以開幾千人的大課的professor幾乎一對一教你了。難也是真的難,怎麼有阿拉伯語這麼難學的東西,每次念喉音的時候我都覺得我要吐了,寫字是從右往左寫的,而且沒有母音,比如listen只會寫lstn然後看你的積累和語感自己去猜是什麼單詞。當時抱住了一個汶萊的妹子的大腿,在不努力的情況下也能應付每周的作業(寫句子,翻譯,課上presentation等,講道理別的課也就偶爾來個assignment,阿拉伯語的commitment太大了……),課上很多都是家裡本來就說阿拉伯語或者波斯語的二代移民,我壓力好大,感覺跟不上穆斯林的姐妹們。
後來發現老師的答疑session很有用,本來沒想到的,因為商科的課的答疑都是你有問題再去問,其實沒什麼太大幫助,而阿拉伯語的老師把答疑時間弄得和開小灶一樣,就像是額外多上了幾節課,此等福利,豈能錯過。
不知道怎麼形容才好,阿拉伯語的課程設置讓我覺得老師和資源都很對得起墨大的世界排名,如果當時能堅持學習下來肯定是不可多得的收穫……
半途而廢是因為學習到第二年的時候,老師不講英語了,全程阿拉伯語上課了,我是真的跪了,因為我大一學的不紮實,很多時候都是靠大腿幫忙和考試時候的小聰明,現在變成每周寫日記交上去,臣妾做不到啊。再加上如果真的疊加diploma
,很可能要變成四年才畢業,而我一心想要提前畢業早點擺脫學生生涯,所以把那門課退掉了。後來我聽說professor還問過我去哪裡了,可能因為我是唯一一個中國學生所以記得我吧,哎,現在想想真的很惋惜。
但是,也講點開心的事,有一段時間我的白人小gay室友把他的房間短租出去了一段時間,是一位妹子來住,聊天的時候忽然發現她家裡會阿拉伯語(外表看不出,她不包頭巾),然後我說我也會,她就直接用阿拉伯語和我打招呼,我當時竟然反應過來怎麼回答了。她超開心的,後來走的時候還送了我一個裝滿巧克力的瓶子和賀卡。
================================================
其實墨爾本大學的社團也很優秀……我在這邊給大家舉MUDS的例子吧……
作為對辯論很感興趣的人,我一進大學就加入了Melbourne University Debating Society,從此對英語的自信就變得直線下降(微笑)。
我覺得在西方國家,辯論社是一個精英出沒的地方,大家的專業以politics和economics為主,基本以後會讀JD,畢業以後做律師或者從政。
又是唯一一個中國人(哎,所以你看澳洲大學收中國人多又怎樣呢,這種社團里還是幾乎沒影兒啊),我厚著臉皮和大家去參加了Australs(世界第二大辯論賽,第一大基本認為是WUDC,當然EUDC也喜歡說自己是第二大),大家穿西裝談笑風生的樣子真的很很很好看,那一年的最佳辯手給了我們社團的男生,在wiki上翻看歷年的冠軍,發現雪梨大學也很強。是在那個時候,我有一點點體會到所謂的elite是什麼。國內喜歡把澳洲大學放在鄙視鏈的底端,然而幾乎沒有人去接觸核心的圈子,我也只能遠遠地觀望而已,但是我確實看見了,這些私立高中出來的精英,誰看了不誇一句澳洲大學真配得上它的世界排名。
後來我沒有再去MUDS玩兒,可能我覺得融入白人精英群體有一點難,對於當年社交上還很生疏的我來說尤其如此。其實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很優秀的團體,但是我太怯生生了,我真的不會社交,不敢和大家去每周社團結束以後的beer drink
,不敢晚上去參加聚會,想起來也是錯過了很多。現在應該會好很多,至少現在沒有那麼膽小了哈哈。
五六年過去,發現大家現在幾乎都去了律所,商科背景的妹子去了麥肯錫
,前兩天查了一下澳洲律所的排名,才發現我經常看到的那個名字原來是top1,真的很為大家開心。
============================================
不過對於國際生而言,找工作難還是難的。
我本科只讀了兩年半,秋招又要提前一年申請,也就是我剛剛進大學讀了三個學期,只過了一個寒假一個暑假的時候,就要開始投秋招了。由於春夏秋冬是反過來的,所以國內的暑假實習我沒辦法做,畢竟我的寒假只有一個月。而唯一的暑假,被我用來讀summer修學分提前畢業了,所以,情況就是,在我理應秋招投簡歷的時候,我一份能用的實習都還沒做……
這境遇簡直感人……
我在僅剩的第二個暑假回國塞了兩份實習,然後就是我的最後一學期了。
有時候想想,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那麼趕著畢業……
===============================================
我不願意繼續讀研是有充分理由的。其實我很清楚自己,不好好上課,不好好做作業,如果讀研,也只不過再耗掉兩年青春年華。至少我還能為自己做決定。
實際上,我人生後來的每一個決定,都是自己自由意志的體現。既能勇敢選擇,也能不悔承擔,再也沒有十六歲出國之時的模糊和猶豫。或許我應該感謝那年的博弈,雖然沒能去美國,但是極有效地讓我學會了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就連父母也不得插手。
其實人只要沒有把時光白白浪費,就算沒有用在學習上,也會體現在別的地方。如你所見,我其實是一個打工小狂人。有任何打工的機會,我都樂於去試試看,從最基礎的餐館開始,慢慢進階圈子,一點點升級。我記得在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一個月能有兩千多刀的收入,那個時候我感慨,打零工都能如此,或許這兒真是打工者的天堂吧。
就連畢業以後開始全職工作,我也沒有放下平時傍晚和周末雙休的兼職;賺錢令我太快樂,經濟獨立的感覺真好,工資存起來盡量只花兼職外快的感覺真好。我喜歡咖啡香里的brunch,NGV里的展覽,蹦迪時的tequila shot,Lui bar窗外的夜景,深夜的炸雞啤酒,清晨的可頌
,下午的甜點,隱秘小巷裡的日式拉麵
……我感恩能遇見和藹可親的Crossfit教練,也能體驗性感撩人的pole dancing,能夠在合適的周末去雪梨歌劇院看正在上演的opretta,去珀斯
觀賞藍色印度洋與粉色湖泊的交界……我哪裡數得清墨爾本的這些美好回憶,每每打字的時候想念要從心裡溢出來,我還沒有寫喧鬧的夜市,靜謐的郊區,以及那麼多如同電影的鏡頭……
在夏天的晚上,開車去海邊,看對岸燈火,星星點點,我想人生還能如何幸福呢?
=====================================================
對墨大的好感,在畢業之後意外地直線上升。或許是想起了我阿拉伯語的教授,或許是想起了辯論時大家爭相用上揚音調說出的「Mr/Mrs speaker, ...」,也或許是畢業後漸漸結識了那麼多優秀的alumni,忽然發現天空很大,世界也很大。
大學之大,好像把什麼樣的人都歸在了一起,灑落下來透過畢業的濾網,珍珠的歸珍珠,沙礫的歸沙礫。
我畢業以後去了一家五百強金融機構的後台工作,前台的大叔在和我打招呼的時候,喜歡說「Hello Melb Uni graduate
」以示同類人的自豪。
在那麼多林林總總的的networking event里,我總是記得,在CFA的晚宴上,我看見藍白兩色的一桌,那就是墨大的顏色。
如果我早一點知道,身邊的人會去牛津和史丹福讀研;如果我早一點知道,不僅僅北美CS的起薪有十萬,那些去了我想去的金融機構某些崗位的校友,也有10w+的起薪;如果我能早一點確信,墨爾本大學的上限真的有那麼高;是不是我就不用那麼消沉和難過,不用間歇性地瘋狂努力和持續性地消極厭學;或許我不必等那麼久,不必等工作以後,才確信當年去的地方是值得的。
有時候會覺得如果能不讀預科直接讀大學多好呢,漫長的預科生涯磨平了我的意志,當我第一次坐在墨爾本大學的考場里,發現三個小時的考試時間真正要用滿的時候,手很酸,心很慌,知道自己肯定要考砸了,卻很開心,這才是我想要的標準。(可惜我沒有因此好好反省,在之後的日子裡仍然對學習得過且過,我想這是我的問題吧。)
墨大冷酷在於它從來不會救你,任你自生自滅,只管按時收錢;墨大吸引人在於它無窮無盡,在最高的頂尖它總佔有一席之地,它告訴你你有可能,能夠到的話就去夠吧。
============================================
想了想準備加一個後記,因為有一點擔心這個回答會被理解成「任何結果都取決於自己」的cliche,No,這種雞湯我喝不下,也不願炖。這方面的態度,大家可以看我很久以前的回答(看了眼時間,那時候我都還沒進大學hh):
如果不是為了移民,為什麼要去澳洲留學呢?33 贊同 · 33 評論回答其實我一直清楚,單純的比較是無意義的,對於學校,每一個出彩的學生都是校友,但對於自身,並不是每一個例子都會相關。維基百科
和宣傳手冊沒有一絲假話,墨爾本大學確實畢業了許多優秀的人,我的所見所聞向我證明了這是事實,我也知道放眼國際,墨爾本大學
是一所世界名校,實至名歸。但是,那些許許多多去了最好的崗位的人,大多數都是pr和citizen
,作為國際學生,我很清楚要那些找工作的心酸。我記得大學的時候看到Telstra的招聘啟事接受國際生,在投遞網申的時候卻發現這僅限於engineering崗位;我還記得計算機系的朋友去納斯達克做了實習,我第二年也遞交了申請之後,對方特意郵件告訴我他們也很抱歉但不是pr不可以;那個時候是有一些覺得,專業弄人,如果我當初學編程也肯定能學出來,可惜選了保護主義更濃重的商科呢hhh...
找工作是艱難的,我幾乎沒有過過簡歷關,唯二的兩家面試,都給了我最終offer,但是我連第三家的面試都沒有拿到過。我或許真的很能體會在異國他鄉找工作的艱難,常常覺得自己是不是也會畢業就失業(which我覺得很恥辱,though我知道這很正常),我不想在畢業以後花一年的時間考英語,讀職業年,湊分,拿身份,拿完身份再開始找工作,我就是覺得憑什麼別人可以直接投簡歷,而我們就這裡也不能投那裡也不能投,感到氣憤,但是在別人的地盤,只能follow別人的rule吧。
我在另一個回答里推薦過畢業以後直接回國,因為就我個人和身邊同學的經驗,回國很大程度上會找到檔次更高的工作。我畢業那年收到過很多面試,四大、電商、諮詢等等,但是都因為人在國外+對方不肯接受視頻面試而沒有進行下去。唯一遇到願意接受的是一家外資投行,她給我國外的手機號打電話,約好在線上進行群面,整個招聘階段讓我對這家公司的印象特別好,之後我也一直不遺餘力地向朋友安利(雖然它本身的名氣可能並不需要我來安利)。最後雖然拿到offer,但因為想在國外工作,加上崗位畢竟是中後台,最後要簽合同的時候我還是選擇了拒絕。(其實認真地覺得,這樣做可能不太好,放了對方鴿子。)
無論如何,這是個人的選擇。我很年輕,我希望能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作為人生的體驗。失去應屆生身份怎麼辦?以後可以再讀研再找,我才二十歲,有什麼需要著急,至少此時此刻,我不知道讀研的意義,讀研為了什麼,何必要去隨大流讀書。有時候,我很感激自己是本科出的國,可以在畢業以後停一停,思考人生。我想如果我是一個25歲的研究生的話,或許真的只能有一次選擇的機會,浪費不起在國外晃蕩兩年再選擇人生方向。
沒有身份,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困局,而墨大並沒有幫助國際生改善這些困境,儘管收著我們比local貴三倍的學費。
這是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也是澳洲政府的事情,推在一所學校身上有失公允。我只不過碰巧是那個運氣好,畢業沒失業的國際生,在工作中繼續認識了許多優秀的校友,所以願意為墨大
說幾句好話;但是我並沒有忘記,不是每個人運氣都那麼好,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我也可能畢業即失業,無論我是什麼樣,墨大都不會管我。
畢竟,在最高的頂尖,墨大總佔有一席之地。
只是,在拷問自己有沒有本事夠到的時候,我們也有權利去拷問學校,你能不能推我去夠到?(別忘了,學生是甲方,付那麼貴的學費,就是為了讓人自生自滅嗎?)
我見過墨爾本大學優秀的一面,也見過留學生辛苦的一面,既反思過個人的努力,也認為宏觀環境不能隱身免責。真正的讀書體驗是很複雜的,不是一句鄙視鏈底端可以概括,也不是一份國際大學排名就可以總結。我希望我的經歷能讓大家看得更全面,故寫下這個回答,也是對過去人生的一份交代。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6
作者:瑞瑞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1230488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今年八月份剛畢業,想當初入學時,特別想獲取在墨大的一手體驗信息。網上搜了半天,大多都是移民留學中介發布的廣告,信源少之又少。所以是帶著一片空白而來、磕磕碰碰地摸索,直到兩年後才將這片空白一點點地補足。
那麼,就希望藉著這篇答案,讓後來的學弟學妹們可以提前對墨大有一個豐滿的認識,而對自己的master時光,有個交代吧~本篇的主題,其實應當叫做,在墨大的圖書館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除卻二代們,大部分來讀master的人,還是想要有所學,說不上學有所成,但起碼,重新構建了知識框架、拓展了智識的外延。所以,如果是抱著這種態度來求學,和圖書館相關的回憶是最令你感到沉穩和踏實的吧。那些灑遍在一個個桌腳的時光,終將成為你尋夢的底氣~
筆者就讀於Master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course-based的,專門招收本科為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但其實大部分學生都是有點商科背景,要麼學過二專,要麼在國內學過會計學原理
~如我,萌蠢地什麼都沒學過,入學時以為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是要有點哭暈的~所以,我第一個學期,前半學期花了高考的力氣來追趕身邊的同學,成績越來越好,到最後一學年8門課有6個H1,還是蠻令人欣慰的~
所以,什麼事,開頭都是最難,挺過去了,一切都會慢慢地開花結果~Anyway, 下面介紹正題~
一. FBE圖書館(全稱GIBLIN EUNSON)
鏘鏘鏘~商學院的嘛,自然第一個圖書館就是FBE圖書館咯~
它的名字叫GIBLIN,但是有點尷尬,大家基本不喊這個名字,習慣地將其喚為FBE 圖書館

此圖書館是我待得最長、最愛的一個,沒有之一!儘管身邊的小夥伴從第一學期對此圖的共同喜愛,演變為後期紛紛轉戰law或者baillieu(這幾年擴招了,FBE座位變得越來越難找),只有我始終愛之如一~
先是ground,一進去最右就是一排沙發,可以舒適地坐著查查資料~商科的妹紙,顏值很高滴~
ground外里走到頭,就是號稱學霸專坐的一排位置。凡是期末能再次佔到此座位者,必是學霸無疑~因為,他們起碼是7點半來占這個「豪華專坑」的~給學霸們鼓掌~
這個是ground的小機房~兩年四個期末,筆者都是在這裡複習的。有得人覺得鍵盤聲有點小吵,可是不造為什麼,可是我在這個房間特別能集中注意力呢~嘿嘿,下面一張圖是期末學霸模式開啟時,第一個到達佔領此地的場景~
接著就上樓咯~到了level 1
看看大家埋頭苦讀的身影吧~
這位MM的髮型好仙好美~商院的美女真是不要太多哦!

壯碩的印表機是可以用來自助掃描、列印的~
下圖這樣一個小單座再帶一個小檯燈,簡直是我第一學期的又一最愛哦~一般樓上是早上9點開,需要在開館前排隊,沖在第一批上樓的人流前可以搶到的!檯燈是特別自然柔和的黃色,可以讓心沉靜~
是不是很有學習的氛圍~

再來點bonus,下圖是FBE的lecture room,上課體驗不錯的,想起最後一學期就是在這個台前做了不少presentation,還有點羞羞噠~

大家注意下面的地毯哦,反正我剛報導那天是被亮瞎了,果然是商院,連地毯都印著錢$啊,處處教我們惟利是圖,哈哈哈...這個地方是spot六樓,平時小組討論和吃飯都可以來,會有冰箱、微波爐、洗手液和保鮮膜。
二。LAW圖書館
說完了FBE,接著就順道說說坐落在FBE旁邊的law吧。大家都知道,在澳洲法學和醫學是最牛逼哄哄的兩個專業咯,law出來的一般都是社會精英,在這樣的背景下,law會有一堆的富爸爸校友的,總而言之,不差錢!
噹噹當!
先說student lounge
,感覺law喜歡各種色彩明亮的顏色~沙發很舒服有木有~
law在很多的設計都有些小驚喜的,那兩個鏤空的吊燈,是不是讓你感覺不是圖書館,而是什麼「家裝」展覽館呀~看來學law不僅需要啃大部頭
的書,還需要一個點點情趣來增加靈感~
中間的兩個半圓的組合沙發很酥服~
下面的study area是只有law的學生可以進的(需要刷卡),裡面簡約又時尚~原木設計很貴的噢~
除去學習和討論的study area,law真正的圖書館在三樓,館裡的設計是大桌子,一桌可以坐很多人的那種,所以容量比FBE大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移戀law的原因啦,因為好找位置~
冰山一角~

三。brownless圖書館
我前三學期很少去brownless的,最後一學期因為brownless比較容易訂到project room來討論,而且開館時間較長,才開始來的。但是,到了brownless後,才知又是一番新天地~
brownless給我的整體感覺是有點像網吧。。。而且整體燈光和配色有點。。。曖昧,哈哈哈~
有圖有真相啊!曖不曖昧大家自己判斷。。。。。
學習區片蠻有感覺的,往上看會得到天花板的密集恐懼,往左右看會有點置身於某會所的既視感。。。不過,還是很適合討論的~
似乎大家不太清楚brownless的方位,導致brownless的project room是最好預定的~
鑒於地理的褊狹,幫助大家定位一下,走你!就是它了!

三。Baillieu圖書館
Baillieu是墨大的主圖,是所有圖書館中最大的,建館時間最長也可以容納最多的人~因為商科的活動區域都在奶牛樓spot,所以我去主校區的baillieu不多~
怎麼講,應該只有baillieu能讓你從圖書館窺探墨大的歷史。baillieu
的ground很現代的,但是往上走,能看到比較陳舊的桌椅,很多桌椅上也會有刻畫~衛生間也會相對舊一些的。
ground的主色調是「紅」,和brownless不一樣,紅得端莊和肅穆。

這是Baillieu一層的風格,超級像辦公室吧,一塊塊的小隔間,在學生時光提前體驗辦公室咯~
下面就要展現本圖古樸的一面啦~再上一層,到了二層,靠窗邊就會找到這樣的桌紙~
上面會有各種刻字,都是歷史的痕迹呀~魯迅先生的「早」字變成了「BONG」。。。
嗯嗯,大長排桌子和law的有點像,但是泛黃了,椅子上也會有些破損,透著深深的年代感~
你好,舊時光~
四。ERC圖書館
去ERC的學生屬於工程類和計算機類會比較多,整個圖書館男生很多,女生很少。說實話,對於我來說,會有點吵。可能同學們做項目會需要討論~覺得如果需要用台式電腦可以選擇這裡,如果是要靜靜地看書推薦其他圖書館~
不過ERC的整體色調還是很有活力的!而且,它的開閉館時間,也比較長的~晚上能到凌晨一點~
一進門就是沙發,還沒準備好學習狀態,可以慵懶地坐會兒啦~
ERC最不缺的就是電腦咯~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性別比例~以後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場地。。。哈哈。。。脫單利器,不謝。。。
好啦,決定在此結束掉這篇圖書館安利咯~
其實還有些圖書館沒有講到呢,比如Architecture樓的圖書館,arts樓的study area之類的,很遺憾沒有來得及去拍這些圖書館的圖片咯,希望後來者可以幫我補充啦。
總之,墨大每個圖書館都會有點自己的小特色,這也是西方人很講究的「獨特性」吧~在自習的時候,選擇不一樣的圖書館來調劑一下,也可以增加學習的效率的~
以上是在墨大各個圖書館的學習體驗啦,如果能為對墨大心生憧憬的同學提供一個有關墨大的比較豐滿的印象~也就不枉我碼這麼多字和傳這麼張圖啦~
謝謝閱覽咯~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6
作者:Jessica Yukino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9208028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畢業工作後更新一番答案。
畢業前後在香港和英國都有上過學。對於墨大
的感受是,研究是業內公認的,但對於教學,不實用也投入不夠。
以前因為關於blood的選題曾經採訪過日語系教授,他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深刻的話就是這所學校非常competitive,同事之間都不太討論其他的話題。由此可見,墨大對於教授科研的要求一定是非常高的。從港中文和我在英國的學校來看,墨大的研究確實是做的數一數二的。
但是,正因為對老師的科研要求高,在教學上似乎沒有其他的學校那麼重視。因此很多專業的老師可能重心都不在教學,對於教學僅僅是完成任務即可。對於Arts來說,體系不夠完善,應該學到的研究方法並沒有系統的教過,僅僅靠3節小課告訴你如何寫academic essay
,這個就跟沒教一樣,怎麼樣做定量分析或者怎麼樣做定性分析一概不談。
而且有一些tutor僅僅是拿錢走人,曾經遇到過一位新聞寫作課的tutor,每周的consulting hour都和沒有一樣,明明是他的consulting hour,和我說沒有時間,同時一周內也沒有任何別的時間見面,那請問你拿這個錢是為了什麼?可能是太多的學生並不會利用這一個小時的時間,所以一些人也就此摸魚了吧。但還是要誇獎一下日語系的老師,每一位都非常盡責,是我印象最好的老師們了。
同時不實用和澳洲本身工業界的水平跟不上學生的要求也有關係。本身澳洲就不是工業發達的地方,學校教的東西又非常偏向理論研究,對於一些媒體這樣的專業,根本沒有辦法達到業內所需的要求,比如只有一門新聞寫作課,而且沒有攝影課或者今年才剛剛開設python等等,學生畢業之後非常尷尬。再加上大部分學生英語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可以用差來形容,就算畢業之後回國給人的印象也非常不好,這可能才是知乎上黑澳洲那麼多的原因之一。
而比對英國或者香港,學生能夠學會如何做研究的同時,學校會儘可能多的讓你達到工作需要的條件,實用的情況下又能夠保證大學的意義所在。學校不僅對科研有要求,對教學的要求更高,基本上每一位老師都盡心儘力,課也講的非常透徹到位。
評論區有想要轉學或者去讀研究生的同學,留學這個決定真的可以反覆思考反覆掂量,自己要有清晰的目標,才能做出一個負責的決定。如果單純靠他人的建議或者意見,都是一家之言,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都不能給你100%滿意的答案。
評論區被問到了在Farrago是什麼樣的體驗,在此分享一下。
當年誤打誤撞進了Farrago,那時候可能第一屆招campus reporter,所以負責人和我還有小小的面試。其實面試就是聊天非常隨意,已經不記得具體問了什麼了,大半部分時間都是我在問對方問題,最後要求我郵件發他們一下自己寫過的文章,之後某天就收到了成為campus reporter的郵件。
現在的錄取都沒有那麼嚴格,直接在11月或者6-7月的時候發送報名的郵件就可以,如果有特殊的要求會單獨聯繫你的。
真正開始寫文章還是2016年的時候。大部分的campus reporter
都是casual的,沒有每個月發文章的硬性規定。集體活動的話,每年都有固定的party和年末的頒獎典禮,每個月有word play,這種純粹local玩的遊戲真的完全不在行。最先開始的時候還有一次並沒有什麼意思的campus tour
,總的來說算是集體活動非常少的地方。之後有跟過一次Federation budget的調查去坎培拉
,機票住宿自理,不過我第三年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主辦方沒有辦法邀請校報,所以全體被鴿,大家在學校加班了2天,做了live還有video和radio放送。
由於雜誌是月刊,所以在平時論文很多的情況下也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壓力,採訪是件有趣的事情,跟過2個在華人圈內炸過的選題,莫名知道了很多內幕(我真的就是個碼字的不想摻合...);後來個人的作品有被學校science museum選用,做了專門的網頁展出。選題的話,雜誌每個月會提供一部分,也可以完全自己找然後投稿,總之給學生髮揮的空間和自由度非常高,但是畢竟是UMSU下方的媒體,在一定程度上都還是和學校保持著良好的行政關係的。
雜誌每一屆的主編和編輯都非常棒,每次的文章都會認真修改,不得不說對個人的書寫能力幫助非常大,不過每次修改文章的編輯都是不同的人,所以並沒有完全秉承正式工作的雜誌社編輯對接固定的作者這樣的模式。
但是相比國內校媒,Farrago幾乎沒有任何內部培訓,所以如果沒有相關經驗,或者書寫能力稍有欠缺,即使投稿也不一定會錄取。
——————————————考完試的我——————————————————
更新一下。
因為打算停用知乎一段時間,所以就不一一回復各位的私信和評論了。這個學期開始我會很忙,也有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同時我也不是中介,不是人生導師,更不是知乎人生贏家(大霧,所以對於私信或者評論里的留學問題我可能都不會再一一回復了,知乎有其他相關問題可以關注。希望能理解,也感謝大家。(你們要是找到了靠譜人生導師,麻煩介紹給我,帶我迎娶高富帥,走向人生巔峰。
生活方面的事情學弟學妹們可以加新生群,問下直系學姐學長。
——————————————我是美麗的分割線————————————————
讀的Arts,給不了什麼很大的參考,法律純粹因為興趣選的,問我各種問題我也不是很懂呀。
亞洲人特別特別多,最好的朋友都是馬來西亞人。他們會各種語言特別神奇,無論中文英文方言交流都無障礙。
在國外值得深交和能夠深交的好朋友可能就一二,畢竟如果不social的話,一般都是上課say hi,下課say bye。
以下回答都是福利,長文慎入,拿好不謝。
從各種activities
來說,感受最深的其實是學校的大多數服務和福利都和學生脫節,很多事情很多福利完全不知道,新世界總要自己探索。
從去年到今年都一直迷失在學校的各個官網裡,默默吐槽下自己每到一個大學都是大二才開始真正上學的節奏。
作為一個在校媒混了兩年多的人,真誠的建議,想要了解一個學校或者當地文化,請加入一個校媒。
校媒
Farrago,校刊,很正直很正經的校媒,即使有自由的話語權也是和學校方面關係不錯的媒體;
Fodder,學校廣播,在UMSU似乎是4樓有一整套設備;
Above water,真文藝刊,出刊不多,而且內容就是一本小冊子。
圖書館
官網有介紹,我就推薦一個不學習的圖書館。學校有一個叫Rowden White Library的圖書館,非常棒,有各種DVD有聲讀物電子書,完全免費,而且最近中午還放行屍走肉第六季
!完全棒呆!Please don't study!
我個人真愛是ERC,因為有很多民俗學方面的書,還有各種現當代小說,完全滿足我,我準備這個學期在ERC當一顆蘑菇。
博物館美術館
在swanston那條街上,有一個Ian Potter Museum,基本上也是arts有的課程去上課的地方,會有講解,定期有各種展覽。
UMSU宣傳的一個是George Paton Gallery,這個沒去過,專門給學生辦展覽的,其實有點雞肋。
學校有一個museum and collections的官網,可以訂閱newsletter,會定期告訴你有哪些展覽,特別棒。
學校有專門給fine arts學生的作品室,感覺設備齊全特別想去...
Theatre
學校有各種workshop教你怎樣使用各種設備,成為一名幕後技術狗啊。燈光聲音等等等等。
學校學生戲劇社很多。經常關注Union House Theatre有驚喜,去年去看了一場Avenue Q挺棒的。肯定一下去年中華劇社
(好像是的吧)改編的維羅妮卡的房間
,還是不錯的。
上個學期看了一場Grease,還有學生演出的《亨利四世
》,以及Southbank那個校區演出的《仲夏夜之夢
》,都不錯。《溺鎮》看到宣傳了,但是最後臨近期末沒有去。
還有借麥等設備的地方,這組織叫AV,看到的時候我心裡一緊。
福利
比如說,大家都知道的各種free BBQ,免費早餐等等。除此之外,學校每個星期都會有多場(因為不止一個組織定期舉辦)free lunch hour concert。學校有choir這種只算pass/fail的課最後會登台表演感覺很棒呢;文學院還有如賞析義大利歌劇這樣的課程。Public lecture是可以subscribe的,別老說我們沒有美帝高大上都沒有名人來講座(雖然是不太有名...但澳洲這個地方非常小,如果你關注新聞的話,請的專家也都是高校的那麼幾個人,局限性很大)。
招聘會
學校的career centre除了效率太低之外還是很靠譜的,可以去官網下載英文簡歷的模板,CV寫完也可以免費修改。
社團
學校真的什麼社團都有,不要老關注幾個學生會辯論社這種,有帶你吃吃吃的帶你拿著單反拍照的還有打BP的帶你跳舞帶你玩MUN的,還有圈錢的AIESEC或者是創行
都有啊,好好看招新小冊子別老問學姐啊!因為在之前的大學玩多了所以我自己倒是對這些沒有興趣了。
就學生福利而言,比國內大學還是好很多的吶,但,求學校別這麼傲嬌總讓我自己探索世界,就不能好好告訴學生嗎!畢竟學費這麼貴!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7
作者:Arrivau澳洲財經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29912006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一些來自University Review Australia的評論供參考:
"I struggle with the workload and bad communication in the MTeach and not enough time to study for lantite and these things when we have 9 assignments of 1500-2000 words to write in a 6 weeks period" - 這是一位MTeach專業學生對該校課程負擔和溝通問題的抱怨。他指出了課程負擔過重和溝通不暢等問題,這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Please improve your culture and student support, Unimelb. I came from one of the top schools in Singapore and I struggled to excel in Melbourne University. Not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manage the content, but I felt so isolated most of the time. It also didn』t help that I am doing architecture and the course content was even more hectic than most. I came in with bright hopes but now I am not so sure. Although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not the majority, I almost always see mor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an locals in my class. This supposedly leads to a more global outlook, but groupwork settings are difficult and not enough support is given to these students as well to manage and adjust to the environment." - 這是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學生對墨爾本大學文化和學生支持的批評。他指出了在該校學習的孤立感和缺乏支持等問題,特別是對於國際學生來說。他還提到了建築專業的課程負擔過重,以及小組作業環境的困難。這個評論提供了一個非常詳細的觀點,可以幫助其他學生更好地了解該校的文化和支持體系。 
"Reputation research and reputation – that』s how Melbourne Uni gets its ranking. The actual point of university is to educate and it doesn』t do that very well at all. Biggest regret of my educational life – avoid it like the plague." - 這是一位曾經在墨爾本大學就讀過的學生對該校教育質量的批評。他認為該校注重聲譽和研究,而忽視了教育本身。這個評論提供了一個非常不同的觀點,可以幫助讀者更全面地了解該校。
"It is easy to find nice and cheap accommodation in Melbourne.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you don』t have to worry about finding a place to live before arriving. Melbourne is great for food, footy (AFL) and going out. I found it difficult adjusting to a major exam at the end of term (instead of smaller ones throughout). It puts the pressure on. Overall was a good experience. Melbourne Uni is a stimulating place to study and the city has to be one of the best in the world." - 這是一位國際留學生對在墨爾本大學學習和生活的評價。他認為在墨爾本找到好的住宿非常容易,而且這個城市有很多美食和娛樂活動。他還提到了期末考試的壓力,但總體來說,他認為在墨爾本大學學習是一種刺激性的體驗。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7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275748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年前在墨大語言學系讀了兩年半。在澳洲這麼多年,這個系是讓我覺得最平等、公開、自由的一個地方。
1.老師在課堂上公然出櫃。還是很牛的怎麼看都很保守的老師。之後沒幾個星期又請假去參加小孩的學校演出,小孩是和前妻生的。這個老師是我近距離接觸的第一個同性戀,如果不是他,我可能還要走很長的彎路,才會真的領會到其實同性戀是和所有人一樣的正常人。
2.有節課不知道怎麼討論到牙縫能不有菜這個問題,有個埃及來的同學說牙縫有菜是個非常英美化的文化歧視。老師很驚訝地問,難道在你們埃及,牙縫有菜沒關係嗎?埃及同學說,雖然不雅觀,但是也沒什麼,剔出來就好了。大家都一副「啊,說的也是」的表情。從那以後我就覺得牙縫有菜是件小事。還有很多事其實都是小事。
3. 我們學的是英語外語教學,課堂讓有個澳洲學生講她們當初在越南,越南教學條件多麼惡劣,學生多麼不聽話,本地英語老師水平怎麼怎麼差。當初在座的有很多英語非母語將來打算當英語老師的人,大家都覺得非常尷尬。給我們上課的老師說,如果真像你說的教學條件這麼惡劣,學生那麼不聽話的話,老師水平差顯然不是最大的問題啦,能有老師上課就不錯了是不是?那個澳洲學生想了想說那倒也是啊,不過——。不過後面的話沒有讓她說完,這種對英語母語和非母語學生的微妙態度,反正我覺得讓人蠻舒服的。
4. 還有個老師,女教授後來當了系主任的,身材苗條,打扮相當時髦,後來一起聚餐菜知道她一直單身。當時她問一個國內同學,你的小孩幾歲啦,同學說6六歲,你的小孩呢?女老師沉默片刻說我沒結婚。氣氛可謂相當尷尬。然後這個女老師很隨意一笑,輕描淡寫說it just didn't happen。我聽頓時覺得又優雅又有范。這是我近距離接觸的第一個應該一直會終身未婚的人,覺得其實也挺正常的。
反正在我剛在國內接受國洗腦教育後的那幾年,很多關於文化、種族、性傾向和婚姻的態度都是在墨大語言學繫上學的時候形成的。現在換了專業,知識都丟得差不多了,這種氛圍想起來還是很懷念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7
作者:星群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14483332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只用了兩年時間從墨大數學系本科畢業後,我覺得終於是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我從四年多前,還沒申請Trinity的時候關注這個問題,看遍了這個問題下的回答,幻想著我也有坐在Parkville的校園裡,喝著咖啡讀數學書,聽鴿子劃破天際的聲音,看各色人種的學生們暢談學術的一天。
浪漫時間一晃而過,從Trinity到Peter Hall,從Discrete Math Major畢業,我拿到了屬於我的那張Bachelor of Science學位證。離開墨爾本後,我無數次想在這個回答下寫下屬於我自己的,關於墨大的體驗,卻發現故事太多,無從開頭。




最初的一年裡,我還時常去St. Kilda Beach看海,搬著凳子坐在海浪撲不著的近處,把陽光留在身後,ct在右手邊,遊人,海鷗
,形形色色,我一坐就是一下午。還在Trinity的時候,我不去學校圖書館,只去州立讀書,州立圖書館510號書架有許多數學巨著,配合復古的穹頂和它獨有的書香氣,我度過每一個無所事事的白晝。
在Trinity的日子,我三生有幸,Drama遇見了Dr. JY執教,韓國人,幽默,嚴格,風格奇怪,他教我演戲,戲裡戲外的許多人生觀直到今天都深深影響著我;
EAP分到了Level 3,組裡新加坡人、馬來人占絕大多數,我那時英語不好,卻有一位叫Sam的廣州同學引領我,他理解我不敢說話的艱難處境,鼓勵我,陪同我,他是個有著獨立個性的Gay,文筆好,口語好,後來讀了Psychology,最後一次見面是在我將要畢業時,我們在STOP 1偶遇,雙方變化都太大,但還是能辨認;Drama同組的Nhi,有著極佳氣質的越南貴族,我們一同吃火鍋、香鍋,東北小廚
,Nhi後來得了嚴重的胃病,沒有留在墨爾本,去了阿德萊德
休養生息;同組的Rachael,也沒有留在墨大,她目標明確,畢業就去了RMIT學傳媒。
Trinity的大多數同學後來都與我分道揚鑣,不再有更深的聯繫。比較特殊的有Ruby,我們後來去了東京交換,時常聊些廢話題,雲吸貓;Bright後來成為我在墨大的至交之一,我們在初期擁有相當一部分重疊的課程,並且常年一同混在ERC的圖書館裡;蟲哥
是Literature的同學,很會吃的順德女孩,後來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瘦了下去,言辭奔放無顧忌,但是個熱心腸的好人;其餘的一些南京老鄉時有聯繫,偶有交集。
在Trinity的學生,只要智商正常,按時寫作業,好好學習,最終都能進入墨大。當時的我還不知道,自己會在未來仰仗melbourne model,如願以償地學了數學,計算機,物理,日語,統計,去世界各地揮霍青春,還能將學分最後帶回墨大。




在墨爾本的第二年,我成為墨大的大一學生。墨大的CS Department寵壞了freshman,兩個H-index
高過50的教授,NLP方向的PROF. Tim Baldwin教最基礎的Python,愛好折磨學生的PROF. Alistair Moffat教最基礎的C++,最後我拿著Tim的推薦信,卻沒能去東京。當時的我受好友鼓舞,鼓起勇氣學了Accelerated Mathematics(AM),研究Algebraic Geometry的Alex Ghitza MIT畢業,有著令人驚嘆的思維速度,而Accelerated Mathematics II是大一生唯一接觸墨大分析方向的明星PROF. Barry Hughes的機會。他們如此耀眼,撐起了墨大四大排行榜的學術排名,而我在每一節暢遊數理世界的lecture上感嘆著自己的渺小。
在AM的學習旅程里,我有幸結識墨大最優秀的一批學生。從Trinity就與我保持奇怪關係的Olivia,她後來去了哈佛,給我帶回了人生最珍貴的一個水杯;當時還留著瀟洒小辮的Alex,我們大一結束後,同時將第一份實習貢獻給券商IBD,而他結束實習後前往沃頓商學院
交換,並且留在費城擁有了一段RA經歷,在學術的道路上我與他相差太遠,他已成為每一個墨大商科學術後輩的嚮往;Kechen是個相當獨特的杭州天才少女,坐在一個課堂上,她年齡不大,卻擁有極強的學習力與適應力,後來她談了一個同樣優秀的精算
男朋友,先去了LSE,而後去了UCSD交換,多樣的人生具有無限可能。AM是墨大最高難度的數理基礎課,雲集了一圈未來墨大最耀眼的人物,他們來自Actuarial/CS/DS/Math/Physics/Biomed,後來都成了Dean's List的常客。




在墨爾本的第三年,我借墨大的平台進入了人生快車軌道。我去了日本、英國、中國交換,拿下四張不同的學生證。實習很快填滿了CV,行程被GRE、overload coursework、part-time intern塞滿,我開始無懼於向他人表明自己墨大學生的身份。
這一年是我同我的身邊朋友高速成長的一年。在倫敦,我認識了鹽城少年Blake,他如今和墨大的另一位如今在香港的學長Patrick已成為墨大就業向學生的領袖;優秀的學弟學妹相繼來到,當前身在新加坡的Jr.,沒有人知道他的未來能走多遠;將墨大的melbourne model和exchange system鑽研到極致的家明,對他後來的學弟學妹們保持著無限溫柔地引領與幫助;在圖書館裡同度了數個日夜的Hannah,直到今天也和我在ABC美好社會諮詢社一同為慈善與諮詢事業奮鬥;Spencer是關注了我知乎的學弟,也是19年中獎Stern交換的高分選手,他在復星
實習時,身邊不知不覺圍滿了真正的Stern本;Lili想應屆做產經,一度海發私信套磁大廠HR,終於如願去了鵝廠;Abel已是gap刷實習的第二年,一個墨大大二Commerce中國學生的上限,就應該是奪下HK某BB Summer Offer,他做到了,從廣西北部灣銀行
到HK IBD。
我忙,在ERC的無數個日夜裡,我忙瘋了頭。




沒有人是能輕易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的,但墨大的平台不會限制那些有想法的學生。
我僅用兩年時間,提前完成了本科學位。
在沒有榮譽學位
(hons)的情況下,我收穫了全美第八的杜克大學和歐陸第一校蘇黎世聯邦理工
的商科Offer,完成了從基礎科學到商科的轉行第一步。
我沒有在墨爾本呆完整的第四年,疫情到來,我回到國內,進入喜歡的行業工作,實現了我兒時的夢想。
我也同墨大校友一起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都是哈佛、史丹福、耶魯、哥大、芝大、賓大
、LBS、牛劍、康奈爾、UCB……畢業的澳洲本科生,讓我更進一步見識了澳洲學生的無限可能。
這一年我對墨大有了更客觀的認識,我不再沾沾自喜,也不再甘於低人一頭。
很多人說Melbourne Model爛,無數人借Melbourne Model提前畢業、修了Quant Breadth、去了兩三個Top School交換,melbourne model花哨的組合加上多樣的選課,都選水課的不配說它爛,如果硬要說爛,那也是你自己爛。
很多人說墨大申研舉步維艱,無hons的Amanda學姐照樣藤校master offer兩手抓,有hons的Yvonne學姐直博M7 PhD,G5 master都是優秀的中國墨大校友保底選擇,lse
的墨大學生能在倫敦組掃街團,前些天牛津遊船,在牛劍哈斯
的墨大校友船上雲集。
很多人說墨大回國認可度低,確實,硬比英美TOP肯定差上一線,機會不多,證明自己需要的籌碼更多。但不是每個人都出生在羅馬,一味妄自菲薄只能停滯不前。墨大在HK、SH、BJ的各行業各大BIG NAME都是有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墨大是墨大,自己是自己。墨大有它獨自輝煌的地方,不屬於任何個體,但擁有墨大平台的各位校友,請永遠不要小看作為個體的自己。
我很感恩在這短暫的一生可以在墨爾本大學
學習過,這種青澀年華的體驗以後不再有了。
要我真心實意地用一句話概括,我其實已說過數次,只能是墨大的校訓。
「在後輩的敬仰中成長。」
這就是我在墨爾本大學就讀的體驗。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7
剛看完一個黑完墨大的答案過來 實在忍不住了
我tm辛辛苦苦的學習 拒了美國亂七八糟的學校【此處亂七八糟無貶義 來上墨大md 你tm告訴我墨大是專科鍍金的地方全是富二代開趴約炮無所不能
我謝謝你
我可是要好好讀完這四年好好當我的醫生看能不能治治你們這些無腦黑的狗頭呢


作者:匿名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30321806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7
作者:kaihang chen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5439396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躺在墨爾本公寓的床上睡不著 看到一些來黑墨大 加上本人還有10天就要參加畢業典禮了 在研究生階段讀過兩個專業 所以覺得還是有資格來答一答這個問題的。
先說兩個專業的感受
master第一年的時候在msd讀建築 那個時候基本上天天都是凌晨四點的墨爾本 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習 趕圖 連想其他活動的力氣都沒有… 本人因為喜歡先進的建築計算機技術所以兩個學期都選的參數化 這是累到爆炸的主要原因 兩個學期就學了大概6種新軟體 之後雖然轉專業了 但是靠著這些建築技術 今年上半年也賺23萬左右 同時還要讀第二個專業 雖然轉了 但是也不後悔讀建築
第二個專業是information system 比建築輕鬆很多 然後presentation和英語寫作能力提升很多 也學習到了很多新軟體 包括Python sql R等等。
其他專業 因為讀master 刻意去讀了語言班 其實雅思已經過了 但是還是選擇來讀了 所以認識了讀各種專業的好朋友 有會計 金融 土木 IT engineer等等 沒有什麼人是輕鬆讀過這兩年的 學習時間和壓力都遠超他們本科 一個221 985讀engineer的朋友經常學到12點回去保證不掛 由於學的太累 身體出現了問題 所以2年半的課程也和我一起三年畢業 另外一個 221 985讀 computer secenice 的朋友已經掛了兩科了所以也變成了3年畢業… 我還有認識清華 復旦 交大過來讀你們所謂的鍍金學校的
對比三年前來到墨大的我 綜合實力和素質提升不少 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我覺得這就很夠了。 每個人當然都想去哈佛 劍橋 但是最後能去的人屈指可數 對於絕大多數的人 在正確的時間選擇一個能提升自己的最好的平台才是明智的選擇 是不是真的學到了東西才是以後進去社會的底氣 那些你之前貼上的標籤 你的敲門磚 也一定會經歷實踐的考驗 
如果你能去世界top20的學校 那我祝賀你 如果你覺得你本科開心的過了四年或者五年 哪怕你是211 985的學生 那我也祝賀你 來到墨大 你會找到久違的發奮學習的感覺。
凌晨三點多 手機碼字 可能會有些語無倫次 大家湊合看看 有時間一定好好寫一篇墨大學習心得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1:08
作者:彭韜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07085/answer/3173957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在墨爾本生活8年,4年墨大讀書,1年墨大教書,3年創業,說說我的意見
1)墨爾本大學的本科課程不多、很精要。學生可以學習到最新的、最有用的基礎知識。我在墨大做過助教,發現他們的主要是用PPT格式的講義,是由老師撰寫,每個學期都會更新。書不是強制購買,可以直接去圖書館借。
2)有很多優秀的學生,在澳洲的生源絕對是最好。我教過的本科生有一個是代表澳洲獲得奧數金牌。很多墨大的中國學生素質也很高,回國發展都很不錯。
3)墨爾本大學的科研氛圍很濃,有過7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我就讀的EE系,學校之間的互訪合作都是頂級的。我前導師非常出色,但因為英式教育體系,一個蘿卜一個坑,呆了6年才是Senior Lecture, 最後回到美國的加州理工做教授了。
4)墨爾本大學非常慷慨,當時我去讀Master Leading to Ph.D, 給我獎學金,但還給我6個月時間自由選擇導師,選擇研究方向。這是在其它國家學校不可想像的。一般去美國讀博,你的錢是從老師的科研經費出的,所以其實是一種變相的勞動合同。上次去美國開會,認識一些在美國不錯工科學校的留學生,發現他們的日子比我們苦逼多了。每天有導師的壓力,而且出去參加會議,一般是由導師代替開會,只有在較近的本土例外,很少離開美國。而在墨爾本大學,有專門的旅行經費資助學生去世界各地參加會議。這也是大家努力發表好文章的動力。我在墨大期間,就去了義大利比薩、阿拉斯加、多倫多、巴西薩爾瓦多、華盛頓和雅典去講演發表的論文,全程費用都是墨爾本大學買單的。另外,墨爾本大學的論文署名順序上,都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作者,這一點在很多其它大學是做不到的。這也足以體現墨爾本大學的開放、平等。
5)是澳洲創業氛圍最好的學校。我第一次走上創業之路就是因為:1)學校資助我參加一個在雪梨的會展「Comercialization Australia", 讓一些VC認識到當時我Ph.D論文的一些研究創新(數據挖掘和網路安全)2)在VC的撮合下,和墨爾本大學商學院的學生組隊參加維多利亞州的創業大賽(Melbourne University Entrepreneur Challenge) 結果碰巧得了第一名。上次回到墨爾本大學,發現工程學院里成立了一個創業孵化器,有專門經費資助學生創業。澳洲有很多成功的創業企業都和墨大Alumni有關。我身邊創業的校友也不少,大都過B輪,現在發展都不錯。
6)墨爾本是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剛在我的微信公眾號 ceotrip 寫了一篇文章,給了墨爾本連續4年排第一的理由。在這樣一個城市讀書是非常幸福的,可以很好的在學習和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墨大就在市中心旁邊,本身也是一個景點,附近Carlton,Fitzroy都有很多有意思的酒吧和藝術館,我讀書的幾年在那裡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的回憶。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