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4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人愛喝咖啡?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2
突然發現,身邊喝咖啡喝美式的朋友越來越多,這種情況是怎麼發生的?之前我們的傳統是喝茶,喝咖啡也算是另一種文化輸入嗎?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3
也說​:



如果:
每天早晨9點到單位吃早飯,11點去食堂吃午飯,中午午睡到2點上班,下午5點打卡下班。
我也喜歡端着一杯茶,慢慢喝,品味人生悠閒。
實際上:
每天凌晨2點睡,8點半早會,9點干到晚上21點,22點回家吃晚飯寫日報,23點接領導微信,24點幹完公司的事開始自己的放鬆,1點上床,2點睡着。
等到了明天早晨7點起床,沒有早晨一杯、下午一杯的咖啡,你根本干不下去工作。
誰TM愛喝咖啡,只不過生活所迫。
這個答案也適用於外賣的問題。


在星巴克點了一杯美式,結果給了個冰美式,提出疑問,店員說:「冰美式不是美式?」如何優雅的懟回去?3601 贊同 · 123 評論回答在星巴克點熱拿鐵時告訴店員不加糖,店員說拿鐵是不加糖的先生。我該說什麼?271 贊同 · 18 評論回答既然很多工作 35 歲就會被裁員,那麼深耕一個領域的意義是什麼?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3
純粹是自己生活中的小發現:
1、體力工作者、司機師傅、裝修師傅、外賣快遞員都不喝咖啡,他們主要是喝紅牛、東鵬特飲、卡拉寶等功能性飲料。
2、星巴克、瑞幸、機器磨咖啡、掛耳咖啡都是白領愛喝,主要是腦力工作者的最愛。
3、體制內、國企、老師,這些群體更愛喝茶葉。
為啥年輕人愛喝咖啡,晚上熬夜、白天幹活,腦子精力跟不上唄!茶葉勁小,喝着不好喝,味道不刺激。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731483/answer/30816763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3
作者:YAN J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731483/answer/259031322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只能算文化交流,和文化入侵完全不是一回事。首先,國人其實更愛喝茶。看看滿大街的奶茶……總不能說它不是茶?!
也別說奶茶是外國人發明的。中國人往茶里加各種各樣東西的時候,歐美人還沒喝上茶呢~~我國少數民族當然也是中國人!
其次,是中國首先向其他國家輸出了「國飲」而不是反過來。這不用多說了,茶出口和絲織品出口是我國傳統外貿出口產業。中英貿易戰有花名不說,米粒堅獨立戰爭也靠在波士頓撒茶做信號呢……多好的產品輸出宣傳啊。
更別提我國茶文化在現在,依然持續不斷地影響他國的飲茶習慣。比如中米貿易戰導致的珍珠奶茶斷貨……以至於當地從業者被抗議到要發新聞澄清他們不是在囤積居奇
,而是中國產珍珠真的沒了……
第三,咖啡全球貿易量在21-22年度式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位於中南美洲的主產區產量下降導致的。咖啡主要的銷售地是歐萌和北美,中國的消費量很低,最近國內種植量還降低了。
我國21-22年度預計咖啡進口總量約為24萬噸,已經超過咖啡消費總量的一半。主要進口國為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其餘部分主要由我國雲南地區種植生產(我國咖啡也出口)。同時,全球消費總量約為1050萬噸,中國消費量估計不足5%……
………這「入侵」結果真棒!第四,世界上咖啡主產區基本都在欠發達地區。我實在是想不明白,他們何德何能,向「偉大而脆弱」的中華文化入侵啥?!入侵玉米花生馬鈴薯紅薯辣椒西紅柿蔗糖和香蕉嗎?!
那不好了,我家餐桌被「入侵」了一大半,明天我還吃不吃飯了?!別嘛事兒揪着就想上綱上線。更何況我國的雲南咖啡正在試圖走向世界,力爭成為「名種咖啡」呢~~
要知道,在雲貴高原
這種不太適宜種植糧食作物的地方,高賦值的咖啡種植業,對當地的農業發展有多重要,對中國的農民和現代化農業有多重要!再說了,都是成年人了,愛喝啥喝啥,想喝啥喝啥。下次再拿吃喝說事,有本事先把啤酒行業端了!那也是「文化入侵」呢!我們祖宗可沒發明啤酒!妥妥的文化入侵!快去把哈爾濱啤酒廠
砸了!
我看有些人是xx上癮了,到最後混淆視聽不說,還想把我們自己的產業給砸了。又_又_!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4
肥貓湯姆​:


因為咖啡因是繁重腦力勞動過程中的剛性需求,就像辣椒和酒精是重體力勞動者的最愛一樣。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4
某知乎用戶:


因為喝茶太慢 太貴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4
離開海的蛤蟆​:






根據各種市場報告顯示,根本不存在越來越多的國人愛喝咖啡這個論點。
正確的描述是:隨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嘗試到了咖啡,並選擇繼續飲用咖啡。
在飲食、飲品這方面,不存在文化入侵。愛吃就是愛吃,愛喝就是愛喝,不是靠文化洗腦就可以改變的事情。
比如披薩。作為北美、拉美、意大利諸多國家最為熱銷成品半成品食物之一,在我國佔有市場一直非常小眾。
飲食口味是非常主觀的事情,舶來品進入市場,必然有人喜歡,有人無法接受。
喜歡的人,你無法用被文化入侵來定義。
如果一定要用文化入侵來定義,那不如說是快餐文化的入侵。而不是某種飲食的入侵。
快餐的大行其道,只是符合了快節奏生活、高強度工作壓力下人們的節奏而已。
那些喝咖啡的人,大多數是辦公室白領、程序員。他們的選擇是快餐咖啡
,快速達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而真正稱的上愛咖啡,用一套繁瑣的萃取方式來品味咖啡的人,少之又少。
至於附庸風雅的人,永遠存在,他們只是拙劣的模仿上流社會的消費模式、生活習慣。這不分東西方文化,他們只是追捧模仿而已。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5
作者:milo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731483/answer/31180404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茶葉被中國人世世代代傳下來,經歷了太多的演變和發展,已經有非常完整的一套茶文化了。
自古形成的茶文化里,有太多的規矩、禮數、階級的成分在裡面,導致喝茶變得不那麼純粹了。
茶葉分好壞等級品種產地,產地甚至精細到具體的哪棵樹;茶具的分門別類、使用方法等各種講究就更多了;泡茶煮茶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現在甚至融合了許多玄學在裡面;
喝茶的鄙視鏈在中國就一直存在,而且就是那種很直接的、無處不在的、甚至莫須有的鄙視鏈條,而且這種鄙視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群體共識:茶葉種類,茶具,喝法都可以鄙視你。
比如」你這茶不行,下次我拿點XXX送來的5千塊錢一斤的茶給你喝喝「,」你這紫砂壺的料不行啊,工也不行,機制的壺就是垃圾,下次你買的時候我幫你看看「,」你喝袋泡茶?那你這不算喝茶「
反觀土耳其,作為世界人均茶葉消費量最高的國家,他們喝茶也有着很長的歷史,但是在他們那裡,沒有什麼喝茶鄙視鏈。他們怎麼喝茶的,就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點心店、甜品店、餐廳、咖啡店、茶飲店。一兩塊錢一杯茶站那兒就喝。超市裡各種各樣袋泡茶,各種風味的袋泡茶,買回家想喝就喝。沒有人說你:」啊?你怎麼喝袋泡茶啊!「當喝茶沒有那麼多文化禮數約束的時候,自然就容易被更多人接受了。
在中國喝茶是有一定門檻的,初學者很容易遭受到鄙視而失去對於喝茶這件事的熱情和興趣。
再看看咖啡,說實話,咖啡在中國發展的時間真的不長。除了解放前就開始喝咖啡的那群時髦精,在20世紀末開始喝咖啡的大多都是從速溶咖啡開始的,速溶奶咖是大多數中國人的啟蒙咖啡。這其實是打了一個很好的地基。咖啡在中國的起步就很低,然後再是一步步進入現磨意式、各種各樣的咖啡豆,手沖、虹吸、摩卡壺不同的沖煮器具和方式。外加世界級咖啡連鎖品牌們在中國大量開店競爭的助力,這種循序漸進的發展更容易將真正接受咖啡的人劃分出來了。咖啡其實也存在鄙視鏈,但是由於這種鄙視鏈不像茶葉那麼根深蒂固,所以,並沒有那麼明確的、直接的、達成共識的鄙視存在。
所以,不是越來越多的人愛喝咖啡。而是喝茶在中國有太多條條框框和門檻,對初學者和入門者不太友好。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5
因為大部分中國茶沒有實現工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本土也很少有人研究如何在現代快節奏生活下泡出花樣來。咖啡有拿鐵、美式、卡布奇諾、摩卡、特濃。。。還可以加奶拉花手打手沖萃取碳化,甚至咖啡還能吸收茶(港式鴛鴦)。茶有什麼???我是想不出來。目前能做出點成績的幾乎就是英國紅茶、日本抹茶,最多加上後來港台搞得奶茶,沒有本土茶。年輕人拋棄傳統茶葉轉向咖啡,在這種條件下是必然的。
另外美國文化輸出強勢,至少在這件事上是可以歸因的。英國人主要喝茶,歐陸喝咖啡略多於喝茶但是沒有絕對優勢(俄羅斯人和英國人一樣),只有美國人特別喜歡喝咖啡。受美國影響,日韓喝咖啡的數量也在迅速增長,可以搜一下關鍵詞 韓國冰美式


作者:幹間建見罐慣卷涓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4731483/answer/29619531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9 23:35
doer:


因為有速溶咖啡。
不像茶葉還得等泡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